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20课时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Ⅱ学案苏教版必修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 20 课时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Ⅱ) 学习目标 1.阐明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2.阐明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3.概述生物进化理 论发展的意义。 |基础知识| 一、现代综合进化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移、遗传 漂变等。 (2)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引起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 断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 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主要包括: ①地理隔离:指由于地理上的障碍阻断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②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提出者 木村资生。 2.观点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当积累的中 性突变导致生物的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造成生物进化。 三、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生物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阐明了 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自查自纠| (1) 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2)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 (4)种群越大,遗传漂变的效应越小;种群越小,遗传漂变的效应越大(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5)马和驴可以杂交产生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6)中性学说认为,DNA 分子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 ) 答案 (1)× (2)× (3)√ (4)√ (5)× (6)√ |图解图说|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 2n1+n2 2 n1+n2+n3 =PAA+1 2 PAa Pa= 2n3+n2 2 n1+n2+n3 =Paa+1 2 PAa PA+Pa=1=PAA+PAa+Pa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提示:因为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个体表现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决定生物性 状的基因可以通过生殖而世代延续,并且在群体中扩散,因此生物进化应该研究群体的基因 组成的变化。 探究点一 种群与物种 1.太湖中的所有鱼是否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提示 不是。鱼是多个物种组成的,而种群是同一物种组成的。 2.马和驴能杂交产生骡子,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同一物种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 同一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马和驴虽然能交配,但后代骡 子不可育,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物种 范围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 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种群具有“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同一物种 自然状态下能交配并产生可 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 联系 ①一个物种可包括许多种群,一个种群由同一物种组成 ②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但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 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典例 1】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殖的基本单位 B.物种基因库一般比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C.同一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不能够交配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 种群是生殖的基本单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可能不 能交配,也可能能交配,但后代不育。 答案 B 【跟踪训练】 1.洪泽农场鸟类自然保护区处于泗洪县东南,有关该区域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鸟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基因库 B.自然条件下,鸟儿间能够进行基因交流 C.自然条件下,鸟儿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D.这些鸟类是由多个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解析 种群基因库研究的是一个种群的基因组成,鸟不是一个种群;同种鸟间能够进行 基因交流,不同种鸟间不能够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 D 探究点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1.桦尺蠖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体色黑色(S)对浅色(s)显性。19 世纪中叶, 工业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导致树干变黑,使得黑色个体逐年增多,浅色个体逐年减少,下 表是 1871~1875 年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回答: 基因型 1871 年 1872 年 1873 年 1874 年 1875 年 SS 10% 11% 13% 15% 17% Ss 20% 22% 26% 28% 30% ss 70% 67% 61% 57% 53% (1)5 年间 S 基因频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基因频率 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20% 22% 26% 29% 32% 80% 78% 74% 71% 68% (2)5 年间,桦尺蠖种群发生进化了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5 年间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了改变。 (3)通过该实例,说明自然选择是如何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 提示 不定向变异 ――→自然选择 不利变异→淘汰 有利变异 ――→多次选 择、遗传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定向进化 (4)5 年间,桦尺蠖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种? 提示 5 年时间,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质的变化,不足 以建立生殖隔离,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2.二倍体幼苗低温处理可以获得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是一个新的物种吗? 提示 是。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代三倍体高度不育,二者之间已经建立了生殖隔离, 且四倍体是可育的,所以四倍体是一个新的物种。 物种形成的方式、环节及生物进化 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2.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1)渐变式: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建立生殖隔离。 ①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而 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2)爆发式:不经地理隔离,短时间建立生殖隔离。如自然界中异源多倍体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生物进化不 一定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生物必定进化。 【典例 2】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n 代自交,获得 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1/2)n,AA 和 aa 的频率均为(1/2)[1-(1/2)n]。下列对该种群的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B.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 C.发生了生物进化 D.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基因型频率虽然发 生改变,但基因频率没有改变,A、a 基因频率始终保持各占 1/2,所以没有发生进化,没有 进化则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 C 【跟踪训练】 2.有人将欧洲家兔带到某小岛上,若干年之后,这些兔子的后代不能与欧洲家兔杂交 产生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两个种群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不同的环境对这两个种群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C.两个种群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能将众多变异类型中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选择出 来,这种选择是定向的,但是环境不能决定生物的变异;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经地理隔离。 答案 A 探究点三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现代进化论 1.现代综合进化论是不是否定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提示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的作用实 质等不能够做出科学的解释,对进化的解释也是局限于个体水平;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尤 其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实质,并以种群 为单位进行研究。