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综(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综(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综 ‎1.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3.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 ‎【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细胞中的拟核与核糖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 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 神经元间兴奋传导时,神经递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D.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 ‎【详解】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有细胞核,没有拟核,A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B错误;神经元间兴奋传导时,神经递质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会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D正确。故选D。‎ ‎5.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 B. 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 D.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环境阻力越来越大,A错误;种群不存在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中的分布,B错误;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信息,是生物防治过程,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D错误。故选C。‎ ‎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没有突变,生物也可能会发生进化 B.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详解】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都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可能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环境稳定的条件下,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 ‎7.某研究小组在不同条件下测定某种单细胞绿藻平均O2总产生速率和CO2释放速率,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klx)‎ ‎1‎ ‎2‎ ‎3‎ ‎4‎ ‎5‎ ‎6‎ O2总产生速率 ‎(mol.h-1)‎ ‎20℃‎ ‎1‎ ‎3‎ ‎6‎ ‎8‎ ‎8‎ ‎8‎ ‎30℃‎ ‎2‎ ‎4‎ ‎7‎ ‎10‎ ‎12‎ ‎12‎ CO2释放速率 ‎(mol.h")‎ ‎20℃‎ ‎9‎ ‎7‎ ‎4‎ ‎2‎ ‎2‎ ‎2‎ ‎30℃‎ ‎2‎ ‎0‎ ‎-3‎ ‎-6‎ ‎-8‎ ‎-8‎ ‎(1)在30℃、2klx的条件下,该绿藻细胞消耗AD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短期内细胞中C5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_。‎ ‎(2)在20℃、4klx的条件下,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该绿藻长期处于此条件下,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绿藻在30℃时的细胞呼吸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时的细胞呼吸速率,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2). 增加 (3). 温度 (4). 不能 (5). 小于 (6). 不变 ‎【解析】‎ ‎【分析】‎ 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表分析:在20℃‎ 下,光照强度为4klx绿藻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为8mol·h-1。在30℃下,光照强度为5klx绿藻达到光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30℃、2klx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等于零,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该绿藻细胞消耗AD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若此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C3化合物的还原加快,短期内细胞中C5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2) 据表格数据可知,在20℃、4klx的条件下,光照增强,该绿藻细胞的O2总产生速率不变,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在20℃、4klx的条件下,该绿藻细胞CO2释放速率大于0,说明CO2也不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在4kx的条件下,该绿藻细胞在20℃时的O2总产生速率小于30℃时,说明温度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此条件下,CO2释放速率大于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该绿藻长期处于此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 ‎(3) 在光照强度为1klx时,绿藻细胞在20℃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为9+1=10(mol·h-1),而在30℃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为2+2=4(mol·h-1);在光照强度为2kl x时,20℃和30℃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分别为7+3=10(mol·h-1)、0+4=4(mol·h-1),同理,可以计算出在同一温度、不同的光照强度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都相等。分析数据可知,该绿藻在30℃时的细胞呼吸速率小于20℃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不变。‎ ‎【点睛】该题以绿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为背景主要考查两种生理过程的联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8.果胶酶广泛应用于果汁、果酒的加工和食品的防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由于果胶酶能将果胶最终分解为可溶小分子半乳糖醛酸,瓦解植物的______,从而提高______。生产中通过______技术,可实现果胶酶的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PG2是果胶酶的一种,利用______法将其分离,操作中,装填凝胶柱时不能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 ‎(3)PG2的果胶水解产物不仅有半乳糖醛酸,还有果胶低聚寡糖(POS),POS由2至10个半乳糖醛酸连接而成。科研人员对PG2酶解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分组实验结果如下:‎ ‎0‎ ‎15‎ ‎30‎ ‎45‎ ‎60‎ ‎75‎ ‎90‎ ‎120‎ 山梨酸钾(防腐剂)‎ 大肠杆菌 ‎0‎ ‎2‎ ‎5‎ ‎8‎ ‎12‎ ‎11‎ ‎13‎ ‎0‎ ‎8‎ 沙门氏菌 ‎0‎ ‎7‎ ‎10‎ ‎11‎ ‎12‎ ‎13‎ ‎17‎ ‎0‎ ‎12‎ 对照实验除山梨酸钾组外,还有______组。实验结果表明,抑菌效果与______有关,起抑菌作用的是酶解液中的______(填“果胶”“半乳糖醛酸”或“POS“)。‎ ‎【答案】 (1). 细胞壁和胞间层 (2). 果肉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 (3). 固定化酶 (4). 凝胶色谱 (5).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6). 酶解时间为0min的酶解液 (7). 