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B.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2.用固定顺序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合成,实验情况及结果如表: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从表中两个实验的对比,你能发现亮氨酸的遗传密码是( ) A.UCU B.UAC C.ACU D.CUU 3.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4.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根据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 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 B.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每个基因( 如R片段)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也能复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④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⑤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⑤ 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唇裂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既会传给儿子,也会传给女儿 C.在翻译蛋白质的过程中,一种转运RNA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D.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7.某男学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家属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8.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没有说明( ) A.尿嘧啶核苷酸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 B.尿嘧啶的碱基序列编码由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C.结合克里克的研究成果,得出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D.细胞提取液中的遗传信息控制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9.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脂肪家兔与黄脂肪家兔杂交,生下的仔兔喂含有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脂肪为白色,否则为黄色,这说明(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已知家兔的某个细胞中的基因甲能正常表达,基因甲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且从图中标明的第一段序列的第一个碱基开始转录.如果在基因甲的B处增加了碱基C,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不考虑图中省略的碱基引起的变化,则有关基因甲的表达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基因无法复制,但转录可正常进行 B.B处的碱基变化虽然不影响基因的转录,但转录出的mRNA无法进行翻译 C.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翻译出的肽链的长度缩短 D.B处的碱基变化后,通过翻译可形成含12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 11.请对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描述的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按半保留方式复制,但遵循中心法则的程度明显不同 B.能引起细胞核基因突变的因素都能引起细胞质基因突变 C.在人工诱变条件下,细胞核DNA的突变率常比细胞质DNA的突变率显著地高 D.在所有生物中,细胞质基因表现为母系遗传,而细胞核基因表现为两性遗传. E.细胞质基因中的个别遗传密码子不同于细胞核基因 12.一个基因中一个含氮碱基被替代可出现( ) A.无意义突变 B.移码突变 C.错义突变 D.不活动突变 E.上述突变都可以出现 13.假设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其结果是染色体重组,即组成基因有新组合的染色体,一次交换会产生多少重组的染色体?( ) A.1 B.2 C.3 D.4 14.两只动物交配,其基因型为AaBb,基因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即它们具有基因的新的组合).预期“AB”个体的百分率是多少(AB个体是指其表型相当于显性基因的符号)?( ) A.40% B.48% C.51% D.66% 15.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A.无性生殖和交换 B.无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C.有性生殖和交换 D.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16.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17.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 或者DdXeY B.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4 C.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几率为 D.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8.如图为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H,隐性基因为h)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就乙病来看,I 2、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Ⅱ1、Ⅱ2产生的基因型为aX H的生殖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Ⅱ1、Ⅱ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 D.两种病的相同特点都是来自于基因重组 19.引起镰形细胞贫血症的Hbβ链突变的分子机制是( ) A.移码突变 B.碱基缺失 C.碱基置换 D.碱基插入 20.造成苯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基因控制合成的( ) A.一种激素 B.一种酶 C.肝细胞 D.智力低下 二、综合题 21.(1)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如果一位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A.0B.12.5% C.25% D.50% (2)(接上题)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有DMD,那么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A.0B.12.5% C.25% D.50% (3)(接上题)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先证者),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A.0B. C. D.. 22.球茎紫堇的有性生殖为兼性自花授粉,即开花期遇到持续降雨,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天气晴朗,可借助蜜蜂等昆虫进行传粉.