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人教版
第 15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 - - 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 1 .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 实验材料 :S 型和 R 型肺炎双球菌。 表面 光滑 表面粗糙 有毒 无毒 - 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实验过程和 结果 S 型活细菌 不死亡 - 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3) 分析 ① 实验 a 、 b 说明 R 型活细菌无毒性 ,S 型活细菌 。 ② 实验 c 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 。 ③ 实验 d 说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在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 , 转化为 , 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 的。 (4) 实验结论 : 。 有毒性 无毒性 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 可以遗传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 - 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 实验 (1) 实验 ①② 分别说明 。 (2) 实验 ③ 说明 。 (3) 实验 ④ 在整组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说明 , 与实验 ③ 对比除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外 , 还能说明 。 R 型、 S 型 R 型 DNA 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DNA 有转化作用 对照 DNA 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 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才有转化作用 - 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3 . 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 实验 小鼠 培养基 S 型细菌 S 型细菌的 DNA - 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转化因子 DNA 某种“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就是 DNA - 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 “ 转化因子 ” 。 ( ) (2)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 (3) 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细菌而无 R 型细菌。 ( ) (4)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产生了 S 型活细菌 , 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 (5)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 × × √ × - 1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6)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中 ,DNA 酶将 S 型细菌的 DNA 分解为脱氧核苷酸 , 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 ) (7)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 (8) 艾弗里及其同事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 , 没有得到当时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 ) √ √ √ - 1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 科学思维 ) 1 . 体内转化实验中 , 小鼠体内 S 型细菌、 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 AB 段 R 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 (2) BC 段 R 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 ( 3) 后期出现的大量 S 型细菌是由 R 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 的吗 ? 提示 : 小鼠具有免疫系统 , 能将大部分的 R 型细菌清除 , 致使 R 型细菌数量减少。 提示 : B 点之前 , 已有少量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 , 造成 R 型细菌大量繁殖。 提示 : 不是 , 由 R 型细菌转化成的 S 型细菌繁殖而来 。 - 1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 结合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 ,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什么 ? (2) 设置 “S 型细菌的 DNA 加 DNA 酶 ” 的实验组的目的是什么 ? (3) 细菌发生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 提示 : 直接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 、多糖、蛋白质等 , 将它们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 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提示 : 起对照作用。用 DNA 酶水解 S 型细菌的 DNA, 结果不能发生转化 , 说明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 。 提示 : 转化的实质是外源 DNA 与受体细胞 DNA 之间的重组 ,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因此 , 转化作用可以看成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 1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解疑释惑】转化实验的 4 个易错点 (1)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 ,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 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 加热并没有使 DNA 完全失去活性 : 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 , 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 但是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3) 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能被转化 , 只是小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转化效率与 DNA 纯度有关 ,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4) 体内转化实验不是 S 型细菌的 DNA 使小鼠致死 , 而是具有毒性的 S 型细菌可使小鼠致死。 - 1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1 .(2019 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二模 ) 下列有关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 “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 的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及原因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格里菲思 , 因其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现象 , 且 “ 转化因子 ” 不是蛋白质 B. 格里菲思 , 因其发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后 , 培养基中会出现 S 型细菌菌落 C. 艾弗里 , 因其发现肺炎双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 “ 转化因子 ” 是 DNA D. 艾弗里 , 因其发现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死亡的 R 型细菌转化为活的 S 型细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 转化因子 ”,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 但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 DNA, 也没有证明 “ 转化因子 ” 不是蛋白质 ,A 项错误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 , 发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后 , 培养基中会出现 S 型细菌菌落 ,B 项错误 ;1944 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 发现了肺炎双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 “ 转化因子 ” 是 DNA,C 项正确 ; 死亡的 R 型细菌不能转化为活的 S 型细菌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2019 广东中山期末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实验中 S 型细菌 DNA+R 型活细菌一起培养 , 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 S 型细菌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已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 , 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 DNA 仍具有活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A 项错误 ; 艾弗里实验中 ,S 型细菌 DNA+R 型活细菌 , 培养基上生存的既有 S 型细菌也有 R 型细菌 ,B 项错误 ; 该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 不能说成是 “ 主要的 ” 遗传物质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格里菲思实验 ( 实验一 ) 与艾弗里实验 ( 实验二 ) 的 3 个 “ 不同 ” - 1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分析 3 .