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生物 ‎ 命题人:聂志刚 审题人:程世红 ‎ 本试卷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高一年级基础知识能力部分(占30分);第二部分:本学期知识内容(占7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第Ⅰ卷 ‎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一家族成员的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 D.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 ‎3.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 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均作用于②部位 D. 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4.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 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 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 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 D. 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5.下列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中,获取实验结果的方法与另外三个实验不同的是( )‎ A. 用14C标记C02,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 B. 科学家用15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C.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的T2噬菌体去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来研究什么是遗传物质 D. 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6.某科研单位研究发现某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 B. 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无生物膜 C. 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D. 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 ‎7.下图所示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 ‎8.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 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 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9.如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I和II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 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III是花药离体培养 C. 用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 图中通过V获得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0.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 由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有可能是一个新物种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6‎ D. 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二)第Ⅱ卷 ‎11.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Aa 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适合aa的生存 B. 基因型aa在逐渐上升的同时,Aa也在上升 C. 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D. 此种群生物A与a基因经过若干代自然选择后无突变 ‎1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13.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 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 50%和50% B. 50%和62.5% C. 62.5%和50% D. 50%和100%‎ ‎1‎ ‎5.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女性的父亲是色盲,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 A. 7.5% B. 6% C. 5.6% D. 8.1%‎ ‎16.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滲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7.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 ④CO2、激素 A. 甲;①②④ B. 乙;①②③‎ C. 丙;①③④ D. 丁;②③④‎ ‎18.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 ‎1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 C.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 ‎2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低,刺激Y不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B. 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 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构①称为传入神经,结构②位于下丘脑 C. 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元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D. 靶细胞受体的结构基础是脂蛋白,从对物质代谢作用来看,激素可以使靶细胞产生新的功能或生理反应 ‎21.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 激素②③具有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C. 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 D. 若胰岛B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22.研究发现,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能通过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来降低血糖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GIP作用于脂肪细胞时可能促进脂肪细胞肝糖原的水解 B. GIF和胰岛素都能降低血糖浓度,与两者结合的受体相同 C. GIP可能促进脂肪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D. 在一个胰岛细胞中可能同时检测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mRNA ‎23.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 垂体、肾小球、渴觉中枢 B. 垂体、肾小管、渴觉中枢 C. 渴觉中枢、垂体、肾小管 D. 渴觉中枢、垂体、肾小球 ‎2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通过支配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内分泌腺 B. 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C. 下丘脑能传导兴奋,并能产生相应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饮水过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2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这种调节方式 C. 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 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26.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 ‎27.如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调节过程简图,其中Ⅰ~Ⅵ分别指代不同的细胞,M、N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M、N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两者与酶一样可反复利用 B.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Ⅱ、Ⅵ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C. 图中Ⅱ、Ⅳ、Ⅵ都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其中Ⅳ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图中Ⅲ诱导靶细胞的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 ‎28.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C. 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29.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描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 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 D.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30.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B. 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C. 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 人饮水过多时,通过垂体合成分泌④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1) 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一)第Ⅰ卷 ‎31.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有人做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其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亲本组合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白色×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1)该实验反映了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动物控制体色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別为_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如果F2黑色个体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同,现让F2中的黑色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黑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4)现有一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ee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①设计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Ⅱ卷 ‎3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甲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会引起图甲中[ ]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 ‎(2)图乙中①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②与③④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②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壁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__________。