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36分)‎ ‎1.二倍体西瓜(2n=22)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四分体的时期和数量分别为(  )‎ A.减I前期、22个 B.减II前期、22个 C.减I前期、11个 D.减II中期、11个 ‎2.下列各项中,有关减数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等位基因分离一般发生在减I后期 C.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I后期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4个精细胞 ‎3.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Ab的卵细胞,其原因是(  )‎ A.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减I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在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在减II后期姐妹单体未分离 ‎4.下列细胞取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图④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 D.四个图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个、2个、2个、1个 ‎5.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豌豆花比较大,容易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验 B.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C.豌豆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遵循自由组合 D.豌豆具有多对明显的相对性状 ‎6.关于科学发展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利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构建了“物理模型”‎ D.达尔文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7.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大肠杆的菌裂解,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B.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C.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D.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8.某个细胞(所有核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在正常的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若干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100%‎ B.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50%‎ C.第三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25%‎ D.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染色体为100%‎ ‎9.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均需要酶、模板、原料和能量 B.翻译过程中,mRNA、tRNA和rRNA均要参与 C.人体中的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均存在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过程 D.AID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产生子代病毒颗粒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10.来源于某二倍体生物中的基因d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A和T的含量分别200个和260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物的一个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最多有4个d基因 B.若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差错(如A﹣T变成了G﹣C),则基因一定发生突变 C.该基因第三次复制过程中,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160个 D.该基因的表达出的蛋白质上含有的氨基酸有20种 ‎11.欲人工合成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RNA,现有4种核糖核苷酸,数量分别为2、3、4、5个,则最终合成的RNA最多和最少各多少种(  )‎ A.4:3 B.5:2 C.4:2 D.5:3‎ ‎12.为了研究鹦鹉和白耳画眉的唱歌行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从鹦鹉及白耳画眉的巢中将蛋拿走,然后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鹦鹉及白耳画眉的幼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饲养.当幼鸟长大后,同学们仔细听鹦鹉及白耳画眉的成长过程录音带,结果发现两种鸟的雄鸟都会唱歌,白耳画眉唱的我们所熟知的白耳画眉歌,而鹦鹉除了能唱鸟爸爸爱唱的歌外,甚至还能唱周杰伦的歌.根据本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鹦鹉与白耳画眉的唱歌行为类似,与后天饲养环境关系很大 B.鹦鹉的唱歌行为表明,后天的饲养环境比遗传物质对其唱歌行为的影响更大 C.被选做实验对象的鸟数量太少,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多次实验可能也会出现能唱周杰伦歌曲的白耳画眉 D.若将该鹦鹉的后代人工饲养在安静的环境中,应该还能唱周杰伦的歌 ‎13.“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晏子使楚》中的一句名言,虽然放在现在来看不存在不科学之处,但这句话能反映一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句名言说明了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B.橘和枳虽然形态很像,但它们存在生殖隔离,故属于不同物种 C.橘和枳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地理分布差异,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出现 D.如果人为地将橘和枳均种植在赣东北,五年后很可能会进化成同一物种 ‎14.某兴趣小组,欲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患病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B.可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C.调查21三体综合症的发病率,应该在市中心调查 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 ‎15.常见的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下列对这些育种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涉及到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 C.上述四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均不相同 D.现仅有aabb的品种,欲培育出AAbb的品种,最合适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16.某一年生小麦,有两种纯合的品种,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现利用该两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想得到纯合的矮杆抗病品种,则育种周期为(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7.一对夫妇的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c,正常可能为d.他们子女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有如下几种表达方法:(  )‎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2bd.‎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囊性纤维病又患色盲的孩子,则该孩子的性别及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A.女孩; B.男孩; C.女孩; D.男孩;‎ ‎19.鹊蛾(2n=K)的性别决定为ZW型,控制体色的基因D对d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B对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现将黑色大翅的雌性与白色小翅的雄性杂交,F1的雌性全为白色大翅,雄性全为黑色大翅,再让F1相互交配得F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对鹊蛾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序的染色体为条 C.鹊蛾与尺蛾不能交配,这种现象称之为地理隔离 D.F2的雄性中小翅鹊蛾所占的比率为 ‎20.某二倍体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4条,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物体内可能存在染色体数目为28条、7条的细胞 B.