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与ATP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与ATP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与ATP 学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酶的本质、作用特性及相关模型(国考5年4考)‎ ‎(全国卷:2017全国卷Ⅱ;2016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Ⅱ;2013全国卷Ⅱ;‎ 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7天津卷;2016北京、海南卷;2015浙江、重庆、海南卷;2014福建、重庆、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正确辨析有关酶的八种说法 项目 错误说法 正确说法 产生场所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 化学本质 蛋白质 有机物 作用场所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酶只起催化作用 来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生物体内合成 合成原料 只有氨基酸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只有核糖体 核糖体、细胞核等 考问2 酶与激素的比较 ‎(1)相同点: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也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区别:‎ 产生 化学本质 作用机制 激素 内分泌 细胞 蛋白质、多肽、固醇、单胺等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酶 所有的 活细胞 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作为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其数量与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考问3 酶的作用原理和特性曲线解读 ‎(1)酶的作用原理 下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①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②。‎ ‎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①。‎ ‎③AC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④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像和曲线解读 ‎①图像 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 ‎②酶专一性的曲线 a.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 b.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3)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解读 ‎①曲线 ‎②解读: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4)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①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分析图A、B中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有何特点?思考原因是什么?‎ 提示: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前者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后者并未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③分析图C中的曲线可知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酶的本质和作用的综合考查 ‎1.[2017·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所以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既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在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沉淀,C正确;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错误。‎ 答案:C ‎2.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2016·北京卷,T2D](√)‎ ‎(2)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2016·海南卷,T3C](√)‎ ‎(3)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2016·海南卷,T3D](×)‎ ‎(4)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2015·海南卷,T4A](√)‎ ‎(5)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2015·海南卷,T4D](×)‎ ‎(6)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2013·全国卷Ⅱ,T6A](√)‎ ‎(7)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2013·全国卷Ⅱ,T6B](×)‎ ‎(8)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2013·全国卷Ⅱ,T6D](√)‎ ‎(9)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2013·海南卷,T3A](√)‎ ‎(10)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2013·海南卷,T3B](×)‎ ‎(11)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2013·海南卷,T3C](√)‎ ‎(12)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侧重于酶本质及酶催化特性及活性影响因素的考查。相关内容对应教材P83~84,把握酶作用三大特性及相关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即时对练] (必修1 P80图5-2改编)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在无酶催化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a的高度将升高 C.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a的高度将降低 D.图中b显示酶可使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解析: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则改变酶促条件,将会使酶变得“不适”,其催化能力将减弱,此时a的高度将升高。‎ 答案:C ‎[题后归纳]‎ 明辨酶在代谢中作用的四个易误点:‎ ‎(1)酶并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能提供能量,只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2)酶在反应后并不失活,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均保持不变。‎ ‎(3)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是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4)酶是化合物,亦可以作为底物被其他酶催化分解。‎  酶相关曲线考查 ‎3.[2011·全国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降解。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甲酶活性没有变化,乙酶活性逐渐下降,故甲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有可能是RNA;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被破坏。‎ 答案:B ‎[师说技巧]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 ‎↓‎ ‎↓‎ ‎4.[2017·天津卷,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答案:C 模拟题组——预趋势  以语言文字形式考查酶相关知识 ‎1.[2019·湖南考前演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片段上 B.RNA聚合酶能在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C.DNA分子的解旋不一定都需要DNA解旋酶 D.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比Fe3+催化时要多 解析:DNA连接酶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RNA聚合酶能在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DNA分子的解旋不一定都需要DNA解旋酶,如转录过程,C正确;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与Fe3+催化时一样多,只是速度不同,D错误。‎ 答案:C  以模型形式考查酶的知识 ‎2.[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应该是盐酸的作用,并不能说明酶没有失活,B错误;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错误。