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解析版)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 ‎1.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氢键 B. 微生物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 C. 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 D.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2)DNA连接酶: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A、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微生物中的限制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主要用于切割外源DNA,B正确;‎ C、限制酶切割DNA后能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C错误;‎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也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要求考生识记DNA连接酶和限制酶的来源及作用,识记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Bl-2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其转录水平,进而了解该基因与不同胚胎时期细胞凋亡的关系。如图为克隆猪的培育及Bl-2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细胞表示去核的卵母细胞,B细胞表示体细胞 B. 在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提取的总mRNA是不同的 C. 图中过程X表示反转录,获得的cDNA可用于克隆猪基因组的测序 D. 在PCR过程中,(Bcl-2 cDNA)/cDNA的值反映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图分析,图中A细胞表示去核的卵母细胞,B细胞表示良种猪的体细胞,为重组细胞提供细胞核,A正确; 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所以在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提取的总mRNA是不同的,B正确; 图中过程X表示逆转录,获得的cDNA不含非编码序列,所以不可用于克隆猪基因组的测序,C错误; 在PCR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中Bcl-2cDNA的分子数,进而计算总mRNA中Bcl-2mRNA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D正确。‎ ‎3.葡萄酒是葡萄果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图甲为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避免杂菌污染,葡萄汁需高压蒸汽灭菌 B. 图乙中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 C. 图乙中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 D. 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因此产酒过程中图甲中阀a应该关闭,阀b需要定时打开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图乙中①可以表示氧气,②可以表示酒精。‎ ‎【详解】A、果酒制作的菌种的来源于葡萄皮上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葡萄汁不能进行过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B正确; ‎ C、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C正确; ‎ D、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CO2,D正确。 ‎ 故选A。‎ ‎4.如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一马铃薯”植株的技术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过程②表示再分化的过程 B. 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原生质体融合 C. 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三倍体 D. 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f过程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而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A错误;‎ B、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B错误;‎ C、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中的异源六倍体,C错误;‎ D、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D正确。‎ 故选D。‎ ‎5.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II-3、Ⅲ-9无突变基因,该果蝇家谱中突变基因的频率为( )‎ A. 20% B. 27.3% C. 40% D. 54.5%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图示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8号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所以该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Ⅱ-3和Ⅱ-4表现正常,所生的Ⅲ-8含突变基因,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因此突变性状为伴X隐性遗传。设突变基因为b,则正常基因为B,突变型果蝇为XbXb、XbY,正常果蝇为XBXB、XBXb、XBY。‎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Ⅲ-8为突变性状,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Ⅲ-11为突变性状,所以Ⅱ-7的基因型为XBXb,Ⅱ-6的基因型为XbY,Ⅲ-10的基因型为XBY,Ⅲ-9无突变基因,基因型为XBXB,Ⅰ-1的基因型为XBY,由于Ⅱ-6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XBXb,Ⅱ-5的基因型为XBY,所以该果蝇家谱中突变基因的频率为(1+1+1+1+1+1)÷(1+2+1+2+1+1+2+1+2+1+1)×100%=40%。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关键是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 ‎6.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8‎ ‎30‎ ‎161.87‎ ‎166.10‎ ‎171.12‎ A. 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的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C. 表中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大均呈现了增加趋势 D. 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 ‎【详解】A、落叶松种群有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无水平结构,A错误;‎ B、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正确;‎ 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了增加趋势,C正确;‎ D、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含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 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 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C. 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D. 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种群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A正确;‎ B、图1中,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B错误;‎ C、图1中第10年λ值等于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C正确;‎ D、图2中B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图1各区段的含义及图2中的曲线类型,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B.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 C. 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D. 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又分为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染色体异常对个体的影响较大,往往在胚胎或婴幼儿时期大量死亡。