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的增殖教案(湖北专用)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提考能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周期性。 2.简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3.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 生命观念 通过讨论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形成生命的有序运动观。 科学思维 通过构建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的变化规律的模型,培养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的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考点一 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 (1)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 真核生物: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原核生物:二分裂。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 1.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先长后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的间期,再经过一个短的分裂期。 (2)“终点到终点”:从完成时开始,到完成时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 (3)“先复制后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完成DNA的复制,才能完成细胞的分裂。 2.细胞周期的四种表示方法 3.并非所有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只有有丝分裂的细胞“连续分裂时” 才具备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能连续分裂的细胞包括动物的受精卵、精(卵)原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癌细胞、杂交瘤细胞等,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茎的形成层细胞、受精卵等。 下表是几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据表分析: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17.3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13.5 1.8 15.3 人的肝细胞 21 1 22 人的宫颈癌细胞 20.5 1.5 22 (1)这些增殖细胞细胞的周期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一定相同;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也不相同。 (2)若用上述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选择哪种细胞最有利于各时期的观察?说明理由。 提示 十二指肠细胞。因为其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相对较长。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2018·全国Ⅲ,T2A)( )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2014·全国Ⅱ,T2A)( ) 提示 (1)× 细胞增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深挖教材 (1)(教材必修1P111:“批判性思维”)细胞体积并不是越小越好,细胞的最小限度由什么来决定? 提示 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的空间决定。 (2)(教材必修1 P114:“技能训练”)解释某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出现两个细胞核,有些原生动物出现伸缩泡。 提示 单细胞动物较大,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控制细胞;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细胞的膜表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 围绕细胞周期的判断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18·4月浙江选考)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 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 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细胞,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在1.3 h后都能被抑制在S期,如有的细胞刚刚进入G2期,在1.3 h后这些细胞仍处于G2期,B错误;G2期的细胞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此时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这2条染色单体由着丝粒连在一起为1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C错误;胡萝卜一些组织细胞无细胞周期,而具有细胞周期的组织细胞其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 A 2.(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 B.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后,可实现遗传物质的精确分配 C.能进行细胞增殖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D.正常情况下在分裂间期细胞中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中,实现遗传物质精确分配的条件之一是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只有连续增殖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正常情况下,在分裂间期细胞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核DNA含量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 答案 B 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①G1期: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的DNA复制做准备。 ②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即: ③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结合细胞周期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8·全国卷Ⅰ,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析 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与甲组曲线相比,乙组细胞数目增加较快,说明乙组中加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A正确;丙组细胞数目增加较甲组快,说明加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增加又较乙组慢,说明丙组又加入了抑制药物X作用的药物 D,B正确;如果乙组先加入药物D,因培养液中无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乙组前期细胞数目不应高于甲组,C错误;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的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D正确。 答案 C 4.荧光染料PI(碘化丙啶)是一种可对DNA染色的细胞核染色试剂,在嵌入双链DNA后释放红色荧光,并且荧光强度和双链DNA的含量成正比,常用于细胞周期的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PI不能进入活细胞,但能进入细胞膜破损的细胞,该现象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中蛋白质的________。 (2)若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第一次分裂完成时,经PI染色后测得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为2,那么,理论上每个细胞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末期的荧光强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分裂间期前两个阶段分别是G1期(细胞周期的第一阶段)、S期(DNA复制期),为了验证药物X对G1期无影响,但能阻断S期,现提供G1、S期细胞及培养液、PI染液、试剂Y(对细胞周期无影响且能快速去除药物X),各分裂时期的时间是一定的,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 (1)由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因此活细胞的细胞膜能识别并阻止PI的进入,这种功能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中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 (2)若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第一次分裂完成时,经PI染色后测得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为2,那么,复制之前为2,复制后为4,因此在分裂间期荧光强度为2~4,分裂末期还处于一个细胞中,其荧光强度为4。 (3)为了验证药物X对G1期无影响,但能阻断S期,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所处的时期,因变量为荧光强度,实验设计思路为:将等量的G1、S期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时间长度为G1+S)后,加入等量的试剂Y,经PI染液染色后检测甲、乙两组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由于药物会阻断S期,对G1期无影响,则乙组细胞未进行DNA的复制,而甲组细胞能进行DNA的复制,因此培养后预期实验结果是甲组荧光强度是乙组的两倍。 答案 (1)控制物质进出 数量和种类 (2)2~4 4 (3)实验设计思路:将等量的G1 、S期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时间长度为G1+S)后,加入等量的试剂Y,经PI染液染色后检测甲、乙两组每个细胞的荧光强度。预期实验结果:甲组荧光强度是乙组的两倍。 考点二 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1.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连线)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模型构建 (1)染色体形态变化 (2)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有丝分裂过程中三种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曲线解读 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 核DNA 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染色体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 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 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 )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3)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 ②根据比例关系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注 是否存在“0”值是染色单体的象征 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分析: (1)请依次标注图甲~丁的纵轴标识内容。 提示 甲~丁纵轴标识内容依次为甲:DNA含量;乙:染色体数;丙:染色单体数;丁: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 (2)上图甲~丁中,由于核DNA分子复制而引起变化的区段有哪些? 提示 A→B、L→M、P→Q变化的原因都是核DNA分子复制。 (3)图甲~丁中哪些区段变化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 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提示 G→H、N→O、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2016·全国Ⅱ,T1A)( ) (2)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2016·海南,T6C)( ) (3)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2017·海南,T23A)( ) (4)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2017·全国Ⅰ,T2C)( ) 提示 (1)√ (2)√ (3)× 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4)√ 2.深挖教材 (1)教材必修1P113“侧栏思考题”:纺锤丝起怎样的作用? 提示 形成纺锤体,牵拉染色体,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教材必修1 P115“拓展题”:真核细胞体积普遍较小,但卵细胞体积为何较大? 提示 卵细胞的卵黄中贮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卵裂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卵黄提供,不是靠细胞外物质的输入;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细胞的物质运输,而卵细胞内部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长得比较大。 围绕有丝分裂过程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 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 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 解析 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开并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基因重组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发生于后期,B错误;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2条性染色体,C正确;末期,向内凹陷的是细胞膜而不是核膜,D错误。 答案 C 2.(2019·陕西八校联考)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增加一倍,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菠菜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B错误;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计数和观察,C正确;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结构,不是由薄细胞构成的,D错误。 答案 C 结合有丝分裂相关图像考查模型与建模能力 3.(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解析 图中细胞没有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A错误;图乙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甲细胞中中心体已经完成了复制,C错误;图甲中染色体散乱排布,是有丝分裂前期,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有丝分裂 后期,图丙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是有丝分裂中期,D正确。 答案 D 4.(2019·北京海淀模拟)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 B.①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 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甲产生的子细胞为配子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 甲中的①为中心体,正在参与纺锤体的形成,为分裂前期,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⑤所示的细胞板,为分裂末期,A错误;①为中心体,②为着丝点,①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生殖细胞,C错误;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答案 B “三看法”界定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结合有丝分裂相关曲线图考查模型与建模能力 5.(2015·北京卷,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解析 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 答案 C 6.(2019·山东潍坊模拟)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解析 图1中的CD段包括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正确;图1中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量比a时期减少一半,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答案 C 有丝分裂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及其变式解读 (1)图1中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量变化曲线,②表示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EF段数量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中EF段表示间期,FG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I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3)图3也是图2的变式,在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图中BC段表示S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EF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4)图2和图3还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FG(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考点三 (实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取材时为什么只能剪2~3 mm,而不能过长? 提示 若剪得过长会包括伸长区,伸长区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2)实验操作中漂洗和染色的顺序能不能互换?并说明原因。 提示 不能。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细胞中的药液,有利于碱性染料的着色,若二者顺序颠倒,解离液中的盐酸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3)使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措施有哪三种? 提示 ①解离;②镊子尖弄碎根尖;③拇指按压载玻片。 1.