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太原市第66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 ‎1.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A. 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B.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 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D. 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N、S,该化合物最可能的蛋白质,由于S元素通常是蛋白质特征元素,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获得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均是蛋白质.根据选项涉及的功能分析和化合物的种类并进行判断。‎ ‎【详解】A、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物质是tRNA,其元素组成的C、H、O、N、P,不具有S元素,因此含有C、H、O、N、S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功能,B正确;‎ 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 D、可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的是单克隆抗体,本质是蛋白质,可能是该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2.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霉菌 A. ①⑦⑧ B. ①②⑥⑧ C. ①③④⑦ D. ①②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常见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蓝藻属于此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 ‎【详解】蓝藻、葡萄球菌、链球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草履虫、小球藻、水绵、根霉菌是真核生物,①⑦⑧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下列与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 ‎4.下表中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按甲~丁的顺序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名称(①~⑤)配对正确的是 ( )‎ 功 能 细胞结构 甲:细胞分裂时与染色体运动有关 ‎①内质网 乙:脂质合成的场所 ‎②高尔基体 丙: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③溶酶体 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仁 ‎⑤中心体 A. ⑤①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⑤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1‎ ‎、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在动物细胞分裂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2、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3、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4、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在细胞分裂时与染色体运动有关,则甲与⑤对应;‎ 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则乙与①对应;‎ 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则丙与②对应;‎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则丁与④对应.‎ 故选:C.‎ ‎【点睛】熟记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 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 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典型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以抵抗寄主细胞的消化降解。只有C符合。‎ ‎6.下列是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种叙述,错误的是()‎ A. 换用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但视野亮度变小 B. 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C. 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后污点不动,则污点存在于装片上 D. 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视野越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A正确; B、在显微镜使用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B正确; C、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后污点不动,那么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或物镜上,C错误; D、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判断异物时,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考生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要学会污物判断的一般方法,即排除法。‎ ‎7.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 滴加0.3 g /mL的蔗糖溶液比滴加0.1 g /mL蔗糖溶液引起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后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 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失水,原生质收缩,故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颜色加深,A正确; B、外界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速率越快,引起质壁分离时间越短,B正确;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后复原,说明细胞能通过吸水,使原生质层逐渐增大而恢复,该过程能说明细胞保持活性,C正确; ‎ D、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若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同样可以引起细胞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D。‎ ‎【点睛】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A正确;‎ B、反密码子是tRNA上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一个密码子(除终止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而一个tRNA一次只能转运一个氨基酸,由此可推知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 C、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构成DNA的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核酸为命题点,涉及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基因的表达、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等知识点。‎ ‎9.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不同物质的存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辅助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 糖尿病、肠炎 B. 胃炎、肾炎 C. 糖尿病、肾炎 D. 胃炎、肠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糖尿病患者的尿中有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诊断;肾炎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的通透性增强,滤出了蛋白质,而蛋白质又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出现蛋白尿,可用双缩脉试剂诊断,C正确。‎ 故选:C。‎ ‎【点睛】明确物质鉴定的原理及两种病的病因及表现是解题关键。‎ ‎10. 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答案】C ‎【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好饿活性不变,C正确;综上,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涉及到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11.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从图可知,乙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降低,而甲酶几乎没有变化,说明乙酶本质是蛋白质,甲酶本质是RNA,所以B选项错误。‎ ‎12.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器C、F都能产生水 B. 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 C. 植物细胞都含有C、E、F D. A、D都是单层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B、C、D、E、F分别是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上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因此都能产生水,故A正确;中心体和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不含有磷脂,故B正确;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如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3. 水和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它们的生理功能的说明不确切的是 (  )‎ A. 人体以排汗的形式蒸发水分,可以散发较多的热量,利于维持体温 B.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 许多物质可在水中溶解或以离子形式存在,促进了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D. 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水分以汗液的形式蒸发过程中是液态转变为气态,可以散发较多的热量,从而利于维持体温衡定,所以A正确;,水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功能,所以B正确;水参与细胞中许多生化反应,所以C正确;无机盐大多即离子形式存在,但有些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如碳酸钙,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A、B错;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呼吸作用,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对;蛋白质变性剂会破坏载体蛋白,降低运输速度,D错。‎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15.