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小球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遗传物质都是DNA B. 二者在遗传过程中都可遵循孟德尔定律 C. 二者都含有膜性结构的细胞器 D. 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中有DNA和RN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遵循孟德尔定律是针对有性生殖个体细胞核基因而言,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无膜性结构,C错误; D、小球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素,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2.多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上述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体有些能发生水解 B. 单体以碳链为骨架 C. 多聚体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多聚体的单体有些能发生水解,如核酸的单体,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碱基和五碳糖,A正确; BC、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BC正确; D、单体如葡糖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其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化合物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实验操作 组成单位 A 多肽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水浴加热 氨基酸 B 麦芽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葡萄糖 C 淀粉 碘液 蓝色 水浴加热 葡萄糖 D 脂肪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显微镜观察 甘油和脂肪酸 A. B B. A C. D D. C 【答案】A 【解析】 【详解】双缩脲试剂使用不需要加热,A选项错误;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属于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B选项正确;碘液检测淀粉不需要水浴加热,C选项错误;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呈红色,D选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铁人中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下面有关学校提倡饮食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学生因需额外补充赖氨酸,所以应多食用玉米等谷类蛋白质 B.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变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更容易被消化 C. 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应适量摄入 D. 饮食中过多的摄入动物性食物,胆固醇将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答案】A 【解析】 【详解】玉米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A错误;鸡蛋高温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水解,所以吃熟鸡蛋易消化,B正确;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应适量摄入,C正确;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过量的胆固醇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胆固醇将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D正确。 故选A。 5.下列对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C. 植物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食盐中加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 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通过渗透作用丢失的水是自由水,因此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B错误; C、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音响光合作用,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盐中加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细胞代谢活动减弱,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错误。 故选C。 6.图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在一个病毒中有2种 B.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C. 在人体遗传物质中③有4种 D. 若③为A,则该核苷酸一定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故②在一个病毒中有1种,A错误; B、③在细胞生物中为5种ACGTU,在病毒中为4种ACGT或ACGU,B错误; C、人体遗传物质是DNA,故在人体遗传物质中③碱基有4种(ACGT),C正确; D、若③为A,则该核苷酸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下列结构中均不能观察到的是( ) ①液泡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染色体 ⑤细胞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细胞中有大液泡,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①错误; ②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因此观察不到,②正确; ③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观察不到,③正确; ④只有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能够观察到染色体,而成熟区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因此观察不到,④正确; ⑤所有的植物细胞均有细胞壁,因此可以观察到,⑤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 与低倍镜相比,观察视野变小了 D. 与低倍镜相比,观察视野变暗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A正确; B、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C、与低倍镜相比,观察视野变小,放大倍数变大,C正确; D、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自由进出 B. 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 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同 D. 半透膜属于生物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膜上的核孔选择性地让蛋白质和RNA进出,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要通过核膜,A错误; B、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移至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高尔基体再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经胞吐释放到细胞外,所以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B正确; C、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C错误; D.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半透膜不具有,故半透膜不属于生物膜,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 细胞骨架:蛋白质 C. 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 D. 染色质:核糖核酸、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 B. 细胞骨架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B正确; C.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C正确; D. 染色质的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错误。 11.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加工 B.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C. 液泡:调节细胞内的环境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B错误; C、液泡含有细胞液,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C正确; D、溶酶体含有各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正确。 故选B。 12.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 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 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D.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 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 C、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C错误; D、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13.不能用图来准确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 1表示物理模型,2~4可分别表示图画、动画、实物 B. 1表示细胞膜功能,2~4可分别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控制物质进出、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 C. 1表示双层膜细胞器,2~4可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D. 1表示突触,2~4可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理模型包括实物、图画和动画,A正确; B、1表示细胞膜功能,2~4可分别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控制物质进出、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B正确; C、细胞核不是细胞器,C错误; D、1表示突触,2~4可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C。 14.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15.将成熟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随后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就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B.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开始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 C. 