酶解时间和细菌种类 (8). POS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可催化果胶分解,生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所以判断不同品牌果胶酶制剂的效果,除了观察果汁浑浊程度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果胶)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或半乳糖醛酸或产物)的增加量来加以判断。  2、分离和筛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应以果胶为唯一碳源。果胶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欲进一步纯化果胶酶,可根据果胶酶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它分子的亲和力等特性进行分离提纯。因果胶酶的活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所以应利用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减少影响从而保护酶的活性。‎ ‎【详解】(1)果胶酶能将果胶最终分解为可溶小分子半乳糖醛酸,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从而提高果肉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生产中通过固定化酶技术,可实现果胶酶的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PG2是果胶酶的一种,利用凝胶色谱法将其分离,操作中,装填凝胶柱时不能出现气泡,是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 ‎(3)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对照实验除山梨酸钾组外,还有酶解时间为0min的酶解液组。实验结果表明,抑菌效果与酶解时间和细菌种类有关。已知PG2是果胶酶的一种,果胶酶能将果胶最终分解为可溶小分子半乳糖醛酸,而PG2的果胶水解产物不仅有半乳糖醛酸,还有果胶低聚寡糖(POS),因此起抑菌作用的是酶解液中的PO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图1是有关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人体稳态相关的三个系统之间的物质联系。请据图回答:‎ ‎(1) 若图 1 为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促使________分泌激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靶器官),使血糖含量升高。 ‎ ‎(2) 若图 1 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通过有关神经促进______ 分泌激素以及通过有关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靶细胞内的_______(用反应式表示)过程增强,以增加产热量。 ‎ ‎(3) 由图 2 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物质)联系的。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可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 (2). 肝脏 (3). 肾上腺 (4).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5). 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6). 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解析】‎ ‎【分析】‎ 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详解】(1)血糖含量降低时,血糖降低的信号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也可以通过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该激素通过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升高血糖。‎ ‎(2)寒冷环境中,皮肤的冷觉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有氧呼吸即,增加产热。‎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可以分泌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内分泌系统可以分泌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免疫系统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稳态的实现。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可感知刺激下,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受病毒感染。‎ ‎【点睛】有协同作用的激素:升血糖方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进代谢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方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0.图为某家族中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家系图。其中I2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Ⅳ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其产生含aB配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Ⅲ1与Ⅲ2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该孩子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3). 13/20 (4). 9/32 (5). 7/32 (6). 1/1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4和Ⅱ5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 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可见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图示,Ⅱ4和Ⅱ5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4和Ⅱ5的基因型都是Aa,Ⅲ2的基因型是1/3AA、2/3Aa,Ⅲ2不患乙病,故Ⅲ2的基因型是1/3AAXBY、2/3AaXBY。根据题意,其中I2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XBY,I1和I2婚配生患乙病儿子Ⅱ1,其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I1,I1的基因型是XBXb,则Ⅱ2的基因型为1/2XBXB和1/2XBXb,Ⅱ3不患乙病,其基因型是XBY,则Ⅲ1的基因型是1/2XBXB×XBY→1/2XBXB,1/2XBXb×XBY→1/4XBXB、1/4XBXb,故Ⅲ1的基因型是3/4XBXB、1/4XBXb,又因Ⅱ3患甲病,故Ⅲ1的基因型为3/4 AaXBXB、1/4 AaXBXb。就甲病来看,Ⅳ1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AA+2/3Aa)×(3/4 Aa+1/4 Aa)→1/3×1/2AA+2/3×1/4AA+2/3×1/4aa=1/3 AA+1/6aa。则Ⅳ1是纯合子AA的概率是1/3 AA/(1-1/6aa)=2/5;就乙病来看,Ⅳ1是纯合子的概率是(3/4 XBXB+1/4 XBXb)×XBY→3/4 XBXB+1/4×1/2 XBXB=7/8 ;就甲乙病来看,Ⅳ1是纯合子AAXBXB的概率是2/5×7/8=7/20,则Ⅳ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7/20=13/20。Ⅳ1中AA和Aa所占比例为Aa×(1/3AA+2/3Aa)→2/5AA+3/5Aa+ aa(不符合要求)。3/4 XBXB×XBY→3/4XBXB、1/4 XBXb×XBY→1/16XBXB、1/16XBXb,Ⅳ1中XBXB和XBXb所占比例为7/8XBXB和1/8 XBXb。产生含aB配子的概率是3/5Aa×7/8XBXB→3/5×7/8×1/2aXB,3/5Aa×1/8 XBXb→3/5×1/8×1/4aXB,合计为3/5×7/8×1/2+3/5×1/8×1/4=9/32。‎ ‎ (3)Ⅲ1的基因型为3/4 AaXBXB、1/4 AaXBXb,Ⅲ2的基因型是1/3AAXBY、2/3AaXBY。