‎ ‎【详解】A、人类的遗传病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A正确;‎ B、隐性遗传病中,个体含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病,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D正确。‎ 故选B。‎ ‎9.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纵轴代表染色体组数且a=2,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 若纵轴代表核DNA分子数且a=4,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 若纵轴代表染色体数且a=4,则该细胞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 若纵轴代表染色单体数且a=8,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文分析: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即可。‎ ‎【详解】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正在进行件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而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 D、若a代表8条染色体单体,则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弄清楚不同时期的典型特点以及各种物质的规律性变化,明确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都会发生某些物质的减半过程,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0.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硏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 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 若F1雄鸡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 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 D. 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让黑色的雌鸡(ZW)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 都是浅色胫,说明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即雄鸡全部为浅色胫,雌鸡一半为黑色胫、一半为浅色胫,后代雌雄性表现型出现了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Z上。‎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雄鸡为杂合子,让其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 子代中黑色胫的有雄鸡也有雌鸡,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雄鸡为杂合子,其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差异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进而写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并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1.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O C.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D.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会变性失活。酶的活性不影响生成物的总量,但会影响达到化学平衡点的时间。‎ ‎【详解】A、pH=a时,最终产物量不变,即e点不变,但由于酶活性减弱,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长,d点右移,A错误;‎ B、pH=c时,酶失去活性,酶的催化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B错误;‎ C、H2O2平台量增加,分解生成的O2增多,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多,故e点上移,d点右移,C错误;‎ D、温度降低,酶的活性减弱,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量,e点不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增长,d点右移,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2.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图一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 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C. 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D. 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一中,横轴代表氧气浓度,可以看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抑制,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并且在图中a点时呼吸作用最弱。‎ 图二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适宜较强光照,乙植物适宜较弱光照,即分别为喜阳、喜阴植物。‎ ‎【详解】A.无氧呼吸不吸收O 2,只释放C O 2;有氧呼吸吸收的O 2和释放C02量刚好相等,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相等,O2的吸收量等于总CO2‎ 的释放量的1/2,A错误;‎ B.因研究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B错误;‎ C.图二中,从与纵轴的交点可见,品种乙比品种甲的呼吸速率低,且品种乙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其光合速率即达到最大值,故品种乙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C正确;‎ D.图二中f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消耗ADP即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分析图解为解题关键.图一看出随着氧气浓度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抑制,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并且在图中a点时呼吸作用最弱;图二看出甲植物适宜较强光照,乙植物适宜较弱光照。‎ 二、非选择题 ‎13.研究发现,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的核酸可能是单链 结构也可能是双链结构。以下是探究新病毒的核酸种类和结构类型的实验方法。‎ ‎(1)酶解法:通过分离提纯技术,提取新病毒的核酸,加入____酶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再感染其宿主或宿主细胞,若宿主不患病或在宿主细胞内检测不到子代病毒,则病毒为DNA病毒。‎ ‎(2)侵染法:将____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之后接种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子代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若检测到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则说明该病毒为____病毒。‎ ‎(3)碱基测定法:为确定新病毒的核酸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可对此新病毒核酸的 碱基组成和比例进行测定分析。‎ 若含T,且____,则说明是单链DNA;‎ 若含T,且____,则最可能是双链DNA;.‎ 若含U,且____,则说明是单链RNA;‎ 若含U,且A=U,则最可能是双链RNA.‎ ‎【答案】 (1). DNA(DNA 水解) (2). 该病毒的宿主细胞; (3). 该病毒 (4). RNA (5). AT (6). A=T (7). AU ‎【解析】‎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DNA与RNA在组成上差别是: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 ‎【详解】(1)酶有专一性,若该病毒为DNA病毒,用DNA(DNA水解)酶与病毒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DNA酶分解DNA,则在宿主细胞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 ‎(2)根据DNA和RNA的异同,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的方法来探究病毒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实验思路为将该病毒的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然后接种该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若收集的病毒含放射性,则该病毒为RNA病毒。‎ ‎(3)根据DNA和RNA的组成成分分析,DNA病毒的核酸含有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如为双链则A=T,而单链则A≠T;若为RNA病毒,则含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如为双链则A=U,而单链则A≠U。