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真核细胞的物质或结构的组成成分中不含核糖核苷酸的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转运RNA D. 溶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在真核细胞的结构中含有R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详解】A、核糖体中含有RNA,与题意不符,A错误;‎ B、线粒体中含有RNA,故其中含有核糖核苷酸,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转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溶酶体是细胞中的酶仓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不含RNA,故其中不含核糖核苷酸,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点睛】‎ ‎2.新型冠状病毒与酵母菌的区别和发菜与菠菜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分别是( )‎ A. 有无染色体、有无细胞器 B. 有无细胞结构、有无细胞壁 C. 有无细胞结构、有无核膜 D. 有无核膜、有无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菠菜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详解】新冠病毒为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二者的区别为有无细胞结构;‎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菠菜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二者的区别为有无核膜。‎ 故选C。‎ - 26 -‎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只存在于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B. 脂肪、固醇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C. 糖原、乳糖和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D. 胰岛素、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病毒中也存在核酸(DNA或RNA),A错误;‎ B、脂肪、固醇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B正确;‎ C、葡萄糖不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植物细胞也含有葡萄糖,C错误;‎ D、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种类的酶本质是RNA,D错误。‎ 故选B。‎ ‎4.将苋菜的红色菜根切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一段时间,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h,获得相应的浸出液,测量其中花青素的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26 -‎ A. 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 温度低于30℃的溶液中可能含有极少花青素 C. 花青素的运输既受温度影响,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 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后,苋菜的根细胞膜可能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细胞膜的透性,实验通过计算浸出物中花青素的含量来衡量细胞膜的透性,不同温度处理形成了相互对照,而60℃处理后,花青素量大增,膜通透性大大增加。‎ ‎【详解】A、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A错误;‎ B、温度低于30℃的溶液中可能含有极少花青素,B正确;‎ C、花青素的运输既受温度影响,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后,浸出液中的花青素大大增加,苋菜的根细胞膜可能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A。‎ ‎5.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 细胞中由脱氧核苷酸合成新的DNA B. 某人喝酒后,酒精在体内被吸收的过程 C. 草履虫吞噬水中细菌等食物的过程 D. 植物顶芽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 ‎【答案】B ‎【解析】‎ - 26 -‎ ‎【分析】‎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大都需要ATP为其直接提供能量;2.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3.胞吞和胞吐属于非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分泌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 ‎【详解】A、细胞中由脱氧核苷酸合成新的DNA需要消耗ATP,A错误;‎ B、酒精在体内被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草履虫吞噬水中细菌等食物为胞吞过程,需消耗ATP,C错误;‎ D、植物顶芽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ATP,D错误。‎ 故选B。‎ 点睛】‎ ‎6.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错误的是( )‎ A. 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 合理控制蔬菜的种植密度,可提高蔬菜的产量 C.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增加蔬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D.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棚种植蔬菜主要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和降低呼吸速率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产量。‎ ‎【详解】A、施用农家肥,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A正确;‎ B、合理控制蔬菜的种植密度,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和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蔬菜的产量,B正确;‎ C、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可增加蔬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C正确;‎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减少了蓝紫光的照射,降低了光合速率,D错误。‎ 故选D。‎ ‎7.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核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6 -‎ A. 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约为18h B. 图中I、II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I段 D. 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II段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I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Ⅱ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III、IV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 ‎【详解】A、图示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A错误;‎ B、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中I、Ⅱ段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错误;‎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Ⅱ段的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Ⅱ段中后期,D正确。‎ 故选D。‎ ‎8.下图是某个体中细胞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 - 26 -‎ B. 发生b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C. c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D. d过程在个体衰老时才会出现衰老和凋亡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是细胞癌变,d表示细胞衰老和凋亡。‎ ‎【详解】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A错误;‎ B、b为细胞分化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c过程是细胞癌变,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C正确;‎ D、细胞衰老和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D错误。‎ 故选C。‎ ‎9.下列与科学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B. 可以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照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的来源 C.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 D. 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可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2、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详解】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A错误;‎ B、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照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完全来自于水,B正确;‎ C、可以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C正确;‎ D、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好氧细菌会集中在有光照的叶绿体的位置,可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O2,D正确。