细胞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该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细胞渗透失水,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细胞膜上有K+和NO3-的载体,能主动吸收,并非发生质壁分离后才吸收,一开始就会吸收,B错误; C、由于细胞一直在吸收K+和NO3-,同时细胞还在渗透失水,导致细胞内液浓度越来越大,细胞外液浓度越来越小,当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之后,细胞便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正确; D、该实验中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K+和NO3-,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 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磷脂分子的两侧 C.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D. 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蛋白质分子不是均匀排列在磷脂分子的两侧,B错误;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故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B。 17.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探究酶高效性,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 B、探究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的底物,B错误;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只能是pH,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反应速率可以有不止一种的衡量指标,D正确。 故选D。 18.在最适条件下,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成分为蛋白质)。 该反应在加酶前后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当反应时间达到t2时,酶完全失去活性 B. 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t2将会右移 C. t1后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 D. 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tl - 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是最适条件,当反应时间达到t2时,酶没有失去活性,而是反应物消耗完,A错误;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温度将不是最适温度,加酶之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因此,t2将会右移,B正确;t1后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C正确;由于是不可逆化学反应,且为最适条件,tl - 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原因是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D正确;本题答案选A。 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线粒体实验步骤:在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涂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色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D.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剪取根尖5cm制成装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观察线粒体实验步骤:在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片→健那绿染色,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正确;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C错误;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剪取根尖2~3mm制成装片,D错误。 故选B。 20.纯净的ATP为白色粉末或结晶状物质,味咸,易溶于水。是直接给细胞提供能量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人体内一天分解的ATP几乎相当于自己的体重。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ATP分解也可以产生热能 C. 细胞内含有大量ATP满足能量供应 D.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直接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所组成,A错误; B、ATP分解断裂高能磷酸键,也可以产生热能,B正确; C、细胞内ATP含量较少,C错误;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D错误。 故选B。 2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 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 D.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 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A正确;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C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D错误。 22.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每对等位基因各自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32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6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表现型种类=2×2×2=8种,B、C错误;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1/2=1/16,A错误;后代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2×1/2×1/4=1/16,D正确。 2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A错误;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B正确; 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也找不到15N,C错误; D、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D错误。 故选B。 2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某种鸡的羽毛颜色(芦花和非芦花)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W染色体上没有此基因。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养鸡场要根据早期维鸡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下列杂交可达到此目的的是:( ) A. 亲本芦花雌性和非芦花雄性杂交 B. 亲本非芦花雄性和非芦花雌性杂交 C. 亲本芦花雌性和芦花雄性杂交 D. 亲本非芦花雌性和芦花雄性杂交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非芦花雄鸡(ZaZa)和芦花雌鸡(ZA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AZa、Za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A正确; B、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 D、芦花雄鸡(ZAZA)和非芦花雌鸡(Za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AZa、ZA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故选A。 25.如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B. 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 图示②生理过程中会产生水 D. 图示③生理过程共需要64种tR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不相同,A错误; B、②转录、③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图示②转录过程中,RNA合成过程形成磷酸二酯键会产生水,C正确; D、图示③翻译生理过程共需要61种tRNA,D错误。 故选C。 26.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直接进入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肾上腺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运输,通过扩散,直接进入组织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 B.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糖尿病患者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可能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错误; D、在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可发生,肌肉细胞中②过程不可发生,D错误。 故选A。 28.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29.目前我们国家艾滋病的发病率在9‰左右,最初感染HIV病毒时的症状就像得了一次感冒。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一个针管静脉注射不会感染艾滋病 B.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的感染或恶性肿瘤 C. HIV主要攻击B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D. 蚊子叮咬会感染艾滋病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与艾滋病患者共用一个针管静脉注射可能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 B、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往往引起严重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而死亡,B正确; C、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C错误; D、蚊子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 故选B。 30.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此过程通过胞吐实现,A错误; B、二者都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 C、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被灭活或者转移,不能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D错误。 故选B。 3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h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酵母菌细胞。可推断酵母菌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 0.5h B. 1.5h C. 2h D. 2.5h 【答案】B 【解析】 【详解】样液稀释10倍含有80个细胞,未稀释前细胞总数是800个,设6小时完成了n个细胞周期,则有:50×2n=800,n=4,6小时完4个细胞周期,每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1.5小时。