紫堇的花色(紫色AA、黄色Aa、白色aa)与花梗长度(长梗对短梗为显性,基因用“B、b”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相等数量的紫花短梗(AAbb)和黄花长梗(AaBB)两个品种的球茎紫堇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开花期连续阴雨,黄花长梗(AaBB)植物上收获种子的基因型有 种,所控制对应性状的表现型为 .若开花期内短暂阴雨后,天气晴朗,则紫花短梗植株上所收获种子的基因型为 . (2)紫堇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堇大多为单瓣花,偶见重瓣花.人们发现所有的重瓣紫堇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某些单瓣植株自交后代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蔓的单瓣花为 性状,Fl单瓣花的基因型为 . ②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下图为F1单瓣紫堇花粉母细胞中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联会示意图,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基因 ③为探究“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这一结论的真实性,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F1单瓣紫蔓→花药单倍体幼苗F2 方案获得F2的育种方式称为 .该过程需要经过① 、② 后得到F2,最后观察并统计F2的花瓣性状表现.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 ,则上述结论是真实的: 若 ,则上述结论是不存在的. 23.如图所示,在a、b试管内加入的DNA都含有30对碱基.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 ,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c试管内模 拟的是 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 个碱基,有 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加入的酶多了 . 24.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红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 和 . (2)呼吸酶是活细胞必备的酶,上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化是 的结果. (3)果蝇飞行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 25.入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并能在细菌中快速地进行DNA的复制,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λ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DNA,进而构建基因文库.相关操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DNA长度约为36﹣51kb,则λgtl0载体可插入的外源DNA的长度范围为 ,为获得较大的插入能力,在改造载体时可删除噬菌体DNA组成中的 序列以缩短其长度. (2)λ噬菌体DNA上通常没有合适的标记基因,故人工改造时需加装合适的标记基因,如上图λgtl0载体中的imm434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可见,构建基因克隆载体时,外源DNA的插入位置是imm434基因 (之中或之外).培养后处于 状态表明已成功导入目的基因. (3)包装用的蛋白质与DNA相比,特有的化学元素是 ,若对其进行标记并做侵染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 . (4)举一例生物界中与溶原状态相似的现象. (5)分离纯化噬菌体重组DNA时,将经培养10小时左右的大肠杆菌一噬菌体的培养液超速离心,从 部位获得噬菌体.苯酚抽提,释放噬菌体重组DNA.最后,需用乙醇析出DNA,该操作依据的原理是 .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B.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是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⑥是核糖体,翻译的场所.据此答题. 【解答】解:A、P肽段可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 B、①是mRNA,主要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⑥为核糖体,其合成与核仁有关,B错误; 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也是相同的,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后,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2.用固定顺序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合成,实验情况及结果如表: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从表中两个实验的对比,你能发现亮氨酸的遗传密码是( ) A.UCU B.UAC C.ACU D.CUU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表格:实验一中重复的mRNA序列为UUCUUC…,其中包括三种密码子,即UUC、UCU、CUU;实验二中重复的mRNA序列为UUACUUAC…,其中包括四种密码子,即UUA、UAC、ACU、CUU. 【解答】解:实验一中重复的mRNA序列为UUCUUC…,其中包括三种密码子,即UUC、UCU、CUU,它们对应的氨基酸为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实验二中重复的mRNA序列为UUACUUAC…,其中包括四种密码子,即UUA、UAC、ACU、CUU,它们对应的氨基酸为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等.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只有一个重复的氨基酸为亮氨酸,也只有一个重复的密码子为CUU,因此亮氨酸的密码子是CUU. 故选:D. 3.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2、分析题图: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tRNA 运输氨基酸;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性状;基因1和基因2均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不一定进行表达. 【解答】解:A、基因2和基因2均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不一定进行表达,A错误; B、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B正确;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D错误. 故选:B. 4.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根据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 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 B.