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 C. 人体内钙离子过多会发生抽搐 D. 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 【答案】C 【解析】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B正确;人体内钙离子过多会发生肌无力,C错误;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A、肽键的结构是﹣CO﹣NH﹣,不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A错误;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A.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下列有关四种生物膜结构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类囊体膜 B.图b表示线粒体膜 C.图c表示内质网膜 D.图d表示核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类囊体薄膜,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膜. 解:A、图a一个个囊状结构,为类囊体薄膜,A正确; B、b该结构有两层膜构成,其中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膜,B正确; C、由一个个扁平囊和小泡构成,是高尔基体膜,C错误; D、有双层膜构成的结构,而且膜与膜之间不连续,这是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孔道,D正确. 故选:C.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下列有关下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组别 ① ② ③ 3%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反应温度 0℃ 60℃ 100℃ 碘液 2滴 2滴 2滴 A. 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 本实验探究的是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 淀粉溶液和酶溶液可直接混合后再在相应温度下保温 D. ①③组实验结果均出现蓝色,其原因都是酶永久失活 【答案】A 【解析】本题的自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如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A正确;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控制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0℃时,淀粉酶活性很低,淀粉几乎未分解,所以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100℃时,淀粉酶变性永久失活,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10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5.用14C标记C0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的 A. 光反应的条件 B. 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 C. 能量的转换过程 D. C02中碳的转移途径 【答案】D 【解析】光反应必须需要光照、酶和色素参与,但不需要二氧化碳,A错误;暗反应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但需要能量、酶、ATP,二氧化碳只是原料,B错误;光反应中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与二氧化碳无关,C错误;二氧化碳中C首先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因此用14C标记C0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的C02中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 6.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是无氧呼吸 B.是有氧呼吸 C.不是乳酸发酵 D.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C 【解析】细胞呼吸中有CO2产生并释放的过程有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产生CO2以及有氧呼吸分解丙酮酸的过程都要产生CO2,但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一定没有CO2的产生,所以选C。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 【名师点睛】细胞呼吸中各个阶段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 反应式:C3H4O3(丙酮酸)+[H] → C2H5OH(酒精)+6CO2 或C3H4O3(丙酮酸)+[H] → C3H6O3(乳酸) 7.下列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装置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并要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解:在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时,由于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挥发性,需要用橡皮塞赛紧瓶口; 由于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装置的示意图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且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管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层析液挥发. 故选:C.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8.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只能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 B. 能量供应不足将影响各种大小分子的进出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 用蛋白酶处理细胞后,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将受到影响 【答案】D 【解析】如果离子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可以认为是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就一定是主动运输,A错误;能量供应不足,胞吞、胞吐、主动运输将受到影响,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受影响,B错误;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在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C错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用蛋白酶处理细胞后,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都将受到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9.某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樱桃番茄。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出现萎蔫现象,经分析是由于培养液的浓度过高,导致植物 A. 根部受到细菌感染 B. 根细胞呼吸停止 C. 根细胞吸水困难,甚至失水 D. 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受到破坏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植物萎蔫的原因是培养液浓度过高,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环境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失水,植物培养液浓度过高,细胞液浓度与培养液浓度差减小,渗透压的差小,吸水能力降低,若培养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还会失水,而植物仍然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导致植物萎蔫. A、根部受到细菌感染,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根细胞呼吸停止,说明细胞死亡,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由于培养液的浓度过高,根细胞吸水困难,甚至失水,从而导致植物萎蔫,C正确; D、根细胞膜上的载体与水分吸收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0.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 ) A.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B.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D.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碘与淀粉变蓝色,可用于检测淀粉,遮光的一半不变蓝,曝光的一半变蓝,则该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产物有淀粉. 解:A、碘与水没有颜色反应,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水,A错误; B、碘与淀粉变蓝色,曝光的一半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涉及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 D、该实验没有涉及到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来源,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氧原子来源于水,D错误; 故选: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解:A、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错误; 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确; D、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而成熟的生殖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2. 分别以胡萝卜的茎尖和韧皮部组织为材料,都能培育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说明茎尖和韧皮部组织的细胞都具有 A.周期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因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因为茎尖和韧皮部组织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以胡萝卜的茎尖和韧皮部组织为材料,都能培育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考点: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全能性实质的理解。 1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 )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不符合题意; B、进行去雄等工作,防止自花传粉,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符合题意;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C不符合题意;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列有关叙述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 B.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C.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 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15.