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三模(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三模 一、选择题: 1.噬菌体是一类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而噬藻体是一类侵染蓝藻的病毒总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和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B. 噬菌体的部分宿主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用于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过程 C. 噬藻体所侵染的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色素,色素位于蓝藻的类囊体薄膜上 D. 噬藻体寄生在蓝藻细胞中,可将其用于水华的防治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和噬藻体均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增殖。 【详解】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组成元素都是C、H、O、N、P,故噬菌体和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A正确; B、噬菌体不能独立代谢,噬菌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提供,但噬菌体是一类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其中细菌、放线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真菌为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所以噬菌体的部分宿主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可用于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过程,B正确; C、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类囊体薄膜,C错误; D、噬藻体进入蓝藻后依靠蓝藻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最终导致蓝藻裂解死亡,可抑制藻类大爆发,故利用噬藻体寄生在蓝藻细胞中的特点,可用于水华的防治过程,D正确。 故选C。 2.下列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 B. 海带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快速、大量的将碘从海水中吸收至细胞内 C. 乙酰胆碱等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 磷脂分子中,由甘油、脂肪酸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磷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对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信号分子的特异性受体有的在细胞膜上,有的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海带细胞可以从低浓度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即碘离子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乙酰胆碱等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 D、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分子,由磷酸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脂肪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D错误。 故选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稀释的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B. 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 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蔗糖分子可以穿过植物细胞原生质层中的细胞壁,但不能穿过细胞膜 D.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所使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一种指示剂,随着实验过程的进行,二氧化碳可以使其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细胞壁为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在稀释的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唾液中含有蛋白质,但不能证明是唾液淀粉酶,A错误; B、无论蔗糖是否被分解,都不能与碘液反应,所以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可用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 C、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不包括细胞壁,C错误;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DNA及相关实验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 B. 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呈环状,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C. 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 D. 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DNA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有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能与细菌分离。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错误; B、大肠杆菌中的质粒为小型环状DNA,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保温一段时间搅拌并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C正确; D、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的有效性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大,转化率越高,D正确。 故选A。 5.昆虫取食或机械性损伤都会引起烟草植株释放大量烟碱,烟碱对昆虫具有广谱性的毒性。科学家发现,以烟草叶片为食的烟草天蛾幼虫在用含有高浓度烟碱的食物饲喂后,仍然能够生存,只是生长速率降低。烟草天蛾幼虫可以利用其从食物中摄取的烟碱抵抗寄生生物(如绒茧蜂幼虫)来保护自己。经X射线诱变后选择烟碱敏感型烟草天蛾幼虫有助于研究烟草天蛾对烟碱适应性的分子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烟草天蛾对烟碱的适应性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 烟碱可以改变绒茧蜂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C. 烟碱敏感型烟草天蛾的出现可增加生物多样性 D. 可以通过X射线定向诱导烟草天蛾发生烟碱敏感型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烟草天蛾对烟碱的适应性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烟草天蛾幼虫可以利用其从食物中摄取的烟碱抵抗寄生生物(如绒茧蜂幼虫)来保护自己,所以烟碱可以改变绒茧蜂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烟碱敏感型烟草天蛾的出现可增加基因多样性,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X射线不能定向诱导烟草天蛾发生烟碱敏感型突变,D错误。 故选D。 6.CRISPR-Cas9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可用来对抗入侵的部分病毒(DNA)及外源DNA.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以对目标DNA 上几乎任何一个位置进行删除或添加特定的DNA片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内能合成与入侵病毒(DNA)及外源DNA互补的RNA序列 B. 识别序列形成杂交区的过程与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 Cas9能专一性破坏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来切割DNA分子 D. 在被切割后的目标DNA中添加特定的DNA片段需要DNA连接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CRISPR-Cas9可用来对抗入侵的部分病毒(DNA)及外源DNA,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说明该物质相当于基因工程中的限制酶的作用,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与目标DNA的识别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该复合体中,决定其在DNA上切割位点的是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进而可从特定位点进行切割。 【详解】A、CRISPR-Cas9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可用来对抗入侵的部分病毒(DNA)及外源DNA,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说明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内能合成与入侵病毒(DNA)及外源DNA互补的RNA序列,A正确; B、识别序列形成杂交区的过程是RNA与DNA上碱基互补配对,存在U-A、G-C、C-G、A-T碱基对,转录过程是DNA上碱基序列与RNA上碱基序列互补,存在T-A、G-C、C-G、A-U碱基对,故与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B正确; C、由图可知,Cas9能特异性的切断目标DNA上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 D、在被切割后的目标DNA中添加特定的DNA片段需要DNA连接酶构建磷酸二酯键,D正确。 