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每个基因( 如R片段)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图中R、M、S、Q、N都是基因,均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且编码区是不连续的、间断的,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其中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 【解答】解:A、基因中的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的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非编码区不转录,故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B正确; C、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会引起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也能复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④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⑤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⑤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的结构具有稳定性,但在DNA复制时,基因的双链也会打开. 【解答】解:①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也可以说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①正确;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随DNA复制而复制,②正确; ③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③错误;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④错误; ⑤基因的结构稳定,但在一定的条件下,DNA的双链也会打开,⑤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唇裂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既会传给儿子,也会传给女儿 C.在翻译蛋白质的过程中,一种转运RNA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D.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如白化病、色盲、多指等. 3、多基因遗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无脑儿、高血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 【解答】解:A、唇裂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 B、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既会传给儿子,也会传给女儿,B正确; C、在翻译蛋白质的过程中,一种转运RNA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但是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转运RNA转运,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控制合成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7.某男学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家属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少于男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因此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则其儿子肯定患有色盲和血友病. 【解答】解:A、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B错误; C、父亲正常,不携带血友病基因,C错误; D、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D错误. 故选:A. 8.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没有说明( ) A.尿嘧啶核苷酸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 B.尿嘧啶的碱基序列编码由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C.结合克里克的研究成果,得出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D.细胞提取液中的遗传信息控制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A、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说明尿嘧啶核苷酸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A错误; B、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说明尿嘧啶的碱基序列编码由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B错误; C、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结合克里克的研究成果,得出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C错误; D、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没有说明细胞提取液中的遗传信息控制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D正确. 故选:D. 9.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脂肪家兔与黄脂肪家兔杂交,生下的仔兔喂含有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脂肪为白色,否则为黄色,这说明(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由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设白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则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AA×aa,后代均为Aa,白色对黄色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后代应该全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否则为黄色,说明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所以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解答】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的基因型不一样,但是表现型可以一样,B错误; BC、生下的仔兔基因型都是Aa,但喂含有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脂肪为白色,否则为黄色,BC错误; D、根据题意基因型Aa本来表现为白色,但是不用含叶绿素的饲料喂养以后,表现为黄色,所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0.已知家兔的某个细胞中的基因甲能正常表达,基因甲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且从图中标明的第一段序列的第一个碱基开始转录.如果在基因甲的B处增加了碱基C,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不考虑图中省略的碱基引起的变化,则有关基因甲的表达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基因无法复制,但转录可正常进行 B.B处的碱基变化虽然不影响基因的转录,但转录出的mRNA无法进行翻译 C.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翻译出的肽链的长度缩短 D.B处的碱基变化后,通过翻译可形成含12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碱基序列:B插入点之前的2个碱基与插入点之后的1个碱基转录为AUG(起始密码子),从此处开始翻译,第2段碱基序列的第4、5、6个碱基转录为UAA(终止密码子),在此处翻译停止.B点插入碱基C后,翻译起始点与变化前相同,第2段碱基序列的第9、10、11个碱基转录为UAG(终止密码子),在此处停止翻译. 