‎ - 26 -‎ 故选A。‎ ‎10.某二倍体生物的某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条件下,让一对具有该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自交获得F2。假设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一定与实际杂交结果相符的是( )‎ A. F1的表现型与某个亲本的一定相同 B. 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C. F2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 F2的表现型之比为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一对纯合亲本杂交(DD×dd),获得的F1一定为杂合子(Dd),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中个体基因型DD:Dd:dd=1:2:1,性状表现要看D对d是否完全显性,若完全显性,则为3:1;若为不完全显性,则为1:2;1(即DD和Dd的表现型不同)。‎ ‎【详解】A、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是完全显隐性关系,则F1表现型与两个亲本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纯合亲本杂交,F1中的个体一定为杂合子,故B符合题意;‎ C、由于亲本是一对先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杂合子)自交,F2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为不完全显性,则F2中也可能会出现1:2:1表现型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1.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及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6 -‎ A. 该性状的遗传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 B. 图中亲本很可能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 C. F1测交后代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的比例约为3:1‎ D. 让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纯合的三角形果实作亲本,重复该杂交过程,不会出现图中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荠菜的果实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并且F2的性状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20=15∶1,可知该比例为9∶3∶3∶1的变形,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只有双隐性个体才表现卵圆形果实,其他均为三角形果实。‎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A正确;‎ B、图中亲本很可能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产生的F1为双杂类型,进而在子二代中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 C、由于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要有显性基因即表现就表现为三角形性状,双隐性性状才表现为卵圆形,故F1测交后代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的比例约为3∶1,C正确;‎ D、让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纯合的三角形果实植株AAbb和aaBB作亲本,重复该杂交过程,也会出现图中结果,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下图是某一家系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6 -‎ A. 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B. I2一定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该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 D. II5和II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II5和II6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此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2、II6肯定是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患病,所以Ⅰ2肯定是携带者。‎ ‎【详解】A、Ⅲ11号患病而II6号正常,所以不可能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疾病,A正确;‎ B、根据分析Ⅰ2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 C、II5和II6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此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C正确;‎ D、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均为杂合子,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为携带者,II6正常,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点睛】‎ ‎1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在大肠杆菌中编码的 C. 实验中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D. 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中含有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的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A正确;‎ - 26 -‎ B、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正确;‎ C、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故实验中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D。‎ ‎14.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①②③过程和①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 A. 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D.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④⑤表示自交;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 ‎【详解】如图所示育种方法,其中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C正确。‎ 故选C。‎ ‎15.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 A. 3∶2∶1 B. 4∶4∶1 C. 9∶12∶4 D. 25∶20∶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A+2Aa+aa=1计算。‎ ‎【详解】AA=36%,Aa=48%,aa无繁殖能力,所以AA=3/7,Aa=4/7,A的频率=5/7,a=2/7,所以随机交配一代后AA=25/49,Aa=20/49,aa=4/49;所以AA∶Aa∶aa=25∶20∶4。‎ - 26 -‎ 故选D。‎ ‎16.为了解南方某地区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6800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表1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 性别 调查人数 患者人数 患者比例(%。)‎ 男 ‎25680‎ ‎279‎ ‎10.9‎ 女 ‎42320‎ ‎487‎ ‎11.5‎ 合计 ‎68000‎ ‎766‎ ‎11.2‎ 表2 人群中不同年龄的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 年龄(岁)‎ 调查人数 患者人数 患者比例(%)‎ ‎0~10‎ ‎18570‎ ‎216‎ ‎11.6‎ ‎11~30‎ ‎28040‎ ‎323‎ ‎11.5‎ ‎31~61‎ ‎21390‎ ‎227‎ ‎10.6‎ 合计 ‎68000‎ ‎766‎ ‎11.2‎ A.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性别无直接的关系 B.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C. 根据调查结果能确定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D. 根据调查结果能确定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6 -‎ 题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大致相同,因此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无直接关系,较大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调查对象不是家族,因此无法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表中数据显示各年龄段人群中该病患者比例相差不大,所以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关系,基因治疗的对象是具有致病基因的体细胞,故致病基因还会随性细胞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表1可知,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在男女中大致相同,说明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无直接的关系,A正确;‎ B、根据表2可知,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大致相同,说明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大小无直接的关系,B错误;‎ C、调查对象不是家族,因此无法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C错误;‎ D、根据调查结果只能说明较大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但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A。