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4个和2个 C.若该生物的配子可发育成个体,则该个体的所有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该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往往不能交配,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1.多倍体的生物常见于植物中,如无籽西瓜、香蕉、小黑麦等,而动物中较为鲜见.科学家设想通过将两个染色体数目均为2N的鲤鱼受精卵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将其培育成一“新鲤鱼”个体.如果实验成功,则以下说法最不合理的是(  )‎ A.该“新鲤鱼”的诞生,使自然界增加了一新的物种 B.“新鲤鱼”的身长、体重比原来的鲤鱼更长、更重,生殖能力也更强 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新物种的出现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若“新鲤鱼”的基因型为AAaa,则它可能产生三种配子,比例为1:4:1‎ ‎22.某细菌在完全培养基上可正常生长,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甲)时,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现用紫外线对该细菌处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细菌”直接死亡,“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该细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对于紫外线处理前的细菌而言,氨基酸甲和乙均为其必需氨基酸 C.“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 D.向只缺乏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乙后,则“另一部分细菌”可能正常生长 ‎23.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的植物自交产生F1,但A纯合或b纯合时均会导致胚胎致死,现让将F1中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的双显个体占多少(  )‎ A. B. C. D.‎ ‎24.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西瓜由于高度不育,故其培育过程中发生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一对正常夫妇生有一患有呆小症的孩子,则原因是由于这对夫妇皆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通过诱变育种,理论上可获得大量具有优良表型的个体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25.已知A基因(红花),a基因(白花)为一对等位基因;B基因(高茎),b基因(矮茎)为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F1中高茎红花有1831株,则矮茎红花与纯合的高茎白花植株数理论上最接近下列哪组数据(  )‎ A.203、115 B.605、115 C.1830、605 D.605、203‎ ‎26.已知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将黑色雄鼠与多只白色雌鼠杂交,得到的F1全为黑色,再将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有三种表型:黑色、棕色、白色,比例为9:3:4,继续将F2中的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得F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理论上讲,F2中存在四种基因型的黑色个体 C.F3中A的基因频率为 D.若让F2中的棕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占 ‎27.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些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 ‎①100%AA ‎ ‎②100%Aa ‎ ‎③l%AA、90%Aa、9%aa ‎④32%AA、64%Aa、4%aa ‎ ‎⑤4%AA、32%Aa、64%aa.‎ A.①和(3) B.①和⑤ C.①、②和③ D.②、④和⑤‎ ‎28.由于鹰的捕杀,兔子种群中具有较快速度的个体的比率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定向变异 D.用进废退 ‎29.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A、a,自1910年至198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10年,杂合子的基因型是1.98%‎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较易获得生存的机会 C.如果环境变化不大,1980年以后,A的频率还将进一步减小 D.从表中无法判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生存能力孰强孰弱 ‎30.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4分)‎ ‎31.小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D/d和E/e)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D_E_)、褐色(ddE_)、红色(D_ee)和黄色(ddee).如图是小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 的基因型是  .‎ ‎(2)欲使Ⅲ1尽可能 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5 杂交,产下的红色雄性狗的概率是  .‎ ‎(4)Ⅲ3 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该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与Ⅱ2的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并说明理由?  .‎ ‎(5)假如Ⅲ4与一只黄色的小狗杂交,产下了一红色的小狗.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请写两点):  ;  .‎ ‎32.21世纪初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ZW型)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请回答以下有关家蚕遗传变异的问题:‎ ‎(1)家蚕的体细胞共有56条染色体,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家蚕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2)决定家蚕丝心蛋白H链的基因编码区有15000个碱基对,该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首先  酶与启动子结合,将DNA双链解开,转录出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为  个,最终翻译出的蛋白质中最多由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3)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通过家蚕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变异和进一步选育来完成,这些变异的来源有  .‎ ‎33.大豆的茎杆高度受赤霉素的影响.赤霉素的合成受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控制,但基因型为aa的豌豆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也能长成高茎豌豆.‎ ‎(1)以上事实说明了  .‎ ‎(2)已知掉在柱头上的花粉必需通过花粉管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而花粉管的萌发受位于2号染色体的B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大豆植株自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的能正常完成受精的植株比率为  .‎ ‎(3)研究发现,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受到细胞分裂素的影响.当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存在时,大豆才能发育成高杆植株.且知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受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控制.若其他条件都正常,基因型为AaDd的大豆自交的F1,让F1中的矮杆大豆自由交配,则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4)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DD,AAdd,aadd)的大豆,表型均为矮杆.现欲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高杆大豆.你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 ‎34.一中校园,四季飘香,在众多的植物中,桂花树可谓是独占鳌头,桂花糕更是九江人民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在北方由于气温较低,桂花很多栽培在花盆中,被养于室内,因此植株普遍不高;而南方的桂花树植株相对较高,为常绿阔叶大灌木或乔木.一科研小组利用桂花为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北方花盆中的桂花树植株较矮的原因(是环境导致还是基因突变),请帮科研小组写出实验过程:‎ a  ‎ b  ‎ 结果预测与结论 a  ‎ b  ‎ ‎(2)桂花飘香味的主要原因是桂花的花瓣能分泌一种名为芳樟醇的芳香油,该物质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越多芳香油的分泌量越大,且每个显性基因的效果等同.