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B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赤峰市高一年级学年联考试卷(B) 生物 一、选择题 1.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属于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9-nCoV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B. 2019-nCoV的蛋白质合成利用寄主细胞的氨基酸作为原料 C. 2019-nCoV不属于生命系统,所以不是生物 D. 2019-nCoV可以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获得子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2019-nCoV只含有RNA一种核酸,A错误; B、2019-nCoV的蛋白质合成利用寄主细胞的氨基酸作为原料,B正确; C、2019-nCoV不属于生命系统,是生物,C错误; D、2019-nCoV是病毒,不能直接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培养,必须借助活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 2. 对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蔗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 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 C. 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 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2ml样液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B液4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 26 -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皿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详解】A、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料,B错误; 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样液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B液4滴,且不能过量,否则溶液呈蓝色,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骨架(支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以细胞壁作为细胞骨架 C.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状结构; 2.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 4.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A正确; - 26 - B、细胞壁不能作为细胞骨架,B错误;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 D、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基本骨架”为题材,考查生物大分子、细胞膜的成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对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4. 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作用条件较温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 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故选B。 5. 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 8 B. 7 C. 5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这两者的区别是:(1)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脱氧核苷,后者的五碳糖是核糖;(2)含氮碱基不同:前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T,后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U。 - 26 - 【详解】大豆根尖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大豆根尖细胞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7种。故选B。 6. 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 蛋白质和多糖 B. 蛋白质和脂质 C. 脂质和核酸 D. 多糖和脂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脂质,故B正确。也会含少量的多糖,题干说是主要成分,故A、D错误。核酸是位于细胞内的,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7. 下面是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的产物及释放能量,表述正确的是( ) A. A—P~P+Pi+能量 B. A—P—P+Pi+能量 C. A~P—P+Pi+能量 D. A~P~P+Pi+能量 【答案】A 【解析】 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其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产物为A-P~P和Pi,并释放能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8.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B. 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 26 - C.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D.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据图可知,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9. 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量是指实验过程可以变化的因素,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 【详解】本题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C正确。A、B、D错误。 10.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 F1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 【详解】性状分离是指在F1 - 26 - 自交产生的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选项 A、B、C 均属于性状分离。选项 D 中,从颜色上看,黑×白→白,从毛长度上看,长×短→长,子代均表现相对性状中的一种性状,不出现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细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将S型菌杀死后与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出现S型菌 C. 加热杀死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D. 注射活的或死亡的R型菌都不会引起小鼠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分析可知,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但是并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将S型细菌杀死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由于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会出现S型细菌,B正确; C、加热杀死的S型菌蛋白质被破坏失去毒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C正确; D、注射活的或死亡的R型细菌均无毒性,不会引起小鼠死亡,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 ) A.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D. 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 26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等位基因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B。 【点睛】 13.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能够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细胞膜的( ) A. 选择性功能 B. 流动性功能 C. 细胞识别功能 D. 选择透过性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的功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详解】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人体内血清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但合成后还需要加工修饰,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 内质网和核糖体 D. 溶酶体和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2. - 26 - 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内质网对有机物的加工、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的包装和分泌,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不能加工肽链,B错误; C、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肽链,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肽链,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 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父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 B.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C. 母亲正常,儿子和女儿正常 D. 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至母亲,因此父亲正常,不能判断儿子一定色盲,A错误; B、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因此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B正确; C、双亲均正常,当母亲是携带者时,儿子有可能色盲,C错误; D、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一条由母亲提供,故女儿色盲,母亲不一定色盲,可能是色盲携带者,D错误。 - 26 - 故选B。 【点睛】本题以色盲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16. 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 ) A. 有氧呼吸 B. 是无氧呼吸 C. 不是乳酸发酵 D. 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C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或乳酸(乳酸发酵),并释放少量能量;所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二氧化碳放出,可判断肯定不是乳酸发酵,故答案为C。 17.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 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 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A错误。吡罗红能和RNA发生特异性结合,不能用来染染色体,B错误。观察到的细胞已经死亡,不会发生细胞板的扩展,C错误。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各不相同,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个时期的依据,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8. 