‎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核酸的种类和组成成分等的相关知识点,注意识记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两点差异,明确两种核酸都可能为单链或双链,利用酶的专一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两种核酸的成分差异等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4.研究发现,某药物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外,它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1)该药物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它的作用相当于哪一种化学物质? _____。其作用于突触后膜,把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 ‎(2)肾上腺素在人体调节中的作用是增强代谢,升高血糖等。请写出寒冷环境下,正常 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的反射弧。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 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3)为验证该药物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药物溶液和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立即开始计时,测定1小时内两组鼠的胰岛素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两条曲线注射该药物的是_____(甲组/乙组)。‎ ‎(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______”。请在如图2中尝试画出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图______。 ‎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电信号 (3). 传入神经 (4). 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5). 传出神经 (6). 甲组 (7). 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 (8). ‎ ‎【解析】‎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与胰岛素浓度的相互调节关系是血糖浓度升高时;高浓度的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或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某药物可以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说明该药物的作用相当于神经递质,其引起的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 电信号。‎ ‎(2)寒冷环境下,正常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为: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3)根据题意分析,由于该药物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因此图中两条曲线中注射该药物的是甲组。‎ ‎(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则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图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某药物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和实验设计与分析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四季秋海棠的绿叶能够积累花色素昔,使叶片变红。为研究脱落酸(ABA) 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ABA溶液,一段时间后 检测叶片中花色素苷、内源脱落酸(ABA)、赤霉素(GA)等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中。‎ ‎(2)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昔的诱导作用具有_______性,最适浓度是____ 。同时,外源施加ABA可以_______,(提髙/降低)内源ABA的含量,____(提高/降低内源GA含量。‎ ‎(3)研究人员还检测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如下表所示),结果表明外源施用ABA可以_______。这几种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______上,要在光合作用的____阶段发挥的作用。测定其含量需要用的提取剂是___________。‎ ABA 光合色素含量(mg/g)‎ 浓度.‎ ‎(μmol/L)‎ 叶绿索a 叶绿索b.‎ 类胡萝卜素 ‎0‎ ‎2.552‎ ‎0.801‎ ‎1.722‎ ‎5‎ ‎2.300‎ ‎0.738‎ ‎1.722‎ ‎10‎ ‎2.226‎ ‎0.726‎ ‎1.621‎ ‎50‎ ‎2.173‎ ‎0.683‎ ‎1.635‎ ‎100‎ ‎1.916‎ ‎0.659‎ ‎1.609‎ ‎500‎ ‎1.722‎ ‎0.563‎ ‎1.583‎ ‎(4)已有研究表明,四季秋海棠在秋季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叶片会变红。若要验,证“此条件下诱导四季秋海棠叶片合成花色素昔的物质基础是ABA.的积累”,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至少应包括_________。‎ a.长日照条件下培养 b.短日照条件下培养 c.等日照条件下培养 d.低温(白天‎15 °C、夜晚‎6 °C)培养 e.常温(白天‎25 °C、夜晚‎15 °C)培养 f.外施 10 μ mol/LABA g.外施 500 μ mol/LABA h.测定花色素苷含量 i.测定ABA含量 ‎【答案】 (1). 液泡 (2). 两重 (3). 10 (4). 提高 (5). 降低 (6). 降低光合色素含量(促使叶片中的光合色素降解、抑制色素合成) (7). 类囊体薄膜 (8). 光反应 (9). 无水乙醇 (10). b、 d、 h、 i ‎【解析】‎ ‎【分析】‎ 根据坐标曲线图检测结果分析,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具有两重性(低促进高抑制),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施加ABA ‎,可促进花色素苷产生,产生量最多时外源施加ABA 浓度是10μmol/L,而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则抑制了花色素苷产生;同时,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外源施加ABA会提高内源ABA含量,降低内源GA含量。‎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施用外源ABA使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呈现减少趋势,说明施用外源ABA可能会促使叶片中的光合色素降解(或抑制其合成)。‎ ‎【详解】(1)植物细胞中可能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其中叶绿体还有光合色素,而花色素苷不是光合色素,所以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昔的诱导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浓度是10μmol/L;同时,外源施加ABA可以提高内源ABA的含量,降低内源GA含量。‎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已知,施用外源ABA可能会促使叶片中的光合色素降解(或抑制其合成);光合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提取光合色素常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4)四季秋海棠在秋季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叶片会变红,若要验证“此条件下诱导四季秋海棠叶片合成花色素苷的物质基础是ABA的积累”,则实验组应选择这两种条件:短日照条件和低温(白天‎15℃‎夜晚‎6℃‎),另外需要测定花色素苷含量和ABA含量。故选b、d、h、i。‎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体内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曲线图分析外源ABA浓度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以及对某些内源激素的影响情况,并能够根据表格数据推测施用外源ABA对光合色素的影响情况。‎ ‎16.某品系小鼠(2n=40)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成年小鼠的体重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对体重变化具有相同的遗传效应,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年鼠最重,aaddff的成年鼠最轻)。若仅考虑体重这一性状,则小鼠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用图中所示基因型的小鼠作为亲本杂交(不考虑交叉互换),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年鼠体重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 ‎(2)取小鼠生发层细胞放入含3H 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周期的时间,再转移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每个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条。