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生物试卷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50.0 分)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B. 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 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3.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2CO3/NaHCO3 是维持细胞外液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B. 细胞内、外的 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 血浆渗透压与 Na+、K+、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关 D.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4. 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 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列 举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②c 周围的管壁破损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淋巴管阻塞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 5. 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正确的表述是 () A. 机体以反馈调节方式维持低温环境中的体温稳定 B. 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C. 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D. 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形成冷觉 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7.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饮水过少时,激素 d 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B.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 a→c→d→e 属于体液调节 C. 人的手被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 a→b→e 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 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 c 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8. 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B. 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 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 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9.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 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 B. 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 C 处均存在突触 C. 刺激②处可以在 A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 刺激①处引起 E 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10. 已知图中神经元 a、b 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 c 能释放脑 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 a 释放乙酰胆碱 B. 神经元 c 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 少 C. 两种递质均引起图中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 外正 D. a 的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和 b 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 11. 科研人员给予突触 a 和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 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静息状 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 70mV B. 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 突触 a 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 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12. 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 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 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D. 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13. 在组织损伤时,局部产生和释放的致痛物质缓激肽等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时前列 腺素的合成增加会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强和延长致痛作用。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痛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痛觉 B. 产生痛觉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C. 缓激肽的形成只需要核糖体参与 D.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可以减轻疼痛 14. 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 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C.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15. 下列与人体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肝糖元 B.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 16.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C. 人体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神经递质不会在内环境中 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17. 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期食用缺碘的食物会导致甲亢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C. 用蛋白酶处理甲状腺激素会使其失活 D.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 18. 如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 激素含量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① 正常 降低 正常 垂体 ② 正常 ③ 正常 A. 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 ①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升高 D. 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降低 19. 如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会抑制 a、b 的分泌 B. 物质 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20. 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 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水平;然 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 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胰岛 B 细胞受损 B. 胰岛 A 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基因缺失 C. 无法将血糖合成肝糖原 D. 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21.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 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调节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外界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属于神经调节 B.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 复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图中 M 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应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2.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B. 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C. 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 B 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3. 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 B 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 24. 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对外来组织或器官免疫赦免,其原因为免疫赦 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而使后者不启动免疫应答。 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 该现象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 B. 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 免疫赦免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 D. 排斥外来器官依靠体液免疫完成 25. 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 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 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 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C.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几乎全部丧失 D.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 26.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 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7.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C. 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 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2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②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发芽 ③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④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A. 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29. 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 析正确的是()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D.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30.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具有两重性 B.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 C. 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 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31.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 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 情况下,C、W 曲线交于点 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正常人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 环境中的散热量 B. 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 率高于热敏神经元 C. 