生物卷·2018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www.ks5u.com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索 ‎3.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 ‎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不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C.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D.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 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7.大约在8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白化病的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则她所生的女儿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9.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 C.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1.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12.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 ‎13.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 A.基因型为DD 的个体产生D、d 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产生AB、Ab、aB、ab 四种配子 C.基因型为XaY 的雄性个体产生XaY 的精子 D.基因型为XBXb 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 的卵细胞 ‎14.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时期 C.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 D.染色体交叉互换等基因重组都发生在cd时期 ‎15.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据图推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B.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C.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D.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16.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胰岛素原.其操作基本过程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2、5、3、7表示从供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 B.8上带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7和6的黏性末端的连接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 D.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胰岛素原,说明目的基因被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完成了表达 ‎17.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 B.蛋白质工程在设计蛋白质结构时依据的是现有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D.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 ‎18.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但很难在体外保存.科学家通过改变其分子上的一个氨基酸来延长它的保存期限.科学家是如何改变的(  )‎ A.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 B.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 C.半胱氨酸变成苏氨酸 D.苏氨酸变成半胱氨酸 ‎19.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建抗虫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重组DNA分子中替换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D.转基因抗虫棉若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20.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B.①阶段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 C.①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 D.②过程为脱分化,③过程为再分化 ‎21.如图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简图,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皮在功能上具备选择透过性 B.胚状体承担的功能是分裂、分化成根、茎、叶 C.胚状体是由末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 D.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具有的特殊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2.如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D.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3.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哪一组(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 ‎ A 获得克隆动物 卵(母)细胞 细胞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 B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茎尖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D 获得表达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动物 乳腺细胞 分泌乳汁产生生长激素 A.A组 B.B组 C.C组 D.D组 ‎24.进行动物的克隆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技术基础是核移植 B.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 C.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D.动物难以克隆是根本原因是分化的体细胞,其基因组成缺乏完整性 ‎2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26.关于胚胎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 A.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B.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C.胚胎发育在桑椹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大的空腔 D.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胚层分化的是原肠胚时期 ‎27.以下对于胚胎分割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只能对囊胚期细胞进行分割②内细胞团一般到囊胚才出现,胚胎分割时最好将其均等分割,移植成功率才高③胚胎分割移植可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新个体④胚胎分割次数越多,产生的新个体也越多⑤胚胎分割移植属于有性生殖⑥不仅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滋养层也要均等分割,否则不易成功.‎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8.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EK或E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从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B.将胚胎干细胞放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可促进分化 C.ES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只增殖不分化 D.EK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核小等特点 ‎29.下列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中,是1+1>2的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系统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30.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B.图中有2个箭头不能代表能量的流动 C.沼气泡中的微生物多数是需氧型的分解者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从农作物到家畜的传递效率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   ,细胞B的名称是   .‎ ‎(2)应用2中牛完成体内受精的场所是   ,刚种植在子宫内的胚胎其发育程度一般为   ,胚胎种植后可以通过   从母体获得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试管牛的产生,采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有   (至少答出2种)等.‎ ‎(3)应用3中细胞C、D分别取自   、   .‎ ‎(4)应用4中通过   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同时,可以通过取样   进行分子水平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也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   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32.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将苏云金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棉体内,成功获得了抗虫棉.下图是抗虫棉培育的原理和流程图,其中列举了3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质粒中的 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其上的 HindⅢ和 BamHⅠ酶切位点位于四环素抗性基因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看,是因为DNA都具有相似的   结构;从基因的表达过程看,具有相同的   ,保证了合成的蛋白质结构相同.‎ ‎(2)该过程中用两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目的基因可以防止   和   .‎ ‎(3)②过程所用的酶是   .‎ ‎(4)用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可以让重组质粒更容易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为了选择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将其涂布在含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5)通过图示方法获得的抗虫棉需要做   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33.