实验成功的关键点 实验材料的选择 类型 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相对较大的材料 部分 选取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的分生区) 时间 必须在分裂旺盛的时间 操作成功关键点 解离时间 太短 细胞间质未被完全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 过长 导致细胞解离过度、根尖过于酥软,影响染色 漂洗时间 适宜 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 染色时间 太短 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 过长 使其他部分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 压片力度 过轻 细胞未分散开 过重 将组织压烂 显微镜 观察 细胞状态 显微镜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动态变化 细胞数目 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2.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结合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考查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的能力 1.(2014·全国卷Ⅰ,29)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质)着色。 (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19·福建泉州毕业班质检)微核是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各种有害因素的损伤,使细胞核成分残留在核外而形成的微小染色质块。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某小组研究CuSO4溶液对绿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CuSO4质量浓度/(mg·L-1) 微核率/‰ 20 0.012 40 3.819 60 7.033 80 12.349 100 1.619 120 0.507 (1)观察绿豆根尖细胞微核需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微核率时应该观察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 (3)该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观察绿豆根尖细胞微核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第一步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2)微核是细胞核成分残留在核外而形成的微小染色质块,所以观察统计微核时应该选处于核膜存在的分裂间期的细胞。(3)本题实验目的是研究CuSO4溶液对绿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应该补充一个CuSO4质量浓度为0 mg/L的空白对照组。 答案 (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2)分裂间 (3)应增加CuSO4质量浓度为0 mg/L(清水或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只写“缺少或未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可)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对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去向不清楚 点拨 ①持续分裂: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如部分造血干细胞、卵裂期细胞、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芽生长点细胞。 ②暂不分裂: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但仍具有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回到细胞周期中,如肝脏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③永不分裂:永远脱离细胞周期,处于分化状态直到死亡,如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根尖成熟区细胞。 易错点2 对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区分不清 点拨 (1)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末期;核膜、核仁在前期消失,在末期重建;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在前期移向两极,在末期平均分配。 (2)分裂全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 (3)姐妹染色单体在间期就已形成,只是呈染色质形态,而染色体形态出现于前期。 (4)后期着丝点是自动分裂而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仍可加倍。 (5)界定赤道板与细胞板: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易错点3 对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区分不清 酒精浓度 用途 体积分数为50% 在脂肪检测中用于洗去浮色 体积分数为95% 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混合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的冲洗卡诺氏液 无水乙醇 用于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 [深度纠错] 1.(针对易错点1)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解析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但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原核细胞可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加细胞数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在分化形成过程中失去细胞核,不能再进行分裂,C错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确。 答案 D 2.(针对易错点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B.减数分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C.有丝分裂对于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作用 D.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三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 解析 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 A 3.(针对易错点2)如图为细胞周期中某时期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质正在复制 B.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C.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D.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末期,核膜重新形成 解析 由图可知,该时期遗传物质复制完成,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知为细胞分裂前期。 答案 B 4.(针对易错点3)下列属于“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操作是( ) A.用层析液解离 B.用清水洗去解离液 C.用苏丹Ⅲ染色 D.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 解析 层析液用于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用清水洗去解离液;苏丹Ⅲ用来检测脂肪;检测脂肪时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 答案 B 随堂·真题&预测 1.(2016·海南卷,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 等位基因分离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于分裂前期,B错误;细胞周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此时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D错误。 答案 C 2.(2020·选考预测) 下图表示人的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包括DNA复制前期、DNA复制期和DNA复制后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蛋白A的主要作用是调控DNA分子复制 B.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 C.细胞周期蛋白可参与中心体的构成 D.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只与原癌基因有关 解析 据图分析,蛋白D的主要作用是调控DNA分子复制,而蛋白A在DNA复制后期含量才增加,A错误;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B正确;细胞周期蛋白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不参与中心体的合成,C错误;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不仅仅与原癌基因有关,D错误。 答案 B 3.(2017·全国卷Ⅲ,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的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细胞的特点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答案 (1)分裂 间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