如图为某家庭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Ⅱ﹣3为血友病患者,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1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B.Ⅰ﹣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C.Ⅱ﹣3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Ⅰ﹣1是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XHY,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A错误; B、Ⅱ﹣3为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则Ⅰ﹣2的基因型为XHXh ,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B正确; C、Ⅱ﹣3为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Y,C错误; D、Ⅱ﹣4是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XHY,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错误. 故选:B. 16.正常情况下(无变异发生),下列各项可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一个染色体组 D.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A错误;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17.下列有关细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S型菌与R型菌结构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mRNA的差异 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染色体变异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虽然已变性但与双缩脲试剂仍然能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A、肺炎双球菌含有核糖体,可以自己合成蛋白质,A错误;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而表现的,B错误;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部分基因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此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已变性,但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仍然能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8.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 A.mRNA的密码 B.DNA的自我复制 C.碱基互补配对 D.tRNA的转运 【答案】C 【解析】DNA中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通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中碱基排列序列,C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 19.下列有关如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共有五种核苷酸 B.甲、乙、丙中都含有腺嘌呤 C.丙图所示物质含有的单糖只能是核糖 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4、分析题图: 甲图中的上半部分含有T、为DNA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部分结构,下半部分含有U、为RNA中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的部分结构,甲图中的DNA→RNA表示转录过程,图的上半部分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下半部分共有4种核糖核苷酸; 乙图表示ATP 的结构简式,其中的A表示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 丙图表示腺嘌呤核苷酸的结构,其中的A表示腺嘌呤,组成该物质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解:A、由以上分析知,图甲中共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甲中上半部分中的“A”代表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图乙中的“A”代表代表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形成),图丙中的A表示腺嘌呤,嘌呤核糖核苷酸,乙中的“A”代表腺苷,丙中的“A”代表腺嘌呤,故甲、乙、丙中都含有腺嘌呤,B正确; C、丙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组成丙物质的单糖可能是脱氧核糖,也可能是核糖,C错误; 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为ATP的结构简式,每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 故选:B.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0.如图所示的变异类型为( ) A.倒位 B.易位 C.缺失 D.重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染色体片断上存在a、b、c、d、e、f基因,变异后,染色体片断上缺少了cd基因,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故选:C.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亲属中有艾滋病患者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解:A、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亲属中有艾滋病患者时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A正确; 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 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错误; 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 故选:A.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2.下列有关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 B.选择具有某种遗传病的家族作为调查对象 C.选择发病率较高的高血压病作为调查对象 D.选择尽可能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解:A、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应该选择社会群体作为调查对象,B错误; C、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C错误; D、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应该选择尽可能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D正确. 故选:D.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3.下列有关叙述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B.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解:A、马与驴交配产生骡子,但骡子不育,因此没有产生新物种,A错误; B、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育,两者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因此形成了新物种,B正确;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因此没有产生新物种,C错误; D、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5%,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D错误. 故选:B.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24.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DNA→tRNA→蛋白质 B.蛋白质→tRNA→DNA C.DNA→mRNA→蛋白质 D.蛋白质→DNA→mR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解: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因此,唾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 故选:C.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5.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比例是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可以分解成Aa与aa杂交,以及Bb与bb杂交。Aa与a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1:1,Bb与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Bb:bb=1:1。因此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是(1:1)×(1:1)=1:1:1:1,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6.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定位】遗传物质证据 27.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 A.1:1 B.1:2 C.2:1 D.4:1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2:1.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雌性只能产生X配子,性别比例为1:1,说明雄配子中含X的和含Y的配子为1:1,故C正确。雌配子的数量一般少于雄配子,故A错误。含X的配子因为有雌配子所以多于含Y的配子,故B错误。卵细胞没有含Y的,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9.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DNA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B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与DNA的关系 【名师点睛】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3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答案】A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DNA模板来自噬菌体,A正确。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T2噬菌体结构简单,仅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在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保留在外面。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1.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 A.DNA连接酶 B.DNA酶 C.DNA解旋酶 D.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将两个末端连接起来,A错误;DNA酶是水解DNA分子的酶,B错误;DNA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形成新的DNA分子,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32.DNA分子结构中( ) A.含氮碱基与磷酸相连 B.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C.腺嘌呤与鸟嘌呤通过氢键配对 D.两条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答案】B 【解析】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B正确;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氢键配对,C错误;两条链没有空间结构,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 33.