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元兴奋、并且冷敏神经元不兴奋 D. 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持续 39℃高烧,可能是由于病毒导致 S 点左移 32. 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 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H 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 结合 ADH 的受体促进①ATP 水解过程,为 M 蛋白供能 C. H2O 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 侧) D. M 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33.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 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 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34.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 2 的神经被剥离,蛙心 1 的神经未被剥 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 B. 蛙心 1 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 2 改变其节律 C. 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D. 受到电刺激的蛙心 1 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 2 收缩的化学物质 35.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会增加分泌鸢尾素(一种多肽类激素),鸢尾素能促 进胰岛素的释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鸢尾素通过神经运送至胰岛 B 细胞 B. 剧烈运动时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上升 C. 胰岛素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 细胞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鸢尾素 36. 下丘脑的 CRH 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一种含 41 个氨 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 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 CRH 神经元过度兴奋,导 致 CRH 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 B. CRH 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 C. 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 D. 可以通过调控 CRH 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 37. PM2.5 是粒径小于 2.5μ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 凶”。PM2.5 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 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空气中的部分 PM2.5 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B. 当病菌随 PM2.5 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C. PM2.5 引起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D. 吞噬细胞吞噬 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38. 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 B 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 B 细胞(浆细 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B. 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 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D. 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39. 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 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 A 组 B 组 处理方法 5μmol/L 油菜素唑(Brz) 处理,分解内源 BL 5μmol/L 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 BL,再用 0.1μmol/L BL 处理 检测指标 两天后检测 BL 合成基因 CPD 和 BL 分解基因 BASI 的 mRNA 水平 检测结果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 B. Brz 处理促进基因 BASI 的表达,抑制基因 CPD 的表达 C. BL 是 CPD 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D. 植物体内 BL 含量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40. 某种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 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A. 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 B. 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 C.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D. 由实验结果可排除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合成缺陷型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41. 如图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写出一种作用于垂体的激素①的名称:______。激素⑤⑥⑧⑨中可以被蛋白酶 或肽酶分解的是______。 (2)冬泳时,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______受到刺激并通过神经传入______形成冷觉, 并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参与体温调节的过程,使激素⑥ 的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以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激素⑥含量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______分泌相关激素,这样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3)下列关于激素共同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表现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②激素由内分泌细胞 分泌后进入体液,以体液为基本媒介进行传播 ③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 ④激素是体 内高效能的生物催化物质 ⑤激素发挥作用一定离不开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4)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______调节。 42. 为探究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 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等亮时,光 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传至末梢,释放______,作用于______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 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摇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 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 D 鼠. (2)研究发现,D 鼠相关脑区内酶 A 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 A 活性对药物 依赖的影响,在两组 D 鼠相关脑区注射酶 A 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 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 D 鼠______.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 D 鼠 ______,则表明抑制酶 A 的活性可以降低 D 鼠对药物的依赖. 43. 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 生长发育的______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_____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 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 ACC 和不含 ACC 的 MS 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 1 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______。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 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 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 2 所示。根据图 1、图 2 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 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 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 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 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 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44. 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 4 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 每组 10 只,每天按 20mL/千克体重的剂量灌胃灵芝多糖溶液。对照组小鼠的处理是 ______。 (2)30 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 B 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 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将绵羊红细胞作为______注射到小鼠腹腔,4 天后取其脾脏 用胰蛋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 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DTH 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 T 细胞介导的免疫 功能强度呈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剂量 胸腺指数 (%) 脾指数 (%) 溶血空斑数 (×103) DTH 指数 0 0.26 0.35 3.17 19.5 低 0.25 0.38 3.52 20.8 中 0.29 0.35 3.78 20.7 高 0.29 0.35 3.84 23.2 最高 0.27 0.35 3.81 22.3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鼠 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______剂量组。 (4)综上所述,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______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实验 所用小鼠均为健康小鼠,若能增设______的模型组,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 的增强作用。 生物试卷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 错误; B、细胞内合成的胞内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运输就直接发挥作用,胞外酶可直接进入消化道, 也不需要通过内环境,B 错误;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不属于内 环境,C 错误;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正确。 故选:D。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 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D 【解析】解:人体肌肉注射药液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 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并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 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即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 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故选:D。