故选C。 7.内环境稳态是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 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 C.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 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两部分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体内大多数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某些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A正确; B、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毛细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所以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汗腺等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而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细胞分泌,C正确; D、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D。 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需要在光的刺激下才能合成,在单侧光的刺激下才能表现出向光性 B. 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二者都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C. 某些植物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是由于体内生长素合成不足导致的 D. 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表现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2、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3、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详解】A、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A错误; B、赤霉素主要是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中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B错误; C、B元素与花粉管的萌发有关,缺乏的话花粉管就不能萌发,这样花粉粒中的精子就无法到达胚珠与卵细胞、极核进行受精,所以某些植物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可能是缺B,C错误; D、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正确。 故选D。 9.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研究发现,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但是该重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肾糖阈就是指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6g/L-1.8g/L。长期注射胰岛素可能会产生抗胰岛素抗体,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致使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但血糖浓度依然很高。服用SGLT一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B. 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 D. SGLT—2抑制剂作用于SGLT—2转运蛋白后,导致服药者尿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 B、根据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说明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 C、SGLT一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C正确; D、SGLT—2抑制剂作用于SGLT—2转运蛋白后,抑制了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较大,渗透压较高,故影响了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服药者尿量增加,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D错误。 故选D。 10.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我国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很多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滥捕乱猎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实行年度猎捕量限额管理,一般是在种群数量超过K值或对人和社会存在危害隐患时才会允许猎捕 C. 国家禁止私自引入外来物种原因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物种群基因库的破坏 D. 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种群在南非的老虎谷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所以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因此,造成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很多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滥捕乱猎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A正确; B、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实行年度猎捕量限额管理,但由于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K/2时,所以为了使野生动物既能为人类提供一定的资源,又能保持其相对稳定的数量,不至于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一般在K/2值左右进行捕获,B错误; C、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种群的基因库被破坏,所以国家禁止私自引入外来物种,C正确; D、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B。 11.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 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 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 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D. 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大、幼年树比例为0,故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白桦种群中的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小、幼年树比例较大,故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056+307+60=1423株/公顷,B正确; C、由于红松较高大,与白桦树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所以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C正确; D、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12.下图为一种新型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其中包含了农田生产系统、大耳羊养殖系统苗木蔬菜种植系统和特种生态养殖系统,解决了现有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高,以及禽畜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温厌氧沼气池和恒压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才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成有用的甲烷,无氧呼吸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中也能发生 B. 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时,应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C. 大耳羊养殖场产生的粪渣可作为苗木和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被微生物分解,所释放二氧化碳可促进果木的光合作用 D. 