【解答】解:A、B处的碱基变化将影响翻译的起点和终点,但不会影响基因的复制和转录,A错误; B、B处的碱基变化后将影响翻译的起点和终点,但不会导致翻译无法进行,B错误; C、B点插入碱基C后,翻译起始点与变化前相同,第2段碱基序列的第9、10、11个碱基转录为UAG(终止密码子),即翻译的终点延后,因此翻译形成的肽链长度增长了,C错误; D、B点插入碱基后,翻译起始点与变化前相同,第2段碱基序列的第9、10、11个碱基转录为UAG(终止密码子),在此处停止翻译.碱基变化后此基因可翻译产生含(7+360+8)÷3=12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D正确. 故选:D. 11.请对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描述的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按半保留方式复制,但遵循中心法则的程度明显不同 B.能引起细胞核基因突变的因素都能引起细胞质基因突变 C.在人工诱变条件下,细胞核DNA的突变率常比细胞质DNA的突变率显著地高 D.在所有生物中,细胞质基因表现为母系遗传,而细胞核基因表现为两性遗传. E.细胞质基因中的个别遗传密码子不同于细胞核基因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分析】很多因素都能引起基因突变,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环境自然选择淘汰部分突变个体等原因,终表现出来的突变性状却比较少. 【解答】解:A、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按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中心法则的程度相同,A错误; B、引起细胞核基因突变的因素,也能引起细胞质基因突变,B正确; C、在人工诱变条件下,无法判断细胞核DNA的突变率和细胞质DNA的突变率的大小,C错误; D、在所有生物中,细胞质基因表现为母系遗传,而细胞核常染色体基因表现为两性遗传,而性染色体基因表现为伴性遗传,D错误; E、遗传密码子具有统一性,E错误. 故选:B. 12.一个基因中一个含氮碱基被替代可出现( ) A.无意义突变 B.移码突变 C.错义突变 D.不活动突变 E.上述突变都可以出现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解:一个基因中一个含氮碱基被替代,若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成了终止密码子,肽链提前终止合成,则为无意义突变;若造成这一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则为移码突变;若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则为错义突变;若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则为不活动突变. 故选:E. 13.假设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其结果是染色体重组,即组成基因有新组合的染色体,一次交换会产生多少重组的染色体?( ) A.1 B.2 C.3 D.4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一次最终导致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即最终产生2条重组的染色体. 故选:B. 14.两只动物交配,其基因型为AaBb,基因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即它们具有基因的新的组合).预期“AB”个体的百分率是多少(AB个体是指其表型相当于显性基因的符号)?( ) A.40% B.48% C.51% D.66%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中,A和b位于一染色体上,则a和B位于另一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有20%是重组的,说明符合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解答】解:根据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双亲产生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可推知雌雄配子中,各种配子的比例都为AB:Ab:aB:ab=1:4:4:1.由于配子是随机组合的,且组合的概率相等,所以子一代中表现为“AB”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其百分率是:×+×++×+(×+××2)=. 故选:C. 15.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A.无性生殖和交换 B.无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C.有性生殖和交换 D.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B、无性生殖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无性生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B错误; C、有性生殖和交换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减数分裂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6.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解答】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 故选:D. 17.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 或者DdXeY B.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4 C.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几率为 D.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图可知,Ⅱ5、Ⅱ6正常,Ⅲ10患甲病,可推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 【解答】解:A、Ⅱ6不患甲病,基因型为Dd,又1患乙病,Ⅱ6不患乙病,所以Ⅱ6基因型为DdXEXe,Ⅱ7、Ⅱ8不患甲病但生出患甲病的女儿,所以Ⅱ7是甲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Ⅱ7的基因型是DdXeY,A错误; B、Ⅲ13的基因型为XeXe,她的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Ⅱ7、Ⅱ8,Ⅱ7的Xe来自Ⅰ2,Ⅱ8的Xe来自Ⅰ3(Ⅰ4正常男人不含Xe),故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3,B错误; C、Ⅱ7Ⅱ8不患甲病,Ⅱ8不患乙病,但生出患甲乙两病的女儿,所以Ⅱ8是甲乙两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Ⅱ8的基因型是DdXEXe.Ⅱ7Ⅱ8生患甲病男孩的几率为,生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Ⅱ7和Ⅱ8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几率为×=,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8.如图为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H,隐性基因为h)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就乙病来看,I 2、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Ⅱ1、Ⅱ2产生的基因型为aX H的生殖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Ⅱ1、Ⅱ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 D.两种病的相同特点都是来自于基因重组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3、Ⅰ﹣4正常,生有患甲病的女儿Ⅱ﹣2,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是aa,Ⅰ﹣3、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由于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因此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3患有乙病,其女儿不患乙病,因此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是XhY,Ⅱ﹣2的基因型是XHXh. 