‎ 答案:C  “三法”探究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国考5年2考)‎ ‎(全国卷:2016全国卷Ⅰ、Ⅱ;地方卷:2017江苏卷;2016江苏卷;2015重庆、浙江卷;‎ ‎2014福建、重庆卷;2013安徽、海南、山东、福建、海南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用“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 实验原理和方法 考问2 用“对比实验法”探究或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验证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 验证酶高效性的方法是“对比法”,自变量为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因变量为底物的反应速率。‎ ‎②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如生物材料研磨液)‎ 等量的“无机催化剂”‎ 现象 反应速率很快,或反应用时短 反应速率缓慢,或反应用时长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常见的思路有两条,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而得出相应结论。‎ ‎②设计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 另外一种酶溶液 同一种酶(等量)溶液 现象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酶具有专一性 考问3 用“梯度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或pH)‎ ‎(1)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梯度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对应的温度(或pH)最接近最适温度(或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定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2)设计方案 组别编号 ‎1‎ ‎2‎ ‎…‎ n 实验材料 等量的同种底物和酶 温度 ‎(或pH)‎ t1(或a1)‎ t2(或a2)‎ ‎…‎ tn(或an)‎ 衡量指标 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剩余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 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量最少的一组对应的温度(或pH)最接近最适温度(或pH)‎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酶活力及存在实验测定 ‎1.[2016·全国卷Ⅰ,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pH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相对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2.[2017·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解析:2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为60%,3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2去污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去污力的影响,B错误;对污布类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C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错误。‎ 答案:C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 ‎3.[2016·全国卷Ⅱ,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40 ℃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B组控制的温度是40 ℃。(2)A组控制的温度是20 ℃,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因酶的活性增强,则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快。(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 ℃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答案:(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师说技巧]‎ 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要想正确设置对照,自变量的确定是关键。常见的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思路总结如下表。‎ 实验目的 自变量 实验组 对照组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相应酶液的有无 底物+相应酶液 底物+等量蒸馏水 验证酶的高效性 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和酶)‎ 底物+相应酶液 底物+无机催化剂 验证酶的专一性 不同的底物或不同的酶液 底物+相应的酶液 同一底物+另一酶液或另一底物+同一酶液 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 待测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 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 验证某种酶是RNA 待测酶液和标准RNA溶液 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 标准RNA溶液+吡罗红染液 注: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有些实验需设置相互对照,即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如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pH)时,应按一定的自变量梯度设置多个实验组,通过相互对照实验找出酶的最适温度(或pH)。‎ 模拟题组——预趋势  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经典模拟]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mL体积分数为10%鸡蛋清溶液 ‎37 ℃水浴 ‎2‎ ‎1 mL体积分数为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37 ℃水浴;‎ pH 5‎ ‎3‎ ‎1 mL体积分数为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 ‎4‎ ‎1 mL体积分数为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5 ℃水浴;‎ pH 8~9‎ 下面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 ℃水浴;pH 8~9‎ D.蛋清液和酶液应在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加热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若1号试管为空白对照组,则试剂应加1 mL蒸馏水,实验条件还应满足适宜pH,B错误;蛋清液和酶液应先分别调节到预设的温度和pH后再混合均匀,D错误。‎ 答案:C ‎2.[2019·陕西西安一中模拟]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0‎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pH=b时,H2O2酶活性最强,因为原始条件是最适温度,故降低温度后酶活性要下降,故e点不移,d点右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e点应该上移,d点应该右移,B错误;pH=c时,H2O2酶已经完全失活,但H2O2仍有一定的分解,故e点不为0,C错误;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动,d点右移,D错误。‎ 答案:A  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综合考查 ‎3.[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模拟]1833年,Payen和Person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_______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1.8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的酶,一段时间后检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β淀粉酶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两个单糖(葡萄糖)刚好构成麦芽糖,所以该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从图中可知,在pH为1.8时,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活性更高。(2)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量越大,酶活性越高。对比两种方案,方案①中酶和底物(淀粉)都没有在每个特定的pH条件下处理,直接让它们混合,这样会导致每个实验组在没有达到设定的pH时酶就开始催化底物了,导致得到的实验结果不是一定在所设定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所以选择方案②更可靠。‎ 答案:(1)麦芽糖 α ‎(2)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方案②,因为如果酶和底物先混合,还没放到对应的pH条件下,化学反应已经进行,会干扰实验结果  ATP的结构、功能和利用(国考5年2考)‎ ‎(全国卷:2016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Ⅱ;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6海南卷;2015海南、四川、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据图分析ATP的结构及组成成分 ‎(1)图中A表示腺嘌呤,①是腺苷,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是二磷酸腺苷(ADP),④是ATP,⑤是普通化学键,⑥是高能磷酸键。