设控制某含α条肽链的蛋白质合成的基因A含x个碱基对,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y,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 2/3xy-6x+18α B. 1/3xy-6x C. (x/3-α)·18 D. xy/3-(x/3-α)·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依据DNA合成R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DNA上的一个碱基对对应RNA上一个碱基;翻译:依据RNA合成肽链的过程,其中RNA上每3个碱基对应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故可得出最终比例关系为DNA碱基数目: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详解】由题干信息知:DNA基因有x个碱基对,转录出的nRNA有x个碱基,故有x/3个氨基酸,氨基酸总的分子质量为xy/3,在氨基酸结合成蛋白质的时候需脱水缩合,脱掉的水的数目是(x/3-a),失去的分子量为(x/3-a)×18,故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xy/3-(x/3-a)×18,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DNA、RNA与氨基酸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明确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 ‎16.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7.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活力的含义: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详解】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缓冲液可维持溶液的pH,所以缓冲液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加入,反应时间的测定则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后开始,据此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步骤,要注意酶具有高效性,在将酶与反应物混合之前必须将反应条件PH、温度等调节好。‎ ‎18.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 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 D. 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该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能量。‎ ‎【详解】A、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的量主要取决于浓度差,A正确; BD、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D错误; C、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ATP的数量无关,C错误。 故选:A。‎ ‎【点睛】自由扩散的种类: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脂肪酸、乙醇等。‎ ‎19.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①存在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 A.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葡萄糖、糖原 D.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糖的分类及存在部位,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常见的糖的种类及其分布,并明确其作用,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详解】①DNA中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故存在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是核糖;‎ ‎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葡萄糖只有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故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的糖类是葡萄糖;‎ ‎③糖原和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植物细胞特有的糖为蔗糖、果糖、淀粉、纤维素;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有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20. 下列关于图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 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 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 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该题要从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方面考虑解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详解】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且酵母菌是真菌,为真核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B错误;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C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是自养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增殖,不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D错误。‎ ‎【点睛】熟知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1. 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 神经细胞的树突 B. 线粒体的嵴 C. 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 叶绿体的基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神经细胞的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的功能,树突较多主要作用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线粒体的嵴及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叶绿体的基粒都可以增大膜的面积,有利于提高代谢效率。故选A。‎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考点定位】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要求考生掌握课本实验,掌握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双缩脲试剂的作用、细胞分裂图像的观察和还原糖鉴定过程。对于课本实验应进行分类总结,如观察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及颜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等。‎ ‎2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 ‎【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其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产生大量的ATP,A 正确;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要消耗ATP,但释放之后,穿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故选B。‎ ‎24. 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 8 B. 7 C. 5 D. 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这两者的区别是:(1)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脱氧核苷,后者的五碳糖是核糖;(2)含氮碱基不同:前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T,后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U.‎ 解:大豆根尖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大豆根尖细胞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7种.‎ 故选:B.‎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25.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 (2)若该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  ]________。‎ ‎ (3)若该细胞能释放干扰素,则该细胞是由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 (4)若该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 激的是_______。‎ ‎ (5)若这是心肌细胞,最多的细胞器是[  ]__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12]核糖体 (3). 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4).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 10 线粒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其中主要细胞器为: 3为高尔基体, 9是中心体,10是线粒体,11是内质网,12为核糖体。‎ ‎【详解】(1)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2)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12]核糖体。‎ ‎(3)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释放的一种糖蛋白,若该细胞能释放干扰素,则该细胞是由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若该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该细胞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若这是心肌细胞,则引起代谢活动较为旺盛,需要的能量较多,故最多的细胞器是[10] 线粒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辨别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细胞器种类,并结合问题分析作答。‎ ‎27.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鉴定”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步骤。‎ ‎ (一)实验材料:梨、新鲜牛奶 ‎ (二)实验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 (1)请指出“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订正:‎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分裂时,对观察的细胞图像由A图变为B图,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第一步:将装片向______移动,使甲像移到视野中央;‎ 第二步:转动_____,换上高倍物镜;由于图像模糊变暗,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立即观察—隔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2). ②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先摇匀,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3). ③是否出现蓝色—是否出现紫色 (4). 左 (5). 转换器 (6). 先调反光镜或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解析】‎ ‎【分析】‎ 还原糖的鉴定需要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分为甲液和乙液,使用方法为将两者等量混匀后水浴加热,试剂应现配现用,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的鉴定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物为紫色物质。