现将一株桂花自交,后代(F1)出现了五种(浓、较浓、中等、较弱、弱)香味程度不同的桂花,则该株桂花的基因型为  ,F1中五种桂花数量的理论比为  .‎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桂花的香味与花瓣的颜色(受控制)有关,且与、均遵循自由组合.有金黄色花瓣和浅黄色花瓣两种,金黄色花瓣气味更浓.让一株金黄色桂花和浅黄色桂花杂交得F1(全为金黄色),香味全为中等程度,再让F1自交得F2,则F2中浅黄色香味较弱的个体占  .‎ ‎35.寄生在乌鸦羽毛中的虱子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已知某乌鸦种群中对虱子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3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 ‎(2)若干年后,a的基因频率将  ,原因是  .‎ ‎(3)调查发现乌鸦的巢大多筑在高大的乔木上,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许多地方的高大树木被砍伐,使乌鸦原有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有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乌鸦会选择在灌木上筑巢.假设这种推测确实发生,几十万年以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会变成新物种吗?请说明理由.  .‎ ‎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36分)‎ ‎1.二倍体西瓜(2n=22)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四分体的时期和数量分别为(  )‎ A.减I前期、22个 B.减II前期、22个 C.减I前期、11个 D.减II中期、11个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1)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所以二倍体西瓜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四分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由于二倍体西瓜的精原细胞中2n=22,说明细胞中含有11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可以形成11个四分体.‎ 故选:C.‎ ‎ ‎ ‎2.下列各项中,有关减数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等位基因分离一般发生在减I后期 C.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I后期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4个精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 ‎1、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 ‎2、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 ‎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 ‎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 ‎ ‎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正确;‎ 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也可以发生在减I后期,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4个精细胞,D正确.‎ 故选:C.‎ ‎ ‎ ‎3.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Ab的卵细胞,其原因是(  )‎ A.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减I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在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在减II后期姐妹单体未分离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基因AaBb)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BB)1个卵细胞(基因型为Ab)+3个极体(基因型为Ab、aB、aB).‎ ‎【解答】解: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一个Ab的卵细胞,现产生了一个AAb的卵细胞,说明含有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此变异发生在减II后期,着丝分裂后,含基因AA的两条姐妹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与含b基因的染色体一起,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故选:D.‎ ‎ ‎ ‎4.下列细胞取自同一生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图④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 D.四个图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个、2个、2个、1个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而①中着丝点已分裂,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 B、生殖器官中的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 C、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其分裂结束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C正确;‎ D、四个图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个、2个、2个、2个,D错误.‎ 故选:C.‎ ‎ ‎ ‎5.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豌豆花比较大,容易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验 B.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C.豌豆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遵循自由组合 D.豌豆具有多对明显的相对性状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解答】解:A、豌豆花比较大,容易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验,A正确;‎ B、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纯种,B正确;‎ C、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豌豆具有多对明显的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 ‎ ‎6.关于科学发展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利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构建了“物理模型”‎ D.达尔文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解答】解:A、摩尔根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建构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C正确;‎ D、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D错误.‎ 故选:D.‎ ‎ ‎ ‎7.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大肠杆的菌裂解,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B.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C.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D.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会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以自身DNA作为指导,利用的原料、能量、酶、场所等全是来自于细菌内的.‎ ‎【解答】解: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原料全是来自于细菌.而细菌中蛋白质用35S标记,因此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全部含35S;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少数有32P.‎ 故选:C.‎ ‎ ‎ ‎8.某个细胞(所有核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在正常的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若干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100%‎ B.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50%‎ C.第三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25%‎ D.