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
练案[23]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2018·海南省八校高三生物)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一直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解析] 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者血浆中,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2018·黄冈中学二次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 C.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D.Ⅰ是产热的主要器官,Ⅳ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当血糖浓度下降时,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可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即葡萄糖也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②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Ⅲ器官为肾脏,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细胞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C正确;呼吸系统具有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其主要器官是Ⅰ所示的肺,而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Ⅳ是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之一,D错误。 3.(2018·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 C.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饥饿状态下,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解析]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Cl-的含量有关,A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肾小管和集合管上含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会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B错误。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饥饿状态下,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正确。 4.(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期末)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 [解析]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因此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存在于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正确;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5.(2018·河北省衡水一模)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液体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该液体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C.该液体环境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 D.该液体环境的稳态被打破,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解析] 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转化,而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血浆一般也不能进入淋巴,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6.(2018·云南省临沧市一中高三期末)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D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解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考查,回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选D。 7.(2018·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B.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C.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D.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 内环境中的CO2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呼吸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而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除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节外,还受来自下丘脑传来的兴奋的调节,B错误;兴奋的正常传导需要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等,这需要依赖内环境中这两种物质成分的稳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等物质参与,这同样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由于内环境中缺乏ATP的合成与水解的酶,所以一般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ATP的水解和合成,D错误。 8.(2018·云南省临沧市一中高三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B.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C.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胰岛素等 D.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物质,A正确;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正确;mRNA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由内环境运输,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故选C。 9.(2018·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 B.溶解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氧气的浓度是相同的 C.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可以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D.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A正确;由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导致溶解在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B错误;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可以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10.(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 B.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趋于相等 [解析] 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A项正确;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B项正确;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项正确;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存在差值,依赖于主动运输维持,D项错误。 11.(2018·宁波市高三期末)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B ) A.氨基酸 B.肝糖原 C.生长激素 D.K+ [解析] 人体内环境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如生长激素)、无机盐(如K+、Na+)等,故A、C、D项均不符合题意;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项符合题意。 12.(2019·福建省龙岩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不会患病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明显下降 C.骨髓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解析] 人体患病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病,患遗传病的病人内环境也会达到稳态,A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如体内含有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超出正常水平时,人体的代谢就会增强,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引起代谢紊乱,B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是对体内凋亡的血细胞的补充,不属于稳态范畴;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内环境变化了,机体会自动调节,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13.(2019·六安一中期末)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NaHCO3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维持在7.35~7.45 [解析] 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尿素,B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项正确;NaHCO3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维持在7.35~7.45,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 (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5.(2018·江西高三期中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淋巴、血浆。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 (4)细胞C最可能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促进a、c过程(用字母表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