人类通过建立新型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系统,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甲烷菌为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成有用的甲烷,由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为缺氧环境,所以无氧呼吸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中也能发生,A正确; B 、该高效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进而改善其功能,使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其中的作物秸秆用来发酵产生沼气,沼渣为种植园施肥,沼液为蔬菜园提供营养物质,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一些加工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增加的经济收入,因此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时,应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B正确; C、大耳羊养殖场产生的粪渣可作为苗木和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被微生物分解,所释放二氧化碳可促进果木的光合作用,C正确; D、人类通过建立新型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系统,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13.酱豆是人们利用大豆制作的一道地方美食。具体做法如下: 大豆煮熟→霉菌发酵→加入蔬菜→加盐、加调味酒加香辛料→乳酸发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霉菌产生的多种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B. 霉菌发酵过程中,保持湿润不利于霉菌的生长与繁殖 C. 酱豆将在环境温暖、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产生 D. 酱豆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含量减少,营养价值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脂肪酶才能水解脂肪,A错误; B、霉菌发酵过程中,保持湿润有利于霉菌的生长与繁殖,B错误; C、霉菌为需氧菌,但乳酸菌为厌氧菌,乳酸发酵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C错误; D、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豆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被分解形成易于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微生物的呼吸要消耗大豆中的营养物质,并形成多种中间产物,所以酱豆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含量减少,营养价值增加,D正确。 故选D。 14.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的展开应对老年化行动。一些高龄产妇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圆二胎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性在取卵前通常通过服用促性腺激素以促进自身超数排卵 B. 从女性卵巢中排出的卵母细胞应置于与输卵管相似的液体环境中培养,才能使其成熟 C.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 D. 人通过体外受精获得的试管胚胎,可在原肠胚阶段移植到受体体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A、促性腺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故不能口服,A错误; B、从女性卵巢中排出的卵母细胞应置于与输卵管相似的液体环境中培养,才能使其成熟,B正确; C、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顶体酶随后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借助自身运动穿越透明带,并接触细胞膜,C错误; D、人通过体外受精获得的试管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段移植,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 15.血清白蛋白对于治疗由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和肝腹水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之前只能从血液中提取。我国某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水稻胚乳细胞,一段时间后成功提取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已通过临床前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利用从血液中提取的血清白蛋白治疗疾病,存在使人感染传染病的隐患 B. 添加糖类化合物有利于吸引农杆菌进入水稻胚乳受体细胞 C. 构建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农杆菌T一DNA中的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并稳定表达 D. 水稻胚乳细胞可以对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的初始翻译产物进行加工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当植物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A、由于血液中可能存在一些导致传染病发生的病原体(如艾滋病毒),故利用从血液中提取的血清白蛋白治疗疾病,存在使人感染传染病的隐患,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添加酚类化合物有利于吸引农杆菌进入水稻胚乳受体细胞,B错误; C、构建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C错误; D、由于水稻为真核细胞,含有复杂的细胞器,所以水稻胚乳细胞可以对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的初始翻译产物进行加工,D正确。 故选BC。 16.秀丽隐杆线虫(2n=12)有雌雄同体和雄性两种性别个体。雌雄同体为XX型,个体发育时长为2.5天。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1090个,发育成熟时体细胞为959个,平均寿命2至3周。雄性为XO型(无Y染色体),只占群体0.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减数分裂时均能观察到6个四分体 B. 有丝分裂时体细胞内DNA分子最多可达到24个 C. 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无细胞凋亡发生 D. 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现了大量的分化细胞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该题的知识点是性别决定,由题意知,雌雄同体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O,即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X ),由于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组成来判断昆虫的性别。 2、从性染色体组型分析,雌雄同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和不含有性染色体配子,且比例是1:1。 【详解】A、由于雄性个体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1,所以雄性个体减数分裂时只能看到5个四分体,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内也有分布,雌雄同体的秀丽隐杆线虫含有12条染色体,故核DNA含有12个,有丝分裂经过间期DNA复制后,体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可达24个,但由于还存在细胞质DNA,所以体细胞中DNA最多时会超过24条,B错误; C、根据“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1090个,发育成熟时体细胞为959个”,可知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现了大量的分化细胞,D正确。 故选ABC。 17.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家系图,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且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1无致病基因,Ⅱ-2为纯合子,经调查,人群中甲病的患病概率为5.5%。(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男女比例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Ⅲ-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或Ⅰ-2内 C. 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 Ⅲ-4携带甲病基因的概率是1/11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Ⅱ-1无致病基因,Ⅱ-2为纯合子,Ⅲ-2患甲病,说明Ⅲ-2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Ⅱ-2 ,则甲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由于Ⅱ-2为纯合子,Ⅲ-1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根据题意“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所以可推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甲病基因为A/a)。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根据Ⅰ-1患乙病,其女儿Ⅱ-2不患乙病,Ⅱ-3患乙病,说明Ⅰ-1为杂合子,即可判断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乙病基因为B/b)。