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 一、选择题 1.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 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 【答案】B 【解析】 【详解】DE 阶段为分裂间期,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错误;BC阶段为分裂间期,此期间发生了DNA的复制,故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CD阶段为分裂期,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应为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应表示为BC+CD或DE+EF,D错误。 2.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 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 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作出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A正确; B、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代表标记的DNA组成的新的噬菌体会存在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 C、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正确; D、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到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到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D正确。 故选B。 3. 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并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体基因组整体序列。决定基因遗传特异性的是( ) A. 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 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 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决定基因遗传特异性的是基因中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故A正确。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故B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C错误。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都是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骨架的,故D错误。 4.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 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C.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 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C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A错误;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B错误;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C正确;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低,D错误。 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所示的结果不是染色体变异 产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少了基因b和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故A正确;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一条染色体上的D基因移到了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故B正确;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只是b基因变成了B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故D正确。 6.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人类的色盲④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⑤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果蝇的白眼来源于基因突变;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来源于基因重组; ③人类的色盲来源是基因突变; ④玉米的高茎皱形叶来源于基因重组; ⑤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综合以上可知,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①③⑤。 故选C。 7.伴性遗传共有的特点是 ( ) A. 某性状只出现在雌性或雄性个体 B.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出现在雌性或雄性个体 C.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D. 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性状可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个体,A错误;控制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基因可出现在雌性和雄性个体,B错误;控制伴Y染色体遗传的基因存在于Y染色体上,C错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所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 8.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 4 种表现型,统计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B. 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 1/4。 C.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D. 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黄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1/6。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黄色:绿色=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圆粒:皱粒=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A正确;在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2Yyrr)、绿色圆粒(1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3:1:1。非亲本类型是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所占比例是(1+1)/(3+3+1+1)=1/4,B正确;据B项分析可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比例是1:2,C正确;如果用F1 中的一株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数量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1:1;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4种,数量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因此,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圆:黄皱:绿圆:绿皱=2:2:1:1,其中黄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2/6=1/3,D错误。 9.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 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C. 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A 【解析】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推测出的结论,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A正确;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基因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B错误;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基因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C错误;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基因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D错误。 10.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的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以下有关表述合理的是( ) A. 隐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隐性个体 B. 显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显性个体 C. 显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1∶1 D. 隐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3∶1 【答案】B 【解析】 11.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B. 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A病毒 C.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 D. 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 【答案】A 【解析】 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A项符合题意;由于新病毒是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而感染细胞并增殖出的病毒是完整的A病毒,所以能说明核酸(RNA)是遗传物质,B项不符合题意;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C项不符合题意;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说明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因而能说明核酸(DNA)是遗传物质,D项不符合题意。 12.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A. m、1/n B. m、1 C. 1/m、n D. 1、n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A1=T2、T1=A2、C1=G2、G1=C2,所以(A1+G1)/(T1+C1)=(T2+C2)/(A2+G2);(A1+T1)/(G1+C1)=(A2+T2)/(G2+C2) 故甲链的互补链中(A+G)/(T+C)=1/m,乙链的互补链中(A+T)/(G+C)=n,C正确。 13.某基因型未知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杂交类型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父本 母本 AaBb∶Aabb∶aaBb∶aabb 甲 乙 1 ∶ 2 ∶ 2 ∶ 2 乙 甲 1 ∶ 1 ∶ 1 ∶ 1 A. 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它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C. 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 D. 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乙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的配子。以甲为父本与乙进行正交,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甲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2∶2,其中有1/2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没有活性,以甲为母本与乙进行反交,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说明甲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进而推知:正交的结果能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它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A、B错误,C正确;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甲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有1/2没有活性,D错误。 1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会导致所在DNA结构的改变 B. 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单倍体植株表现出植株矮小、种子不饱满等性状 D. 肺炎双球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单倍体植株表现出植株矮小、高度不育,不会形成种子,C错误;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DNA,不含染色体,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所以选A。 15.下列育种实例与其原理相符合的是( ) A. 无子番茄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利用高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培育矮茎豌豆——基因重组 C. “黑农5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基因突变 D. 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无子番茄的培育,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A错误;高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培育矮茎豌豆,利用的是杂合高茎豌豆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错误;“黑农5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采用的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需借助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1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B. 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C. 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D.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答案】A 【解析】 【详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既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如染色体某片段增添和缺失),也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倒位和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会改变基因数量,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D错误。 17.下列是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接近3:1 C.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D. 