‎ ‎(3)若图中父本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的配子正常受精后产生了一只XXY的小鼠,小鼠成年后,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__________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 ‎(4)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E基因纯合时可导致小鼠胚胎死亡。图中两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小鼠间随机交配,则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5)已知小鼠的毛色由Y(黄色)、y(鼠色)和B(有色素)、b(无色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基因控制毛色为白色。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如上图所示。请利用上图所示亲本设计实验探究B、b基因是否位于1、2号染色体上。(注: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纯合黄色鼠为母本,纯合白色鼠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27 (2). 1/32 (3). 40 (4). 4 (5). 2/5 (6). 让F1雌雄成鼠交配得到F2(或让多只F1雌鼠与父本小白鼠交配) (7). 观察统计F2中小鼠的毛色(或观察统计子代小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 (8). 黄色:鼠色:白色=9:3:4(或黄色:鼠色:白色=1:1:2) (9). 黄色:白色=3:1(或黄色:白色=1:1)‎ ‎【解析】‎ ‎【详解】(1)成年小鼠的体重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D/d、F/f控制,每对基因有3种组合,所以若仅考虑体重这一性状,则小鼠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3×3×3=27种;用图中所示基因型的小鼠作为亲本杂交(不考虑交叉互换),F1(AaDdFf)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与父本体重相同的个体(aaddff)占1/4×1/4×1/4=1/64,与母本体重相同的个体(AADDFF)占1/4×1/4×1/4=1/64,所以F2中成年鼠体重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比例为1/64+1/64=1/32。‎ ‎(2)取小鼠生发层细胞放入含3H 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周期的时间,染色体复制一次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此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是有放射性的。再转移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细胞分裂后期,即细胞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时每条染色体又复制了一次,形成的新的40条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是有放射性的,所以培养至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个细胞中形成的80条染色体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鼠,减数分裂可形成4种性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X、XY、XX、Y四种。‎ ‎(4)根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1/2Ee,1/2ee,F1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可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E的基因频率为1/4,e的基因频率为3/4,正常情况下,F2中有EE1/16,Ee6/16,ee9/16,因为E基因纯合时可导致小鼠胚胎死亡,所以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为2/5。‎ ‎(5)如果B、b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完全连锁,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如果B、b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可让图中纯合黄色鼠为母本,纯合白色鼠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观察统计F2中小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Y_B_):鼠色(yyB_):白色(Y_bb和yybb)=9︰3︰4,则B、b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则B、b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淀粉酶在食品加工及轻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研究人员从细菌中克隆了 一种淀粉酶基因,为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基因工程操作。‎ ‎(1)将淀粉酶基因与质粒载体重组时需要使用的酶包括____、____。‎ ‎(2)大肠杆菌经过Ca2+加处理后,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____细胞。将其与溶于缓冲液中的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混合,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 _______过程。‎ ‎(3)为了初步筛选高产菌株,研究人员将得到的3个工程菌株接种到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用稀碘液处理,可观察到由于淀粉被分解,在平板上形成以 ‎ 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测量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及透明圈直径,结果见下表。‎ 工程菌 菌落直径(C, mm)‎ 透明圈直径(H, mm)‎ H/C 菌株I ‎8.1‎ ‎13.0‎ ‎1.6‎ 菌株Ⅱ ‎5.1‎ ‎11.2‎ ‎2.2‎ 菌株III ‎9.5‎ ‎17.1‎ ‎1.8‎ ‎①表中菌落直径(C)的大小反映了____,透明圈直径(H)的大小反映了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其中淀粉酶产量最高的菌株是____。‎ ‎(4)基因工程技术己成功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请从植物育种方面举一实例,并说明制备该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技术流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DNA连接酶 (3). 感受态 (4). 转化 (5). 细菌的增殖速度 (6). 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 (7). 菌株II (8). 转基因抗虫棉花; (9). 从苏云金芽饱杆菌中克隆Bt毒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导入棉花细胞后进行组织培养,经对再生植株中目的基因的检测,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花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四个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详解】(1)将目的基因(淀粉酶基因)与质粒载体重组时,需要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切割出相同的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2)大肠杆菌(微生物)经过Ca2+溶液(氯化钙)处理后能成为感受态细胞,易于吸收环境中的DNA分子;将其与溶于缓冲液中的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混合,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转化过程。‎ ‎(3)①菌落直径越大,表明细菌数量越多,细菌增殖越快,因此表格中菌落直径的大小反映了细菌的增殖速度;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在平板上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透明圈直径的大小反映了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 ‎②H/C值越大,淀粉酶产量越高,因此菌株Ⅱ淀粉酶产量最高。‎ ‎(4)题干要求从植物育种方面举一实例,并说明制备该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技术流程,可以举例转基因抗虫棉花,其基本流程为:从苏云金芽饱杆菌中克隆Bt 毒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导入棉花细胞后进行组织培养,经对再生植株中目的基因的检测,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花。‎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小题,需要考生用精炼的语言阐述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以及书写流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对操作流程熟记于心,并能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加以描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