人的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到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A. 46 B. 23 C. 92 D. 0 【答案】C 【解析】 - 26 -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人体体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46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染色体数目是92,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9.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 A. 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 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 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中蛋白质不是每种都含有20种氨基酸,例如胰岛素含有16种51个氨基酸,A错误。 B、分泌蛋白例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的激素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 C、蛋白质分子由多肽链组成,肽链的折叠、盘曲或者糖基化等过程使得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D、只有酶起催化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属于酶,蛋白质在人体中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人体中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D错误。 故选C。 20. 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 ) A. 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B. 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C. 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D. 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 26 - 【分析】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TP和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A错误; B、染色质、核苷酸、ATP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P,B正确; C、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DNA,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绿藻是真核生物,两者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④的膜可以转化为②的膜 B. 在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是④ C. ③中可发生CO2→C3→C6H12O6,①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D. 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比较真核细胞的几种细胞器,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叶绿体,④内质网,⑤核糖体,梳理几种细胞器的功能,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A、④是内质网膜,内质网膜可以通过囊泡的形式转换为⑤高尔基体膜,A正确; B、④是内质网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是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B正确; C、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发生生CO2→C3→C6H12O6,③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一阶段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①中不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错误; D、核糖体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 26 -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22. 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能量、能量 D. 离子浓度 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实验的角度考察了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横轴为氧浓度,即与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有关,同时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载体蛋白,不同的离子运输所使用的载体蛋白不同,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也不相同。 【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 故选B。 23. 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水分子的运输情况是 A. 水分子只进不出 B. 水分子只出不进 C. 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 D. 单位时间内从细胞内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 【答案】C - 26 -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其中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现象。水分子可双向通过原生质层。 【详解】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但此时水分子有进也有出,只是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故A、B、D错误,C正确。 24. 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那么改变的条件是( ) A. 加强光照 B. 减弱光照 C. 提高CO2浓度 D. 降低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暗反应,CO2与C5化合物生成C3化合物,当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时,这个过程必然受阻,因而导致C5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和C3化合物含量下降,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的过程减弱,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量也减少,使细胞中ATP含量上升.所以,在2h时,当光照增强以及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低将会导致图示情况出现.A正确; 故选A 【点睛】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物[H]、ATP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25.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6 - A. 图中的[H]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 B. 图中物质①是O2 C. 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D. 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反应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还原氢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较多,是还原氢的主要来源,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①与物质A(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①是反应物水,B错误; C、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C正确; D、有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6. 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 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 还没有分化 C. 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 26 - D. 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详解】A、癌细胞也有旺盛的分裂能力,但不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的原因,A错误; B、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B错误; C、造血干细胞含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但是不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C错误; D、干细胞能分化成不同细胞的原因是细胞内有本种生物的全套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7. 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 26 -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cd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cde表示末期。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完成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变为1,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DNA含量不变,A正确;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e点与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DNA,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设计巧妙,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含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8. 某双链DNA分子中,若甲链中(A+G)/(T+C)的比值为4,则此DNA分子中(A+G)/(T+C)的比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位于外侧,两条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位于内侧,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由于DNA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A=T,G=C,所以双链DNA分子中(A+G):(T+C)=1,D正确。 故选D。 - 26 - 29. 如图所示为一条肽链的结构简式,R1、R2和R3是3个不同的化学基团。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肽链至少含有四个氧原子 B. 该肽链含有三种氨基酸 C. 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3分子水缩合形成的 D. 该化合物叫做三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形成需要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两个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形成的产物叫做二肽。氨基酸之间根据R基的不同可以分为20种氨基酸。 【详解】A、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分子氨基酸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由3个氨基酸合成的该肽链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3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脱去水分子数=3×2-2=4个,A正确; B、组成是该肽链的3个氨基酸的R基R1、R2和R3是3个不同的R基,说明该肽链含有三种氨基酸,B正确; C、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 D、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也叫多肽,D正确; 故选C。 