‎ ‎【点睛】‎ ‎17.正常情况下,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的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 组织液中的物质都能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 C.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 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为: ‎ ‎【详解】A、血浆中的物质选择性渗出毛细血管可形成组织液,A错误;‎ B、组织液中的物质选择性渗入毛细血管可形成血浆,B错误;‎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C正确;‎ D、淋巴不能形成组织液,D错误。‎ - 26 -‎ 故选C。‎ ‎【点睛】‎ ‎18.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是效应器,可能会释放激素 B. c是突触,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 C. d是神经中枢,可控制人的各种生命活动 D. e是传出神经,与其末梢相连的是肌肉或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a是感受器,可把感受到的刺激转换成兴奋进行传导,A错误;‎ B、c是突触,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也存在,B错误;‎ C、d是神经中枢,有些生命活动受体液调节或者免疫调节,C错误; ‎ D、e是传出神经,其末梢余肌肉或腺体连接构成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别图形中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19.一个健康人进食较多的葡萄糖和食盐后,其体内可能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 A. 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 B. 肾上腺素含量不变 C. 体内糖原合成量增多 D. 尿量增多,尿中葡萄糖不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6 -‎ 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水盐平衡,同时在神经-激素调节作用下,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的去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详解】A、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水盐平衡,A错误;‎ 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作用,一个健康人进食较多的葡萄糖,由于机体的调节,体内的肾上腺素减少,B错误;‎ C、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血糖,C正确;‎ D、进食较多的葡萄糖和食盐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C。‎ ‎20.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在储藏期间发芽。研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鲜素可能和脱落酸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B. 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C. 青鲜素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D. 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详解】A、青鲜素和脱落酸都能抑制种子萌发,故二者可能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A正确;‎ B、要辩证地看待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不用,科学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利于生产实践的,B错误;‎ - 26 -‎ C、青鲜素的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据此可推测青鲜素会阻断DNA转录,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影响细胞代谢,C正确;‎ D、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处理大蒜,进而通过实验结果获得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萌发的最适浓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 ‎21.下列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或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黄麻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B. 用适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喷洒新鲜绿叶蔬菜,可延长其保存时间 C. 黄瓜结果后,喷洒适量的生长素溶液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D.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言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A、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的作用,因此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A错误;‎ B、细胞分裂素是蔬菜保鲜剂,用适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喷洒新鲜绿叶蔬菜,可延长其保存时间,B正确;‎ C、黄瓜结果后,喷酒适量的生长素溶液可防止果实的脱落,C正确;‎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A。‎ - 26 -‎ ‎22.科学家在研究昆虫甲和昆虫乙的关系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条件 温度(℃)‎ ‎34‎ ‎34‎ ‎29‎ ‎29‎ ‎24‎ ‎24‎ 相对湿度(%)‎ ‎70‎ ‎30‎ ‎70‎ ‎30‎ ‎70‎ ‎30‎ 存活率(%)‎ 昆虫甲 ‎0‎ ‎90‎ ‎14‎ ‎87‎ ‎71‎ ‎100‎ 昆虫乙 ‎100‎ ‎10‎ ‎86‎ ‎13‎ ‎26‎ ‎0‎ A. 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 B. 温度较高时,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 C. 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比昆虫乙强 D. 环境因素改变,可诱导昆虫的适应能力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多组对照实验。考生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逐对实验分析。‎ ‎【详解】A、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A正确;‎ B、温度较高时,比较①③实验结果可知,昆虫甲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乙,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B正确;‎ C、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时,乙昆虫的存活率比甲昆虫高,而当空气相对湿度降为30%时,比较②④⑥实验结果,昆虫甲成活率显著高于昆虫乙,所以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更强,C正确;‎ D、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昆虫朝适应能力方向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D。‎ - 26 -‎ ‎23.某一较大的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向该池塘内放养鲤鱼等其他不同水层的鱼类,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 B. 为提高池塘内鳙鱼的产量,可以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提供人工饵料等措施 C. 向池塘中大量投放鳙鱼,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D. 若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可能会使浮游动物A和鳙鱼大量减少甚至消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题意可知: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构成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 ‎【详解】A、向该池塘内放养鲤鱼等其他不同水层的鱼类,与提高鳙鱼的产量无直接关系,A错误;‎ B、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向池塘施肥可以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最终使鳙鱼获得更多的食物,B正确;‎ C、根据“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构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分析,鳙鱼数量增多,会导致浮游动物A减少,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增加,C正确;‎ D、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溶氧量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会导致鳙鱼和浮游动物A大量死亡乃至消失,D正确。‎ 故选A。