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都含有C、H、O元素 B. 在结构上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 D.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的糖类,都含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生物膜在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细胞的表面积专指细胞外膜(即细胞膜)的表面积,与内部的细胞器膜无关,C错误;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磷脂分子无关,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D正确。 2.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 可用苏丹III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C. 物质丙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D. 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功能、细胞膜的成分及检测脂肪的实验等有关知识。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甲由C、H、O、N、P等元素组成,乙由C、H、O、N等元素组成,且甲和乙构成染色体,故甲是DNA,乙是蛋白质;丙由C、H、O、N、P等元素组成,且乙和丙构成生物膜,故丙是磷脂。 【详解】由题可知,该生物是动物,其遗传物质是甲DNA,不能说主要是甲DNA,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物质乙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苏丹III染液是鉴定脂肪的试剂,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物质丙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甲表示DNA,其单体是脱氧核苷酸,不是核糖核苷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3.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磷脂、酶、脱氧核糖都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 B. 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 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详解】脱氧核糖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O,A错误;核酸彻底水解得到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B错误;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改变,但肽键不水解,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C。 【点睛】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 4.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结构糖(如纤维素等)和能源糖(如葡萄糖等)都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B. 磷脂和胆固醇都能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胆固醇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多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 D.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都能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具有还原性的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2、脂质的作用:①供能(贮备能源);②组成生物膜;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维生素D);④保护和保温。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蔗糖等非还原性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 B.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还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两种物质构成的,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酵母菌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细胞核 B. 大肠杆菌含有两种核酸,DNA是其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D. 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①在叶绿体的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②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③核糖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④高尔基体上通过合成纤维素产生水;⑤细胞核在DNA 复制、转录过程中产生水(核苷酸缩聚即DNA复制和转录为RNA);⑥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元时产生水;⑦ADP生成ATP时产生水。 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酵母菌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但是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大肠杆菌是遗传物质,B错误;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与斐林试剂反应的是还原糖,而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白任何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明确能够使得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物质是还原糖,但是不一定是葡萄糖。 6.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呼吸作用方式,下列生物与其呼吸作用产物相对应的是 A. 马铃薯块茎产生乳酸 B. 酵母菌产生乳酸 C. 乳酸菌产生二氧化碳 D. 人体产生酒精 【答案】A 【解析】 【详解】乳酸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故A项正确,D项错误;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不能产生乳酸,B项错误; 乳酸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C项错误。 【点睛】无氧条件下,由于酶的不同决定了丙酮酸被还原的产物也不同: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水果果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而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7.在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图中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B. 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细胞失水 C.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紫色加深 D. 甲、乙、丙中,乙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甲、乙、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属于显微结构,A错误; B、甲至乙的过程中,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失水,B正确; C、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在吸水,液泡中的色素变浅,C错误; D、三个细胞中,乙细胞原生质层体积最小,失水最多,所以乙浓度最高,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图1中BC区段 B. 图1中甲曲线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C. 图2中染色体交叉互换不会发生在②细胞 D. 图2中①细胞的基因A与非等位基因B或b移向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关于细胞分裂过程的曲线图和细胞分裂模式图的一道综合题,图1染色体和DNA数目最终减半,所以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2两幅图分别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分析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 【详解】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图1中BC段DNA加倍,表示DNA的复制,所以A正确。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虽然复制了,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所以甲是DNA的变化图像,乙是染色体的变化图像,所以B错误;图2中②细胞是减数分裂图解,在此图像的前一个时期,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所以C错误;图2中①细胞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两极都有全套的基因。每一级都有A、a、B、b,所以D错误。 【点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过程,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间期虽然复制了,但是没有加倍,DNA在间期加倍,由此来区分染色体和DNA。 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越大,核糖体的数量越多,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越强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 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周期缩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2、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A 错误; B.减数分裂及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C错误; D.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D错误。 故选B。 10.图中甲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逐渐升温过程中,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图中T0是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甲图中Ta时酶的活性较低 C. 乙图中A点可能对应甲图中的温度为T0 D. 乙图中温度为Tc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a时淀粉酶的或许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a~T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T0~Tb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酶的活性降低直至失活。乙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自Tb温度后,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 【详解】A、从图甲看出在T0时,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从图甲看出Ta时酶的活性较低,B正确; C、乙图中A点麦芽糖的积累量不断上升,并且上升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对应甲图中的T0,C正确; D、Tc时麦芽糖的积累量没有在上升,说明此时酶没有分解作用,酶已经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差速离心法将蓝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B. 