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染色体为100%‎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所得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故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100%,A正确;‎ BD、第二次分裂中期,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4条链,只有1条链含15N,三条链含14N,故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50%,2个DNA分子共有一条染色体,故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染色体为100%,BD正确;‎ C、第三次分裂中期,如果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4条链,只有1条链含15N,三条链含14N,故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50%;如果两条链含14N的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则每个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为0,C错误.‎ 故选:C.‎ ‎ ‎ ‎9.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均需要酶、模板、原料和能量 B.翻译过程中,mRNA、tRNA和rRNA均要参与 C.人体中的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均存在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过程 D.AID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产生子代病毒颗粒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 一个单链RNA ‎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解答】解:A、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均需要酶、模板、原料和能量,A正确;‎ B、翻译过程中,mRNA、tRNA和rRNA均要参与,B正确;‎ C、有的细胞不分裂,不进行DNA复制,如神经细胞,C错误;‎ D、AID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产生子代病毒颗粒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由宿主细胞提供,D正确.‎ 故选:C.‎ ‎ ‎ ‎10.来源于某二倍体生物中的基因d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A和T的含量分别200个和260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物的一个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最多有4个d基因 B.若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差错(如A﹣T变成了G﹣C),则基因一定发生突变 C.该基因第三次复制过程中,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160个 D.该基因的表达出的蛋白质上含有的氨基酸有20种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DNA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题意知,基因d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A和T的含量分别200个和260个,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分别是260个、200个,双链中碱基G和C相等是540个.‎ ‎2、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NA分子复制过程也会出现差错,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叫基因突变.‎ ‎【解答】解:A、该生物基因型如果是dd,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一个细胞中,d基因是4个,A正确;‎ B、如果复基因在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差错(如A﹣T变成了G﹣C),则基因一定发生突变,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基因中的鸟嘌呤碱基是540个,如果基因第复制3次,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540(8﹣4)=2160个,C正确;‎ D、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最多有20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 ‎ ‎11.欲人工合成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RNA,现有4种核糖核苷酸,数量分别为2、3、4、5个,则最终合成的RNA最多和最少各多少种(  )‎ A.4:3 B.5:2 C.4:2 D.5:3‎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3、RNA的其他功能,如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因此还具有催化功能等.‎ ‎【解答】解:现有4种核糖核苷酸,数量分别为2、3、4、5个,即总共有2+3+4+5=14个核糖核苷酸.欲人工合成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RNA,而14÷3=4…2,最终合成的RNA种类最多,则数量分别为3、4、5个的3种核糖核苷酸各取3个,各自合成1个RNA,则合成3种不同的RNA,剩余的核糖核苷酸再合成1个RNA,故最终合成的RNA最多为4种;最终合成的RNA种类最少,则数量分别为3、4、5个的3种核糖核苷酸各取1个可合成3个相同RNA,剩余的核糖核苷酸再合成1个RNA,故最终合成的RNA最少为2种.‎ 故选:C.‎ ‎ ‎ ‎12.为了研究鹦鹉和白耳画眉的唱歌行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从鹦鹉及白耳画眉的巢中将蛋拿走,然后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鹦鹉及白耳画眉的幼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饲养.当幼鸟长大后,同学们仔细听鹦鹉及白耳画眉的成长过程录音带,结果发现两种鸟的雄鸟都会唱歌,白耳画眉唱的我们所熟知的白耳画眉歌,而鹦鹉除了能唱鸟爸爸爱唱的歌外,甚至还能唱周杰伦的歌.根据本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鹦鹉与白耳画眉的唱歌行为类似,与后天饲养环境关系很大 B.鹦鹉的唱歌行为表明,后天的饲养环境比遗传物质对其唱歌行为的影响更大 C.被选做实验对象的鸟数量太少,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多次实验可能也会出现能唱周杰伦歌曲的白耳画眉 D.若将该鹦鹉的后代人工饲养在安静的环境中,应该还能唱周杰伦的歌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白耳画眉与鹦鹉没有亲鸟孵化,但仍具唱歌行为,说明鸟的唱歌行为是先天就具备的,又由于白耳画眉与鹦鹉各唱各的歌,说明它们的唱歌行为是受各自遗传物质决定的.本题选做实验对象的鸟数量太少,导致实验误差较大,还应多次实验和增加相应的实验组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据此答题.‎ ‎【解答】解:A、白耳画眉与鹦鹉没有亲鸟孵化,但仍具唱歌行为,说明鸟的唱歌行为是先天就具备的,与后天饲养有关系,但不是很大,A错误;‎ B、本题缺少对照组,不能说明后天的饲养环境比遗传物质对其唱歌行为的影响更大,B错误;‎ C、本实验中,被选做实验对象的鸟数量太少,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多次实验可能也会出现能唱周杰伦歌曲的白耳画眉,C正确;‎ D、本题缺少将鹦鹉的后代人工饲养在安静的环境中的组别,不能说明该结论,D错误.‎ 故选:C.‎ ‎ ‎ ‎13.“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晏子使楚》中的一句名言,虽然放在现在来看不存在不科学之处,但这句话能反映一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句名言说明了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B.橘和枳虽然形态很像,但它们存在生殖隔离,故属于不同物种 C.橘和枳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地理分布差异,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出现 D.如果人为地将橘和枳均种植在赣东北,五年后很可能会进化成同一物种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 ‎2、物种是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漫长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A、“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受环境的影响,A正确;‎ B、橘和枳虽然形态很像,但它们存在生殖隔离,故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 C、橘枳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地理分布差异,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出现,形成不同的物种,C正确;‎ D、人为地将橘和枳均种植在赣东北,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五年后不可能会进化成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D.‎ ‎ ‎ ‎14.某兴趣小组,欲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患病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B.可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C.