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胡萝卜叶肉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B. 克隆羊的培育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 通过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类型,而未改变细胞数量 D. 利用干细胞可成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原理是细胞分裂分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胡萝卜叶肉细胞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因此仍然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克隆羊的培育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通过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类型,而未改变细胞数量,C正确; D、利用干细胞可成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原理是细胞分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全能性。 33.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酒精发酵(均以葡萄糖为底物)。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下的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9h和第6h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3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8︰5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A错误;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2h和第0h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发酵罐一共产生了24mol二氧化碳,乙发酵罐产生了15mol二氧化碳,因此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8:5,D正确。 故选D。 34.如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③ 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④⑧产生[H] B. 只有③消耗ATP C. ③⑤⑥⑦消耗 [H] D. ④⑤⑥产生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②水的光解,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⑧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都有产生[H],A正确; B、③是暗反应,需要消耗ATP,B正确; C、③⑤⑥⑦消耗[H],C正确; D、⑤⑥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D。 35.水稻种子萌发时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为测定其细胞呼吸类型设置如下装置,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 B.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D. 20min后有可能观察到装置1和装置2的红色液滴都左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和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错误;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可能左移,D错误。 36.观察3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核大小与母细胞核相近,每个子细胞核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测放射性小囊泡来自高尔基体 B. 核膜在分裂间期裂解为许多小囊泡 C. 子细胞核膜完全来自于母细胞核膜碎片 D. 核膜重建过程中会发生膜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题干信息无法推测放射性小囊泡来自高尔基体,A错误; B、核膜是在分裂前期裂解的,B错误; C、细胞分裂完成后,虽然子细胞的体积变小,但子细胞核仍与母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故子细胞的核膜不是只来自于旧的核膜碎片,应含有新的成分,C错误; D、在由单层小囊泡相互融合以重建核膜的过程中,必然进行着核孔的构建,而核孔部位的内外膜是相互融合的,D正确。 故选D。 37.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它们形态各异,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属于原核生物,进行无丝分裂 C. 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D. 能将NH3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化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属于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B错误; C、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C正确; D、能将NH3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释放能量,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38.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C. 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D.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存在的细胞,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正确; 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B正确; C、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C正确; D、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并未证明光合作用的全过程,D错误。 故选D。 39.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的方法,以下实验的对照设置错误的是( ) A. 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是两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 B.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设置了自身对照,其中前面的处理为实验组、后面的处理为对照组 C. 恩格尔曼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光合作用 D. 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的两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是两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A正确; B.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设置了自身对照,其中前面的处理为实验组、后面的处理也是实验组,B错误; C. 恩格尔曼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光合作用,C正确; D、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D正确。 故选B。 40.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 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 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个事实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观点。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图甲为A、B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24℃时某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点时:A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_________(气体),B植物有机物积累速率为______(填“大于零”、“小于零”或“等于零”)。 (2)图甲中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图乙中光照强度为d时,该植物是否能生长?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__________单位的二氧化碳。 (5)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4℃和2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8℃,则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向_______(填“左”或“右”)平移。 【答案】(1). O2 (2). 等于零 (3). 二氧化碳浓度 (4). 不一定 (5). 根据乙图d光照强度只能判断一个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不代表整个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 2 (7). 右 【解析】 【详解】(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点时,P/R<1,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O2,当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为1,说明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等于零。 (2)根据题干“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可以排除温度和水分的限制因素.光照强度在c点时属于B植物的光饱和点,故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CO2浓度。 (3)由于根据乙图d光照强度只能判断一个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不代表整个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该植物不一定生长。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d时,总光合作用速率为8,呼吸作用速率为6,故此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2单位的二氧化碳。 (5)根据题干可以知道,当温度调节到28℃,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因此光补偿点时需要的光照强度将增强;而乙图中c表示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因此c点将右移。 42.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有8条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 (2)图中Ⅲ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 (3)请画出图Ⅰ细胞分裂最终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示意图。________ (4)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图中的细胞________。 (5)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实验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________(填文字)时期受阻。 