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 人类与环境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 人类与环境学案

‎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类与环境 学案 ‎[考纲要求] 1.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2.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5.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 考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生物圈 概念 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范围 在大气中扩展,构成副生物圈带,向下最低可以扩展到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特点 ‎(1)整个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2)生物圈内生物的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的结构相似 功能 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 ‎2.全球人口动态 ‎(1)人口增长 ‎①限制因素:地球的资源、食物的生产是有限的。‎ ‎②后果: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 ‎(2)采取措施 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3.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 ‎(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二孩政策”的目的是达到替补出生率减缓老龄化趋势。‎ ‎(2)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 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性比率 间接↓影响 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等。‎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3)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1578‎ ‎1764‎ ‎1849‎ ‎1949‎ ‎1982‎ ‎1995‎ ‎2000‎ 人(亿)‎ ‎0.6‎ ‎2.0‎ ‎4.1‎ ‎5.4‎ ‎10.3‎ ‎12.3‎ ‎12.95‎ ‎①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指数增长,并将一直呈指数增长( × )‎ ‎②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 )‎ ‎(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回答人与环境关系的相关问题:‎ ‎(1)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称为环境容纳量。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2)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 ‎(3)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命题点一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1.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都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致使耕地退化;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解析 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就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命题点二 人口增长图示分析 ‎3.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答案 C 解析 由于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项正确;曲线a(指数增长)和b(逻辑斯谛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项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或K值以下,D项正确。‎ ‎4.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考点二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归纳 环境问题 ‎3.保护生物多样性 ‎(1)多样性原因分析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①栖息地的丧失。‎ ‎②人们的乱捕滥猎和过度开发。‎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 ‎④环境污染。‎ 提醒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1)从分子水平上看 ―→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2)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3)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沿海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5)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6)对环境受破坏的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 × )‎ 完成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 ‎(1)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越强,稳定性越高。‎ ‎(2)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与人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判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哪一个?试分析原因。‎ 提示 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D。以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物种,图示可见D图中物种种类最多且分布比较均匀。‎ 命题点一 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1.(2018·浙江丽衢湖联考)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答案 C 解析 臭氧减少会形成空洞,会使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上,将会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A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地层中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D正确。‎ ‎2.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地的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由水中富含的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由水中富含的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命题点二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措施 ‎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下图。棕熊、马来熊、眼镜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型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棕熊、马来熊、眼镜熊属于不同物种,故其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4.(2019·温州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C.每一种野生生物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 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B正确;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基因不同,所以每个物种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C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故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正确。‎ 考点三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1.调查目的 ‎(1)采集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测定其水质,作出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调查结论。‎ ‎(2)关注水体污染的状况,提出改良水质的建议。‎ ‎2.方法步骤 步骤 内容 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 制定计划 ‎↓‎ 作出预测 ‎↓‎ 完成实验 ‎↓‎ 得出结论 ‎↓‎ 提出建议 以班级为单位,在村镇、社区或学校附近,选定要调查的淡水区域 ‎①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样;‎ ‎②注意观察水样采集地附近的动植物及周边环境 测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①要注意填写实验记录表;‎ ‎②分小组进行,注意小组间的分工和协作 根据采集与观察水样,预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说明理由 要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说明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分析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是否与预测一致,得出调查结论 要综合分析实验中的各项数据 对已受到污染的水体,小组讨论后提出改良水体的方案,并在班级进行集中讨论 提出的改良水体的方案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探究课题:探究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是否与化肥有关。‎ 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0.05 mol/L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1)探究步骤:‎ ‎①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各试管均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④将各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③过程。‎ ‎(2)探究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等量陈自来水、0.05 mol/L的陈化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 ②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 ‎(2)①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 ②如果从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 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命题点二 实验分析与实验拓展 ‎2.(新题快递)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 取样地点 N(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 鱼塘1‎ ‎7.53‎ ‎0.101‎ ‎0.244‎ 鱼塘2‎ ‎8.5‎ ‎0.082‎ ‎0.2163‎ 艾溪湖1‎ ‎0.74‎ ‎0.03‎ ‎0.1716‎ 艾溪湖2‎ ‎0.67‎ ‎0.032‎ ‎0.1989‎ 青山湖1‎ ‎1.32‎ ‎0.21‎ ‎0.4138‎ 青山湖2‎ ‎1.48‎ ‎0.16‎ ‎0.2684‎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 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 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 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 答案 C 解析 玫瑰拟衣藻对N元素的需求量比对P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项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B项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C项正确;由于鱼塘中的P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不是最严重的,D项错误。‎ ‎3.(2018·湖州期末)千岛湖在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査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水体中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_____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 捕食、竞争 (2)呼吸作用 需氧型 正反馈 (3)TN和TP量不是最高值(或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解析 (1)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则所指方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鲢鱼、鳙鱼和浮游动物都捕食藻类,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存在竞争关系。(2)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TN和TP量不是最高值(或TN和T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探究真题 预测考向 ‎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 A 解析 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不能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调节我国的人口组成,使我国经济能健康长期增长。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导致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 D 解析 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长期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人口增长率可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医疗水平提高可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出生率会增加,但考虑到人的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死亡率不一定增加,因此,短期内人口还可能增加。‎ ‎3.(2016·江苏,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 加入菌剂增加了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4.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答案 D 解析 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正确;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等,C正确;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对其进行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5.(2018·浙江11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A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CO2增加所致,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快永冻土融化,影响农业生产。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CO2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