‎ ‎(2)据图确定ATP与RNA的关系是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考问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酶1是ATP合成酶,酶2是ATP分解酶。‎ ‎(2)酶2催化的反应式中能量来自储存于ATP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去路为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在动、植物体内由酶1催化的反应式中的能量在植物中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产生的化学能;在动物中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化学能。‎ ‎(4)合成ATP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分解ATP的场所:生物体内需能部位,如细胞膜、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 考问3 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ATP的产生量与呼吸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答案:‎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ATP相关基础知识高考重组判断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2015·海南卷,T3D](×)‎ ‎(2)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并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2015·海南卷,T3BC](√)‎ ‎(3)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2014·全国卷,T2A](√)‎ ‎(4)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2014·全国卷,T2B](×)‎ ‎(5)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2014·全国卷,T2C](√)‎ ‎(6)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需要ATP提供能量。[2014·江苏卷,T14D](√)‎ ‎(7)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TP的合成与分解。[2013·四川卷,T1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源自人教版必修1教材P88~89,侧重考查ATP的化学组成、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把握ATP及其产生途径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即时对练] (教材必修1P89图5-5改编)在活细胞中,下列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②过程中,由于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B.在绿色植物体内进行①过程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C.A1和A2应为不同种物质,其作用底物不同 D.呼吸作用主要进行②过程,能量来自有机化合物的分解 解析:①为ATP的合成,②为ATP的水解,呼吸作用主要进行①过程,其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 答案:D  ATP前后关联知识的综合考查 ‎2.[2016·全国卷Ⅰ,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在线粒体的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而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涉及到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 答案:B ‎[题后归纳]‎ 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归纳(如下表):‎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消耗ATP:一些需能反应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3.[2018·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解析: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答案:C ‎4.[2016·北京卷,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ATP的合成过程为:ADP+Pi+能量ATP,该过程需能量的输入,C错误、D正确。‎ 答案:D ‎5.[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解析:ATP中含有核糖,DNA中含有脱氧核糖,A项错误;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会使ADP生成增加,ATP生成减少,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项错误;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D项正确。‎ 答案:D 易错提醒 ‎1.关于ATP的2个易错提醒 ‎(1)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2.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3.几种不同物质中A代表的含义 ‎6.[2016·全国卷Ⅰ,29]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解析:(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在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2)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答案:(1)γ (2)α 模拟题组——预趋势  ATP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 ‎1.[2019·广东深圳中学模拟]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往往需要ATP,但ATP的合成一般不需要酶 B.酶可以催化反应的进行,ATP可以直接为细胞代谢提供能源 C.酶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空间结构都会被破坏 D.只有真核细胞才有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解析: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过程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A错误;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酶的作用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B正确;酶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空间结构都会被破坏而失活,而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的活性,C错误;真核、原核细胞中都有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D错误。‎ 答案:B ‎2.[2019·云南曲靖模拟]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解析: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表示腺嘌呤;③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表示RNA,其中“○”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①④。‎ 答案:D  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ATP的应用 ‎3.当你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根据以上信息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ATP与能量供应相关 B.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 C.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 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 解析:根据题干“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既可推知ATP与能量供应有关,也可推出ATP是信号分子,作用于神经细胞,不能推出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A正确、B错误;ATP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推出ATP是信号分子,作用于神经细胞,C正确;ATP是信号分子,作用于神经细胞,所以神经细胞膜外可能有其受体,D正确。‎ 答案:B ‎4.[2019·甘肃兰州理科综合]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 B.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D.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解析:ATP的β、γ位磷酸基因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C正确;叶绿体中水的光解利用的是光能,D错误。‎ 答案:C 课堂总结 网络建构 ‎[网络建构]‎ ‎[答题必备]‎ ‎1.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关于酶全面而准确的表述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温度、pH与酶活性之间关系的表述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的原因: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5.ATP的分子结构可以写成简式:A—P~P~P,其功能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