‎ ‎【详解】(1)还原糖的鉴定需要经过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才会转变为砖红色,故①立即观察应该为隔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而牛奶样液(蛋白质)的检测在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需要摇匀,使溶液呈碱性,然后才可滴加双缩脲试剂B ‎,故②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应改为先摇匀,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如果含有蛋白质,则溶液会呈紫色,故③是否出现蓝色应改为是否出现紫色。‎ ‎(2)根据图中细胞的大小可知,观察的细胞图象由A图变为B图,实际是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由于在光学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图象与载玻片上的实际相反,又因甲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所以要将装片向左移动,使甲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换上高倍镜后,若视野模糊,先调反光镜或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点睛】透彻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物质鉴定试验,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28. 下图一表示生物膜结构(ABC表示组成成分)及物质进出膜方式(用abc表示),图二表示某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三种生物膜的面积。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图中__________表示钾离子的吸收过程。‎ ‎(2)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含量较少的是图一中的[ ]__________;在生物实验中,鉴定A成分通常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合成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内质网膜除与细胞膜和核膜直接相连外,还总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膜密切相连。‎ ‎(4)请在图二中绘出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这三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 ‎(5)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性。‎ ‎(6)脑部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所携带的O2进入脑细胞内并被利用,至少需经____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1) a ‎(2) c 糖蛋白 双缩脲试剂 ‎(3)线粒体 ‎(4)略 ‎(5)选择透过性 ‎(6) 6‎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图形可知,图一中A是载体蛋白,B是双层磷脂分子,C是仅位于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a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是主动运输。若图一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图中a表示钾离子的吸收过程。‎ ‎(2)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减少;鉴定蛋白质成分常选用双缩脲试剂。‎ ‎(3)在合成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内质网膜除与细胞膜和核膜直接相连外,还总是与线粒体的膜密切相连,需要线粒体供能。‎ ‎(4)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合成与加工得到未成熟的蛋白质;未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内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成熟的蛋白质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所以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这三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情况是:内质网膜面积先减小,随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总体面积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最后减小。‎ ‎(5)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6)脑部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所携带的O2进入脑细胞内并被利用,至少需依次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毛细血管壁、脑细胞的细胞膜、脑细胞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生物膜。‎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计划完成三个实验:一、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二、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三、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实验材料:新取的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猪血、清水、双缩脲试剂、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请回答:‎ ‎⑴ 取2mL猪血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由于吸水而破裂。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具体现象是____。‎ ‎⑵ 要检验葡萄糖,实验中还缺少的一种试剂是___,检验的原理是____。‎ ‎⑶ 不能直接用试剂鉴定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其原因是___。‎ ‎⑷ 简要写出实验二可能出现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 ‎⑸ 简要写出实验三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答案】 (1). 出现紫色现象 (2). 斐林试剂 (3). 葡萄糖是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可将Cu(OH)2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 (4). 血液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血液颜色相近,不易分辨 (5). 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多,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多;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少,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少;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尿液中无葡萄糖 (6). 实验步骤:a.取含有柠檬酸钠的猪血5ml,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b.取2ml上清液,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在50~65度的水浴中加热。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质,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的现象为紫色反应。‎ ‎(2)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原理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将斐林试剂反应后的Cu(OH)2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 ‎(3)因血液含有红细胞而呈红色,若直接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则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血液颜色相近,不易分辨,故不能直接用试剂鉴定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 ‎(4)对于实验二而言,可根据鉴定时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及颜色的深浅确定是否含有葡萄糖及其含量的多少: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多,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多;出现砖红色沉淀较少,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少;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尿液中无葡萄糖。‎ ‎(5)实验三可先将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猪血进行离心,分离细胞与血清,后对血清进行还原糖鉴定即可,具体方法为:a.取含有柠檬酸钠的猪血5ml,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b.取2ml上清液,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在50~65度的水浴中加热。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点睛】本题考查相关物质的检测原理及实验现象,准确掌握物质鉴定原理,根据特定的鉴定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0.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 ‎(2) 大豆种子胚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参与反应发生在_____(场所),丙酮酸 在____(场所)产生,若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该过程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ATP。‎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自由水 (3). 线粒体内膜 (4). 细胞质基质 (5). 不能 (6). 6:1 (7). 增加 (8). 增加 (9).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光合作用过程中包含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详解】(1)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阶段Ⅲ中种子萌发,鲜重增加,细胞代谢增强,其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自由水。‎ ‎(2)大豆种子胚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与[H]的结合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产生的,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若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不能产生能量。‎ ‎(3)设无氧呼吸过程消耗的葡萄糖为X,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为6Y,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6Y:(6Y+2X)=1:3,解得;X:Y=6:1。‎ ‎(4)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固定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和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减少,而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仍然进行,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同时由于工作条件不变,产生的ATP不变,消耗的ATP减少,因此细胞中ATP数量增加;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而增加产量。‎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关系,并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生物学问题的解释。‎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