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学案浙科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学案浙科版必修3

1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1.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 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 薄层,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控制人口关系 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 3.大气中的 CO2 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 平衡,使地球变暖。 4.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5.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 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 6.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湖泊变成 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 7.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遗传多样性。 考试内容 必考 加试 (1)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 (2)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5)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 质 a a b a a a b a b 人类与环境 2 1.生物圈 (1)含义: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分布: ①最高:副生物圈带。 ②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③实质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3)功能: ①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 ②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 2.全球人口动态 (1)人口增长: ①过程 古代:处于很低水平 近代:类似于指数增长 ②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③当前发展:据乐观预测,世界人口在达到大约 110 亿时才会稳定下来。 ④限制因素:地球的资源、食物的生产是有限的。 ⑤后果: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 (2)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3.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 (1)全球性环境问题:[填表] 问题 原因 危害 措施 温室 效应 大气中 CO2 浓度升高 气候 变暖,南极冰盖 融化,海平面上升 开发新能源,大力植树 造林 臭氧 减少 人类使用的 氟利昂使 臭氧量减少 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 人类 皮肤癌患者数量 增加 限制 氟利昂的生产和 消费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产生的 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 气中的水结合形成酸性 产物 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 体 生态平衡,伤害陆 地植物,腐蚀金属、建 筑物等 限制 SO2 和 NO 的排放 量 水体 污染 向水中排放 大量污染 物 河流受到普遍污染 严格控制污染源、建立 污水处理厂等 3 生物多 样性下 降 人类的大肆猎杀 全球□10生物多样性下降 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 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2)生物的多样性: ①涵义: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内的全球多样性。 ②价值:一为人类提供食物、衣料、药品、工业原料、遗传资源和实验材料等。二在科 学、美学和实用方面的近期和长远价值。三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③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其特性决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人类将 不断利用野生生物的遗传性对作物和家畜品种进行改良。目前,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已经成 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1.如今的天气预报中增加了紫外线指数,提醒人们出行是否需要预防紫外线。这一现 象主要与哪一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导致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2.为什么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提示: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还保护了生物的栖息地,即生物赖以生 存的环境。 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4 (2)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分析: 3.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分析 (1)内涵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 ①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直接原 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中基因的多样性。具体可表示 为: DNA 分子中基因 的多样性 ――→决定 蛋白质的 多样性 ――→体现 生物性状 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②从进化角度解释: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 自然选择形成的。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5 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③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野 生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栖息地的丧失。 (2)人们的乱捕滥猎和过度开发。 (3)外来物种的入侵。 (4)环境污染。 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决定 自我调节能力――→决定 生物圈的稳定性。 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制订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就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 (1)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2)易地保护主要是在物种层次上的保护,就地保护则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层次上。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以相关实例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例]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6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精讲精析] 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 者;小草与其他种群的关系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捕食,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 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 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某种害虫的天敌可以栖息在小草中,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 间。答案为 B。 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 850 m 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 100 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 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 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解析:选 A 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 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 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 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 [课堂回扣练习] 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 C.氟利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 解析:选 A 温室效应是由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该现象造成冰 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是由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的。臭氧层空洞是由人 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引起的。 2.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7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选 D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 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 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 人类就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右图为 a、b、c、d 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 2 000 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 3 000 米处 B.b 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海拔 3 000 米处,b 种的个体大小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D.海拔 4 000 米处,a、b、c、d 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解析:选 A 分析图形,海拔 2 000 米处不同物种的个体数比较接近,故比海拔 3 000 米处物种均匀度高;图中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不同 b 物种个体数也不同,说明 b 物种中有不同类型的个体,适应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即 b 物种具有遗传多样性;图中 3 000 米处 b 种个体差异表现的是遗传多样性,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在海拔 4 000 米处,a、b、c、 d 物种的数量差异,体现的是四个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差异。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选 C 酸雨是由 SO2 过量排放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源于 N、P 等排放量过多; 臭氧层破坏源于氟利昂等过量排放;永冻土融化与 CO2 过量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有关。 2.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解析:选 D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 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 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射到地面量增加;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少,可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雪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8 3.“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 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选 D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 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 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 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 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4.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生 态污水(常富含 N、P)处理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中含有更多的 N 和 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了该生态系 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 D 虽然图中只画出了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作为生态系统除了这 两种成分外,还具有消费者和分解者两种成分。 5.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选 C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 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 原和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9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选 B 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 保持作用、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 7.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 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 水样,测得甲组 pH 为 7.3,乙组 pH 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 复 解析:选 B 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而死亡;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 CO2 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 水体 pH 在早晨较低;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 正反馈调节;投放的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 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 8.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 含 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机物浓度低于乙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甲、乙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选 D 甲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乙地有机物浓度较低; 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甲、乙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 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 DO 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 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二、非选择题 9.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下面 10 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 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巢湖水中的 N、P 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 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 a、b 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也 易导致水生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水体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 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 华发生之后, 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 N、P 等矿质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 (3)一种因素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因素的变化为正反馈。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 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 巢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 有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 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 (正)反馈调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