Ⅲ1与Ⅲ2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甲病的概率(3/4 Aa+1/4 Aa)×2/3Aa→2/3×1/4aa=1/6 aa,患乙病的概率1/4 XBXb×XBY→1/4×1/4XbY=1/16XbY,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1/6 aa×1/16XbY=1/96aaXbY,则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6+1/16-1/96=7/32。由Ⅲ1与Ⅲ2的基因型知,女孩不患乙病,该孩子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6 aa×1/2=1/12。‎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11.以下是花药培养和细菌培养的基本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材时,确定花药中花粉的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___;细菌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2)材料消毒时,用酒精和氯化汞溶液对花蕾处理后均需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________;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在接种过程中,对接种环和镊子等金属器具进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可经过愈伤组织产生丛芽生根后发育成植株,还可经过________途径发育成植株;花药各阶段的培养基组分差异通常比细菌各代培养基的组分差异________(填“大”或“小”)。‎ ‎(4)花药培养的目的是获得花粉植株,用于________;细菌培养过程中,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 醋酸洋红法 (2).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 终止消毒液对细胞的伤害 (4). 高压蒸汽灭菌 (5). 灼烧灭菌 (6). 胚状体 (7). 大 (8). 单倍体育种 (9). 筛选菌种 ‎【解析】‎ ‎【详解】(1)确定花药中花粉的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细菌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材料消毒时,用酒精和氢化汞溶液对花蕾处理后,为了终止消毒液对细胞的伤害,均需用无菌水冲洗。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接种过程中,采用灼烧灭菌的方法,对接种环和镊子等金属器具进行灭菌。‎ ‎(3)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可经过愈伤组织产生丛芽生根后发育成植株,还可经过胚状体途径发育成植株;花药各阶段的培养基组分差异通常比细菌各代培养基的组分差异大。‎ ‎(4)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可用于单倍体育种。细菌培养过程中,可使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种。‎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甲型流感病毒为RNA病毒,易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我国科学家在2017年发明了一种制备该病毒活疫苗的新方法,主要环节如下。‎ ‎(1)改造病毒的部分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能力。以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后,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并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表面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___________,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将该改造基因、表面抗原等其他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并保存。‎ ‎(2)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设计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Uaa)。将该基因与___________连接后倒入宿主细胞。提取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3)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将(1)中的重组质粒导入(2)中的转基因宿主细胞,并在补加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该宿主细胞能利用上述特殊tRNA,翻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特殊tRNA基因转录时,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_________。‎ A.病毒的DNA聚合酶 B.宿主的DNA聚合酶 C.病毒的RNA聚合酶 D.宿主的RNA聚合酶 ‎(4)上述子代病毒不能在正常宿主细胞中增殖,没有致病性,因此不经灭活或减毒即可制成疫苗。与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相比,该病毒活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_________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答案】 (1). PCR (2). 多肽(或蛋白质) (3). 载体 (4). 总RNA (5). 非天然氨基酸(Uaa) (6). D (7). 细胞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甲型流感病毒为素材,考查了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改造病毒的部分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能力,此过程中需要用到PCR技术,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最后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以预防该病毒再次侵染。‎ ‎【详解】(1)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因此以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后,利用PCR技术扩增,由于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表面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因此肽链合成提前终止,这样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多肽(或蛋白质),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该基因与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宿主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上述tRNA时,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即用相应的DNA探针与宿主细胞的总RNA分子进行杂交鉴定,进而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3)因为设计的宿主细胞具有能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Uaa),因此可在补加非天然氨基酸(Uaa)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筛选出宿主细胞。进而利用该宿主细胞,翻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因为转录在宿主细胞内进行,且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因此需要使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故选:D。‎ ‎(4)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不能侵入细胞内部,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与记忆细胞,而该疫苗能够侵入细胞,引起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 ‎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其一些细节问题,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有关基因的表达及免疫调节方面的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