‎ ‎【点睛】‎ ‎2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26 -‎ A. X1过程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完成 B. Z1、Z2和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部分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 C. 该生态系统中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 X1过程吸收利用的CO2总量与Y1、Y2、Y3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X1过程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Y1、Y2、Y3…及Z过程表示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Z1,Z2,Z3表示流向分解者的物质。‎ ‎【详解】A、X1过程为光合作用,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Z1、Z2和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部分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因为分解者还要构建自身的有机物,B正确;‎ C、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正确;‎ D、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生产者会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25.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也比较高 C. 湿地的旅游观赏、蓄洪防旱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 26 -‎ ‎【分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比较低,B错误;‎ C、湿地的旅游观赏、蓄洪防旱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正确;‎ D、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其中甲~丁表示细胞中相应结构,a~d表示相关物质;下图2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___的场所。物质d产生后到在丁中被利用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2)图2中的B点表示的生理含义是_________。图2中CO2浓度限制光合速率进一步升高的初始点是__________。‎ ‎(3)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从有机物的积累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h,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h,则在这 - 26 -‎ ‎24h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_________mg。‎ ‎【答案】 (1). 光合作用光反应 (2). 8 (3). 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或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 C (5). 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或适当补充光照) (6). 230‎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乙是叶绿体基质,丙是细胞质基质,丁是线粒体;a是ATP,b是NADPH,c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 图2中,A点没有光照强度,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表示光合速率达到了最大值。‎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物质d是氧气,氧气产生后进入线粒体丁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8层磷脂分子。‎ ‎(2)图2中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为0,表示此时的净光合速率为0;C点时光合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且该植物在最适温度下生长,所以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进一步升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3)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根据题意分析,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的条件下10小时,则呼吸消耗量=10×5=50 mg;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则该时间段净积累量=20×14=280 mg,因此在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280-50=230mg。‎ ‎【点睛】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确定图1中各个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并弄清楚图2中各个点的生理学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 ‎27.果蝇的翅型有正常翅和网状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体色有灰体和黄体(相关基因用B、b表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 26 -‎ ‎(1)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杂交结果,可推知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控制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①的F1群体中,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让实验②的F1中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其子代雄果蝇群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确定控制翅型性状的基因(A、a)是否在Y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型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但可通过上述实验中的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_________(填“①”或“②”)中的亲本雌果蝇作为回交材料,该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答案】 (1). AAXBXb、aaXBY (2). 遵循 (3). 控制翅型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 2/3 (5). 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黄体∶网状翅灰体∶网状翅黄体=3∶3∶1∶1 (6). ② (7). aaXbX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①正常翅与网状翅杂交,后代全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对网状翅为显性,灰体与灰体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实验②体色性状受性别控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实验①②正反交结果可知,控制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1)根据分析控制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正常翅对网状翅为显性,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所以①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控制翅型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频率在没有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化,结合亲本XBXb和XBY的基因型,所以B的频率为2/3;F2的亲本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Aa和Aa杂交子代正常翅∶网状翅=3∶1,而XBXb和XbY杂交子代灰体∶黄体=1∶1,所以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黄体∶网状翅灰体∶网状翅黄体=3∶3∶1∶1。‎ ‎(3)要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Y同源区段,选择实验②的雌性亲本(aaXbXb)和F1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雌雄表现一致,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不一致则位于XY同源区段。‎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正确的基因型,结合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 ‎28.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表面的S蛋白可以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 - 26 -‎ 结合,从而侵入人体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与细菌在结构和代谢方面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_________防线,上述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因此叫作__________免疫。‎ ‎(3)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_________。并不是人体所有细胞都能表达表面的ACE2,这与_________有关。‎ ‎(4)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该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但绝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病毒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需要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2).