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的基本单位是(  )‎ ‎                ‎ A.核苷酸 B.核糖体 C.核小体 D.中心体 答案:C ‎2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艾弗里将从S型细菌中分离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②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转化因子的探究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格里菲斯的实验说明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无关。‎ 答案:D ‎3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噬菌体的核糖体 B.细菌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质 D.细菌的拟核 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噬菌体将其DNA注入细菌细胞后,利用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B ‎4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片段 B.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解析: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可以说基因是染色体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简单地说,基因是DNA片段或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答案:A ‎5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0‎ A.A是脱氧核糖 B.G是蛋白质 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解析:E是F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F和E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D。‎ 答案:D ‎6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解析: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并不能直接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答案:A ‎7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的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正确的是(  )‎ A.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⑤⑥为有丝分裂后期 C.②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 10‎ 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 答案:C ‎8下列为某动物卵巢中一些细胞的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 B.可能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是甲和乙 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 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0‎ 解析:若图中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甲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卵细胞或极体,故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甲、乙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甲为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联会;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与乙相比,丁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为卵细胞或极体。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0。‎ 答案:D ‎9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的产生依赖于 (  )‎ A.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都有 解析: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的相同,二者均是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应注意此题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产生,不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不要误选减数分裂。‎ 答案:A ‎10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解析: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可判定为动物细胞。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也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均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均位于赤道板上,表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在后期时,着丝粒分裂,移向两极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10‎ 答案:D ‎1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解析: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故①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 答案:A ‎12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C碱基所占比例和数目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解析:因为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一半,A+C=50%,所以C=50%-24%=26%,C的数目为600÷24%×26%=650。‎ 答案:D ‎13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⑨的数量主要由G和C的数量决定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10‎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的。④中的①(磷酸)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⑨代表氢键,其数量多少与4种碱基都有关。‎ 答案:D ‎14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的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D.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解析:根据题图和文字信息可知,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可判断只有B项叙述正确。‎ 答案:B ‎15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粒的数目相同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的一半。‎ 答案:C ‎16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序列 ‎ B.碱基数目 C.(A+T)/(G+C)的比值 ‎ D.碱基种类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大都不相同,包括碱基序列、数目等,但碱基种类有可能相同,即都含有四种碱基A、G、C、T。‎ 答案:D ‎17(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10‎ C.赫尔希和蔡思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思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斯实验仅仅说明存在“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思实验是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T2噬菌体去侵染这种大肠杆菌,所以T2噬菌体的DNA不是用32P直接标记的,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思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答案:D ‎18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三个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同一器官中 B.乙、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同一器官中 C.乙、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中 D.甲、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中 解析: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乙存在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所以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丙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为次级卵母细胞。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丙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体中。‎ 答案:D ‎19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 B.假设图②是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三个四分体 10‎ D.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 解析:由题图信息可知:图①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下一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图②是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继续分裂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③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三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三个四分体。图④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与图①②相对应;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与图③相对应。‎ 答案:B ‎20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与H链互补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42% B.27% ‎ C.26% D.14%‎ 解析:在整个DNA分子中,G+C=46%,则H链中G+C=46%,T=1-(G+C)-A=1-46%-28%=26%,因此与H链互补的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26%。‎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DNA片段的    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        结构。 ‎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            、[3]        、[5]              。 ‎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基本骨架是由        和    交替连接构成的。 ‎ ‎(4)连接碱基对的[7]是    ,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        与        配对;     与        配对。 ‎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        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            结构。 ‎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 ‎(2)图中2表示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片段,3表示脱氧核糖,而5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10‎ ‎(3)从图甲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多核苷酸链片段 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反向平行 规则的双螺旋 ‎22(10分)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大肠杆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在其细胞中只有   一种细胞器。(以上均填标号) ‎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细胞的名称是          。 ‎ ‎(3)若图1是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   所示的分裂现象。 ‎ ‎(4)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Ⅲ对应于图2中的   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  ‎ 10‎ ‎ ‎ ‎ 。 ‎ 解析:(1)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呼吸作用的场所包括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⑧核被膜,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②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图D可知此生物为雄性,则A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3)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4)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所以b表示染色单体数目,a表示染色体数目,c表示DNA数目。Ⅲ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由Ⅲ到Ⅳ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1)④⑤ ⑧ ②‎ ‎(2)C、D 次级精母细胞 ‎(3)C ‎(4)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23(7分)下图是三个不同的细胞的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子细胞中能获得亲代染色体上全部遗传信息的分裂方式是图    所示的分裂方式。 ‎ ‎(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   所示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 。 ‎ ‎(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期。 ‎ ‎(4)A、B、C三个细胞所代表的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 答案:(1)A ‎(2)C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3)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4)4、8、8‎ ‎24(9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0‎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 。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 ‎ ‎ ‎ ‎ ‎ 。 ‎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    ,请简述理由。  ‎ ‎ ‎ ‎ ‎ ‎ 。 ‎ ‎(3)请写出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 ‎ ‎ ‎ ‎ ‎ ‎ 。 ‎ 解析:(1)噬菌体在侵染宿主(大肠杆菌)细胞时,只将其DNA注入,蛋白质未进入宿主细胞。由于放射性元素几乎都在DNA中,因此从理论上分析,上清液中应无放射性。‎ ‎(2)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误差成因有两个: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尚未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中或已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增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3)噬菌体无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寄生过程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合成自身组成物质。因此,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其宿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使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 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 ‎(2)①增加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②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获得大量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