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故二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Ⅲ-2为甲病患者(XabY),Ⅱ-2的基因型为XabXab,说明Ⅰ-1基因型为XABXab,Ⅰ-2基因型为XabY,所以Ⅲ-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或Ⅰ-2,B正确; C、Ⅰ-1基因型为XABXab,Ⅰ-2基因型为XabY,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XABXab,Ⅱ-4的基因型为XAbY,Ⅱ-3和Ⅱ-4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ABY(患乙病)、XabY(患甲病),故Ⅱ-3和Ⅱ-4所生男孩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0,C错误; D、Ⅱ-5基因型为XABY,人群中甲病的患病概率为5.5%,设甲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a,则男性中的发病率为a,女性中的发病率为a2,则(a+a2)÷2=5.5%,解得a=1/10,则Ⅱ-6是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1/10×9/10)÷(1-1/10×1/10)=2/11,即Ⅱ-6基因型为XAbXab的概率为2/11,基因型为XAbXAb的概率为9/11,Ⅱ-5基因型为XABY,所以Ⅲ-4携带甲病基因的概率是2/11×1/2=1/11,D正确。 故选BD。 【点睛】判断遗传系谱图的关键是先判断显隐性,然后再根据假设法来判断是位于常染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18.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纯种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发现了小鼠的组织相容性及控制这一特性的H-2基因。通常把器官移植中引起急而快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小鼠几十种组织相容性抗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异体器官移植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B. 实验一和实验二表明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C. 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 D. 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H-2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初次免疫过程时间较长,二次免疫过程中由于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故反应时间较短。对于移植皮肤所发生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详解】A、由于不同品系的小鼠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故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会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实验二在术前给小鼠注射了从甲组经过免疫的小鼠中提取的特异性T细胞,然后再移植A品系的小鼠皮肤,6天后移植的皮肤坏死,说明甲组中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B正确; C、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在再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了大量的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完成对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缩短,C正确; D、H-2基因可控制小鼠的组织相容性,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H-2基因的表达,可使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其抗原性,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ABCD。 19.经过连续多年大力度治理后,某湖泊水质明显改善,湖体平均水质为Ⅳ 类,富营养化状态稳定在轻度。下列关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施加饵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 B. 湖泊中的固氮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转变成氨及铵态氮,经过这样的处理和加工,便可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和利用来合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成分 C. 研究湖岸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然后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 人类活动使排入湖泊的磷过量会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它们遮光耗氧,将导致水体中全部生物死亡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还要消耗水内氧气,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被分解者分解,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详解】A、湖泊生态系统能量全部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染物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A错误; B、固氮细菌把氮气固定形成的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盐或硝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B错误; C、研究湖岸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然后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 D、人类活动使排入湖泊的磷过量会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过多的藻类植物覆盖在水面遮蔽阳光,使水下的植物因缺少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大量的动植物遗体需要更多的分解者分解,消耗了水体中更多的氧气,最终将导致水体中全部生物死亡,D正确。 故选CD。 20.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易腐烂变质,滋生病原微生物等。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组合可以将有机厨余垃圾迅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为制备分解有机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某科研小组对两菌种进行了最佳接种量比的探究实验,并得出下图的实验结果。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巨大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氮源,圆褐固氮菌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氮源 B. 要统计活菌数量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 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3.9×105 D. 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物质,只是有些固氮菌由于能利用氮气作为氮源,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氮源,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B错误; C、将1mL菌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39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42+39+36)÷3÷0.1×100×1000=3.9×107,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 时,有效菌落数最大,故处理该类厨余垃圾废液,两菌种的最佳接种量比为1∶1时,效果最佳,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1.下图为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示意图,PSⅠ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图中实线为电子的传递过程,虚线为H+的运输过程,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电子传递的整个过程可知,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 (2)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去向是___________。图中用于暗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合成ATP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PSⅠ中含铁元素,PC中含铜元素,PSⅡ中含锰元素,由此推测,通过___________可防止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 【答案】 (1). 水 (2). NADP+ (3). 被细胞呼吸消耗或被植物释放出体外 (4). ATP、NADPH (5). 水光解产生氢离子、氢离子在膜外与NADP+结合形成NADPH、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 (6). 保持三种元素的含量稳定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 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 【详解】(1)根据图中所示,水光解后产生氧气、H+和电子,故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水;水光解后电子将NADP+还原为NADPH,故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NADP+。 (2)光反应产生的氧气被细胞呼吸利用或被植物释放出体外;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可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故图中用于暗反应的物质是ATP、NADPH。 (3)图中水光解产生氢离子,使类囊体腔内氢离子浓度升高,H+顺浓度梯度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而氢离子在叶绿体基质中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使叶绿体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PQ运回到类囊体腔内,这样就保持了叶绿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 (4)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物质中含有镁元素、铁元素、铜元素,若三种元素含量降低,则会使光合速率降低。故应该保持三种元素的含量稳定,以防止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健康人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其浓度受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维生素D调控。当血钙浓度低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直接作用于骨和肾,使骨钙释放入血和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血钙升高;甲状旁腺激素还能促进1,25一羟维生素D3(维生素D的主要活化形式)的合成,1,25—羟维生素D3作用于肠和骨,既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也能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升高血钙。当血钙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降钙素作用于骨和肾,其生理功能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是受___________的影响,其分泌的调节存在___________调节机制 (2)1,25一羟维生素D3属于脂质中的___________类,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钙释放入血;经常日光浴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可预防婴幼儿患___________病。血钙浓度过高时易导致肌肉出现_________现象,降钙素可通过___________的作用调节血钙的浓度。 (3)肾小管细胞除了含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外,还含有___________受体和___________受体。 (4)研究发现,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会刺激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_________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突触后膜形成___________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答案】 (1). 血钙浓度 (2). 负反馈 (3). 固醇 (4). 佝偻 (5). 肌无力 (6). 促进钙进入骨组织和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7). 降钙素 (8). 抗利尿激素 (9). 突触小泡 (10). 动作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促进血钙升高,降钙素可以降低血钙含量,两者之间相互拮抗,维持血钙含量。据此分析解答。Ca参与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年人缺Ca,易患骨质疏松症,婴幼儿缺Ca易患佝偻症;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者经常日光浴可以预防上述疾病发生。 【详解】(1)当血钙浓度低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所以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是受血钙浓度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促进血钙升高,当血钙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说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1,25一羟维生素D3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钙释放入血;经常日光浴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血钙浓度过高时易导致肌肉出现肌无力现象,降钙素作用于骨和肾,其生理功能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说明降钙素可通过促进钙进入骨组织和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作用调节血钙的浓度。 (3)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故肾小管细胞除了含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外,还含有降钙素受体和抗利尿激素受体。 (4)研究发现,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会刺激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点睛】本题考查血钙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阅读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 23.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丰富等优点,常被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小球藻不仅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还能在异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且异养条件下的小球藻繁殖速度更快,细胞内蛋白质含量更高。下图为利用玻璃管道光合生物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和获取小球藻干粉的流程图,请回答问题: (1)为了使小球藻在既能自养也能异养的条件下实现快速繁殖,应该将管道反应器放置于_________环境中,而且营养液中应该含有___________等成分。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小球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要对自来水、营养液、CO2和反应装置等进行___________处理。 (2)研究表明,小球藻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我们通常把_________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学说”和___________学说是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细胞衰老机制的两种假说。 (3)调查管道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检测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10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中方格的面积为1/16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8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_g。 (4)研究发现,自养小球藻细胞转化为异养生长后,细胞内脂溶性化合物含量增加,高温下产生大量烃类化合物。请从能源利用和环保角度预测小球藻的应用前景: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 (2). 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3). 灭菌 (4). 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5). 端粒 (6). 显微镜 (7). 1.28×10-4 (8). 用小球藻代替石油作为新能源 【解析】 【分析】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小球藻不仅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还能在异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且异养条件下的小球藻繁殖速度更快,细胞内蛋白质含量更高。所以在有光和足量葡萄糖的条件下,小球藻可同时进行自养和异养方式快速增殖。 【详解】(1 )因为小球藻除了异养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所以要快速繁殖小球藻时,可以将反应器放置在光照环境下培养。小球藻生长需要在营养液中加入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为小球藻提供碳、氮等元素。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自来水、营养液、CO2、反应装置等进行灭菌处理。 (2)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是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细胞衰老机制的两种假说。 (3)调查管道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小球藻干重为8×16×1000×1000×10-12=1.28×10-4g。 (4)因为异养生长的小球藻高温下可以产生大量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新能源代替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可以用小球藻代替石油作为新能源。 