‎ ‎33.下图表示人体某器官(X)参与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A—E表示相关激素,①〜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X器官是____________,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导致E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升高。‎ ‎(2)图中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神经传到器官X,经激素A的作用使血液中B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保证了体内的B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激素B的分泌存在______调节和_______调节。‎ ‎(4)图中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 ‎ ‎34.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 ‎(1)图甲所示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 ‎(2)图甲中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 ‎(3)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___________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 ‎ 答题卷 (3)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 ‎ ‎ ‎ ‎32.(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3.(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 。‎ ‎34.(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C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2.B ‎【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1、Ⅱ-2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后代,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A、根据试题分析: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男患者的父亲和所有儿子都是患者,只传男,不传女,所以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C正确;D、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Ⅲ1患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AXa,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B.‎ ‎3.D ‎【解析】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A错误;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C+G):(A+T)的比例均为3:2,B正确;图中①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②部位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C错误;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一半含14N,一半含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的14N,所以含15N的 DNA分子占2:8=1/4,D错误。‎ ‎4.D ‎【解析】甲组中加热杀死PenrS 型菌含有转化因子,可以使部分R型菌转化,产生抗青霉素的PenrS 型菌,使部分小鼠患败血症,且注射青霉素治疗后不可康复,A项错误;PenrS 型菌的DNA可以使部分R型菌发生转化,产生抗青霉素的PenrS 型菌,乙组中可观察到R型菌和PenrS 型菌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R型菌落不能继续生长,B项错误;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R型菌无法存活,PenrS 型菌的DNA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C项错误;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D项正确。‎ ‎5.B ‎【解析】试题分析:用14C标记C02,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利用追踪元素的放射性,A错误;科学家用15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观察子代DNA的分布,B正确;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的T2噬菌体去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来研究什么是遗传物质,利用追踪元素的放射性,C错误;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用s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利用追踪元素的放射性,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A ‎【解析】分析题图: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分子是mRNA,过程①表示翻译产生r蛋白,②表示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 A、看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产生r蛋白过程,A错误;B、过程②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糖体无膜,B正确;C、看图可知:r-蛋白可与b结合,这样阻碍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C正确;D、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D正确。故选:A.‎ ‎7.C 由题意知,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导致该病,故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Ⅰ1、Ⅰ2正常,Ⅱ2患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Ⅱ4的基因型为XAY,Ⅲ2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 ‎8.A ‎【解析】试题分析:、①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未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A错误;②过程为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它们的杂交后代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C正确;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产生可育的配子,D正确.‎ ‎9.B ‎【解析】Ⅰ、Ⅱ是杂交育种,Ⅲ、Ⅴ是单倍体育种,Ⅳ是多倍体育种.I和II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A错误;III是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用③培育出⑥是多倍体育种,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C错误;经花药离体培养④只能得到幼苗,④到⑤过程中即V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错误。选择B。‎ ‎10.C ‎【解析】由图可知③到④的育种过程是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由⑤×⑥过程即二倍体和四倍体形成的⑧植株有可能是一个新物种,B正确。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经过自交后,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4/16,C错误。由③到⑦过程先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所以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11.D ‎【解析】开始时,Aa的个体为1—24%—4%=72%,A的基因频率=24%+1/2×72%=60%,a的基因频率=1—60%=40%;同理可得,若干代后,Aa的个体为36%,A的基因频率==60%,a的基因频率=40%。以上数字说明,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变化,进而推知:此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基本无变化,也没有基因突变的发生,A、C错误,D正确;基因型aa在逐渐上升的同时,Aa在逐渐下降,B错误。‎ ‎12.A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时种群基因频率一定改变,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进化,C、D错误。‎ ‎13.B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出图中的①是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异,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④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而判断各选项。‎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4.B ‎【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TT为20%,Tt为60%,tt为20%,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基因T的频率是(202+60)200=0.2,频率为50%,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202+60)160=0.625,频率为62.5%,故选B。‎ ‎15.B ‎【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并遗传给女儿,据此并分析题意可知:在400名女性中,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有10人、XBXb的个体有18+12=30人、XBXB的个体有400-30-10=360人;在400名男性中,基因型为XbY的个体有22人、XBY的个体有400-22=378人。因此该群体中色盲基因(Xb)的频率=(22+2×10+30)÷(400×2+400)=6%。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16.C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如肝脏细胞参与血糖的稳态过程,B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17.C ‎【解析】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不能进入组织液,可以进入血浆,即图丙可以表示内环境之间的关系。①钙离子、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血红蛋白、呼吸酶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CO2、激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选C。