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过程从小鼠体内分离B淋巴细胞之前,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 ‎(2)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运用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该过程中区别于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   处理.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3)过程③至少需要通过2次筛选和克隆培养,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   .图中X细胞具有   的特点.‎ ‎(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   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34.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用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Ⅱ、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   处理,受精时,往往一个卵母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   .‎ ‎(2)实验步骤Ⅱ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3)实验步骤Ⅲ中,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   和动物血清.‎ ‎(4)实验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   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 ‎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考点】1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C: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3C: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3、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如胰岛素,也可以是脂质(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解答】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A、C、G、T),A正确;‎ B、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A.‎ ‎ ‎ ‎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索 ‎【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解答】解: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A正确;‎ B、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错误;‎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D错误.‎ 故选:A.‎ ‎ ‎ ‎3.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柱形图: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A正确;‎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正确.‎ 故选:C.‎ ‎ ‎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 ‎【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G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解答】解:A、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高,A错误;‎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不能获取大象的能量,因为大象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大象的上一个营养级,B错误;‎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D错误.‎ 故选:C.‎ ‎ ‎ ‎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不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C.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D.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细胞类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因此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解答】解:A、蓝藻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B错误;‎ C、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不能通过自由透过高尔基体,C错误;‎ D、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D正确.‎ 故选:D.‎ ‎ ‎ ‎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 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考点】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79: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1、DNA分子一般是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某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是35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胸腺嘧啶是35个,胞嘧啶=鸟嘌呤=65个.‎ ‎【解答】解:A、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是4100种,因此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4100种,A错误;‎ B、与第三次复制相比,第四次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是16﹣8=8,需要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65=520个,B正确;‎ C、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C错误;‎ D、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的碱基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 故选:B.‎ ‎ ‎ ‎7.大约在8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白化病的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则她所生的女儿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8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即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 ‎【解答】解:由题意知,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Aa,母Aa,该女子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则她所生的女儿患白化病(aa)的概率是=××=.‎ 故选:C.‎ ‎ ‎ ‎8.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主要和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B错误;‎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正确;‎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 ‎ ‎9.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②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表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④表示生产者.‎ ‎【解答】解:A、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所以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A错误;‎ B、③表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正确;‎ C、④表示生产者,包括光合型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型微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C正确;‎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A.‎ ‎ ‎ ‎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 C.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9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等位基因,也可以产生控制别的性状的新基因,B正确;‎ C、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C错误;‎ D、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 ‎ ‎11.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胰岛B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A细胞能够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一对相互拮抗的激素.‎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 B、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受体,B正确;‎ C、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 ‎ ‎12.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 ‎【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答】解: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A正确;‎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B错误;‎ C、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3.5×109)=35%,C正确;‎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109J/(hm2•a),D正确.‎ 故选:B.‎ ‎ ‎ ‎13.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 A.基因型为DD 的个体产生D、d 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产生AB、Ab、aB、ab 四种配子 C.基因型为XaY 的雄性个体产生XaY 的精子 D.基因型为XBXb 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 的卵细胞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紧扣题意,题中限制条件为“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因此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上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异常情况应该是指同源染色体为分离而导致产生的配子异常的情况.