现代综合进化论只是对达尔文进化学说进行了修正、完善和发展,其基础 仍是达尔文进化学说。 2.现代综合进化论与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是不是矛盾? 提示 两者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个体、群体,即宏观水平;后者侧重 于分子,即微观水平;两者相互补充,更好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典例 3】 现代综合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不是现代 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 C 【跟踪训练】 3.下列观点属于现代进化论的是( ) A.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B.新物种形成需经地理隔离 C.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必定形成新物种 D.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解析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经地理隔离,长期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地理隔离也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 D 知识脉络 要点晨背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 2.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建 立。 3.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遗传漂 变、迁移等。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地 理隔离不是必要条件。 5.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物种形成 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属 于不同物种。 6.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因不 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 定。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定向改变种 群基因频率的是( ) A.突变 B.遗传漂变 C.自然选择 D.基因迁移 解析 四个选项均能够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但只有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答案 C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生物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无明显的因果关系,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地理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 但是有时候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桦尺蛾灰色基因 S 的基因频率由 95%变为 5%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解析 A 项中桦尺蛾变化前后并没有建立生殖隔离,仍然是同一个物种;B 项中的骡子 和 C 项中的单倍体水稻均是高度不育,不能称之为物种,因为物种必须能交配且能产生可育 后代;D 项中的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已建立了生殖隔离,且四倍体是可育的。 答案 D 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4 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 Aa 的频率为 1 16 ,AA 和 aa 的频率均为15 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 中: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种群 在连续自交 4 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 群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D 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 A.进化过程中,核酸中碱基具有一定的置换速率 B.中性突变对突变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没有影响 C.中性突变在种群中的保存、扩散、消失完全随机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中性突变不断积累 解析 中性学说认为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有害,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 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 答案 D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 课后跟踪分层训练 (时间:35 分钟) 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答案 C 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狮虎兽是哺乳动物的新物种 D.同种生物的种群大小与基因库大小呈反比 解析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 错误;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正确;狮虎兽不育,不哺乳动物的新物种,C 错误;同种生物的种群大小与基因库大小呈 正比,D 错误。 答案 B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那么决定生物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的是( ) A.遗传 B.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解析 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4.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人工选择 B.染色体变异 C.随机交配 D.遗传漂变 解析 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答案 C 5.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 F1,F1 自由交配获得 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 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 和 F2 基因频率相同 B.F1 和 F2 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C.整个过程发生了进化 D.F1 和 F2 纯合子比例不同 解析 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F1 和 F2 基因频率相同,没有进化;自由交配获得的子 代,继续自由交配,基因型频率不变,F1 和 F2 基因型频率相同,F1 和 F2 纯合子比例相同。 答案 A 6.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甲、乙 解析 丙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 C 7.下列有关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不是一个新物种;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8.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综合进化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解析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很多,不只是 环境条件;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答案 A 9.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A.Q 点表示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 分析曲线变化可知,Q 点表示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故 A 基因频率升高,A 正确;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B 正确; 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对该种群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了适应 性变异,C 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 正确。 答案 C 10.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 解析 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 较慢。 答案 A 11.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基因 S 和 s 控制,黑色 S 对浅色 s 为显性。在曼 彻斯特地区,19 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 S 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到 20 世纪则上升到 95%以上。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①19 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 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 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 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的,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 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____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变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 决定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解析 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9 世纪,种 群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ss)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来桦尺蠖栖 息地变成黑褐色,浅色型个体易被鸟类所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下来, 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S 的频率也随着增高,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答案 (1)基因突变 原材料 (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 黑色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3)不定向 自然选择 被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