【答案】 (1). Ⅰ和Ⅱ (2). Ⅰ (3). (第二)极体 (4). (5). Ⅰ (6). 有丝分裂间期 【解析】 【详解】(1)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I和II,有8条染色单体的细胞是I。 (2)通过I可知该生物是雌性,故图中Ⅲ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极体。 (3)图Ⅰ细胞分裂最终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如图。 (4)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图中的I细胞。 (5)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的一种酶,故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实验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有丝分裂间期受阻。 43.研究表明,机体性腺的内分泌机能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如图所示,①②③代表激素,Ⅰ、Ⅱ代表作用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体现③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调节、而Ⅰ、Ⅱ过程又体现了③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调节;各组织细胞________(填“内部”或“外表面”)均含有能特异性识别性激素的________。 (2)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能促进雌性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和排卵。但在生产实践中,为促进雌性动物多排卵,通常使用的并不是雌激素,结合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大量使用雌激素会使过程Ⅰ、Ⅱ的抑制作用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通过影响激素②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的分泌量,从而导致性腺________________。 (3)若该腺体发生癌变,致癌病毒的某种蛋白质处理后作为______(填“抗原”或“抗体”)注入癌症早期患者体内,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从而增强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答案】 (1). 分级调节 (2). 反馈调节 (3). 内部 (4). 受体 (5). 增强 (6). 促性腺激素 (7). 萎缩(或功能减退) (8). 抗原 (9). 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10). 防卫、监控、清除 【解析】 【详解】(1)③(性激素)的分泌分别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共同控制,说明存在分级调节;另外,③反过来又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还说明其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各组织细胞内部均含有能特异性识别性激素的受体。 (2)分析图中过程可知,当性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过程Ⅰ、Ⅱ增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腺;当性激素过多时,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性腺萎缩。 (3)致癌病毒的某种蛋白质处理后作为抗原注入癌症早期患者体内,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增强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能力,达到治疗效果。 44.根据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葡萄制做的果酒酒味纯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果酒带有明显的酸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果酒发酵结束后,为方便后续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之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长期保存,此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 (2)泡菜酸甜香脆,但其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包括:配制溶液、制备________________、制备________________、比色。 (3)制作果汁时常加入果胶酶,因为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使果汁澄清。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物理吸附法或________法将其固定。 (4)科研人员发现某种微生物中富含活性高的果胶酶,获得酶溶液后一般用________法粗分离、用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测定该果胶酶分子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上图是纯化时样品的加入与洗脱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正确的加样操作是用吸管小心的将样品__________加样,正确的操作次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密封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 (2). 甘油管藏法 (3). 标准显色液 (4). 样品处理液 (5). 半乳糖醛酸 (6). 化学结合法 (7). 透析 (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9). 贴着管壁 (10). ③①④② 【解析】 【详解】(1)用葡萄制做的果酒酒味纯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果酒带有明显的酸味,原因是密封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果酒发酵结束后,为方便后续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之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此方法叫做甘油管藏。 (2)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包括: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3)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果汁澄清。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将其固定。 (4)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获得酶溶液后一般用透析法法粗分离、用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测定该果胶酶分子量最常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加样品时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吸管应贴着管壁,管口沿着管壁环绕移动,还应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正确的操作次序是③①④②。 45.临床上对胰岛素需求量很大。如图是利用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胰岛素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重组质粒时,为避免人胰岛素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和载体的自身环化,应选用_________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要使人胰岛素基因在奶牛乳腺中特异性表达,应将人胰岛素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2)② 过程采集的奶牛精子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法使其获能,与成熟的卵子在专用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受精过程中,在精子触及_________的瞬间会产生透明带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3)对移植前的胚胎需进行性别鉴定,一般采用SRY-PCR。SRY-PCR法基本程序是:从被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_______________(填“滋养层”或“内细胞团”)细胞,提取DNA;经PCR反应体系扩增SRY基因(Y染色体上特有的性别决定基因)片段,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要大量获得SRY基因,PCR扩增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_________(选填“引物Ⅰ”、“引物Ⅱ”、“引物Ⅲ”、“引物Ⅳ”),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核苷酸链的_____________(选填“5’端”或“3’端”)开始延伸DNA链。 (4)为了使胚胎移植能成功,需要对代孕奶牛C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使之与供体的生理状况保持相同。为了提高胚胎利用率,胚胎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5)关于克隆人技术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是,中国不反对性克隆_______。 【答案】 (1). PstⅠ、SmaⅠ (2). 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3). 化学诱导 (4). 卵细胞膜 (5). 滋养层 (6). 引物Ⅰ和引物Ⅳ (7). 3’端 (8). 同期发情 (9). 胚胎分割 (10). 治疗 【解析】 【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为避免人胰岛素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和载体的自身环化,应该选择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AhaⅠ会破坏目的基因,故不能用AhaⅠ切割,又因为质粒没有PaⅠ酶的识别序列,目的基因上无HindⅢ的识别序列,故应选用PstⅠ、SmaⅠ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要使人胰岛素基因在奶牛乳腺中特异性表达,应将人胰岛素基因与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在一起,可以从转基因奶牛的乳汁中提取胰岛素。 (2)②过程采集的奶牛精子常用化学诱导法处理使其获能,与成熟的卵子在专用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受精过程中,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透明带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精子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是卵细胞膜反应。 (3)应该选择滋养层细胞,提取DNA进行性别鉴定。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核苷酸链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故应该选择引物I和引物IV进行PCR扩增。 (4)为了使胚胎移植能成功,需要对代孕奶牛C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之与供体的生理状况保持相同。为了提高胚胎利用率,胚胎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处理,这样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5)关于克隆人技术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是,中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