‎ ‎【解答】解: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D、d的配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染色体的正常行为,B错误;‎ C、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精子,说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 ‎ ‎14.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时期 C.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 D.染色体交叉互换等基因重组都发生在cd时期 ‎【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正常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解答】解:A、bc时期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加倍,所以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A正确;‎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d段,B错误;‎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表示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C正确;‎ D、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染色体交叉互换等基因重组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B.‎ ‎ ‎ ‎15.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据图推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B.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 C.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D.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速率,0﹣b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速率减少为0,可知银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解答】解:AB、当种群数量处于大于b点时才能进行,AB错误;‎ CD、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银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C正确,D错误.‎ 故选:C.‎ ‎ ‎ ‎16.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胰岛素原.其操作基本过程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2、5、3、7表示从供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 B.8上带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7和6的黏性末端的连接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 D.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胰岛素原,说明目的基因被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完成了表达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是大肠杆菌;是质粒;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表示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扩增.‎ ‎【解答】解:A、图中2、5、3、7表示从供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将目的基因从外源DNA分子上切割下来,A正确;‎ B、8为重组质粒,其上带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B正确;‎ C、7和6的黏性末端的连接包括形成氢键和磷酸二酯键,其中只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催化,C错误;‎ D、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胰岛素原,说明目的基因被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完成了表达,D正确.‎ 故选:C.‎ ‎ ‎ ‎17.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 B.蛋白质工程在设计蛋白质结构时依据的是现有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D.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 ‎【考点】Q4:蛋白质工程.‎ ‎【分析】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 ‎3、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解答】解:A、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A正确;‎ B、蛋白质工程在设计蛋白质结构时依据的是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 C、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C正确;‎ D、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D正确.‎ 故选:B.‎ ‎ ‎ ‎18.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但很难在体外保存.科学家通过改变其分子上的一个氨基酸来延长它的保存期限.科学家是如何改变的(  )‎ A.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 B.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 C.半胱氨酸变成苏氨酸 D.苏氨酸变成半胱氨酸 ‎【考点】Q4:蛋白质工程.‎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解答】解: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 故选:A.‎ ‎ ‎ ‎19.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建抗虫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重组DNA分子中替换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D.转基因抗虫棉若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Q3: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运载体,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A正确;‎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B正确;‎ C、抗虫棉相当于杂合子,其有性生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C错误;‎ D、转基因抗虫棉若表现出抗虫性状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和表达,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C.‎ ‎ ‎ ‎20.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B.①阶段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 C.①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 D.②过程为脱分化,③过程为再分化 ‎【考点】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解答】解: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单倍体,A错误;‎ B、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没有形成植物个体,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需要细胞分裂素,B错误;‎ C、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故该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C正确;‎ D、①阶段表示脱分化,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D错误.‎ 故选:C.‎ ‎ ‎ ‎21.如图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简图,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皮在功能上具备选择透过性 B.胚状体承担的功能是分裂、分化成根、茎、叶 C.胚状体是由末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 D.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具有的特殊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考点】R6:人工种子的制备.‎ ‎【分析】人工种子:‎ ‎1、概念: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人工种子的组成:胚状体和人工种皮,其中人工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可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也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3、优点: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很方便运输和储存;不会造成遗传性状的改变.‎ ‎【解答】解:A、人工种子的种皮在功能上具备选择透过性,A正确;‎ B、胚状体承担的功能是分裂、分化成根、茎、叶,B正确;‎ C、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已经分化出胚芽,C错误;‎ D、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具有的特殊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D正确.‎ 故选:C.‎ ‎ ‎ ‎22.如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D.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R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乙表示诱导突变的过程,丙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丁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解答】解:A、经过甲过程形成的细胞c内的染色体数应为a、b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由于a、b两细胞染色体数目未知,因此融合后的细胞染色体数无法判断,A错误;‎ B、乙过程是用射线处理细胞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有害性的特点,因此产生的有利变异较少,B错误;‎ C、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错误;‎ D、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D正确.‎ 故选:D.‎ ‎ ‎ ‎23.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哪一组(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 ‎ A 获得克隆动物 卵(母)细胞 细胞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 B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茎尖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D 获得表达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动物 乳腺细胞 分泌乳汁产生生长激素 A.A组 B.B组 C.C组 D.D组 ‎【考点】Q3:基因工程的应用;R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RE:动物体细胞克隆.