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 (3). 非特异性 (4). 受体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与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 (7).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基因突变,使人体原有的抗体失去作用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需要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而细菌有细胞结构。‎ ‎(2)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的防线是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 - 26 -‎ 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是人体所有细胞都能表达表面的ACE2。‎ ‎(4)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与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如果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基因突变,使人体原有的抗体失去作用。‎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9.沙漠飞蝗从非洲沙漠腹地经西亚长途迁徙,很快席卷南亚多个国家,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沙漠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也大量繁殖,会抑制沙漠飞蝗的种群数量。下图1表示蝗虫的产卵量与沙漠相对湿度的关系,下图2表示飞蝗的发生程度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蛙与飞蝗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真菌与飞蝗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_________左右时,最有利于沙漠飞蝗产卵。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时,沙漠飞蝗产卵量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沙漠飞蝗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_。‎ ‎【答案】 (1). 捕食 (2). 寄生 (3). 70% (4). 空气相对湿度大(80%)时,沙漠飞蝗的天敌蛙等的数量增多,天敌的捕食作用可以抑制沙漠飞蝗的种群数量;真菌、丝虫等寄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也会抑制沙漠飞蝗的种群数量 (5). 1953年初 ‎【解析】‎ ‎【分析】‎ 从图1中看出,飞蝗产卵量最大是在湿度达到70%左右;图2中飞蝗发生程度最激烈的是在1953年。‎ - 26 -‎ ‎【详解】(1)青蛙以飞蝗为食,所以二者是捕食关系,真菌与飞蝗是寄生关系,‎ ‎(2)从图1看出,当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最有利于沙漠飞蝗产卵;当空气湿度达到80%,沙漠飞蝗的天敌蛙等的数量增多,天敌的捕食作用可以抑制沙漠飞蝗的种群数量;真菌、丝虫等寄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也会抑制沙漠飞蝗的种群数量。‎ ‎(2)由图2可知,沙漠飞蝗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是1953年。‎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和提取信息能力。‎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30.酵母菌等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应用与培养的问题:‎ ‎(1)制作果酒时,对酵母菌生长和发酵有重要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该条件一般要控制在____________℃。控制好发酵条件,10 d后可得到散发着酒香的成品,此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家庭中利用成熟的葡萄酿制葡萄酒时,一般不需要特别添加纯正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主要分布在富含____________的土壤表层。‎ ‎(5)微生物的鉴定:为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染料,该染料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再依据培养基中是否产生___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 温度 (2). 18~25℃ (3).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4). 葡萄皮上含有野生型酵母菌 (5). 毛酶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6). 纤维素 (7). 刚果红 (8). 透明圈 ‎【解析】‎ ‎【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一定湿度。 ‎ - 26 -‎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筛选的实验原理: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1)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却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酵母菌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 ‎(2)由于葡萄皮上有野生型酵母菌,因此家庭酿制葡萄酒时无需额外接种酵母菌;由于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因此在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不易被杂菌污染。‎ ‎(3)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毛霉合成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分解成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 ‎(4)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 ‎(5)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鉴别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应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该物质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腐乳的制作,微生物的鉴定。要求考生识记果酒、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腐乳制作的原理;识记微生物分离、鉴定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31.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问题:‎ ‎(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_______。T4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主要指_____,也可以是一些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的因子。‎ ‎(3)如果将水稻细胞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受体菌群就叫作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人工合成胰岛素这项创举。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的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 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属于_________工程。‎ ‎【答案】 (1). 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2). 既可连接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平末端 (3).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4). 调控 (5). 基因文库 (6). ‎ - 26 -‎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7).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8). 蛋白质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受体细胞是指在转化和转导(感染)中接受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受体细胞有原核受体细胞(最主要是大肠杆菌)、真核受体细胞(最主要是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其实也是真核受体细胞)。‎ ‎【详解】(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限制酶(使载体和目的基因有相同的粘性末端)、DNA连接酶(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运输目的基因)。T4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特点是既可连接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平末端。‎ ‎(2)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是按照人们意愿转入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3)如果将水稻细胞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受体菌群就叫作水稻的基因文库。‎ ‎(4)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基本途径是根据蛋白质的结构逆推DNA的结构,从预期的蛋白质的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 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及蛋白质工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