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 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 从图中可以看出: 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 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 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有关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物质 交换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H2CO3/NaHCO3 是维持细胞外液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A 正确; B、细胞内、外的 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B 正确; C、血浆渗透压与 Na+、K+、血浆蛋白等的含量有关,而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C 错误; D、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D 正确。 故选: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 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答案】A 【解析】解: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 多,会组织水肿,①正确; ②、毛细血管壁破损,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②正 确;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 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 液增多,⑤正确。 故选:A。 1、分析题图:a 是细胞内液,b 是组织液,c 是血浆,d 是淋巴; 2、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 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 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 致组织水。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 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 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5.【答案】A 【解析】解:A、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负反馈调控方式,A 正确; B、神经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发挥了主要作用,B 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C 错误; D、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错误。 故选:A。 1、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 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 调节的都有神经和激素参与调节。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 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 定。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寒冷和炎 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过程。 6.【答案】A 【解析】解: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A 正确; B、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 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B 错误; C、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 错误; 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 错误。 故选:A。 1、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 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 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 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 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 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体温调节 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D 【解析】解:A、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激素 d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其作用 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A 正确;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 a→c→d→e 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B 正确;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 a→b→e 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C 正确; D、胸腺不参与体温调节,D 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动物体的生命 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 a→c→d→e 只涉及体液调节,如血糖调节;a→b→d→e 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a→b→e 只涉及神经调节. 本题结合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 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图,分析各调节路径属于什么调节,再选出 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A 【解析】解:A、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抗利 尿激素减少,排尿量增加,A 错误。 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B 正确。 C、寒冷剌激下,激素Ⅱ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 正确。 D、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作为腺体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D 正确。 故选:A。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 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水平衡)调节中枢。 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9.【答案】C 【解析】解:A、B 是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中枢,A 正确; B、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神经中枢中有突触,B 正确; C、在突触部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单向传递,所以刺激② 处不能在 A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 错误; D、刺激①处引起 E 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D 正确。 故选:C。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 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分析题图: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D 是传出神经、E 是效应器。据此 分析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 中。 10.【答案】C 【解析】解: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 a 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 b 处,A 正 确; B、神经元 c 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抑制 a,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 正确; C、a 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促进,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为内正外负变,c 使得的脑啡肽是 抑制作用,突触后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C 错误; D、受体具有特异性,a 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与 b 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D 正确。 故选:C。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 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以及传导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对基础知 识的综合运用,结合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1.【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图可知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 70mV, A 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上升,原因是阳离子内流造成的,B 正确; C、由图分析可以得出,突触 a 和 b 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 正确; D、突触传递兴奋时有延搁现象,D 错误。 故选:D。 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 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 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 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及兴奋传导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为脑干,具有呼吸中枢等,故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A 正确; B、①为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 正 确; C、③大脑皮层为人体最高级的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 ⑤中的某些中枢,C 正确;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节,相关中枢是 ③和⑤,婴儿经常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D 错误。 故选:D。 据图示脑的结构可知,①为下丘脑,②为脑干,③为大脑皮层,④为小脑,⑤为脊髓。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 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 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 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 的平衡; (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及大脑皮层的控制作用,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 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 错误; B、产生痛觉的目的是让机体做出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B 正确; C、缓激肽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 错误; D、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会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强和延长致痛作用,D 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缓激肽属于分泌蛋白, 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4.【答案】D 【解析】解: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使 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 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 冲动的传递加快。 故选:D。 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题意中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 织液中钙离子的通透性,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可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加速神经冲动的 传递。 本题以 Ca2+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 Ca2+对该 过程的影响。 