‎ ‎【分析】1、培养转转基因动物时,宜采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即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细胞中,因为受精卵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所以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养乳腺生物反应器时,受体细胞应是受精卵.‎ ‎2、卵母细胞适于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解答】解:A、卵母细胞较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因此可用于克隆动物,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力强,突变率高,因此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B正确;‎ C、茎尖易于获取,也易于培养,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时可采用茎尖,C正确;‎ D、培育转基因动物时,一般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 故选:D.‎ ‎ ‎ ‎24.进行动物的克隆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技术基础是核移植 B.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 C.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D.动物难以克隆是根本原因是分化的体细胞,其基因组成缺乏完整性 ‎【考点】RE:动物体细胞克隆.‎ ‎【分析】据图分析,该过程的技术是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甲细胞供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乙;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得到子代动物;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大体相同.‎ ‎【解答】解:A、该过程的技术包括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故A错误;‎ B、供核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但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乙细胞是重组细胞,故B正确;‎ C、子代动物与提供甲细胞的动物性状大体相同,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可能发生突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故C错误;‎ D、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动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受到抑制,故D错误.‎ 故选:B.‎ ‎ ‎ ‎2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考点】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解答】解: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一般都培养了多次,二倍体核型发生了改变,故A选项错误; ‎ B、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如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故B选项正确;‎ C、一个克隆是指1个细胞经培养形成的细胞群,故C选项错误;‎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可能是由多个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增殖来的,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性状,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 ‎ ‎26.关于胚胎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 A.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B.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C.胚胎发育在桑椹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大的空腔 D.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胚层分化的是原肠胚时期 ‎【考点】S5:胚胎移植.‎ ‎【分析】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 ‎2、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和提供细胞核的动物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受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可能发生突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 ‎①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②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③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④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解答】解:A、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主要性状相同的个体,另外受到细胞质的影响,A错误;‎ B、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发育到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B错误;‎ C、胚胎发育在囊胚阶段,胚胎内部出现大的空腔,该腔称为囊胚腔,C错误;‎ D、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时期出现胚层分化,D正确.‎ 故选:D.‎ ‎ ‎ ‎27.以下对于胚胎分割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只能对囊胚期细胞进行分割②内细胞团一般到囊胚才出现,胚胎分割时最好将其均等分割,移植成功率才高③胚胎分割移植可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新个体④胚胎分割次数越多,产生的新个体也越多⑤胚胎分割移植属于有性生殖⑥不仅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滋养层也要均等分割,否则不易成功.‎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考点】S6:胚胎分割移植.‎ ‎【分析】胚胎分割:‎ ‎1、概念: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 ‎2、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 ‎3、主要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 ‎5、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6、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解答】解:①胚胎分割时可以选择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①错误;‎ ‎②内细胞团一般到囊胚才出现,胚胎分割时最好将其均等分割,移植成功率才高,②正确;‎ ‎③胚胎分割移植可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新个体,③正确;‎ ‎④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④错误;‎ ‎⑤胚胎分割移植属于无性生殖,⑤错误;‎ ‎⑥对囊胚期细胞进行分割,只需要将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即可,⑥错误.‎ 故选:B.‎ ‎ ‎ ‎28.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EK或E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从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B.将胚胎干细胞放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可促进分化 C.ES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只增殖不分化 D.EK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核小等特点 ‎【考点】S8: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解答】解:A、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囊胚的内细胞团,不能从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A错误;‎ B、将胚胎干细胞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状态,B错误;‎ C、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保持只增殖不分化的状态,C正确;‎ D、胚胎干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D错误.‎ 故选:C.‎ ‎ ‎ ‎29.下列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中,是1+1>2的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系统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考点】U3: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解: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故选:B.‎ ‎ ‎ ‎30.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B.图中有2个箭头不能代表能量的流动 C.沼气泡中的微生物多数是需氧型的分解者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从农作物到家畜的传递效率 ‎【考点】UB:生态农业工程.‎ ‎【分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农作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但是不能固定其它形式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生产者,故A错误;‎ B、农作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不能固定其它形式的能量,因此图中家畜→农作物、沼气池→农作物这两个箭头不能代表能量的流动,故B正确;‎ C、沼气池是密封的,里面的氧气浓度很低,因此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厌氧型的分解者,故C错误;‎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农作物到家畜的能量传递效率,故D错误.‎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 供体1和供体2 ,细胞B的名称是 MⅡ中期卵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 ‎(2)应用2中牛完成体内受精的场所是 输卵管 ,刚种植在子宫内的胚胎其发育程度一般为 桑椹胚或囊胚 ,胚胎种植后可以通过 胎盘 从母体获得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试管牛的产生,采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有 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至少答出2种)等.