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 D. 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差速离心法一般用于分离真核生物的细胞器,A错误;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实验的浪费,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构建了数学模型,C正确;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遗传学都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萨顿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用了类比推理发,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属于自变量,滴加清水属于无关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种类和处理方法应相同,为无关变量 C.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两组装置均为实验组,无空白对照组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滴加清水都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A错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自变量,插条生根数目或长度属于因变量,生长素类似物种类和处理方法应相同,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装置均为实验组,实验结果均未知,无空白对照组,C正确;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不同的温度为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13.如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为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C.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过氧化氢酶为实验材料 D. 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甲ATP的水解过程,A为ATP,B为ADP,C为AMP。图乙表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图甲中的B是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B正确; C.H2O2在不同的温度下,分解不同,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错误; D.神经细胞吸收K+为主动运输,消耗ATP,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也加速,D 错误; 故选B。 14.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 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 D、图4的曲线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5.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熟悉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项分析如下: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是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细胞中除了核糖体无其它细胞器,但有些原核细胞却能进行光合作用,例如:蓝藻,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光合片层和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项错误。光合作用中参与反应的水,通过水的光解进入到生成的氧气中,而光合作用产物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项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6.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会有特殊分子携带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B. 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 产物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D. 全过程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 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不产 【详解】厌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氧气的参与,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C错误;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胞质溶胶)中进行,D正确。 【点睛】注意:本题的题干中限制了只在“人体肌细胞内”分析相关选项的内容是否正确。 17. 以下有关实验操作和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油脂 B.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使用70%的乙醇来提取色素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鉴定花生子叶中的油脂时可以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故A对;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酒精(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作为有机溶剂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B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故C对;.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故D对。 考点: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 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 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 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扩散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查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据图判断溶质分子进出细胞是顺浓度还是逆浓度,从而判断进出细胞的过程是否耗能。 【详解】据图可知,载体①可借助Na+的浓度差逆浓度把溶质分子运进细胞内,A项正确;载体②可顺浓度把溶质分子运出细胞外,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C项正确;溶质分子不能扩散通过细胞膜,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扩散快,D项正确。 【点睛】“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9.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O2的产生停止 B. CO2的固定加快 C. ATP/ADP比值下降 D. 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 A正确; B、同时NADPH和 ATP 的产生停止,使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错误; C、ADP生成 ATP减少,使ATP/ADP 比值下降,C 正确; D、NADP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如图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 B.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此时会发生基因重组 D. 此时基因的转录在细胞周期中达到高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某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分析,该图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该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前期,C错误; D、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在分裂过程不能转录,D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可能的名称;同时能正确辨别图中染色体、染色体组和DNA数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 1/16 B. 2/16 C. 5/16 D. 6/16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且后代有性状分离,不可能是纯合子,所以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又因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则隐性纯合子aabbcc的高度为12mm,显性纯合在AABBCC的高度为30m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3mm。所以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据此答题。 22.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 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 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 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种类比例是1:1:1:1, 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 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A. 1∶2∶1 B. 4∶4∶1 C. 3∶2∶1 D. 9∶3∶1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用F1中的红果番茄即1/3RR,2/3Rr自交。后代中RR占1/3+2/3×1/4=3/6,Rr占2/6,rr占2/3×1/4=1/6,C正确,A、B、D错误。 2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 1/8 B. 3/8 C. 1/16 D. 3/16 【答案】B 【解析】 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选B。 26.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B.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D.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C项正确;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项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项错误。 27.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28.图9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 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 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答案】D 【解析】 F1中雌雄性表现型不同,说明该性状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A正确;亲本均为芦花,子代出现非芦花,说明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子代雌鸟(ZbW)均为非芦花,C正确;芦花雄鸟(ZBZ-)和非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为非芦花或芦花,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的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Z。 29.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和b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B. 