(2019 江西阶段性检测 ) 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 , 持反对观点者认为 “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 , 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 。已知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 ( 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 ) 。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 A.R 型细菌 + 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 B.R 型细菌 + 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 DNA→ 预期出现 S 型细菌 C.R 型细菌 +S 型细菌 DNA→ 预期出现 S 型细菌 D.R 型细菌 +S 型细菌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 , 而且这种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 , 所以 R 型细菌与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的 DNA 混合培养 , 若出现的 S 型细菌也抗青霉素 , 说明抗青霉素性状的出现不是荚膜造成的 , 即 DNA 不是只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 , 而是起遗传作用 ,A 项符合题意 ;B 项的预期结果与实验处理不相符 ,C 项处理的结果不能证明产生荚膜的真正原因 ,D 项的预期结果与实验处理不相符。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 .(2019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 ) 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 , 他用灭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 , 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 , 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 R 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 , 该物质是 “ 转化因子 ” B. 抗 R 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 , 该抗体是 “ 转化因子 ” C.S 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 , 转化生成的 S 型细菌在与 R 型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 D. 未加抗 R 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 S 型细菌的 DNA 不会进入 R 型细菌 , 无法发生转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是由 S 型细菌的 DNA 控制合成的 ,A 项错误 ; 抗 R 型菌株的抗体与 R 菌结合 , 抑制 R 型细菌的繁殖 ,B 项错误 ; 根据题意 , 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 , 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 R 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 , 说明 S 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 , 转化生成的 S 型细菌在与 R 型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 , 而在体外条件下 ,R 型细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 项正确 ; 未加抗 R 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 S 型细菌的 DNA 会进入 R 型细菌 , 可以转化形成 S 型细菌 , 但是由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R 型细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 转化形成的 S 型细菌被淘汰了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 1 . 实验材料 。 (1) 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 T 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DNA P 外壳 S 寄生 - 2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2) 噬菌体的复制式 增殖 2 . 实验方法 法。该实验中用 35 S 、 32 P 分别标记 。 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同位素标记 蛋白质和 DNA - 2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3 . 实验 过程 蛋白质 外壳 含 35 S DNA 含 32 P 高 低 低 高 - 2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4 . 实验结果 分析 5 . 结论 : 是遗传物质。 32 P-DNA 进入 了 宿主细胞 内 35 S- 蛋白质 外壳 未 进入宿主 细 胞 , 留在 外面 DNA - 2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教材拾遗 ( 必修 2 第 46 页拓展题 ) 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提示 :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 ① 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 ② 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 , 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 ③ 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 ; ④ 结构比较稳定等。 - 2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正误判断 (1)T 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 ) (2)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 O 2 来自水与用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 ( ) (3)T 2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 (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 ) (5)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 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 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6) 用 1 个含 35 S 标记的 T 2 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 , 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含 35 S 。 ( ) (7)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 (8)DNA 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 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 ( ) × √ × √ × × × √ - 2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探究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 科学思维 ) 图 1 、图 2 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图解及实验数据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2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1) 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 (2) 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 (3) 图 2 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 100%, 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什么 ? 细胞外的 32 P 含量有 30%, 原因是什么 ? 提示 : ① 个体很小 , 结构简单 , 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 病毒无细胞结构 ,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② 繁殖快 , 细菌 20~30 min 就可繁殖一代 , 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提示 : 把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 , 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提示 : 作为对照组 , 以证明细菌未裂解。