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1-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1-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学案导航】---明方向!‎ ‎【课程学习目标】‎ ‎1.简述全球人口增长过程,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明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一层级:预学区.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梳理】‎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①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②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③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而把⑤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由于⑥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⑦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⑧农田。除了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人类还有多种物质和⑨精神需求。‎ ‎2.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 ‎【基础学习交流】‎ ‎1.有人说,整个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说出你同意或反对的理由。‎ ‎2.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第二层级:导学区.不议不讲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请分析教材P118的曲线图,说出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什么?为什么?‎ ‎2.我国的人口发展目标是什么?‎ ‎3.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请完成下面有关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图。‎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思维拓展应用】‎ 例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B.出生率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与自然界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相符合 例2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进一步被破坏 B.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燃料和矿物资源,乱采滥伐现象更加严重 C.人口增长,精神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D.不管人口如何增长,都在生态环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三层级:固学区.不练不讲 ‎【基础智能检测】‎ ‎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优育 B.实行移民政策 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适当提高死亡率 ‎2.我国的人口问题尤为突出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快 C.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慢 D.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慢[来源:]‎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的大量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迅速增长 B.动物灾害 ‎ C.天敌过多 ‎ 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全新视角拓展】‎ ‎5.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回答:‎ ‎(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                                 。 ‎ ‎(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3)导致一定时间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                 。 ‎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减少,是由于                                  。 ‎ ‎(5)从模型曲线上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                                       。 ‎ 第四层级:思学区.不思不复 ‎【思维导图构建】‎ ‎【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环境 ②环境、资源 ③基本国策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⑤计划生育 ⑥人口基数大 ⑦耕地 ⑧农田 ⑨精神 ⑩有限 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 环境 生物多样性 生态 ‎【基础学习交流】‎ ‎1.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学*科网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3.(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等。‎ ‎【重点难点探究】[来源:Z#xx#k.Com]‎ 知识点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的人口现状是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明显增多。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长,由1949年的5.4亿增加到2000年的12.95亿。‎ ‎2.(1)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2)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3)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4)我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数相对增长。‎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广生态农业。‎ ‎【思维拓展应用】‎ 例1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可以影响未来种群的密度,但是它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必能实现,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关。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例2 D ‎【基础智能检测】‎ ‎1.C 2.A 3.B 4.D ‎【全新视角拓展】‎ ‎5.(1)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 (2)森林草地被用来开垦粮田和人口增加导致的人为污染 (3)人口的迅速增加 (4)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受到粮食和资源的限制 (5)退耕还林还草、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增加保护环境的力度 ‎【解析】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度的,过度的人口增长就需要大量的粮食,就使得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被开垦成田,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如煤矿等燃料的开采量也增加了,并加快了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资源、污染的问题,应该从人口方面下手,否则治标不治本。‎ ‎【思维导图构建】‎ ‎①人均耕地 ②增多 ③粮食 ④环境污染 ‎【典例指津】---授技法!‎ 热点题型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例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答案】D ‎【提分秘籍】‎ ‎(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资源数量和速度剧增;②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我净化能力。‎ ‎(2)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 ‎(3)水体污染后的物质及生物的变化规律:‎ ‎①有机物污染→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氧气浓度迅速下降→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好氧细菌死亡,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厌氧细菌死亡。‎ ‎②无机物污染(N、P)→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下层植物死亡→缺氧使动物死亡→厌氧细菌快速繁殖。‎ ‎【能力提升】---长士气! ‎ 一、选择题(8小题)‎ ‎1.我国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 ( )‎ A.提升人口素质 B.改变人口性别比例 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D.进一步降低出生率 ‎【答案】C ‎【解析】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A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会改变人口性别比例,B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幼年个体增多,C正确;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会使出生率升高,D错误。‎ ‎2.近二十年来,我国广东沿海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 B.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 C.外省人口大量迁入 D.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答案】C ‎【解析】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A错误;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B错误; 外省人口大量迁入,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且速度快,C正确; 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D错误。‎ ‎3.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如果生物种群增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答案】C[]‎ ‎4.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①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等;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和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等。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环境。‎ ‎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A.大量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B ‎6.如图所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更长久? (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A国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满足人口的需要,甚至不能维持其生存,A错误;B国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久地维持下去,B正确;C国虽然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率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率,最终该国也不能维持其生存,C错误;D国粮食产量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却又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D错误。‎ ‎7.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西部的问题在于“生态环境较差”,所以在开发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善其生态环境。学科#网 ‎8.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 )‎ A.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的种子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答案】D 二、非选择题(2小题)‎ ‎9.新年伊始,联合国的报告称2011年世界人口将破70亿。人口过快增长使人类消耗大量粮食及自然资源,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地球不堪重负。‎ ‎(1)海洋——生命的摇篮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产者是 ,正是它们首先为地球的无机环境提供了 ,为 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生物圈生机盎然。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发展属于 。‎ ‎②1979年,科学家在2 500米深海,发现了“海底热泉生态系统”,其温度高达380℃,据此推测,海底热泉生物细胞的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能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方式是 。‎ ‎(2)海洋——“未来的粮仓” 在兴起大规模海产养殖之前,每年会由河流汇入一些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随海流迅速扩散稀释,并被逐渐净化,这体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 能力。近年海产养殖饵料残存污染海洋,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 ‎①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 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负反馈 B.正反馈 C.激素 D.负反馈和正反馈 目前,我国部分近海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②近期“某蓄电池厂周边土壤被铅污染,致228名儿童血铅超标”耸人听闻。近年已经发现海产品被铅污染的事例,用文字流程图简述土壤铅污染致海产品铅污染的途径:‎ ‎ 。‎ ‎【答案】‎ ‎(1)①蓝藻 氧气 需氧(好氧) 共同进化 ②G-C碱基对比例高(比例大;较多) 化能合成作用 ‎(2)自我调节①B A 富营养化(N、P等无机盐含量增高) ②土壤中的铅→植物体内的铅(海水中的铅→藻类等)→饵料中的铅→鱼虾体内的铅 ‎【解析】‎ ‎(1)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产者是蓝藻。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由于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原始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为需氧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②“海底热泉生态系统”,其温度高达380℃,推测DNA分子结构稳定的原因是其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中的氢键的含量较多,因此结构特点可能是G-C碱基对比例高(比例大;较多)。“海底热泉生态系统”在2 ‎ ‎500米的深海处,此处没有光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不是光能,而是化学能,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方式是化能合成作用。‎ ‎(2)污染物随海流迅速扩散稀释,并被逐渐净化,使污染物逐渐被分解掉,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①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赤潮的产生是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这一现象说明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②由题意海产养殖饵料残存污染海洋,藻类大量繁殖,因此土壤铅污染致海产品铅污染途径为:土壤中的铅→植物体内的铅(海水中的铅→藻类等)→饵料中的铅→鱼虾体内的铅。学@科网 10.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 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是 年。‎ ‎(2)人口也可以看作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 。‎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 。‎ ‎(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增长 ‎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 (3)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 (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