调查21三体综合症的发病率,应该在市中心调查 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解答】解:A、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A正确;‎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B正确;‎ C、调查21三体综合症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 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D正确.‎ 故选:C.‎ ‎ ‎ ‎15.常见的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下列对这些育种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涉及到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 C.上述四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均不相同 D.现仅有aabb的品种,欲培育出AAbb的品种,最合适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解答】解:A、诱变育种涉及到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涉及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涉及到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上述四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中,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相同,C错误;‎ D、由于仅有aabb的品种,不能进行杂交育种,所以欲培育出AAbb的品种,最合适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D正确.‎ 故选:C.‎ ‎ ‎ ‎16.某一年生小麦,有两种纯合的品种,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现利用该两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想得到纯合的矮杆抗病品种,则育种周期为(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同一个体的方法,所以用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的两种小麦作亲本,能培育矮杆抗病的良种小麦.‎ ‎【解答】解:(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矮杆抗病的良种小麦,第1年:将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两种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第2年:让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第3年:让F2种子自交,选出矮秆抗病纯系植株;第4年:将选出的矮杆抗病纯系植株进行自交,进行扩大培养.‎ 故选:C.‎ ‎ ‎ ‎17.一对夫妇的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c,正常可能为d.他们子女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有如下几种表达方法:(  )‎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2bd.‎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只患其中一种病有2种可能:只患甲病的概率为ad,只患乙病的概率为bc,所以只患其中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两病均患的概率为ac,两病均不患的概率为bd,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ac﹣bd.患甲病的概率是a,患乙病的概率是c,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c﹣2ac.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两病均不患的概率为bd,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b+d﹣2bd.‎ ‎【解答】解:表达式①:ad+bc.ad(患甲病却不患乙病,即只患甲病),bc(患乙病却不患甲病,即只患乙病),则ad+b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①正确;‎ 表达式②:1﹣ac﹣bd.ac(两病兼得),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1(所有子代看作1),则1﹣ac﹣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②正确;‎ 表达式③:a+c﹣2ac.a(患甲病,包括两病兼得者),c(患乙病,包括两病兼得者),ac(两病兼得),a﹣ac(只患甲病),c﹣ac(只患乙病),则(a﹣ac)+(c﹣ac)=a+c﹣2a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③正确;‎ 表达式④:b+d﹣2bd.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b(不患甲病,包括只患乙病者和正常人),d(不患乙病,包括只患甲病者和正常人),b﹣bd(表示只患乙病),d﹣bd(表示只患甲病),则(b﹣bd)+(d﹣bd)=b+d﹣2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④正确.‎ 所以①②③④四个表达式都正确.‎ 故选:D.‎ ‎ ‎ ‎18.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囊性纤维病又患色盲的孩子,则该孩子的性别及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A.女孩; B.男孩; C.女孩; D.男孩;‎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患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写出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于患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双亲都正常,因此该既患患囊性纤维病又患色盲的孩子是男孩,其基因型为aaXbY.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故选:D.‎ ‎ ‎ ‎19.鹊蛾(2n=K)的性别决定为ZW型,控制体色的基因D对d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B对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现将黑色大翅的雌性与白色小翅的雄性杂交,F1的雌性全为白色大翅,雄性全为黑色大翅,再让F1相互交配得F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对鹊蛾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序的染色体为条 C.鹊蛾与尺蛾不能交配,这种现象称之为地理隔离 D.F2的雄性中小翅鹊蛾所占的比率为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意:“黑色大翅的雌性与白色小翅的雄性杂交,F1的雌性全为白色大翅,雄性全为黑色大翅”,根据后代表现型可知,后代体色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由于鹊蛾具有ZW染色体,因此对鹊蛾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序的染色体为+1条,B错误;‎ C、鹊蛾与尺蛾不能交配,这种现象称之为生殖隔离,C错误;‎ D、由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bb,杂交F1的雌性全为大翅Bb,因此F2的雄性中小翅鹊蛾所占的比率为,D正确.‎ 故选:D.‎ ‎ ‎ ‎20.某二倍体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4条,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物体内可能存在染色体数目为28条、7条的细胞 B.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4个和2个 C.若该生物的配子可发育成个体,则该个体的所有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该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往往不能交配,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解答】解:A、由于二倍体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4条,则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8条;而进行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为7条,A正确;‎ B、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目是4个;由于减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目是2个,B正确;‎ C、若该生物的配子可发育成个体,则该个体的正常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含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判断某些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该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往往不能交配,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 ‎ ‎21.多倍体的生物常见于植物中,如无籽西瓜、香蕉、小黑麦等,而动物中较为鲜见.科学家设想通过将两个染色体数目均为2N的鲤鱼受精卵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将其培育成一“新鲤鱼”个体.