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 D. 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答案】C 【解析】 由于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所以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A正确;由于F2性状分离比为4:2:1:6:3,为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从F2性状分离比可知斑点:纯色=9:7,故B、b控制色素分布形成斑点的基因为B,基因型为BB或Bb,C错误;F2黑色斑点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D正确。 【点睛】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1等。 30.两株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其中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子代黄:绿=1:1,故亲代基因型为Yy×yy;子代圆:皱=3:1,故亲代基因型为Rr×Rr,综上所述,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C正确。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拆合法”解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 思路:两对性状拆开单独每一对用分离定律解决,得到结果后再组合。 二、简答题 31. 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D表示______。CO2由2过程产生到5过程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_______。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____。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________不同。 (3)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封闭黑暗的环境一段时闻后,若其CO2的释放速率如图乙20℃ 下测得的数值,O2的吸收速率为0.5mmol/h,则此时该植物无氧呼吸的速率是有氧呼吸速率的_______倍。(呼吸速率以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代表。) 【答案】(1)3和4 丙酮酸 ATP和氢 8 (2)30℃ 20℃ 最适温度(3)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详解】(1)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4光反应发生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3氧气和[H]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表示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B表示[H],D表示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参加暗反应。CO2在线粒体基质生成,通过2层线粒体膜,再通过2层叶绿体膜到达叶绿体基质参加暗反应,每层生物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共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2)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下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代表呼吸速率。30℃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3.5,呼吸速率为3,实际光合速率=3+3.5=6.5,最高。每天光照12小时,有机物积累量=12×净光合速率-12×呼吸速率=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0℃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为1.75,一天积累有机物最多,最有利生长。细胞呼吸酶最适温度在35℃,而光合作用酶的细胞呼吸酶最适温度在30℃,不同。 (3)O2的吸收速率为0.5mmol/h,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速率也是0.5mmol/h,分解的葡萄糖为0.5/6 mmol/h, 20℃下总CO2的释放速率为1.5 mmol,故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速率为1.5-0.5=1 mmol/h,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为1/2=0.5 mmol/h,(0.5)/(0.5/6)=6。 32.(10分每空1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请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M眼色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该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_个染色体组。 (2)基因B和b的根本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其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规律。基因 B、b与基因R、r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规律。基因________表现为伴性遗传。 (3)该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个长翅(V)基因。 (4)果蝇M与基因型为RrXEXe的个体杂交,F1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表现型为细眼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为判断F1中某细眼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进行测交。 【答案】 (1). 红眼 (2). 4 (3). 碱基对(或碱基,脱氧核苷酸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4). 基因分离 (5). 自由组合 (6). E (7). 0或2 (8). 12 (9). 1/6 (10). rrXeY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 【详解】(1)由图可知,果蝇M的1号染色体上有E基因,因此该果蝇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果蝇属于二倍体生物,该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2)基因B和b的根本差异体现在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B、b与基因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E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 (3)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分离,故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长翅(V)基因。 (4)果蝇M(RrXEY)与基因型为RrXEXe的个体杂交,F1有3×4=12种基因型,表现型为细眼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占1/2×1/3=1/6。为判断F1中某细眼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可选择基因型为rrXeY的果蝇与其进行测交。 【点睛】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33.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物质的量浓度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物质的量浓度1 mol/L的乳酸溶液,图丁是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性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_____________ 。 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右侧液面;如果此时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实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_右侧液面。 (4)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结构②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 (5)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______,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2). 载体蛋白 (3). 葡萄糖和乳酸 (4). 等于 (5). 低于 (6). 低于 (7). 受体 (8). 糖蛋白 (9). 协助扩散 (10). 蛋白质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详解】(1)人工膜包裹的药物通过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被细胞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图乙中,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跨膜运输,乳酸以主动运输形式跨膜运输,两者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 (3)在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1mol/L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图乙中的蛋白质①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A侧溶液浓度下降,B侧溶液浓度上升,则水分从左侧运输到右侧,则左侧液面将低于右侧液面。如果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是运输乳酸的载体,再进行试验,由于缺少能量,左侧液面还是低于右侧液面。 (4)分析图丁,该图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受体结合,从而对靶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②能识别信息分子,其本质是糖蛋白。 (5)K+在缬氨霉素的协助下,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在这过程中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4. 下图是科学家研究良种奶牛快速繁殖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克隆牛G的性别是 。 (2)从良种公牛A采集的精子,需经 处理,才能穿入到卵细胞内部。对良种母牛B进行激素处理的目的是 。 (3)为了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后代,可对早期胚胎进行 。 (4)胚胎移植中,需要对受体D牛进行 处理,以保证胚胎能够在受体的子宫着床、继续生长发育。 (5)克隆牛G的遗传性状与母牛B基本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下列有关其差异形成原因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克隆牛G部分性状遗传自母牛F B.克隆牛G的细胞质基因来自母牛C C.发育过程可能发生可遗传变异 D.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1)雌性(母) (2)获能(培养) 超数排卵 (3)胚胎分割 (4)同期发情 (5)A 【解析】 试题分析:(1)克隆牛G的细胞核源于良种母牛B,故克隆牛G的性别为雌性;(2)刚采集的精子均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对良种母牛B进行激素处理的目的是微利让母牛B进行超数排卵;(3)为了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后代,可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4)胚胎移植中,需要对受体D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胚胎能够在受体的子宫着床、继续生长发育。(5)克隆牛G的遗传物质除了来自B牛细胞核,部分来C牛自细胞质,故A错,B对。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遗传变异,故C对,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形状,故D对。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