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通用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重点强化练72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及应用含解析
重点强化练72 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及应用 1.(2019·天津质检)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乙、丙、甲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2.(2019·江西新余四中高三考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 7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 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 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6.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 B.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7.(2019·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期末考试)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7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8.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②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③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④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9.(2020·黑龙江双鸭山质检)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中A、B1、B2、B3、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B2中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B3的数量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B.为了提高B3 7 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C.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D.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减少人类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如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通过__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通过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鼠以甲为食,则鹰处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若鹰的捕食对象为鹰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kJ的能量最多需要生产者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0只鼠,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30只,其中带标记的有10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hm2。 7 (4)图中鼠、蛇和鹰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____(填“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蛇和鹰的存在,一般不会发生鼠害,同时,鼠的数量也会影响蛇和鹰的数量。由此可见,生物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 12.(2019·陕西宝鸡质检)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成分,请据图回答: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①主要是_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②③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 (4)鼠是该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的生物,流入鼠体内的能量除未被利用的外,一部分通过______散失,一部分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5)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 (6)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相比,间接价值__________(填“大”或“小”)。 7 答案精析 1.B 2.C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太阳能通过甲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该生态系统,A项正确;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项正确;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项正确。] 3.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物质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同时进行,不可分割,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A→D→E→F和A→E→F,若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B正确;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CO2,B是分解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即D、E、F是消费者,C错误;A→C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过程指的是消费者到分解者的过程,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正确。] 4.A [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正确。] 5.C [据图分析,图中缺少A到CO2的箭头,表示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B错误;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 6.A [过程①是产生CO2的过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能产生CO2,过程②表示生物群落吸收CO2的过程,只有生产者参与此过程,A错误;过程②增强可使生态系统CO2的吸收量大于CO2的释放量,可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故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正确。] 7.D [Ⅳ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途径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完成,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D正确。] 8.D 7 9.D [图中A、B1、B2、B3、C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错误;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也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错误;③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错误;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10.(1) (2)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光合(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 11.(1)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三、四 550 (3)75 (4)群落 反馈调节 12.(1)光合作用 (2)含碳有机物 CO2 (3)D→B (4)呼吸作用(热能) 遗体残骸(或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5)抵抗力 增加(先增加后稳定) (6)大 解析 (1)图中A、B、C、D分别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通过CO2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通过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过程③(从分解者流向无机环境)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过程②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3)食物链由生产者D和消费者B构成,即D→B。(4)流入鼠体内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流向分解者,这两部分能量都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5)草原在遭到严重干扰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在恢复过程中,由于生产者的数量和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增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6)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