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质量调查(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质量调查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B. 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D. 植物激素可以为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具有微量高效性,A正确;植物激素可以使细胞的原有生理活动发生改变,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错误;植物激素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不都是促进作用,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C错误;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提供能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2.下列各项描述,与相应的实验不符合的是( )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根尖解离后用清水漂洗 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 采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的色素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教材中的观察类和探究类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中,都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观察线粒体需要染色,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选择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教材中使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剂用无水乙醇,分离用纸层析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 【详解】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活性染色剂健那绿,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观察叶绿体时需要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需保持细胞活性,A正确;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后用清水漂洗,避免影响染色,B正确;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颜色变化为:蓝→绿→黄,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3.2018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宜布,攻克了克隆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难题,首次成功以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流程如下图。对于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胚胎移植 B. 克隆猴的性状与核供体性状不完全相同 C. 克隆猴的成功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 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克隆的相关知识。动物克隆过程涉及到核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分析图示克隆猴获取过程: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除核的卵母细胞中,诱导融合成重组细胞,诱导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将早期胚胎移入代孕母猴子宫中继续发育,获得克隆猴。 【详解】过程①是将早期胚胎移入代孕母猴子宫中发育,属于胚胎移植,A正确;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由供体细胞提供,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由去核卵母细胞提供,故克隆猴的性状与核供体性状大部分相同,B正确;克隆猴的成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能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 正确;克隆猴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重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核供体,重组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故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供体一样多,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4.将长势一致的A、B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两条曲线交点M处两植物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B. 10min之前,B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C. A、B两种植物相比,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更强 D. 20min以后,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实验。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密闭空间中CO2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前8min,A植物所在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下降快,说明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比B植物的多,其光合作用大于B植物;8min后B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A植物;最终,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达到平衡,但B植物所处容器CO2浓度更低,说明B植物更能适应低CO2环境。 【详解】图中曲线为容器中CO2浓度变化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两装置中CO2浓度相等的点,A错误;10min之前,B植物所处装置CO2浓度一直下降,说明B植物持续从外界吸收CO2,即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B正确;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即达到平衡时,B植物所处容器CO2浓度更低,说明B植物能固定更低浓度的CO2,其固定CO2的能力更强,C正确;20min以后,两种植物所在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两种植物既不从外界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故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5.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 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 ) A. 1/3 B. 1/9 C. 4/9 D. 5/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平衡现象和分离定律中复等位基因情况,因题意中昆虫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符合遗传平衡现象,解题可以用基因频率法。 【详解】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现象,种群中A1、A2、A3基因频率相等,而A1、A2、A3基因频率相加等于1,故A1、A2、A3基因频率均为1/3,且A3对A1、A2均为隐性,则A3控制的性状的基因型为A3A3,根据基因频率法计算,A3A3的基因型频率为A3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3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1/9,因此,本题答案选B。 6.人类Y染色体上有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即SRY基因。该基因可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下图为甲、乙、丙、丁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B、b表示控制色盲的等位基因。下列对不同个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丙的性别表现为女性 B. 丁性染色体组成异常是因为乙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C. 有一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Y却表现为女性,原因可能是SRY基因片段丢失 D. 若甲、乙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男孩,该男孩患色盲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变异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图示中甲为父本,基因型为XBYSRY,乙为母本,基因型为XbXb,子代丙基因型为XB SRYXb,丁为三体XXYSRY。 【详解】丙个体基因型为XB SRYXb,其含有SRY基因,能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为睾丸,故丙个体表现为男性,A错误;图示中甲为父本,基因型为XBYSRY,乙为母本,基因型为XbXb,丁为三体XBXbYSRY,丁是由正常的卵细胞Xb和含XBYSR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故丁的性染色体组成异常是因为甲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B错误;若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表现为女性,说明原始性腺细胞没有发育为睾丸,可能是SRY基因片段丢失,C正确;甲XBY和乙XbXb生的男孩基因型均为XbY,均患色盲,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7.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引发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下图为流感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在包膜外有两种类型的表面糖蛋白覆盖,一为血凝素即H,一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因此流感病毒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等多个亚型。请分析回答: (1)依据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HxNy)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种亚型。