【点睛】本题考查藻类的代谢类型、细胞衰老的学说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粗眼与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等位基因(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雌果蝇的基因型彼此相同)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果蝇产生的子代数目相同),F1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让F1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 细眼刚毛 细眼截毛 粗眼刚毛 粗眼截毛 雌性 39只 9只 13只 3只 雄性 48只 0只 16只 0只 (1)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常”、或“X”或“X和Y”)。 (2)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的细眼刚毛雌果蝇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截毛 (2). X和Y (3). XbYB∶XBYB=2∶1 (4). (5). 4 (6). 5/39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均为刚毛,子一代出现了截毛,所以刚毛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中刚毛∶截毛=2∶1,表现为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根据题意“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形的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全为细眼,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细眼∶粗眼=3∶1,所以细眼为显性性状。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截毛,亲本雌性均为刚毛,子代雌性出现了截毛,说明亲本都携带有截毛基因,雄性亲本携带截毛基因,表现为刚毛,说明其为杂合子,即在Y染色体上还携带有刚毛基因,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细眼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由A基因控制,刚毛为显性,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设由B基因控制,亲本雄性为粗眼,基因型为aa,根据子一代雌性中刚毛∶截毛=2∶1,雄性全为刚毛,说明亲本雄性中存在XbYB、XBYB两种基因型,设XbYB所占比例为a,则两种基因型的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及比例为Xb∶XB=a∶(1-a),由于所有雌性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均为XBXb,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1∶1,则1/2a=1/3,所以a为2/3,即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YB∶XBYB=2∶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基因型,即让亲本雌果蝇与粗眼截毛的雄果蝇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3)亲本雄性基因型为aaXbYB∶aaXBYB=2∶1,雌性基因型为AAXBXb,亲本雄性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及比例为Xb∶XB=2∶1,亲本雌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b∶XB=1∶1,所以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XBXB∶AaXBXb=(1/3×1/2)∶(2/3×1/2+1/3×1/2)=1∶3,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XBYB∶AaXbYB=1∶1,单独分析细眼基因的遗传,Aa×Aa杂交,子二代细眼中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其中AA占1/3,单独分析刚毛基因的遗传,子一代中刚毛雌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BXB∶XBXb=1∶3,产生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b∶XB=3∶5,子一代中刚毛雄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BYB∶XbYB=1∶1,产生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b∶XB∶YB=1∶1∶2,F2中的细眼刚毛雌果蝇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共四种基因型,其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1/4×5/8)÷(1/4×5/8+1/4×3/8+1/4×5/8)×1/3=5/39。 【点睛】解题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拆解成分离定律来分析,最后将结果进行综合,得出正确答案;判断基因的位置,可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是否与性别相关联来判断。一般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5.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N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位于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并与病毒RNA结合。在病毒的包装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制备抗SARS-Co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用SARS-CoV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 (1)为了获得大量的SARS冠状病毒N蛋白目的基因,可以采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该技术还需要dNTP、_______酶以及引物等,扩增三轮需要的引物数量为___________个。 (2)若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且在高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带负电荷。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纯化DNA分子主要依据_______不同,采用外加电场使其分开。在电泳槽中还需要加入______作为参照物进行鉴定。 (3)小鼠被抗原蛋白免疫后,可以从___________中获取细胞Ⅰ。细胞Ⅰ中可能包含多种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分离出只能产生mAb的细胞Ⅱ,需要用___________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目前可将图中的___________作为疫苗,预防SARS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 【答案】 (1). Taq (2). 14 (3). DNA分子质量 (4). 标准样品 (5). 脾脏 (6). 在小鼠体内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 (7). 抗原抗体杂交 (8). mA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提取相关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可形成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N蛋白的目的基因,将该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在该细胞中生产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N蛋白。将此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引起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能够分泌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N蛋白结合的抗体的浆细胞,将此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过培养和筛选可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该细胞,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mAb)。 【详解】(1)PCR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即Taq酶,第一次循环要1对引物,第二次要2对,第三次需要4对,扩增三轮总共需要7对也就是14个引物。 (2)由于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且在高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带负电荷。所以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DNA主要是依据不同DNA的分子质量不同,在电泳槽中还需要加入标准样品作为参照物。 (3)小鼠被抗原蛋白免疫后,从产生免疫反应的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也就是细胞I。因为在小鼠体内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所以细胞I可能包含多种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4)为了分离出只能产生mAb的细胞II,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目前可以将图中的单克隆抗体mAb作为疫苗,预防SARS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 【点睛】本题是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