如果实验成功,则以下说法最不合理的是(  )‎ A.该“新鲤鱼”的诞生,使自然界增加了一新的物种 B.“新鲤鱼”的身长、体重比原来的鲤鱼更长、更重,生殖能力也更强 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新物种的出现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若“新鲤鱼”的基因型为AAaa,则它可能产生三种配子,比例为1:4:1‎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两个染色体数目均为2N的鲤鱼受精卵融合成一个细胞,则新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4N,培育成的“新鲤鱼”个体为四倍体.‎ ‎【解答】解:A、由于“新鲤鱼”个体为四倍体,与原鲤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该“新鲤鱼”的诞生,使自然界增加了一新的物种,A正确;‎ B、四倍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一般情况下,“新鲤鱼”的身长、体重比原来的鲤鱼更长、更重,但生殖能力下降,B错误;‎ C、无籽西瓜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新物种,因而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新物种的出现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正确;‎ D、若“新鲤鱼”的基因型为AAaa,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分离,所以它可能产生三种配子,比例为1:4:1,D正确.‎ 故选:B.‎ ‎ ‎ ‎22.某细菌在完全培养基上可正常生长,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甲)时,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现用紫外线对该细菌处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细菌”直接死亡,“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该细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对于紫外线处理前的细菌而言,氨基酸甲和乙均为其必需氨基酸 C.“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 D.向只缺乏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乙后,则“另一部分细菌”可能正常生长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用紫外线对细菌处理后,细菌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的不同.‎ ‎【解答】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未用紫外线处理之前,氨基酸甲是必须氨基酸,用紫外线对该细菌处理一段时间后存活下来的细菌的必须氨基酸是乙氨基酸,但是不能说明氨基酸甲和乙均为该细菌的必需氨基酸,B错误;‎ C、“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不一定能正常生长,C错误;‎ D、由题意知,“另一部分细菌”在只缺少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如果向缺少氨基酸乙的培养基上添加氨基酸乙后,则“另一部分细菌”可能恢复正常生长,D正确.‎ 故选:D.‎ ‎ ‎ ‎23.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的植物自交产生F1,但A纯合或b纯合时均会导致胚胎致死,现让将F1中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的双显个体占多少(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b、Aabb):aaB_(aaBB、aaBb):aabb()=9:3:3:1.由于A纯合或b纯合时均会导致胚胎致死,所以F1中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为2:4:1:2.因此,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1:4:2.‎ ‎【解答】解:根据F1植株可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1:4:2,F1中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理论上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aabb占 ‎.由于A纯合或b纯合时均会导致胚胎致死,所以F2中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为1:1:1:1.因此,F2中的双显个体占.‎ 故选:C.‎ ‎ ‎ ‎24.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西瓜由于高度不育,故其培育过程中发生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一对正常夫妇生有一患有呆小症的孩子,则原因是由于这对夫妇皆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通过诱变育种,理论上可获得大量具有优良表型的个体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三倍体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形成的,不属于遗传病,B错误;‎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因此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因此通过诱变育种,理论上可获得大量具有优良表型的个体,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错误.‎ 故选:C.‎ ‎ ‎ ‎25.已知A基因(红花),a基因(白花)为一对等位基因;B基因(高茎),b基因(矮茎)为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F1中高茎红花有1831株,则矮茎红花与纯合的高茎白花植株数理论上最接近下列哪组数据(  )‎ A.203、115 B.605、115 C.1830、605 D.605、20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基因(红花),a基因(白花)为一对等位基因;B基因(高茎),b基因(矮茎)为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 ‎【解答】解: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F1中,高茎红花(A_B_)占,有1831株,则矮茎红花(A_bb)植株数为1831÷×≈610,纯合的高茎白花(aaBB)植株数为1831÷×≈203.‎ 故选:D.‎ ‎ ‎ ‎26.已知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将黑色雄鼠与多只白色雌鼠杂交,得到的F1全为黑色,再将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有三种表型:黑色、棕色、白色,比例为9:3:4,继续将F2中的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得F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理论上讲,F2中存在四种基因型的黑色个体 C.F3中A的基因频率为 D.若让F2中的棕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黑色雄鼠与多只白色雌鼠杂交,得到的F1全为黑色,再将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有三种表型:黑色、棕色、白色,比例为9:3:4,则黑色的基因型为A_B_(1AABB、2AaBB、2AABb、4AaBb),棕色的基因型为aaB_(1aaBB、2a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_bb(1AAbb、2Aabb)和1aabb.‎ ‎【解答】解:A、由于黑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_B_,与多只白色雌鼠杂交,得到的F1全为黑色,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正确;‎ B、理论上讲,F2中存在四种基因型的黑色个体,分别为AABB、AaBB、AABb和AaBb,B正确;‎ C、F2中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自由交配得F3,A的基因频率不变,仍为,C正确;‎ D、若让F2中的棕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占×=,D错误.‎ 故选:D.‎ ‎ ‎ ‎27.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些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 ‎①100%AA ‎ ‎②100%Aa ‎ ‎③l%AA、90%Aa、9%aa ‎④32%AA、64%Aa、4%aa ‎ ‎⑤4%AA、32%Aa、64%aa.‎ A.①和(3) B.①和⑤ C.①、②和③ D.②、④和⑤‎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知,处于遗传平衡之中的种群中,AA=A2,Aa=2Aa,aa=a2,AA+Aa+aa=1,A+a=1.‎ ‎【解答】解:①已知,AA=100%,则,Aa=aa=0,A=100%,a=0,AA=100%,Aa=aa=0,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②已知,100%Aa,则A=a=50%,AA=aa=25%,与Aa=100%矛盾,因此不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③已知,l%AA、90%Aa、9%aa,则A=46%,a=54%,AA≈21%,与已知矛盾,因此不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④已知,32%AA、64%Aa、4%aa,则A=64%,a=36%,AA≈41%,与已知矛盾,因此不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⑤已知,4%AA、32%Aa、64%aa,则A=20%,a=80%,AA=4%,aa=64%,Aa=32%,因此符合遗传平衡公式.