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文)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内环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D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二氧化碳属于内环境,③正确; ④钠离子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故选: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3.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⑤ D. ①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右侧下肢受伤后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神经中枢正常,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选C。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在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主要有语言中枢,而考试是要保持安静的,所以不需要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和③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参与,故排除选项A、B、C,而专心作答试题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的功能) 【名师点睛】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另在解答选择题时,要根据试题特点,灵活掌握答题技巧,做到事半功倍。 5.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e为甲状腺激素 B. 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寒冷条件下c分泌功能减弱 C. 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D.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则b代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D 【解析】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物质e为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寒冷条件下c分泌功能增强,B错误;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错误;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则b代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D正确.故选:D. 6. 下列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调节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 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抑制病毒活性的抗体 B. 吞噬细胞在病毒侵入初期将其吞噬消化 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 皮肤阻止了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内 【答案】A 【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抑制病毒活性的抗体,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病毒侵入初期将其吞噬消化,可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B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C错误;皮肤阻止禽流感病毒进入体内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A。 【点睛】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关系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7.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 红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C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也包括其他细胞,如吞噬细胞等,C正确。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8. 在制备抗蛇素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映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特异性免疫 抗原 B. 特异性免疫 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答案】A 【解析】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A. 9.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由于 A. 植物对地心引力发生的反应 B. 植物处于黑暗处 C. 植物处于强光下 D.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之所以能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被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无关 D.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到抑制,侧芽的生长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受抑制,A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B项正确;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均有关,C项错误;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进入琼脂块是简单的扩散,D项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 11.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 年龄组成 B. 性别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的特征有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12.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 88只 B. 86只 C. 90只 D. 92只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 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39× 34÷15=88.2,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 某种群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殖曲线才为J型,A错误;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种群的增殖曲线为S型曲线,B正确;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种群的增殖曲线为S型曲线,且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一般能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种群的增殖曲线为S型曲线,而不是保持恒定,D错误.故选:B. 14. 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A. 种群的垂直结构 B. 种群的水平结构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生态系统中不是一种生物,不是种群的范畴,是多种生物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5.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 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 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答案】A ...............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 【名师点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起始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二、非选择题 16. 下图表示人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结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结构④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电位表现为____电位。如果施加强刺激于④处,则②处________(“能”或“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3)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与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无力。此时神经递质受体被免疫系统当作________,在免疫学上,此类疾病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中枢 (2). 正 (3). 不能 (4). 抗原 (5). 自身免疫病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分析图示可知:②处含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结构③表示神经中枢,结构④表示传出神经. (2)结构④传出神经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电位表现为正电位.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如果施加强刺激于④传出神经处,则②传入神经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3)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与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无力.此时神经递质受体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在免疫学上,此类疾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 【点睛】 反射弧中,如何判断哪端是感受器,哪端是效应器? 法一:看突触。O——<O——<这是两个神经元,连接的地方是突触,只能从前往后传,所以前面是感受器,后面是效应器。 法二:找神经节。哪条神经的细胞体在中枢以外就是神经节,这条神经就是传入神经,连着它的是感受器。 法三:看脊髓。一般这种题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中,注意脊髓中部的蝴蝶形状区域是它的灰质,其中两个角是宽的,两个是窄的,反射弧的两根神经永远是“窄入宽出”。 17. 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1)图中曲线代表双子叶植物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能促进其生长的最适2,4-D浓度为_______填“a”或“b”或“c”)。 (2)除草剂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填“a”或“b”或“c”)。 (3)如图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同种植物作用不同,一般表现为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 (1). 甲 (2). a (3). c (4). 低 (5). 高 【解析】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图中曲线甲在浓度低时促进作用明显,而曲线乙在浓度高时促进作用明显,所以代表单子叶作物的是曲线乙,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曲线甲.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c左右,此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双子叶杂草起抑制作用,但对单子叶作物起促进作用. (1)由题意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由此可以推出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图中代表双子叶植物的是甲,能促进其生长的最适2,4-D浓度为a. (2)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c左右,此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双子叶杂草起抑制作用,但对单子叶作物起促进作用. (3)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同种植物作用不同,具有两重性,即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8. 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激素传递信息的速度较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4)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调节。 【答案】 (1). 慢 (2). 胰岛素 (3). 胰岛B细胞 (4). 垂体 (5). 反馈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激素传递信息的速度较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慢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 (4)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19. 某同学将人体的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为如下的甲、乙两幅图,请据图回答: (1)该同学对知识归纳的甲、乙两幅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图甲中下丘脑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_____,由图甲可见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能够维持正常范围是通过分级调节与_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3)图乙中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 (2). 促甲状腺激素 (3). 反馈 (4). 胰岛素 (5).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试题分析:⑴甲图中归纳的是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机制;乙图中的淀粉和肝糖原分别属于植物和动物多糖,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化,乙图错。⑶胰岛素从两方面降低血糖:①减少血糖来源,②增加血糖去处,a:促进氧化分解,加快摄取利用,b: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变成非糖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