15.【答案】A 【解析】解:A、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它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 萄糖,A 错误;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 正确;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 正确; D、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D 正确。 故选:A。 1、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激素的本质有的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有的 是脂质,如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还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如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还有的是多肽等其他物质。 2、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本题考查了人体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着 重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16.【答案】B 【解析】解:A、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即胰岛素,A 错误;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B 正确; C、人体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如突触间隙中,C 错误; D、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D 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 功能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以及 两种调节之间的关系,识记与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7.【答案】B 【解析】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食用缺碘的食物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A 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B 正确; C、甲状腺激素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用蛋白酶处理甲状腺激素不会使其失活,C 错误;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D 错误。 故选:B。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 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 节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故①是甲状腺激素; ②由垂体分泌的、调控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故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缺碘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比较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活动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的含量升高。故③会升高。 故选:C。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 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多,该调节为分级调节; 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 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该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考查的是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识记、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激素的分 泌、作用和调节--反馈(负)调节的知识。 19.【答案】A 【解析】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会抑制 a、 b 的分泌,A 正确; B、物质 b 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 错误; C、结构乙的活动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也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C 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D 错误。 故选:A。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 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 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 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 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2、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表 示促甲状腺激素。据此答题。 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理解掌握,难度适 中。 20.【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 常”,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能维持正常,说明突变小白鼠能降低血糖,则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正常,故 A 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与胰高血糖素基因缺失矛盾,故B 错误; C、根据 A 选项中分析胰岛素分泌正常,说明血糖能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 质,故 C 错误; D、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说明血糖不能升,说明 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或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故 D 正确。 故选: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才能调节血糖.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 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 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信 息以及运用所学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答案】D 【解析】解: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过程属于反射,该过程是神经调节,A 正确; B、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 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B 正确; C、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 细胞,C 正确; D、图中 M 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D 错误。 故选:D。 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 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知识,理解激素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抗体,A 错误; B、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B 正确; C、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错误; D、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D 错误。 故选:B。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 细胞和淋巴细胞) 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2、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 B 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 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的识记、理解与运 用,属于中档题。 23.【答案】B 【解析】解:A、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经 T 细胞呈递过程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存在,A 错误; B、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B 正确;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不能直接呈递给 B 淋巴细胞,需要通过 T 淋巴细胞才能呈递给 B 淋 巴细胞,C 错误; D、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D 错误。 故选:B。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图中显示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结合,而后出现细 菌的抗原片段,所以高尔基体参与了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是直接呈递给 T 细胞,不是 B 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存在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本题通过图示考查学生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 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 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答案】C 【解析】解:A、“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错误; B、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 错误;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对胚胎的发育是有利,这是 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C 正确; D、排斥外来器官依靠细胞免疫完成,D 错误。 故选:C。 “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妊娠子 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 本题以“免疫赦免”为素材,考查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5.【答案】D 【解析】解:A、图甲免疫过程中有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A 错误; B、细胞②为 T 细胞,能识别抗原,而细胞⑦为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 错误; C、细胞②为 T 细胞,T 细胞缺陷后会导致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C 错误; D、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 B 细胞增殖分化形 成的记忆细胞有关,D 正确。 故选:D。 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是病原体呈递给 T 细胞的过程,②是 T 细胞,③是 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的过程,④是 B 细胞,⑤是病原体直接刺激 B 细胞的过程,⑥是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 分析乙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浓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 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能准确判断图中免疫的类型及各细胞或过程的含义;掌握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能结合所学 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答案】A 【解析】解:A、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需逆转录酶,故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 疗艾滋病,A 正确;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 错误; C、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 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C 错误; D、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 T 淋巴细胞,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 疫功能降低,D 错误。 故选:A。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 T 淋巴细胞,随着 T 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 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27.