‎ 故选:B.‎ ‎ ‎ ‎28.由于鹰的捕杀,兔子种群中具有较快速度的个体的比率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定向变异 D.用进废退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②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解:兔子种群中,只有具有较快奔跑速度的个体才能逃避鹰的捕杀而生存下来,奔跑较慢的个体因鹰的捕杀而逐渐淘汰,即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故选:B.‎ ‎ ‎ ‎29.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A、a,自1910年至198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10年,杂合子的基因型是1.98%‎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较易获得生存的机会 C.如果环境变化不大,1980年以后,A的频率还将进一步减小 D.从表中无法判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生存能力孰强孰弱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本题是对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公式的使用条件、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的考查,回忆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公式的使用条件、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然后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解答选项.‎ ‎【解答】解;A、遗传平衡定律是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表格信息可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计算种群的基因型频率,A错误;‎ B、由表格信息知,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较易获得生存的机会,B正确;‎ C、由表格中信息知,A的基因频率逐年降低,如果环境变化不大,1980年以后,A的频率还将进一步减小,C正确;‎ D、表格中的信息不能确定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生存能力,D正确.‎ 故选:A.‎ ‎ ‎ ‎30.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和变异(内因)、适者生存(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解答】解:A、达尔文没有科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B正确;‎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4分)‎ ‎31.小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D/d和E/e)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D_E_)、褐色(ddE_)、红色(D_ee)和黄色(ddee).如图是小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 的基因型是 DdEe .‎ ‎(2)欲使Ⅲ1尽可能 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褐色 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5 杂交,产下的红色雄性狗的概率是  .‎ ‎(4)Ⅲ3 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该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与Ⅱ2的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并说明理由? 能 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 ‎(5)假如Ⅲ4与一只黄色的小狗杂交,产下了一红色的小狗.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请写两点): 环境影响 ; 发生了基因突变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小猫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基因型为(D﹣E﹣)、褐色基因型为(ddE﹣)、红色基因型为(D﹣ee)和黄色基因型为(ddee).‎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Ⅰ1和Ⅰ2的颜色都是黑色,基因型为D﹣E﹣,生出的Ⅱ3是黄色,其基因型为ddee,所以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为DdEe.‎ ‎(2)已知褐色小狗的基因型为ddE_,而Ⅲ1的基因型为ddee,所以与其交配的雄狗应具备E基因,又因为黑色基因型为(D﹣E﹣)、褐色基因型为(ddE﹣),所以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黑色或褐色雄狗杂交.‎ ‎(3)Ⅲ2基因型为DdEE()、DdEe(),Ⅲ5基因型为DDEe、DdEe,它们所生后代为红色(D_ee)雄性的概率为(1﹣)××.‎ ‎(4)线粒体DNA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所以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该相同,所以这只小狗肯定不是Ⅲ3所生.‎ ‎(5)假如Ⅲ4(ddE_)与一只黄色的小狗(ddee)杂交,产下了一红色的小狗(D_E_),其可能的原因是环境影响或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是:‎ ‎(1)DdEe ‎ ‎(2)褐色 ‎ ‎(3)‎ ‎(4)能 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 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5)环境影响 发生了基因突变 ‎ ‎ ‎32.21世纪初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ZW型)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请回答以下有关家蚕遗传变异的问题:‎ ‎(1)家蚕的体细胞共有56条染色体,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家蚕 29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2)决定家蚕丝心蛋白H链的基因编码区有15000个碱基对,该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首先 RNA聚合 酶与启动子结合,将DNA双链解开,转录出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为 15000 个,最终翻译出的蛋白质中最多由 5000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3)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通过家蚕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变异和进一步选育来完成,这些变异的来源有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1)家蚕的体细胞共有56条染色体,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应测定家蚕27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染色体,故共29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2)决定家蚕丝心蛋白H链的基因编码区有15000个碱基对,该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首先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将DNA双链解开,转录出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为15000个,一个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因此最终翻译出的蛋白质中最多由15000÷3=50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3)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通过家蚕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变异和进一步选育来完成,这些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故答案为:‎ ‎(1)29‎ ‎(2)RNA聚合 15000 5000‎ ‎(3)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 ‎33.大豆的茎杆高度受赤霉素的影响.赤霉素的合成受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控制,但基因型为aa的豌豆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也能长成高茎豌豆.‎ ‎(1)以上事实说明了 表现型受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或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影响) .‎ ‎(2)已知掉在柱头上的花粉必需通过花粉管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而花粉管的萌发受位于2号染色体的B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大豆植株自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的能正常完成受精的植株比率为  .