‎ ‎18.C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19.A ‎【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A正确;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D错误,‎ ‎20.B ‎【解析】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低,刺激Y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所以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A错误;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③结构称为传出神经,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产生的,对血糖浓度有调节的作用,能够升高血糖,在血糖浓度偏低时会分泌加.因此,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元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但不能通过抑制葡萄糖分解,C错误;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糖蛋白,D错误.故选:B.‎ ‎21.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A错误;激素②为肾上腺素、③为胰高血糖素,二者均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健康人一次摄入大量的糖、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也会出现尿糖现象,C错误;若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导致①所示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正确。‎ ‎22.C ‎【解析】GIP能作用于脂肪细胞来降低血糖浓度,说明GIP可能促进脂肪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A错误,C正确;GIF和胰岛素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与两者结合的受体不同,B错误;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中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所以在一个胰岛细胞中不可能同时检测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mRNA,D错误。‎ ‎23.B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因此A表示垂体;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所以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产生渴觉的部位是C所示的大脑皮层中的渴觉中枢。综上分析, B正确,A、C、D均错误。‎ ‎24.D ‎【解析】下丘脑通过支配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内分泌腺,A正确;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下丘脑能传导兴奋,并能产生相应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错误。‎ ‎25.C ‎【解析】A项正确;图中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由于信号分子通过体液的流动来运送,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项正确;体温调节过程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发挥作用,涉及体液调节,C项错误;垂体细胞可以分泌多种促激素,则靶细胞可以是多种,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D项正确。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26.A a是吞噬细胞,d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浆细胞,e是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的加工,因此浆细胞比B细胞内质更丰富。‎ ‎27.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中Ⅰ是吞噬细胞,Ⅱ是T细胞,Ⅲ是效应T细胞,Ⅳ是记忆细胞,Ⅴ是浆细胞,Ⅵ是B细胞,物质M是淋巴因子,物质N是抗体.‎ 解:A、淋巴因子和抗体发挥作用后,被分解灭活,不能反复被利用,A错误;B、造血干细胞形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因此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B正确;C、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其中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D、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过程与细胞凋亡过程一样,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28.A ‎【解析】胃黏膜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可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错误。‎ ‎29.C ‎【解析】神经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A错误;静息电位时,细胞膜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B 错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通道打开,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 ‎30.B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错误;寒冷刺激时,信息通过冷觉感受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其调节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以图中①和②的含量增加先于③,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B正确;当饮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将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排尿来调节体内的水平衡,D错误。‎ 二、 非选择题 ‎31.两 遵循 EEFF、eeff EeFf 4/9 8/9 让黑色雄性个体与多只甲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如果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如果后代出现白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 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所以F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则黑色的基因型为E_ff,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F2中白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 ‎(1)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这说明动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F1的基因型为EeFf,两亲本都为白色,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 ‎(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EEff、2/3Eeff,故随机交配,E配子的概率=2/3,e配子的概率=1/3,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3×2/3×2=4/9,由于后代中白色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eeff,其概率=1/3×1/3=1/9,所以灰色个体占的比例为1-1/9=8/9。‎ ‎(4)要确定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让黑色雄性个体与甲多次杂交,若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若后代中既有黑色个体(E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 ‎32.B组织液 组织水肿 2/3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⑤→②→③→① 6 ①组织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分析乙图:图乙中,①是组织细胞或者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红细胞。‎ ‎(1)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会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2)图乙中①是组织细胞,其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②血浆与③组织液、④淋巴的主要区别是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氧气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的,因此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⑤红细胞→②血浆→③组织液→①组织细胞,该过程经过一层红细胞膜、两层血管壁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和两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①组织细胞。‎ ‎33.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 促甲状腺激素 Na+ ③④ 分级 (负)反馈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E能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说明E是抗利尿激素,是由X下丘脑分泌的;A是垂体分泌的,可以作用于甲状腺,说明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图中①②表示促进过程,③④表示的是抑制作用的过程。‎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X是下丘脑,E是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回到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2)图中A是垂体分泌,并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所以A是促甲状腺激素。‎ ‎(3)受到寒冷刺激,感受器兴奋是由于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导致的。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③④过程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保证了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不仅存在分级调节,还有负反馈调节。‎ ‎(4)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4. 特异性免疫 体液 淋巴因子 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⑤ 内环境 正电位 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体液免疫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定位图甲中各数字所示的细胞名称、字母所示的物质名称,以此和图乙中的文字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围绕“特异性免疫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 分析图甲可知:物质B是抗体,因此图甲所示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过程。‎ ‎(2) 图甲中的物质A是由细胞②所示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细胞④所示的记忆细胞和⑤所示的浆细胞。‎ ‎(3) 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⑤所示的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物质B为抗体,α-银环蛇毒属于抗原,二者是在细胞外的内环境中结合的。‎ ‎(4) 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由原来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图乙显示: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