【答案】C 【解析】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 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 B、图中看出,抗体和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 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 正确; C、激素 A 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 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 错误;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 正确。 故选:C。 分析图解可知,浆细胞(细胞甲)分泌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甲状腺细胞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激 素 B)的受体结合,从而阻碍甲状腺激素(激素 A)的分泌,导致激素 B 分泌增多,该病 属于自身免疫病。 本题结合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的图解,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自身免疫病的有 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 程以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难度适中。 2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 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 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①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①正确; ②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②错误; ③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③正确; ④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染色体数目不变,属于不可遗传 的变异,④错误。 综上,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29.【答案】C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去顶芽后主根生长速度减慢,A 错误; B、顶芽、侧芽、幼叶、根尖等部位都能合成生长素,顶芽植株也能合成生长素,B 错误; C、该实验说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影响主根的生长,外源生长素也可以影响主根生长,C 正 确; D、生长素由顶芽向下的运输为极性运输,D 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可知,与正常植株相比,除去顶芽的植株的主根生长较正常植株的主根短,除去顶 芽加外源生长素后植株主根的长度与正常植株相同。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和作用,生长素的运输,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形成知识点 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基础,分析题图,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 论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A 【解析】解:A、植物激素并不都具有两重性,只有生长素类激素具有两重性,A 错误; B、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以作用于靶细胞的膜表面受体或胞内受体,B 正确; C、植物激素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 正确; D、激素是信息分子,只负责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不直接参与代谢活动,D 正确。 故选:A。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 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B 【解析】解:A、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或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所以两者散热 量都等于产热量,因为在寒冷时产热量增多所以散热量也多,故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在 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A 错误; B、由图示可以看出,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 的放电频率,B 正确; C、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频率增加, 而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两种神经元都兴奋,C 错误; D、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 S 将右移,D 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C 与 W 的交点 S 为正常体温,随着下丘脑温度的升高,C 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 W 神经元放电频率上升。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 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2.【答案】D 【解析】解:A、ADH 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最后由垂体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A 错 误; B、由题图分析可知,ADH 的受体与 ADH 结合后能调节①ATP 水解过程,B 错误; C、H2O 通过③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 侧),C 错误; D、M 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D 正确。 故选:D。 水平衡的调节: 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调节相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 抑制作用,A 正确; B、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B 正确; 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 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 抗,C 错误; D、阻断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 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 正确. 故选:C. 根据表格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 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 的作用相互拮抗. 本题考查交感神经和负交感神经对心脏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难度不大. 34.【答案】B 【解析】解: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A 正确; B、由于蛙心 2 的神经被剥离,因此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不能直接传递给蛙心 2,B 错误; C、由题图信息可知,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 正确; D、由于灌入心脏 A 中的液体通过导我管流入到另一个已去掉神经的心脏 1 时,心脏 2 的跳 动也立即减慢下来,说明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跳的减慢,D 正确。 故选:B。 据图分析:将两只青蛙解剖,取出心脏,1 号心脏连着神经,2 号心脏上的神经被剥离或割 断,将两个蛙心用导管连接实施灌流,用电流刺激了 l 号心脏的神经,结果是蛙心 1 收缩强 度减弱,而蛙心 2 开始并没有减弱,一段时间后才减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蛙心 1 的神经 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脏跳动的减慢,而此时这种物质还没有运输蛙心 2,一段时间 后才运输到蛙心 2,造成心脏跳动的减慢。 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膜电位的变化,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及相关实验等知识点,较为 综合,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35.【答案】A 【解析】解:A、鸢尾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靠体液运输,A 错误。 B、剧烈运动时细胞消耗大量能量,这就要求胰岛素释放增加,促进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 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B 正确。 C、胰岛素降血糖其一重要途径就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 正确。 D、鸢尾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因此细胞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鸢尾素,D 正确。 故选:A。 血糖平衡的调节 本题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 结论。 36.【答案】A 【解析】解:A、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进行单向 传递,A 错误; B、CRH 是一种多肽,其合成在核糖体,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通过胞吐释放到内 环境,B 正确; C、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导致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分泌减少,C 正确; D、由题意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使 CRH 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 CRH 分 泌增多,导致抑郁症,故可以通过调控 CRH 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D 正确。 故选:A。 由题意知:下丘脑的 CRH 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促进垂体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 反馈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类似。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 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7.【答案】D 【解析】解:A、空气中的部分 PM2.5 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如皮肤、黏膜可阻 挡空气中的部分 PM2.5 进入人体,A 正确; B、当病菌随 PM2.5 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B 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PM2.5 能导致吞噬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因此溶酶体的膜会被破坏, 从而导致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而引起吞噬细胞死亡,C 正确; D、吞噬细胞吞噬 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D 错误。 故选:D。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 (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 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本题以 PM2.5 为题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 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 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8.【答案】C 【解析】解:A、B 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 B 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 识别同一种抗原,A 正确; B、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 正确; C、B 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是由 B 细胞合成的,C 错误; D、受体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D 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 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 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 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 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推理、获取结论的能力。 【解答】 A.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作用很大,A 错误; B.