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作业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答案 B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B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86‎ ‎12‎ ‎1.1‎ ‎0.9‎ A.以上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 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则甲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若只有甲为第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8.6%~17.2%之间,若只有乙为第二营养级,则第三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1.2%~2.4%之间,第三营养级有丙、丁,食物链至少有两条,A项正确;若甲、乙为同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8%~19.6%之间,而丙、丁的同化比例只有2.0%,故甲、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项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项正确;若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则乙、丙同化量的10%~20%是1.31%~2.62%,与表中丁不符,D项错误。‎ ‎4.(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某人工生态果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为568 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499.84 kJ B.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了害虫体内的能量为1 402 kJ C.图中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D.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 答案 B 解析 流经害虫的总能量指的是同化总量即为1 970-1 402=568(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同化量(568)-储存能(68.16)=499.84 kJ,A正确;图中的1 402 kJ的粪便能不属于害虫体内的能量,并且蜣螂不一定能获取全部的粪便能,B错误;储存能-遗体残骸量=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正确;害虫与天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D正确。‎ ‎5.(2019·山东烟台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A正确;处于稳定状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C正确;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  )‎ 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 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 答案 B ‎7.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田鼠粪便量不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 J/(hm2·a)‎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 J/(hm2·a)‎ 答案 D 解析 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3.5×109)×100%=35%,A项正确;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不属于田鼠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项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109 J/(hm2·a),C项正确;田鼠的同化量为1.05×1010-3.5×109=7.0×109 J/(hm2·a),故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9÷20%=3.5×1010 J/(hm2·a),D项错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10%~20%的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答案 C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A错误;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D错误。‎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 A.该食物网共包含4条食物链 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 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 答案 C 解析 该食物网共包含5条食物链;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因为鲫鱼可以捕食螺蛳,鲫鱼和螺蛳都会以绿藻、水草为食;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少,因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0.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B.图中过程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它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 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 答案 ABD 解析 真核生物中,过程①是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过程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过程②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图中鹰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 ‎(3)发生火灾后的草原通过群落演替能够再次形成草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 ‎(4)下表所示为该草原生态系统某年中流经鹰种群的能量分配情况:‎ 项目 摄入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103 kJ)‎ ‎32‎ ‎12‎ ‎8‎ 这一年中鹰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解者 三、四 (2)75 (3)恢复力  (4)2×104 kJ 分解者 暂时不被利用 解析 (1)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丙是分解者。从食物网来判断,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2)鹰的捕食对象有鼠和蛇,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20%÷20%+1×÷20%÷20%÷20%=75(kJ)。(3)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4)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103+8×103=2×104(kJ)。一年中鹰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也可以暂时不被利用。‎ ‎1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 单位:×102 kJ/(m2·a)‎ 项目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B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 ‎(2)5.7% (3)是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 解析 首先根据表格、题干分析可知,B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B为生产者,又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再根据公式计算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5.7%。输入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102 kJ/(m2·a),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102 kJ/(m2·a),因为870.7×102 kJ/(m2·a)>785.5×102 kJ/(m2·a),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即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了。‎ ‎13.下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 (1)热能(或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最高,可利用的能量最少 (2)Ⅱ所同化的能量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析 (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太阳能。M2是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 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3)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