【解答】解:A、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 2、Ⅱ2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 B、基因型为aX H的生殖细胞的其他基因不一定相同,B错误; C、Ⅱ﹣1的基因型是AaXHY,Ⅱ﹣2的基因型是aaXHXh,二者后代两种病兼患的概率是aaXhY=,C正确; D、两种病相同的特点都是隐性遗传病,其来源是基因突变,不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19.引起镰形细胞贫血症的Hbβ链突变的分子机制是( ) A.移码突变 B.碱基缺失 C.碱基置换 D.碱基插入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分析解答. 【解答】解:镰形细胞贫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珠蛋白的β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β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为GAG,编码谷氨酸,突变后为GTG,编码缬氨酸,使成为HbS.可见Hbβ链突变的分子机制是碱基置换. 故选:C. 20.造成苯酮尿症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基因控制合成的( ) A.一种激素 B.一种酶 C.肝细胞 D.智力低下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苯丙酮尿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选:B. 二、综合题 21.(1)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如果一位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C A.0B.12.5% C.25% D.50% (2)(接上题)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有DMD,那么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D A.0B.12.5% C.25% D.50% (3)(接上题)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先证者),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 A.0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属于伴X隐性遗传,其特点有:(1)交叉遗传;(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解答】解:(1)已知一位表现型正常的女士,其哥哥患有此病,说明父母、丈夫均正常,则其母亲是携带者XAXa,父亲是XAY,则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是XAXA、XAXa,其丈夫正常基因型为XAY,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25%). (2)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有DMD,那么的基因型是XAXa,则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3)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 故答案为: (1)C (2)D (3)D 22.球茎紫堇的有性生殖为兼性自花授粉,即开花期遇到持续降雨,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天气晴朗,可借助蜜蜂等昆虫进行传粉.紫堇的花色(紫色AA、黄色Aa、白色aa)与花梗长度(长梗对短梗为显性,基因用“B、b”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相等数量的紫花短梗(AAbb)和黄花长梗(AaBB)两个品种的球茎紫堇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开花期连续阴雨,黄花长梗(AaBB)植物上收获种子的基因型有 3 种,所控制对应性状的表现型为 紫花长梗黄花长梗白花长梗 .若开花期内短暂阴雨后,天气晴朗,则紫花短梗植株上所收获种子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 (2)紫堇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堇大多为单瓣花,偶见重瓣花.人们发现所有的重瓣紫堇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某些单瓣植株自交后代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蔓的单瓣花为 显 性状,Fl单瓣花的基因型为 Ee . ②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下图为F1单瓣紫堇花粉母细胞中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联会示意图,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基因 ③为探究“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这一结论的真实性,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F1单瓣紫蔓→花药单倍体幼苗F2 方案获得F2的育种方式称为 单倍体育种 .该过程需要经过① 花药离体培养 、② 秋水仙素处理 后得到F2,最后观察并统计F2的花瓣性状表现.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 F2花瓣只有重瓣花 ,则上述结论是真实的: 若 F2花瓣有单瓣花和重瓣花 ,则上述结论是不存在的.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AaBB自交,后代有AABB、AaBB、aaBB三种基因型;紫花短梗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 【解答】解:(1)若开花期连续阴雨,黄花长梗(AaBB)植物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即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三种,表现型分别为紫花长梗、黄花长梗、白花长梗.若开花期内短暂阴雨时,只进行自花、闭花授粉,而天气晴朗时,既存在自交又存在杂交,所以紫花短梗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即紫花短梗植株(AAbb)上所收获种子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2)①由题意已知某些单瓣植株自交后代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紫蔓的单瓣花为显性性状,重瓣花为隐性性状;理论上单瓣植株(Ee)自交后代重瓣花ee的比例大约为25%(EE:Ee:ee=1:2:1),但是实验结果后代重瓣花ee为50%,说明后代中有的单瓣植株没有成活,由于亲本的基因型是Ee,所以Fl单瓣花的基因型为Ee,由于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最可能的原因是E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导致花粉致死,则父本只能产生e一种花粉,故与Ee母本杂交后Ee:ee=1:1. ②如果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根据以上分析应该是E花粉致死,所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③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需要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若 F2花瓣只有重瓣花,则上述结论是真实的;若 F2 花瓣有单瓣花和重瓣花,则上述结论是不存在的. 