根据 A 组分析可知,Brz 处理促进基因 CPD 的表达,产生 mRNA 量比对照组多,但抑制 基因 BASI 的表达,产生相应的 mRNA 比对照组少,B 错误; C.CPD 是 BL 合成基因,但本实验不能得出 BL 是 CPD 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C 错误; D.根据 B 组可知,5μmol/L 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 BL,再用 0.1μmol/L BL 处理, CPD 的表达产生 mRNA 量先减少后有所相对稳定;BASI 的表达产生 mRNA 量先增加后有 所相对稳定,说明植物体内 BL 含量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D。 40.【答案】B 【解析】解:A、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堆植物的影响,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处理前后的 长度作相互对照,计算结果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防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A 正确; B、由图可知:正常植株用赤霉素处理以后茎伸长,说明赤霉素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生长 素图象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 错误; C、由图可知:定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C 正确; D、由图可知,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说明激素对矮生南瓜 的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D 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 两重性,体现正常南瓜茎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南瓜茎作用后,南瓜茎有所改变,说 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南瓜茎没有任何改变,说明不是。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考查识图、析图的能力。 41.【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⑤⑧⑨ 冷觉(或温度)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和垂体 (负)反馈调节 ①②③⑤ 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 【解析】解:(1)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 体,垂体再分泌相关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此处的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图中⑤为生长激素、⑥为甲状腺 激素、⑧胰高血糖素、⑨为胰岛素,生长素和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胰高血糖素为多肽类, 而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类的衍生物,根据酶的专一性,甲状腺激素不能被分解。 (2)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冷觉(或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并通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 冷觉,使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或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 激素,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3)①激素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靶细 胞,表现激素作用的特异性,正确;②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体液,以体液为基本媒 介进行传播,正确;③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正确;④激素对代谢主要起调节作用,酶起催 化作用,错误;⑤激素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因此一定离不开与受体的 相互作用,正确。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⑤⑧⑨ (2)冷觉(或温度)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和垂体 (负)反馈调节 (3)①②③⑤ (4)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 题图为体液调节的知识网络,图中①为促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性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 素、④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⑤为生长激素、⑥为甲状腺激素、⑦为肾上腺素、⑧为胰高血 糖素、⑨为胰岛素。在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 体再分泌相关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促进相应腺体分泌相关激素,但是当该激素分泌过 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作用,这属于反馈调节。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42.【答案】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减少 【解析】解:(1)当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发生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兴 奋),传至轴突末梢,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 兴奋. (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 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 抑制酶 A 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 A 含量较对照组低. 故答案为: (1)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减少 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 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 酶 A 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 A 含量较对照组低.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注意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 法,做出假设和预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判断. 43.【答案】信息 调节 成熟 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一致 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 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经 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 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解析】解:(1)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 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 ACC 和不含 ACC 的 MS 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 1, 由实验结果可知,含有 ACC 的 MS 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存活率较低,外 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 1) 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 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 2,根据 图 1、图 2 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都是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 能力。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 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 3,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 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 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 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 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若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经 4℃低温“训练”与未经 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实验结果应该是: 经 4℃低温“训练”的一组的乙烯和合成能量高于未经低温“训练”的一组。 故答案为: (1)信息 调节 成熟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一致 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经 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 乙烯合成量 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2)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分析图 1:ACC 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用含有 ACC 和不含 ACC 的 MS 培养基培养拟南 芥,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分析图 2:野生型、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 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 2)对比,突变体 1 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可将内源性乙烯和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 致。 分析图 3:,与常温相比,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 态。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生理作用,与乙烯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获取自变量 和因变量的能力,难度适中。 44.【答案】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 抗原 高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力低下小鼠 【解析】解:(1)本实验是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因此对照组应每天灌胃 等量蒸馏水,实验组是应每天灌胃等量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 (2)②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 B 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 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将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注射到小鼠腹腔,4 天后取其脾脏用胰蛋 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二 氧化碳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3)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不 显著。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高剂量组,因为高剂量组处理,溶血空斑数、DTH 指数都最大。 (4)溶血空斑数与 B 淋巴细胞及抗体有关,DTH 指数与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正相 关。说明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由于本 实验所用小鼠均为健康小鼠,若增加免疫低下的模型组,且该组被灵芝多糖处理后,其免疫 功能增强,则更能说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故答案为: (1)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 (2)抗原 (3)高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力低下小鼠 1、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等。 2、实验结果分析: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胸腺指数在中、高灵芝多糖剂量时最高;脾指数 低灵芝多糖剂量时最高,其余剂量都是 0.35;溶血空斑数在高灵芝多糖剂量时最高;DTH 指数在高灵芝多糖剂量时最高。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 度适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