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长治市 2020 届高三年级五月份质量监测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卷 一、选择题 1.据图信息,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 B. 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C.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向细胞间隙转运 D. 一种载体只能运输一种物质,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 【详解】A、小分子物质包括气体分子,水,无机盐离子等,其中无机盐离子大部分需要以主 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A 错误; B、无机盐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如图中 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 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依靠 Na+进入细胞的浓度梯度力,逆浓度梯度运 - 2 - 输,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出小肠上皮细胞依靠载体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 助扩散,C 正确; D、由图分析可知,小肠上皮细胞上的载体既可以运输 Na+,也可以运输葡萄糖;Na-K 泵既可 以运输 Na+,也可以运输 K+,均是一种载体运输两种物质,D 错误。 故选 C。 2.下列与食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奶胀袋后不能饮用,因为酸奶被产气微生物污染了 B. 新冠病毒会在熟肉中大量繁殖,因此食用之前应进行核酸检测 C. 苹果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不能延缓其变褐成色 D. 食用含有抗虫基因的水果玉米可以增强人体抗虫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依据乳酸菌的代谢类型、病毒的增殖 方式、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具体知识作答即可。 【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酸奶胀袋说明受到杂菌污染,不能饮用,A 正确;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熟肉细胞已经死亡,B 错误; C、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能延缓其变褐成色,C 错误; D、玉米的抗虫基因只能使玉米拥有抗虫能力,吃掉玉米并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因为基因是大 分子物质,被人食用后会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 错误。 故选 A。 3.如图为细胞中的膜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所示物质中含有镁元素 - 3 - B. 图中结构为叶绿体的内膜 C. 图中 ATP 的能量来自物质氧化分解 D. ②和③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膜结构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且发生了水的光解反应和 ATP 的合成, 即发生了光反应,故该膜结构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则图中①所示物质为光合色素,物质 ②为磷脂分子,物质③为运输 H+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催化 ATP 的合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所示物质为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A 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结构上含有光合色素,且发生了光反应,故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 膜,B 错误; C、在光反应过程中光能转变成电能,在转变成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因此图中 ATP 的能量来 直接自电能的转化,C 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②的组成元素为 C、H、O、N、P,物质③的元素组成一定有 C、H、 O、N,一般不含有 P 元素, D 错误。 故选 A。 4.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 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 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B. 若 P 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 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 4 -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其中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 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应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 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 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 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A 正确; B、若 P 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 B 错误; C、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 节,D 正确。 故选 B。 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 1 中 d 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B. “数罟不入洿池,鱼鳌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 3 中的 II 类型 C. “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 2 中的① D.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 2 中的②、 - 5 - ④来防治害虫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a 为生产者,b 为无机环境(二氧化碳库),d 为分解者,c 为消费者;分析图 2: ①是互利共生关系,②是寄生关系,③是竞争关系,④是捕食关系;分析图 3:I 是衰退型, Ⅱ是增长型,Ⅲ是稳定型。 【详解】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主要与图 1 中 d 分解者的分解有关,A 正确; B、不用密网捕捞可以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为图 3 中的Ⅱ增长型, B 正确。 C、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阳光等自然资源,因此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 关系为图 2 中的③竞争关系,C 错误;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中农夫们通过利用图 2 中的②寄 生和④捕食关系来防治害虫,D 正确。 故选 C。 6.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 或 a 基因控制 合成蓝色色素,B 或 b 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含有两种色素表现为紫花,不含色素表现为白 花。现有某红花雄株和蓝花雌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 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色色素和红色色素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 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3 种 C. 若 F1 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中白花植株中,雌株占 1/2 D. 若 F1 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占 3/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蓝花(A_bb)雌株与红花(aaB_)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表现为紫花 雌株∶蓝花雄株=1∶1,一种性别只出现一种性状,可判断亲本为显性雄和隐性雌杂交。