在流感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外具有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因此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下列疾病,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狂犬病 B.艾滋病 C.乙型肝炎 D.破伤风 (3)研究流感病毒过程中,不能直接置于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预防流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在生产流感病毒疫苗过程中,首先要获得编码病毒表面糖蛋白的基因,方法是先提取病毒的RNA,再将RNA通过______________合成DNA,要大量获得该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答案】 (1). 135 (2). 脂质(磷脂)、蛋白质 (3). D (4). 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生活 (5). 逆转录(反转录) (6). PCR 【解析】 【分析】 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直接用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根据遗传物质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RNA呈单链结构,比DNA稳定性差,更容易发生突变,故结合题意: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可推测甲为RNA病毒。 【详解】(1)流感病毒是用表面糖蛋白类型进行命名的,血凝素H有15种,神经氨酸酶N有9种,故流感病毒HXNY可能存在15×9=135种亚型。流感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外是一层包膜结构,且来自宿主细胞膜,主要成分应与细胞膜相同,故其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破伤风杆菌属于细菌,D符合题意。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故研究流感病毒过程中,不能直接置于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应该先培养所寄生的活细胞,然后再用活细胞来培养病毒。 (4)在生产流感病毒疫苗过程中,要获得编码病毒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可以通过逆转录法获取,先提取病毒的RNA,再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大量扩增基因的方法为PCR技术。 【点睛】熟悉病毒的生活特征并结合题意“……一为血凝素即H,一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因此流感病毒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N3N2等多种亚型”是解题关键。 8.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某些癌细胞可以产生免疫抑制因子以逃避人体免疫功能。下图表示其机制:癌细胞能产生一种叫做“PD-LI”的蛋白质分子,PD-L1可以与效应细胞膜表面有一种叫做“PD-1”的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结合,而PD-L1与PD-1结合后,使效应细胞失活,阻断效应细胞杀死癌细胞。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效应细胞应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增殖、分化来的。 (2)效应细胞识别并杀死癌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该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请你结合上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提出一种方案,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攻击力,治疗癌症。__________ 【答案】 (1). 效应T细胞 (2). T细胞或记忆细胞 (3). 特异性免疫 (4). 监控和清除 (5). 给患者注射能与PD−L1或PD−1相结合的抗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癌症免疫治疗的研究相关信息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由图示和题意可知,癌细胞膜上有“PD-L1”的蛋白质,可以和效应细胞膜表面的“PD-1”的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结合,使效应细胞失活。 【详解】(1)图中的效应细胞与癌细胞(靶细胞)接触,由此可知,其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2)效应细胞识别并杀死癌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该过程表明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功能。 (3)结合题意和图示可知,癌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质与效应细胞膜表面的“PD-1”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结合后,能使效应T细胞失活,从而阻断对癌细胞的清除。所以可以给患者注射能与PD-L1或PD-1相结合的抗体,恢复效应T细胞的攻击力。 【点睛】本题属于信息分析题,通过资料结合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9.科学家们发现长年生活在寒带的比目鱼不怕冻,因为比目鱼的身体里有一种抗冻蛋白质(AFP)。科学家将比目鱼的抗冻蛋白质基因转移到西红柿里,培育出了抗冻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可以在冬季或较寒冷的地区种植,使得人们一年到头都能吃到西红柿。下图为抗冻番茄的培育过程。据图回答: (1)①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原点。 (2)②过程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AFP基因导入番茄细胞,除此之外,还可利用______________法(答出一种即可),③ 过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FP基因已表达出抗冻蛋白,还需要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如通过______________,以确定抗冻番茄植株是否具有抗寒特性。 【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 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4). 植物组织培养 (5). 低温处理并观察番茄的抗冻情况 【解析】 【分析】 该题通过将比目鱼中的抗冻基因转移到西红柿中,获取抗冻番茄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图示过程为:①属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冻番茄植株。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1)①过程是将AFP基因与Ti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属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稳定存在,并且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重组质粒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2)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③过程是将含目的基因的番茄细胞诱导发育为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一般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若需从个体水平检测抗冻番茄植株是否具有抗寒特性,可以通过低温处理并观察番茄的抗冻情况进行判断。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相对性状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且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野生果蝇种群均为粗眼个体。下图为雄果蝇的染色体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2)基因B和基因b中碱基的数目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3)细眼基因(B)最初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出现的;已知含基因B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基因型为Bb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的眼形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了一只细眼雌蝇,其一条Ⅲ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科学家用该雌蝇与多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 (2). 不一定 (3). 分离 (4). 基因突变 (5). 细眼:粗眼=1:1 (6). 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眼形性状中野生型粗眼为隐性,细眼为显性,且控制眼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Ⅲ号染色体上,图示果蝇含XY染色体,为雄性个体,基因型为Bb。 【详解】(1)果蝇性别决定为XY型,若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序列,需对3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2)B基因和b基因为等位基因,基因结构不同,故B基因中的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基因b中的碱基数,图中所示B、b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B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含B基因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故基因型为Bb的雄果蝇,只能产生含b的可育精子,Bb的雌果蝇可以产生含B的卵细胞和含b的卵细胞,且B∶b=1∶1,若基因型为Bb的雌雄果蝇交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子代果蝇基因型为Bb∶bb=1∶1,即细眼∶粗眼=1∶1。 (4)用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细眼雌果蝇与多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2:1,存在雄果蝇致死现象。若是含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配子致死所致,父本产生配子正常,则子代雌雄比例应为1:1 ,故推测为个体致死,且致死发生在雄果蝇中,致死雄果蝇占子代雄果蝇的一半,亲本雌果蝇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和含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配子,比例为1:1,由此推测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2:1产生原因可能为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 【点睛】解第(4)题的关键点:果蝇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子代性别取决于父本提供精子种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