故答案为: (1)3 紫花长梗 黄花长梗 白花长梗 AAbb AABb AaBb (2)①显 Ee ② ③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F2花瓣只有重瓣花 F2花瓣有单瓣花和重瓣花 23.如图所示,在a、b试管内加入的DNA都含有30对碱基.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 复制 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 逆转录 过程. (2)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 RNA ,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 转录 过程;c试管内模 拟的是 RNA复制 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 30 个碱基,有 10 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加入的酶多了 逆转录酶 .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a试管中模板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因此其模拟的是DNA的复制过程;b试管中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其模拟的是转录过程;c试管中模板是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其模拟的是RNA的复制过程;d试管中模板是R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其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试管模拟的是DNA分子复制过程,d试管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 (2)b试管模拟的是转录过程,c试管模拟的是RNA的复制过程,这两个试管的产物都是RNA;b试管内加入的DNA含有30对碱基,其转录形成的RNA含有30个碱基,有10个密码子(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3)d试管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故答案为: (1)复制 逆转录 (2)RNA 转录 RNA复制 30 10 (3)逆转录酶 24.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红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 转录 和 翻译 . (2)呼吸酶是活细胞必备的酶,上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 基因Ⅱ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化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的结果. (3)果蝇飞行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TP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的分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但不同的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中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都要表达.ATP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它能与ADP进行快速的相互转化. 【解答】解:(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过程,即转录和翻译过程. (2)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即细胞呼吸酶基因在所有活细胞中均表达,所以图中最可能代表指导细胞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是基因Ⅱ.由图可知,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 故答案为: (1)转录 翻译 (2)基因Ⅱ基因选择性表达 (3)ATP 25.入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并能在细菌中快速地进行DNA的复制,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λ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DNA,进而构建基因文库.相关操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DNA长度约为36﹣51kb,则λgtl0载体可插入的外源DNA的长度范围为 0﹣7.6kb ,为获得较大的插入能力,在改造载体时可删除噬菌体DNA组成中的 中部 序列以缩短其长度. (2)λ噬菌体DNA上通常没有合适的标记基因,故人工改造时需加装合适的标记基因,如上图λgtl0载体中的imm434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可见,构建基因克隆载体时,外源DNA的插入位置是imm434基因 之中 (之中或之外).培养后处于 溶菌 状态表明已成功导入目的基因. (3)包装用的蛋白质与DNA相比,特有的化学元素是 S ,若对其进行标记并做侵染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 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中 . (4)举一例生物界中与溶原状态相似的现象. HIV逆转录后DNA整合到人T细胞的DNA中 (5)分离纯化噬菌体重组DNA时,将经培养10小时左右的大肠杆菌一噬菌体的培养液超速离心,从 上清液 部位获得噬菌体.苯酚抽提,释放噬菌体重组DNA.最后,需用乙醇析出DNA,该操作依据的原理是 DNA不溶于酒精 .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本题题图为切入点,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的繁殖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等五个步骤.在吸附过程中,DNA分子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解答】解:(1)由于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DNA最大长度是51kb,经人工改造的λgt10载体的长度为43.4kb,那么插入的外源DNA的最大长度是7.6kb.由于λ噬菌体DNA中分为三段,左臂是含有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序列,中臂是控制溶原生长的序列,而右臂是含重要调控序列,所以人工改造载体时,可删除的是中臂. (2)由于采用的标记基因,即imm434基因,能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所以外源DNA应该插入该基因之中,这样就使得经侵染培养后的受体菌处于溶菌,状态. (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还有S、P,而DNA只含C、H、O、N、P,因此蛋白质特有的化学元素是S元素.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短时保温后搅拌、离心,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因为噬菌体中含有S的蛋白质外壳是不进入细菌体内的. (4)溶原是指噬菌体的DNA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与HIV逆转录后DNA整合到人T细胞的DNA中很相似. (5)经培养10h后的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因此在离心过程中,由于噬菌体的比重较轻留在了上清液中,而大肠杆菌比重较大沉在沉淀物中.在提取DNA分子时,由于蛋白质等其他杂质可以溶于酒精,而DNA不溶于酒精故而析出. 故答案为: (1)0﹣7.6kb 中部 (2)之中 溶菌 (3)S 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中 (4)HIV逆转录后DNA整合到人T细胞的DNA中 (5)上清液 DNA不溶于酒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