故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如果 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 AAXbXb×aaXBY,F1 基因型为 - 6 - AaXBXb∶AaXbY=1∶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据此答题。 【详解】A、据分析可知,蓝色色素和红色色素分别由 A 和 B 基因控制,母本蓝花雌株的基因 型为 AAXbXb,父本红花雄株的基因型为 aaXBY,A 正确; B、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XBXB、aaXBXb 和 aaXBY 共 3 种,B 正确; C、若 F1 的雌株(AaXBXb)和雄株(AaXbY)杂交,子代白花植株(aaXbXb 和 aaXbY)中雌株占 1/2, C 正确; D、若 F1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中紫花植株 A_XB_占(3/4)×(1/2)=3/8,D 错误。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7.农民为了达到高产目的通常在水稻种植时使用氮肥,然而在生产上常常会出现随施氮量的 增加而增产效果不显著的现象。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 Rubisco 酶(参与暗反应的 关键酶)及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请回答问题 (1)NO3 –和 NH4 +是土壤中主要的氮素,可以逆浓度梯度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吸收进入植物 根系运送到植物体各个部位,用以合成含氮物质,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酶等。 (2)科研人员研究高施氮量条件下 Rubisco 酶及碳反应速率变化,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据 图 1 分析,在高施氮量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推测 Rubisco 酶催化碳反应的效率 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Rubisco 酶是一种双功能酶,其作用过程如图 2 所示。 - 7 - 图中①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据图 2 分析,Rubisco 酶作为双功能酶,一方面 可以催化暗反应中 HCO3 –和 C5 结合形成 C3 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催化 C5 与 O2 结合成___________ 的过程,进而完成过氧化氢体内的反应,最终在线粒体产生 CO2 并释放,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 为光呼吸。据图可知参与光呼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光呼吸速率增强会导致光合速率下 降,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降低(酶活性降低) (3). 叶绿体基质 (4). 磷 酸乙醇酸和 C3 (5). 叶绿体、过氧化氢体、线粒体 (6). 光呼吸消耗了暗反应的底物, 将其氧化后最终形成 CO2 释放出细胞,从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Rubisco 酶是一种参与光合作用暗(碳)反应的酶,该酶的含量或活性升 高,可能会增加暗(碳)反应的速率,进而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 施氮量对 Rubisco 酶(参与暗反应的关键酶)及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 是不同施氮量,因变量是 Rubisco 酶的活性、光合速率。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NO3 -和 NH4 +进入植物根系是逆浓梯度进行的,说明其跨膜运输方 式为主动运输。 - 8 - (2)图中 a 为 Rubisco 酶,b 是碳反应速率,图中曲线显示,在高施氮量条件下,随着施氮 量的增加,Rubisco 酶含量增加,但是碳反应速率增加不明显,说明 Rubisco 酶催化碳反应的 效率降低。 (3)据图分析,图 2 中①为叶绿体基质,是碳反应的场所;图中显示 Rubisco 酶一方面可以 催化碳反应中的 CO2 的固定(CO2 与 C5 结合形成 C3)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催化 C5 与 CO2 结合成磷 酸乙醇酸和 C3,进而完成过氧化氢体内反应,最终在线粒体产生 CO2 并释放,该过程在生物学 上称为光呼吸;据图可知参与光呼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过氧化氢体、线粒体。根据以上分 析可知,光呼吸消耗了碳反应的底物,将其氧化后最终形成 CO2 释放出细胞,从而降低了光合 速率,所以光呼吸速率增强也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碳)反应的过程,弄清楚 Rubisco 酶 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 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非逆转录)为单股正链 RNA(+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通 过人的口腔、呼吸道黏膜感染人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通过皮肤细胞感染,而是通过黏膜细胞感染,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 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_免疫产生 的__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80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以病毒基因组 +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 和 C___________个。 (4)病毒寄生在蝙蝠体内,但不会引起蝙蝠大量死亡,这是病毒和蝙蝠两种生物长期 ____________的结果。 (5)若某人已出现疑似症状,如何诊断其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请提供两种诊断方法 ___________。 【答案】 (1). 只有黏膜细胞膜表面才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 效 应 T 细胞 (3). 体液 (4). 抗体 (5). 9600 (6). 共同进化 (7). 方案一: 采集样液,进行病毒基因组测序(或基因诊断、核酸检测)。方案二: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相 关抗体,或用单抗试剂盒诊断是否有相关抗原(或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解析】 - 9 -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 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 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 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 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 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 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 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 发挥效应。 【详解】(1)因为只有黏膜细胞膜表面才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新型冠 状病毒不是通过皮肤细胞感染,而是通过黏膜细胞感染。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 T 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 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 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若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80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则 G+C=8000×(1-40%) =4800 个,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需要先合成一条-RNA,然后 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RNA,由于每条 RNA 链上的 G+C 都相同,所以共需要碱基 G 和 C 个数: 4800×2=9600 个。 (4)病毒寄生在蝙蝠体内,但不会引起蝙蝠大量死亡,这是病毒和蝙蝠两种生物长期共同进 化的结果。 (5)诊断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方案如下:方案一:采集样液,进行病毒基因组测序(或基 因诊断、核酸检测)。方案二: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相关抗体,或用单抗试剂盒诊断是否有相 关抗原(或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点睛】本题以“2019-nCoV”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基因表达和生物进化等相关知 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9.2020 年初非洲异常'气候为蝗虫创造了理想的繁殖条件。