‎ ‎(3)研究发现,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受到细胞分裂素的影响.当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存在时,大豆才能发育成高杆植株.且知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受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控制.若其他条件都正常,基因型为AaDd的大豆自交的F1,让F1中的矮杆大豆自由交配,则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dd:aaDD:aadd:AaDd:Aadd:aaDd=4:4:9:8:12:12 .‎ ‎(4)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DD,AAdd,aadd)的大豆,表型均为矮杆.现欲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高杆大豆.你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单倍体育种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2)小题中,基因型为__B_的个体,其花粉管才会萌发,因此只需看后面一对基因即可.并且在计算过程中,F1中由于bb花粉管不萌发,不产生后代,因此淘汰.‎ 第(3)小题中,由于是自由交配,因此利用配子的概率进行计算.‎ ‎【解答】解:(1)赤霉素的合成受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控制,但基因型为aa的豌豆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也能长成高茎豌豆,该现象表现型受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或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影响).‎ ‎(2)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__B_的个体,其花粉管才会萌发,因此只需看后面一对基因即可.现有一基因型为Bb的大豆植株自交得F1(BB、Bb、bb),由于bb花粉管不萌发,不产生后代,因此淘汰;则F1(BB、Bb)自交得F2,则F2基因型为(=)BB、()Bb、()bb,其中的bb花粉管不发育,因此F2中的能正常完成受精的植株比率为.‎ ‎(3)根据题意可知,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当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存在时,大豆才能发育成高杆植株,即基因型必须为A_D_.因此若其他条件都正常,基因型为AaDd的大豆自交的F1,F1中的矮杆大豆包括: AAdd、Aadd、aaDD、aaDd、aadd,这些个体自由交配,利用产生的配子比例进行计算,配子为: Ad、aD、ad,因此则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aaDD:aadd:AaDd:Aadd:aaDd=4:4:9:8:12:12.‎ ‎(4)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DD,AAdd,aadd)的大豆,表型均为矮杆.现欲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高杆大豆,可以让aaDD和AAdd进行杂交产生AaDd,然后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获得AADD,即单倍体育种.‎ 故答案为:‎ ‎(1)表现型受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或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影响)‎ ‎(2)‎ ‎(3)AAdd:aaDD:aadd:AaDd:Aadd:aaDd=4:4:9:8:12:12‎ ‎(4)单倍体育种 ‎ ‎ ‎34.一中校园,四季飘香,在众多的植物中,桂花树可谓是独占鳌头,桂花糕更是九江人民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在北方由于气温较低,桂花很多栽培在花盆中,被养于室内,因此植株普遍不高;而南方的桂花树植株相对较高,为常绿阔叶大灌木或乔木.一科研小组利用桂花为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北方花盆中的桂花树植株较矮的原因(是环境导致还是基因突变),请帮科研小组写出实验过程:‎ a 将北方的桂花自交,得F1 ‎ b 将F1种植在南方,观察生长情况 ‎ 结果预测与结论 a 若F1与北方盆栽中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 b 若F1与南方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环境影响所致 ‎ ‎(2)桂花飘香味的主要原因是桂花的花瓣能分泌一种名为芳樟醇的芳香油,该物质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越多芳香油的分泌量越大,且每个显性基因的效果等同.现将一株桂花自交,后代(F1‎ ‎)出现了五种(浓、较浓、中等、较弱、弱)香味程度不同的桂花,则该株桂花的基因型为 AaBb ,F1中五种桂花数量的理论比为 1:4:6:4:1 .‎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桂花的香味与花瓣的颜色(受控制)有关,且与、均遵循自由组合.有金黄色花瓣和浅黄色花瓣两种,金黄色花瓣气味更浓.让一株金黄色桂花和浅黄色桂花杂交得F1(全为金黄色),香味全为中等程度,再让F1自交得F2,则F2中浅黄色香味较弱的个体占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叫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北方花盆中的桂花树植株较矮是由环境变化引起还是有环境引起,如果是单纯环境变化引起,该矮化性状不会传递给子代,如果是基因突变因此,则该矮化性状会遗传给后代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 a将北方的桂花自交,得F1‎ b将F1种植在南方,观察生长情况 结果预测与结论:‎ a若F1与北方盆栽中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b若F1与南方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环境影响所致 ‎(2)由题意知,A(a)、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株桂花自交,后代(F1)出现了五种(浓、较浓、中等、较弱、弱)香味程度不同的桂花,说明后代的显性基因的数目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0个,因此该桂花的基因型是AaBb;F1中五种桂花数量的理论比为1:4:6:4:1.‎ ‎(3)由题意知,A(a)、B(b)、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金黄色桂花和浅黄色桂花杂交得F1全为金黄色,说明金黄色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金黄色的基因型是Dd,香味中等,说明子一代在A(a)、B(b)中含有2个显性基因,亲本金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浅黄色基因型是aabbdd,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浅黄色香味较弱的个体占AAbbdd+aaBBdd+AaBbdd=.‎ 故答案为:‎ 实验过程:‎ a将北方的桂花自交,得F1‎ b将F1种植在南方,观察生长情况 结果预测与结论:‎ a若F1与北方盆栽中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b若F1与南方的桂花株高没有明显差别,则为环境影响所致 ‎(2)AaBb; 1:4:6:4:1‎ ‎(3)‎ ‎ ‎ ‎35.寄生在乌鸦羽毛中的虱子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已知某乌鸦种群中对虱子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3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 50% ,A的基因频率为 50% .‎ ‎(2)若干年后,a的基因频率将 降低 ,原因是 aa的个体由于对虱子没有抗性,逐渐遭到淘汰,进而导致a的频率下降 .‎ ‎(3)调查发现乌鸦的巢大多筑在高大的乔木上,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许多地方的高大树木被砍伐,使乌鸦原有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有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乌鸦会选择在灌木上筑巢.假设这种推测确实发生,几十万年以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会变成新物种吗?请说明理由. 不一定,因为生活在灌木上的乌鸦与乔木上的乌鸦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本题是对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的考查,回忆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因素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然后结合问题要求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题意知,AA=30%,Aa=40%,因此aa=30%,故A的基因频率=30%+×40%=50%,a的基因频率=30%+×40%=50%.‎ ‎(2)由题意知,AA和Aa的乌鸦对虱子具有抵抗力,aa 不具有抵抗力,因此A基因频率会逐渐升高,a基因频率会因aa个体逐渐被淘汰而下降.‎ ‎(3)分析题意可知,在高大的乔木上筑巢的乌鸦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不一定变成新物种.‎ 故答案为:‎ ‎(1)50% 50%‎ ‎(2)降低 aa的个体由于对虱子没有抗性,逐渐遭到淘汰,进而导致a的频率下降 ‎(3)不一定,因为生活在灌木上的乌鸦与乔木上的乌鸦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 ‎ ‎2016年12月14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