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 ) A.D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B.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C.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D.基因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C 【解析】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3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示转录 B.该过程表示翻译 C.图中①是细胞核 D.图中④表示肽链 【答案】 【解析】该过程表示翻译,A错误、B正确;图中①是核糖体,C错误;图中④表示 tRNA,D错误。 【考点定位】翻译 35.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 C.两者都变化 D.两者都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群体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让其自交一代,得到的第2代豌豆中,AA:Aa:aa=1:2:1,因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又会出现1/2的杂合子,所以,在此基础上,再让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两代,在其第4代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1/2)3=1/8,AA=aa=(1-1/8)/2=7/16,A的基因频率=7/16+1/2×1/8=1/2,同理a的基因频率也等于1/2,所以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综合题 36.下图A—E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进行的,它为B提供____________。 (2)D过程反应物除丙酮酸外,还需____________(物质)参与,该过程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3)A—E生理过程中,可产生ATP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1)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类囊体膜 ATP和[H] (2)水 线粒体基质 (3)A、C、D、E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E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据此分析作答. 解:(1)据图分析,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2)D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有丙酮酸、水等,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即A、C、D、E过程. 故答案为: (1)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类囊体膜 ATP和[H] (2)水 线粒体基质 (3)A、C、D、E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7.下列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有核DNA分子_______个。 (2)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图______细胞,其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____。 (4)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_条。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8 (2)乙 初级精母细胞 (3)乙、丙 (4)4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1)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 (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乙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3)图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和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4)甲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上倍,因此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后期 8 (2)乙 初级精母细胞 (3)乙、丙 (4)4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38.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从F2以后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____________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____________。 (3)E和F都是在萌发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这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答案】 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 单倍体 A→B→C→G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频率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G→H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1)从F2才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让F2进行连续自交,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因此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图中该育种过程为A→B→C→G。 (3)E对萌发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属于诱变育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F对萌发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属于多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4)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都要进行筛选,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都能定向改变,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3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性遗传。 (2)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若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及其配偶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 常或X 隐 BB或Bb或XBX b 2/3 5/16 【解析】据图分析:Ⅱ-3、Ⅱ-4正常,生患病儿子Ⅲ-3,故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进一步确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1)根据试题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X或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2)Ⅲ-3的基因型为bb或XbY,所以Ⅱ-3为Bb或XBXb,则Ⅰ-1的基因型为BB或Bb或XBXb。 (3)若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基因型为Bb,与Ⅲ-4基因型为BB、Bb,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4)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X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所以他们的基因型分别是:Aa1/2XBXb、AaXBY后代白化病的概率为1/4,正常3/4,该病的概率1/2×1/4=1/8,正常7/8,所以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7/8+3/4×1/8=5/16。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对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伴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遗传不能确定,所以推断个体的基因型则有多种可能;其次是在计算涉及两种遗传病的相关概率时,最好的方法是单独分析每一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和正常概率,再结合分析。 40.下表是某实验室指导老师上实验课时,记录整理的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豆浆 0.1 g/mL的NaOH溶液、0.01 g/mL的CuSO4溶液等 液体的颜色变化 B 梨汁或苹果汁 0.1 g/mL的NaOH溶液、0.05 g/mL的CuSO4溶液等 液体的颜色变化 C 洋葱鳞叶表皮片 解离液、0.02 g/mL的龙胆紫、显微镜等 有丝分裂的过程 D 紫色洋葱鳞片叶 0.5 g/mL蔗糖液、显微镜、刀片、镊子等 液泡大小变化 E 菠菜叶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定性滤纸、试管、玻璃漏斗、研钵等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1)A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发生了________。 (2)B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法与A组有何不同?________。 (3)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找不到有丝分裂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修改实验________。 (4)D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紫色液泡很快缩小,但再用清水侵润该细胞后却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E组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紫色反应 (2)A组试管不用加热(或B组试管需要水浴加热) (3)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 实验材料改用洋葱根尖 (4)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洋葱鳞片叶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5)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解析】 (1)A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发生了紫色反应。 (2)B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法与A组有何不同的是 A组试管不用加热(或B组试管需要水浴加热)。 (3)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找不到有丝分裂的细胞,原因是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实验材料改用洋葱根尖。 (4)D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紫色液泡很快缩小,但再用清水侵润该细胞后却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洋葱鳞片叶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5)E组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考点定位】实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