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相应作用。(重难点) 2.举例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 态 系 统 及 其 组 成 成 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范围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 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 ①海洋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森林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⑤果园生态系统 ⑥冻原生态系统 ⑦淡水生态系统 ⑧人工林生态系统 ⑨荒漠生态系统 ⑩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对点连线] ①非生物的物 a.绿色植物 质和能量 ②生产者 b.腐生细菌、真菌 ③消费者 c.阳光、水、氧气、无机盐 ④分解者 d.动物(大多数) 【提示】 ①—c ②—a ③—d ④—b 探讨: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 15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提示: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pH。 (2)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按作用分为几类? 提示: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消费者:虾、草鱼、黑鱼;分解者:细菌、真菌。 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只是指其组成成分吗?说明理由。 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地位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备成分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主要成 分(基石) 消费者 包括营捕食生活的生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如菟丝子)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最活跃 的成分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物质循 环中的 关键成分 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15 【导学号:67330030】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解析】 营自养生活的微生物是生产者,而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则是消费者,绝大多数植物是生产者,但极少数植物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数腐生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异养型生物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答案】 A 2.下图所示成分可以构成一个( ) A.食物网 B.捕食链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解析】 图中所示有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是生产者,兔和狐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上述四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D 3.下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 ) 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处理掉。 【答案】 B 食 物 链 和 食 物 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15 (2)实例 2.食物网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探讨:下图为某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读图并探讨以下问题: (1)图示食物网中包括几条食物链? 提示:5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提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几营养级? 提示:三、四、五。 (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15 提示:猫头鹰、蛇、青蛙、食虫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探讨: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水藻数目以及淡水虾数目将如何变化? 提示: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淡水虾因大鱼的捕食而减少。 (2)淡水虾与小鱼之间、大鱼与小鱼之间分别属于什么种间关系? 提示:竞争,捕食。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某一捕食对象减少,则它对其他捕食对象的捕食量会增加,而自身的数量在短期内将维持稳定。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15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答案】 C 5.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答案】 C 6.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导学号:67330031】 (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光是它的________来源。 (2)蛇占有__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解的。 【解析】 由于图解中含有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所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而阳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动植物的遗体等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15 【答案】 (1)生态系统 能量 (2)2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3)增多 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4)细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1.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生产者包括植物、蓝藻和化能自养型细菌,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而原核生物包括各种细菌和蓝藻,据图仔细分析比较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可推知A正确。 【答案】 A 2.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解析】 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能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 B 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15 【解析】 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青蛙和蜘蛛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答案】 B 4.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所示。 如果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 蛙被大量捕捉后,短期内害虫会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蛇会因缺少一个食物来源,而过多的捕食鼠,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取食量增加而有所下降;由于害虫数量增加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 【答案】 B 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食物链及生物相互关系。(1)图中食物网中与鹰有关的食物链有4条,鹰可以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兔和人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鼠疫杆菌与人是寄生关系。(2)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直接影响鼠的数量,前者影响小于后者。大量捕杀鼬,使鼠失去天敌,种内竞争会增强。(3)蘑菇属于分解者,其内贮藏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物利用的是光能。 【答案】 15 (1)4 第三、第四营养级 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小于 增强 (3)分解者 不能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 1.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5.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生动物,比如蚯蚓、蜣螂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鸟和虫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以上各种成分构成了群落,同时图中显示了该群落的无机环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D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15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内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消费者可有可无,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 【解析】 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比如根瘤菌,它以活的生物体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还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答案】 A 4.(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解析】 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B 5.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图示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细菌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环节。图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答案】 A 6.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5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A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C项,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组成 【解析】 由于有的动物以多种生物为食,所以会使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树为生产者,体型大于昆虫等消费者,因此,生物体型的大小与营养级高低无必然的联系;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答案】 C 8.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解析】 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c→b→a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正确;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答案】 C 9.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是( ) 15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解析】 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减少,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是有利的。鹿减少,草增加,草增加了鼠和兔也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草的增加对猫头鹰的增加也是有利的。 【答案】 D 10.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此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________,该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鹰在此食物链中是________级消费者。 (3)此食物网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5)由上述简图可知,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在最短的食物链“草→鼠→鹰”中,鹰处在第三营养级,属于二(次)级消费者。根据食物网可知,鹰与蛇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 (1)3 (2)草→鼠→鹰 3 二(次) (3)草 (4)鹰 (5)捕食和竞争 [能力提升] 11.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15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受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A项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寄生细菌类,B项错误;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项错误。 【答案】 A 12.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答案】 B 13.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的减少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 15 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升最后近于稳定:由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 14.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据图1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C.________。 (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据图2回答: (5)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 (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5 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或老鼠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鹰的食物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10)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15.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野杂鱼中有许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营养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2)从营养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减少,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3)施肥过量,浮游植物B大量繁殖,植物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O2,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动物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答案】 (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