【点睛】该题的难点在蛋白质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计算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①碳原子数=氨基酸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③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 30.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6 - A.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 丙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DNA数之比均为1: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然后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然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图中细胞具有中心体,并且没有细胞壁,应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由乙图细胞膜向内凹陷可判断该生物是动物,A错误; B、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C正确; D、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故丙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都为1:2:2,D错误。 故选C。 31. 人体剧烈运动时,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2:1,则呼吸作用产生的 - 26 - 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应是( ) A. 2:1 B. 1:1 C. 4:3 D. 7:6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葡萄糖,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CO2;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葡萄糖,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CO2;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有氧呼吸消耗2mol葡萄糖,则产生12mol的CO2同时消耗12mol的氧气;若无氧呼吸消耗1mol的葡萄糖则产生2mol的乳酸,不产生CO2也不消耗氧气;所以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2:1,则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实际就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CO2量的比值,应是12:12=1:1。 故选:B。 【点睛】注意: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只有乳酸产生。 32. 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 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 - 26 - 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3.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某亲本与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该亲本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详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4.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 26 -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即B正确。 故选B。 35. 果蝇的红眼为伴隐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B。 【点睛】 - 26 - 二、非选择题 36. 人图1表示一个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模式图,a~e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分别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图中的a、b、e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由图2分析可知,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 。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共固定CO2____________ mL。A、B两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小关系是:A ____________ B。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线粒体内膜 (3). 细胞质基质 (4). O2 (5). ATP (6). 丙酮酸 (7). 温度和光照强度 (8). 112 (9). 小于 【解析】 【分析】 图1中,上面是叶绿体下面是线粒体,叶绿体进行的是光合作用,a代表O2,b代表ATP,c代表C3,d代表C5,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e),进入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 图2中,曲线代表在15℃和2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用CO2的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详解】(1)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图中的a代表O2,b代表ATP,e代表丙酮酸。 (3)影响A点和B - 26 - 点光合速率都未达到光饱和点,也未达到最适温度,所以影响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11.2+11.2=22.4ml/h,故5小时固定的CO2为22.4×5=112 mL。A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22.4+11.2=33.6ml/h,B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22.4+22.4=44.8ml/h,故A小于 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计算问题,学生要正确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就能解题。 37.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漏斗外溶液(S2)为清水,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____________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____________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____________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26 - 【答案】 (1). S1>S2 (2). 原生质层 (3).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4). X (5). 蒸馏水 (6). 质壁分离 (7). 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 【详解】(1)一般两侧溶液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 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 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玻片分别编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能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故两者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说明KNO3能被生物膜吸收,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8. 如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的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则①②分别表示 - 26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请按照自上向下的顺序写出⑤中碱基的序列: ____________ 。 (3)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④处 ____________ 发生断裂,此过程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和ATP。 (4)DNA分子的 ____________ 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 ____________ 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 (5)若甲图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则其中有 ____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1). 染色体 (2). 染色质 (3). TAC (4). 氢键 (5). 解旋酶 (6). 双螺旋 (7). 碱基互补配对 (8). 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3幅图分别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⑤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质、DNA片段的双螺旋结构、氢键、碱基。 【详解】(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果蝇体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其中①为染色体,则②为染色质。 (2)已知图中⑤表示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自上而下依次T胸腺嘧啶、A腺嘌呤、C胞嘧啶。 (3)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和ATP的作用下,图中④氢键处发生断裂。 (4)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的进行。 (5)若甲图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含有5条染色体,说明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9. 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F2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试分析完成: (1) ____________ 为显性性状, ____________ 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3)F1产生配子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 ,其比例是 ____________ 。 - 26 - (4)F2的性状表现是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其比例是 ____________ 。 (5)F2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 ,其比例是 ____________ 。 (6)上述遗传现象属于 ____________ 定律。 【答案】 (1). 子叶黄色 (2). 子叶绿色 (3). YY (4). yy (5). Y和y (6). 1∶1 (7). 子叶黄色 (8). 子叶绿色 (9). 3∶1 (10). YY、Yy、yy (11). 1∶2∶1 (12). 分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子叶,说明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 【详解】(1)子叶黄色与子叶绿色杂交,F1为黄色,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 (2)亲本是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又因为豌豆子叶黄色(Y)与绿色(y)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黄色子叶)、yy(绿色子叶)。 (3)由题意知,F1代基因型为Yy,F1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Y:y=1:1。 (4)F1自花授粉后结出F2,F2会发生性状分离,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5)F2的基因组成是Yy×Yy→YY:Yy:yy=1:2:1. (6)上述遗传现象属于分离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