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A错误;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接近3:1,B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错误;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对演绎推理的验证,D错误。故选B。 18.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 A. 转录和翻译 B. 贮存和复制 C. 传递和表达 D. 传递和贮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先以基因的一条单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通过翻译合成肽链。所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故选A。 19.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4 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隐性性状所占比例的增加 ⑤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⑤ D. 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种群连续自交,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子代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由连续自交引起的,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种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③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隐性性状的个体的比例由0增加到了15/32,④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群本来只有Aa个体,后来出现了AA(15/32)、Aa(1/16)、aa(15/32)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说明该种群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④⑤,故选D。 20.若某豌豆种群亲代个体中RR占30%,rr占20%,则亲代R的基因频率和自然状态下F1 中RR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 55%和 32.5% B. 55%和42.5% C. 45%和 42.5% D. 45%和32.5%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知,RR=30%,rr=20%,则Rr=1﹣30%﹣20%=50%,R的基因频率是30%+50%÷2=55%;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是自交,子一代RR=30%+50%×1/4=42.5%,故B正确。 21.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 、Xb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题意可知,可能有XBXb+Y、XB+XbY、XBY+Xb三种可能组合,而男性不能提供XBY这种精子,所以只有XBXb+Y、XB+XbY两种可能,XB、Xb和Xb、Y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均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的,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所以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综上所述,选D。 22.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伴性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并不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病 C.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D.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伴性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时总和性别相关联,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如女患者的基因型为XDXd时,B错误; C、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也只能传给女儿,C正确; D、人类和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均为XY型,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出生就有的疾病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人类遗传病不一定在出生时表现出来、可能随着个体发育过程逐渐显现,①错误;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共同的生活环境引起的疾病,②错误;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如隐性遗传病中的杂合子表现正常,③错误;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的遗传病,④错误。 故选D。 24.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提出的核心假说 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因此假说的内容之一是“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A错误;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发现的问题,不属于假说,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正确。 25.下图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庭系统谱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8号的基因型为Aa B. PKU致病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C. 8号与9号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患PKU概率为1/6 D. 该地区正常人群中PUK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5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患病孩子概率为1/200 【答案】A 【解析】 【详解】A、系谱图显示,3号和4号均正常,其女儿7号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PKU)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8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PKU致病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B正确; C、8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9号的基因型为Aa,8号与9号结婚,所生的第3个孩子患PKU的概率为2/3×1/4aa=1/6,C正确; D、该地区正常人群中PUK携带者(Aa)的可能性为1/50,10号的基因型为Aa,因此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患病孩子概率为1/50×1/4aa=1/200,D正确。 故选A。 26.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向“耐药性”细菌方向变异 B.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 D. 基因频率改变了,新的病菌(物种)一定会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C正确; D、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生物一定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 故选C。 27.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 A. 图1和图3 B. 图1和图4 C. 图2和图3 D. 图2和图4 【答案】D 【解析】 如果亲本为图1和图3,都是纯合子,则F1只有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A错。图1和图4,则F1只有两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B错。图2和图3, F1只有四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C错。图2和图4,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D正确。 28.绵羊群中,若遗传因子组成为HH绵羊表现为有角,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表现为无角;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母羊表现为无角,公羊表现为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 雄性、hh B. 雄性、Hh C. 雌性、Hh D. 雌性、hh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角母羊基因型应为HH,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无角小羊一定含有基因H,含有H的公羊表现为有角,含有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这只小羊应为母羊,遗传因子组成为Hh,选C。 29.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 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 B. 保持了前后代体细胞质的相等 C. 保证了细胞核大小的稳定 D. 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D。 30. 下图表示基因控制麝香豌豆花颜色的部分过程。图示过程显示 A.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紫花性状 B. 基因突变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C. 基因重组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过程显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故A错。该图没有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故B和C错。图示每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不同基因控制不同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期发生分离。 (2)基因B-b与W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在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中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 (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_______。请在图3中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_ (5)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该果蝇性成熟后与一只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可能出现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 【答案】 (1). 间 (2).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3). 基因的自由组合 (4). 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5). XX或YY (6).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 (7). (8). 6 【解析】 【详解】(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间期经DNA复制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发生分离。 (2)基因B-b与W位于2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后期X与Y分离,在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 (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其Y染色体比正常细胞多了一条,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Y染色体没有分离;则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中不含性染色体,其常染色体与图2相同。 (5)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为XX:XY:X:Y=1:2:2:1,该果蝇性成熟后与一只正常雄果蝇交配,该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为X:Y=1:1,所以若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则后代可能出现6种性染色体组成。 32.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是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 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若图1示人体骨髓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骨髓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2中A细胞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中A细胞推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______条。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4)图3由Ⅲ变化为Ⅳ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变化是_______。 【答案】 (1). C (2). 基因选择性表达 (3). 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4). 8 (5). D (6). B→A 【解析】 【详解】(1)骨髓干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图2中C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骨髓干细胞可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在细胞分裂时DNA复制会使基因加倍,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A细胞可能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3)由图2中A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D图。 (4)图3中由Ⅲ→Ⅳ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对应图2的B→A过程。 33.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过程。 (2)图1中②和③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②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表示______,若图中多肽a是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①中至少含有______个碱基对。 【答案】 (1). 转录和翻译 (2). ②含有脱氧核糖,③含有核糖 (3). 密码子的简并性 (4). tRNA (5). 180 【解析】 【详解】(1)据图分析,图1表示转录,即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图2表示翻译过程,即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图1中②是位于DNA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是位于RNA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区别是②含有脱氧核糖,③含有核糖;如果DNA发生突变,转录出的mRNA会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翻译出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3)图2中a表示多肽,b表示核糖体,c表示tRNA,d表示信使RNA;若图中多肽a是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根据DNA中碱基:信使RNA中碱基:蛋白质中氨基酸=6:3:1,则DNA中至少含有180个碱基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