它们具有聚集扩散和迁移习性,能 将分散的危害变为灾害。而开启这个习性变革的秘密正藏在它们的大腿上。当越来越多的蝗 - 10 - 虫摩肩接踵,相互碰撞就打开了这个危险的开关。神经冲动让沙漠蝗释放苯乙腈,集结号就 会吹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沙漠蝗种群特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⑥消费者 (2)蜜蜂、蚂蚁、鱼也有群居现象,由此推测引起蝗虫聚集的因素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蝗虫密度②食物空间分布③聚集信息素④触觉等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蝗虫群体迁飞,不仅增加了个体获得食物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种群的 ___________,从而在漫长的自然选择的压力中增加生存进化的几率。 (3)蝗灾防治,方法不同。多数国家采用喷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样做的弊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物防治,可通过牧鸡、牧鸭、椋鸟等天敌,可有效降低蝗虫密 度。除了上述方法,请写出生物防治蝗虫的方法____________。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之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____________的道路,共克时艰, 才是正确的选择。 【答案】 (1). ①②⑤ (2). ①②③④ (3). 繁衍 (4). 污染环境,易产生抗 药性 (5). 利用蝗虫病原微生物(微孢子,细菌,病毒等)感染蝗虫,抑制其生长繁育产 卵提取(蝗虫或某些植物)信息素吸引蝗虫聚集,利用农药杀死 (6). 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 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 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①利用微生物防治。②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③利用捕食性天 敌防治。④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 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⑤生物防治缺点:短期效 - 11 - 果不如使用化学农药快,杀虫效果较慢。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 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 4 个方面:①对有害生物有杀伤作用。②对有害生物 的生长发育有抑制或调节作用。③对有害生物的行为有调节作用。④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 的能力。⑤化学防治优点:在一定条件下,能快速消灭害虫,压低虫口密度。⑥化学防治缺 点: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详解】(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 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故下列属于沙漠蝗种群特征的有① 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⑤种群密度。 (2)根据题意“蝗虫具有聚集扩散和迁移习性,能将分散的危害变为灾害。而开启这个习性 变革的秘密正藏在它们的大腿上。当越来越多的蝗虫摩肩接踵,相互碰撞就打开了这个危险 的开关”可知,①蝗虫密度、②食物空间分布、③聚集信息素、④触觉等均会引起蝗虫聚集。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蝗虫群体迁飞,不仅增加了个体获得食物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种群的 繁衍,从而在漫长的自然选择的压力中增加生存进化的几率。 (3)喷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的弊端是污染环境,且易使蝗虫产生抗药性。若生物防治,可通 过牧鸡、牧鸭、椋鸟等天敌,可有效降低蝗虫密度。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蝗虫病原微 生物(微孢子,细菌,病毒等)感染蝗虫,抑制其生长繁育产卵提取(蝗虫或某些植物)信 息素吸引蝗虫聚集,利用农药杀死。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之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共克时艰, 才是正确的选择。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害虫的防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0.烟草含有 24 条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会引起缺失染色体 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现有含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某株烟草,其中 A、 a 基因分别控制烟草的心形叶和戟形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C 基因在 5 号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__排列。只考虑烟草的叶形,该株烟草 - 12 - 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 (2)若现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个体可供选择,为了确定染色体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 还是雌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用“0”代表缺失的基因,并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 (3)已知 B、b 基因控制烟草的株高,D、d 基因控制焦油的含量。现有基因型为 BbDd 的个体, 若想确定 D、d 基因是否位于 5 号染色体上,可让基因型为 BbDd 的植株自交,若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 D、d 基因不位于 5 号染色体上;若后代____________,则 说明 D、d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答案】 (1). 线性 (2). 全为心形叶(或心形叶∶戟形叶=1∶0) (3). 选择染 色体缺失个体与戟形叶个体进行正反交(正交:A0♀×aa♂;反交:A0♂×aa♀),观察后代 的性状表现;若正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反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则染色体缺失会使 雌配子致死;若正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反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则染色体缺失会使 雄配子致死 (4). 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5). 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 为 3∶1;或出现三种表现型,比例为 1∶2∶1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5 号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 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若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则该个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雌配 子只有含 A 一种类型的雌配子,或是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则该个体产生的具有活性 的雄配子只有含 A 一种类型的雄配子。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 A、B、C 基因在 5 号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由于含缺失染色体 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所以只考虑烟草的叶形,根据上述分析可 知该株烟草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A0,均表现为心形叶。 (2)为了确定染色体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应选择染色体缺失个体与戟形叶 个体进行正反交(正交:AO♀×aa♂;反交:AO♂×aa♀),并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正交 后代全为心形叶,反交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则染色体缺失会使雌配子致死;若正交 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反交后代全为心形叶,则染色体缺失会使雄配子致死。 (3)两对基因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 D、d 基因不位于 5 号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 BbDd 的植株自交,后代应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若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 BbDd 的植株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 - 13 - 配子,可能是 BD∶bd=1∶1,也可能是 Bd∶bD=1∶1,若为前者,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 例为 3∶1;若为后者,则后代会出现三种表现型,比例为 1∶2∶1。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某公司在新冠防疫期间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 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数量。凝胶洗手前后的检测流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实验前需要配置培养基,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氮源、___________。如果培养乳酸杆菌,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 (2)为统计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若在 M 稀释倍数 下统计出平板上的菌落数为 N,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液体体积为 V(ml),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 数为___________,而实际菌数要比计算值___________。 (3)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 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 养基上菌种的类型。 【答案】 (1). 无机盐 (2). 维生素(或生长因子)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N/V×M (5). 大 (6). 同一个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 (7). 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8). 菌落的 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 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 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 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平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 - 14 - 离,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体计数。 【详解】(1)无机盐对维持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的培养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如培养乳酸 杆菌。 (2)为统计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若在 M 稀释倍 数下统计出平板上的菌落数为 N,涂布平板时所用的液体体积为 V(ml),那么每克样品中的 菌数为 N/V×M,由于计数时当两个或几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所以实际菌数要比计算值偏大。 (3)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需要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以及在同一稀释度下计数多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并求平均值,即提出的建议为:在同一个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 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 扰。 (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 基上菌种的类型。 【点睛】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是微生物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稀释涂布平板是重要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时应注意操作的细节并理解相应的原理。 12.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 ES 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有出转基因小鼠。其主 要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Ⅰ、Ⅱ、Ⅲ、Ⅳ代表四种限制酶。箭头指向的位置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Amp'是氨苄青 霉索抗性基因,Neo'是 G418 抗性基因。 (1)利用 PCR 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 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 DNA、dNTP、引物 外,还应含有______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 15 - 注:A、B、C、D 是引物,箭头是延伸方向。 (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___________,重组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 作为________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 G418 能有效杀死 不具有 Neor 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①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_______(填图中的 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__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 (3)据图分析,细胞乙发育成桑椹胚的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将细胞乙培 养成桑椹胚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 热稳定性 DNA 聚合酶(Taq 酶) (2). A 和 D (3). 基因表达载体的 构建 (4). 标记基因 (5). Ⅰ和Ⅱ (6). G418 (7). 有丝分裂 (8). 早期胚 胎培养 【解析】 【分析】 1、PCR 反应的条件:模板 DNA、dNTP(包含 dATP、dCTP、dGTP、dTTP)、引物、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其中,dNTP 的作用是合成 DNA 的原料、提供能量。 2、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为: 提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PCR 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 DNA、dNTP(包含 dATP、dCTP、 dGTP、dTTP)、引物以外,还应含有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为了扩增目的基因的片段,根据图 示可知需要在引物 A 和 D 作用下以目的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目的基因。 (2)由图可知,过程①②是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过程。重组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有利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 的细胞。根据题意可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 G418 能有效杀死 不具有 Neo′的小鼠细胞,因此应选择 Neo′作为标记基因,即质粒上 Neo′不能用限制酶切 割,则过程①应选用Ⅰ和Ⅱ两种限制酶,图中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 G418 以便于起到筛选的作 用。 (3)细胞乙发育成桑椹胚的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将细胞乙培养成桑椹胚的技术称为早 - 16 - 期胚胎培养技术。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确 定合适的限制酶,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