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创高杯考试(2017-12)
邵东创新学校“创高杯”生物试卷 一、 选择题:(40×1.5=60分) 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病症中可能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有关的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42-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要通过①运至呼吸系统并排出体外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4、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对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5、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对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A.使细胞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 B.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C.氯离子的这种作用,强化了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D.抑制细胞兴奋 6、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n侧为细胞膜外侧 B.旨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却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8、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9、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10、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B.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C.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D.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时血糖升高 1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在( ) A.下丘脑和脑干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小脑和下丘脑 12、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3、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有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 B.过程Ⅱ、Ⅲ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 C.细胞⑤分泌的物质具特异性识别作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 14、2016年,寨卡病病毒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引起该病的寨卡病毒属于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B.感染的宿主细胞可被相应的效应T细胞识别 C.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RNA→DNA→RNA→蛋白质 D.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上,进而诱发癌变 15、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16、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7、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 ①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②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③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④松树宝塔状的树形 A. ③ B.①④ C.②③ D. ①②③④ 18、凤梨有计划上市、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啤酒生产中不使大麦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等,可以分别用下列哪些激素处理?( ) ①乙烯 ②赤霉素 ③脱落酸 ④细胞分裂素 ⑤生长素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② D.①②⑤ 19、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20、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X 21、下列有关现象及方法的说明正确的是: A.“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赤霉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红柿摘下,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蜾蠃流向螟蛉。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22、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C.顶端优势现象与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理作用特点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北点地每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方格内和压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26、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7、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28、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9、下图表示一个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期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期间,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t4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30、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3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A.50只 B.200只 C.400只 D.100只 32、下图是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一生物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总群数量的比值()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0—4年内该生物群落未发生演替现象 B.在第8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 C.约在12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20年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 33、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34、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3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与兔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6、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xa+10x B.y≤20xa+5x C.y≥20xa+5x D.y≥100xa+10x 37、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3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3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二、填空题(40分) 41、(8分)人体的T淋巴细胞分为两类: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的CD8+T细胞受抗原刺激活化,活化的CD8+ 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CD8+T细胞自身也会因此而凋亡。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CD4+T细胞,在该细胞中增殖,CD4+T细胞数量不足的情况下,CD8+T细胞不能完全发育成熟。 (1)CD8+T细胞抑制HIV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在HIV感染者体内,当抗原数量下降时,活化的CD8+T细胞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 (3)虽然HIV主要攻击人体的CD4+T细胞,但HIV最终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TV的遗传物质还能不断地____________,导致HIV能逃脱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识别,使得免疫系统对HIV的控制变得更困难。 42、(10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兔、鼠、狼和蛇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狼可以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获兔子,兔同样可以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其中气味属于________信息,由此可见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兔和狼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都会越跑越快,这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研究发现,由于地形的起伏、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草原上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常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 (3)近万年来气候越来越干燥,草原逐渐沙化,近几十年由于过度放牧,草原沙化现象日趋严重。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43、(10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 ”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等. (2)曲线b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 现象 44、(12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分配情况,图丙为根据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构建的能量金字塔。据图分析回答: 项目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量 初级消费者 1.05×109 3×108 7.15×108 次级消费者 2.44×107 1.9×106 2.18×107 乙 (1)图甲中属于D阶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缺少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不经过次级消费者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 有____ __J/(h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 ____。 (4)有的草原被害虫侵害,若无人工除虫,一段时间后害虫数量依然会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 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D 7、A 8、D 9、C 10、D 11、B 12、A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A 21、D 22、C 23、B 24、D 25、B 26、A 27、D 28、C 29、B 30、B 31、B 32、D 33、D 34、C 35、D 36、C 37、D 38、A 39、D 40、D 二、填空题: 41、(1)细胞免疫 (2)下降 (3)由于CD4+T细胞数量下降,成熟的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细胞免疫减弱;同时,CD4+T细胞数量下降,影响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使体液免疫能力减弱,综上,HIV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4)变异(基因突变) 42、(1)化学 调节种间关系 共同进化 (2)水平结构 (3)速度 43、(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 44、(1)蛇、猫头鹰(答全才给分,少答、多答、错答均不给分) (2)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等) (3)1.06×107 3% (4)害虫与其天敌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或“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或“草原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其他合理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