‎ ‎(3)应用3中细胞C、D分别取自 原始性腺(或生殖腺) 、 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 .‎ ‎(4)应用4中通过 胚胎分割 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同时,可以通过取样 滋养层 进行分子水平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也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 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考点】S5:胚胎移植;S2: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S6:胚胎分割移植.‎ ‎【分析】分析题图:‎ 应用1中:供体1提供细胞核,供体2提供细胞质,经过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称为克隆牛;‎ 应用2中:优良公牛和供体1配种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属于有性生殖;‎ 应用3中: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干细胞培养;‎ 应用4中: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2,因此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细胞B是MⅡ中期卵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2)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一般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时进行胚胎移植,因此刚移植在子宫内的胚胎其发育程度一般为桑椹胚或囊胚;胚胎移植后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试管牛的产生,采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3)细胞C为胚胎干细胞,该细胞取自牛胎儿的原始性腺或早期胚胎细胞.‎ ‎(4)应用4中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进行性别鉴定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取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也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性染色体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故答案为:‎ ‎(1)供体1和供体2  MⅡ中期卵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2)输卵管  桑椹胚或囊胚  胎盘 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3)原始性腺(或生殖腺)  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 ‎(4)胚胎分割  滋养层  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 ‎ ‎32.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将苏云金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棉体内,成功获得了抗虫棉.下图是抗虫棉培育的原理和流程图,其中列举了3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质粒中的 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其上的 HindⅢ和 BamHⅠ酶切位点位于四环素抗性基因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看,是因为DNA都具有相似的 双螺旋 结构;从基因的表达过程看,具有相同的 密码子 ,保证了合成的蛋白质结构相同.‎ ‎(2)该过程中用两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目的基因可以防止 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和 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质粒 .‎ ‎(3)②过程所用的酶是 DNA连接酶 .‎ ‎(4)用 CaCl2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可以让重组质粒更容易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为了选择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将其涂布在含 氨苄青霉素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5)通过图示方法获得的抗虫棉需要做 抗虫接种 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①是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其中含有限制酶HindⅢ、BamHⅠ和BstⅠ的切割位点,且BamHⅠ和BstⅠ的识别序列相同;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③表示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④表示目的基因的表达.‎ ‎【解答】解:(1)基因工程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看,是因为DNA都具有相似的双螺旋结构;从基因的表达过程看,具有相同的密码子,保证了合成的蛋白质结构相同.‎ ‎(2)该过程中用两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不同,质粒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的两侧的黏性末端也不同,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和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质粒.‎ ‎(3)②表示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该过程需用DNA连接酶.‎ ‎(4)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可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大肠杆菌称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从而使重组质粒更容易转移到大肠杆菌中.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为了选择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将其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5)通过图示方法获得的抗虫棉需要做抗虫接种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故答案为:‎ ‎(1)双螺旋 密码子 ‎ ‎(2)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质粒 ‎ ‎(3)DNA连接酶 ‎ ‎(4)CaCl2 氨苄青霉素 ‎ ‎(5)抗虫接种 ‎ ‎ ‎33.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过程从小鼠体内分离B淋巴细胞之前,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注射特异性抗原 .‎ ‎(2)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运用了细胞膜具有 一定流动性 的结构特点,该过程中区别于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 灭活的病毒 处理.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融合成一个核(细胞核的融合) .‎ ‎(3)过程③至少需要通过2次筛选和克隆培养,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 杂交瘤细胞 .图中X细胞具有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的特点.‎ ‎(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考点】R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1、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有聚乙二醇或灭火的病毒;‎ ‎2、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遗传信息,故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转移抗体;‎ ‎3、从选择培养基中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解答】解:(1)通过①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注射相应抗原.‎ ‎(2)过程②是诱导细胞融合,运用了细胞膜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法,但动物细胞融合方法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特有的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细胞核的融合.‎ ‎(3)过程③至少需要通过2次筛选和克隆培养,其中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无限增殖和产生专一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图中X细胞具有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特点.‎ ‎(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异性抗原 ‎ ‎(2)一定流动性 灭活的病毒 融合成一个核(细胞核的融合) ‎ ‎(3)杂交瘤细胞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 ‎ ‎34.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用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Ⅱ、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 获能 处理,受精时,往往一个卵母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 ‎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 ‎(2)实验步骤Ⅱ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 .‎ ‎(3)实验步骤Ⅲ中,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 激素 和动物血清.‎ ‎(4)实验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 雌性 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 ‎【考点】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S4:胚胎工程的概念及操作对象.‎ ‎【分析】1、体外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其中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的方法:(1)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2)第二种方法: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 ‎(3)第三种方法:是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叫活体采卵.‎ ‎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解答】解:(1)体外受精前,对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 ‎(4)血清白蛋白要从乳汁中提取,只有雌性奶牛才能产生乳汁,因此胚胎移植时,必须选取雌性奶牛的胚胎进行移植.‎ 故答案为:‎ ‎(1)获能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2)显微注射法 ‎ ‎(3)激素 ‎ ‎(4)雌性 ‎ ‎ ‎2017年6月23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