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 2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 4) 用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 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 , 但实验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 (5) 用 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 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 :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 , 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原因 , 有少量含 35 S 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 ,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 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提示 : ① 保温时间过短 , 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 保温时间过长 ,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 也会使上清液含有较高放射性。 - 2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解疑释惑】标记 T 2 噬菌体的三个 “ 不能 ” (1) 不能用含 35 S 和 32 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T 2 噬菌体 :T 2 噬菌体是病毒 ,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 不能利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2) 不能用 14 C 标记细菌 , 再用被标记的细菌来培养 T 2 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C, 若用 C 标记 , 结果是 T 2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都被标记 , 导致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 , 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进入细菌 , 从而不能确定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3) 不能用 35 S 和 32 P 标记同一 T 2 噬菌体 : 35 S( 标记蛋白质 ) 和 32 P( 标记 DNA) 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 , 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部位 , 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 - 3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考向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分析 1 .(2019 辽宁锦州模拟 ) 下图为用标记的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T 2 噬菌体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 ) 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3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A. 图 2 中用 35 S 、 32 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DNA, 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 1 中的 ⑤① B. 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 , 其营养成分中应含有 32 P C. 图 2 中的 ⑦⑧ 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 , 其中 ⑧ 的目的之一是让质量较轻的 T 2 噬菌体颗粒分布到 B 上清液中 D.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3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答案 : C 解析 : 蛋白质、 DNA 的特征元素分别为 S 、 P, 图 1 中的 ① 为磷酸基团 , 含有 P 元素 , ⑤ 为肽键 , 含有 N 元素 , ④ 为 R 基团 , 可能含有 S 元素 ,A 项错误 ; 培养 32 P 标记的 T 2 噬菌体的大肠杆菌不应被 32 P 标记 , 所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含有 32 P, 否则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的来源无法确定 ,B 项错误 ; 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是 T 2 噬菌体颗粒 ,C 项正确 ; 噬菌体是 DNA 病毒 , 其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酶来自大肠杆菌 , 而 DNA 模板则由噬菌体自身提供 ,D 项错误。 - 3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2 .(2019 甘肃会宁月考 ) 用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 在感染后 2,4,6,8,10 min 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3 H- 尿嘧啶 , 培养适宜时间后 , 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 RNA, 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 T 2 噬菌体 DNA 的单链组、含大肠杆菌 DNA 的单链组混合杂交 , 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 , 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 ) A. b 、 a B. c 、 d C. d 、 c D. a 、 b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分析题意可知 , 大肠杆菌被 T 2 噬菌体感染后 , 其内 T 2 噬菌体的 DNA 上基因表达强烈 , 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 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的 RNA 中放射性越强 ; 而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反而会越来越弱。因此两组杂交后的结果为 T 2 噬菌体组杂交带放射性比例逐渐上升最后达到饱和 , 对应曲线 a ; 大肠杆菌组杂交带放射性比例呈下降趋势 , 对应曲线 b 。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 3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考向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 3 .(2019 陕西名校联盟联考 ) 逆转录病毒 A 的侵染会导致大肠杆菌死亡。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该病毒和 T 2 噬菌体两种病毒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 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3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A. 通过 ①② 组对比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 通过 ③④ 组对比不能说明 RNA 是遗传物质 C. ③ 组 RNA 逆转录合成 DNA 需消耗脱氧核苷酸 D. ①③ 组大肠杆菌进行相应处理后会出现死亡现象 答案 : B 解析 : ①② 组从噬菌体中分离 DNA 和蛋白质分别注射到大肠杆菌体内 , 通过 ①② 两组对比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A 项正确 ; ③④ 两组分别注射 RNA+ 逆转录酶和其他蛋白 + 逆转录酶 , 通过 ③④ 两组对比能说明 RNA 是遗传物质 ,B 项错误 ; ③ 组 RNA 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 需要消耗脱氧核糖核苷酸 ,C 项正确 ; ①③ 组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检测到了病毒 , 说明两种病毒可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 , 故进行相应处理后会死亡 ,D 项正确。 - 3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4 .(2019 湖南岳阳一模 ) 图 1 、图 2 表示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 , 据图分析 , 你认为正确的是 ( ) - 3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A. 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B. 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C. 图 2 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 如果培养 2 代以上 , 乙处 DNA 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比例会增多 - 3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答案 : A 解析 : 用含有 32 P 或 35 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被 32 P 或 35 S 标记。用被 32 P 或 35 S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 噬菌体以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或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 , 因此子代 ( 甲处的 ) 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A 项正确 ; 用被 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 由于 DNA 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 , 所以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有一部分含有放射性 ,B 项错误 ; 图 2 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 也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项错误 ; 用被 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 由于 DNA 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 , 子一代噬菌体 DNA 分子中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 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 ; 子二代中有 1/2 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 ( 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 一条链不含放射性 ),1/2 的噬菌体不含放射性 , 因此 , 如果培养 2 代以上 , 乙处 DNA 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为 0, 且比例不会增多 ,D 项错误。 - 4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归纳总结】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4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考向 3 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5 .(2019 江西奉新月考 )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 (TMV) 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 , 将其放在水和苯酚中振荡后 , 不同成分分别接种 ,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A. 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RNA B. 烟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 RNA 的载体 C. 接种 RNA 后 , 烟草感染的病毒与 TMV 相同 D. 接种蛋白质后 , 烟草感染的病毒与 TMV 相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烟草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项错误 ;RNA 不能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烟草细胞 , 因此烟草细胞膜上无 RNA 的载体 ,B 项错误 ; 感染病毒是以 TMV 的 RNA 为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 , 因此与 TMV 的蛋白质相同 ,C 项正确 ; 接种蛋白质后 , 烟草没有感染病毒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审题指导 分析题图的实验过程可知 : 将烟草花叶病毒 TMV 的 蛋白质 和 RNA 分开 , 分别感染烟草 ; 接种 RNA 烟叶会感染病毒 , 接种 蛋白质 烟草未感染病毒 , 这说明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不是蛋白质 。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明确实验过程是解题的突破口 , 对于病毒的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4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6 .(2019 山东临沂质检 ) 蓝藻又名蓝细菌 , 通常把感染蓝藻细胞的 DNA 病毒称为噬藻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蓝藻含有叶绿体 , 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噬藻体侵染蓝藻时 , 只有 DNA 进入蓝藻 D. 用含 35 S 的培养基培养噬藻体可标记其外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蓝藻是原核生物 , 不是植物 , 无叶绿体 , 蓝藻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 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A 项错误 ; 噬藻体属于病毒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因此不含核糖体 ,B 项错误 ; 噬藻体感染蓝藻时 , 其 DNA 进入蓝藻细胞内 , 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C 项正确 ; 先用 35 S 的培养基培养蓝藻 , 再用噬藻体侵染蓝藻 , 这样获得的子代噬藻体的外壳可被标记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 4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 4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1 .(2019 海南 ) 下列实验及结果中 , 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 “ 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 的是 ( ) A.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 ,F 1 为红花 ,F 2 中红花 ∶ 白花 =3 ∶ 1 B. 病毒甲的 RNA 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 C. 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 S 型活细菌 D.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 2 噬菌体外壳蛋白 , 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 ,F 1 为红花 ,F 2 中红花∶白花 =3 ∶ 1, 只能说明红花对白花是显性 , 且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 该实验及结果说明生物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 , 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 无法直接证明 “ 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A 项错误 ; 病毒甲的 RNA 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 , 说明病毒甲的 RNA 是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RNA 是遗传物质 , 病毒乙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 项正确 ; 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 S 型活细菌 , 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含有某种 “ 转化因子 ”,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 无法直接证明 “ 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C 项错误 ;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 2 噬菌体外壳蛋白 , 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 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无法直接证明 “ 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2 .(2017 全国 Ⅱ ) 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T 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 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 32 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 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 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T 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A 项错误。 T 2 噬菌体 m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宿主细胞大肠杆菌中进行的 ,B 项错误。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 , 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 用含有 32 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 再用这种大肠杆菌培养 T 2 噬菌体 , 能得到 DNA 含有 32 P 标记的 T 2 噬菌体 , 即培养基中的 32 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 2 噬菌体的核酸中 , C 项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RNA, T 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 DNA, 它们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同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链接高考 3 .(2017 江苏 ) 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 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 P 标记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经典实验。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 , 能使活的 R 型菌转化为活的 S 型菌 , 并没有提到 DNA,A 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 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促进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 未涉及小鼠 ,B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 离心后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 , 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C 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 用 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 32 P 标记的噬菌体 DNA 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 , 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 32 P 标记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