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章 章末综合检测
第 1 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内环境的概念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1,2,3,4,5,8,16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6,7 3.稳态的概念 9,10 4.稳态的调节机制 11,13,15 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2,14,17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体液是指细胞的内分泌液和外分泌液 B.人体细胞生活在各种内、外分泌液中 C.人体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D.皮肤被烫起的水泡中主要含有组织液 解析:体液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人 体皮肤细胞直接从组织液(内环境)中吸收氧气;皮肤被烫起的水泡中 主要含有组织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细胞直接生 活的人体内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血浆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泪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总是组织液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总是淋巴液 解析:毛细血管壁一侧是血浆,另一侧是组织液,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 活的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一侧是淋巴,另一侧是组织 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和组织液;泪腺细胞生活 的内环境总是组织液,不能误认为泪液也是它的内环境;淋巴细胞生活 在淋巴液中时,其内环境总是淋巴液,而当它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 其内环境就是血浆。 3.如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成分可相互渗透 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各种成分可相互渗透 C.血浆和淋巴在各自的运输管道中都是单向流动的 D.血浆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减少 解析: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能渗透到组织液中;通常情况下, 由于毛细淋巴管壁特殊的构造,组织液的各种成分可渗透进入淋巴,而 淋巴的成分不能渗透进入组织液;因心脏和血管等瓣膜的关系,血浆和 淋巴都是单向运行的;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能渗透到组织液 中,所以血浆蛋白含量的增多难以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更不可能 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减少。 4.血浆中的 1 个 Na+可能来自 1 个( D ) ①小肠上皮细胞 ②红细胞 ③毛细血管壁细胞 ④淋巴细胞 ⑤神 经或肌肉细胞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 Na+可进入血浆;红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 中的 Na+可直接排出到血浆;淋巴细胞排出的 Na+可间接或直接进入血浆; 神经或肌肉细胞排到组织液中的 Na+可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浆。故 答案选 D。 5.人体细胞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液体构成的内环境中,三者之 间的物质流动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成分和含量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物质流动均要透过一定的生理屏障 C.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分子的通透性提高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D.血浆蛋白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和淋巴管堵塞均会引起组织液增多 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成分和含量接近,但血浆中的蛋 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要多;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流动要透过 毛细血管壁,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流动要透过毛细淋巴管壁,淋巴 通过淋巴循环直接注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不需要透过生理屏障;毛 细血管壁对蛋白质分子的通透性提高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分子进入组织 液,从而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血浆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 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静脉回流受阻和淋巴管堵塞 均会引起组织液的去路不畅,从而引起组织液滞留增多。 6.离体的骨骼肌细胞如果不能及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很快将丧失 收缩能力。而在人体的内环境中,骨骼肌细胞却能正常地行使功能。导 致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包括( D ) A.离体环境不能满足细胞代谢所需的理化条件 B.内环境能提供肌细胞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条件 C.内环境的渗透压与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平衡 D.内环境的 pH 和温度适合肌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进入内环境发挥催化作 用 解析:肌细胞代谢所需的酶在细胞内起作用,而不是进入内环境发挥催 化作用。 7.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这主要是因为生理盐水 ( C ) A.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B.能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补充能量 C.能提供与细胞内液平衡的渗透压 D.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解析:一般来说,高浓度的盐水才会导致病原菌脱水从而起到抑菌效果, 生理盐水是细胞内液的等渗溶液,并不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 殖,但能提供与细胞内液平衡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功能, 生理盐水不是能源物质,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补充能量;生理盐水是 0.9%的氯化钠溶液,不影响 pH 或酸碱平衡。 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 C、D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 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 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图中 A、B、C、D 分别表示肺、小肠、肾脏和直肠 B.图中①、②分别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重吸收过程 C.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 D.循环系统也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解析:图中 A 表示肺,B 表示小肠,C 表示肾脏,D 表示皮肤。 9.有关内环境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C ) A.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B.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会改变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C.病原微生物引起内环境的波动主要依靠神经和体液来调节 D.人体内环境既为全体细胞所共享,又依靠全体细胞来共建 解析:由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所以外界环 境因素和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病原微生物引起内环境的波动主要依靠免疫调节;一方面,人体内环境 为全体细胞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和条件,另一方面,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需要各细胞生命活动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所以人体内环境既为全体 细胞所共享,又依靠所有细胞来共建。 10.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恒定不变 B.只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功能健全,稳态就不会被破坏 C.血浆 pH 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可通过锻炼增强的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 成分和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而非恒定不变)的状态;即使人体维 持稳态的调节系统功能健全,但在外界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如初上 高原、酷热等),稳态也可能被破坏;血浆 pH 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 HC 等物质的缓冲作用。 11.有关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现代的观点是( A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调节 C.代谢—行为调节 D.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协调活动 解析:考查对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的现代认识。依据现代的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内 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是最主要的体液调节因素。故选 A。 12.下列哪项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症( A ) A.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 B.黑色素缺乏引起的白化病 C.血红蛋白缺乏引起的贫血病 D.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 解析:胰岛素缺乏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 成分,因此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属于稳态失调症。黑色素存在于细 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白化病的直接病因虽然是黑色素缺乏,但根本原 因乃是基因突变,因此黑色素缺乏引起的白化病属于遗传病;血红蛋白 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血红蛋白缺乏引起的贫血病也不是内环境稳态 失调症;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并不必然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1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多吃酸泡菜,有利于保持酸碱平衡 B.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易稳态失调 C.夏天排汗多,不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D.冬天排尿多,不利于保持水盐平衡 解析:多吃酸泡菜,不仅无助于维持酸碱平衡,还有可能因内环境中酸 性物质过多使机体调节 pH 的负担加重;在空调房间里,一些不利影响因 素最终容易使稳态失调;夏天排汗多,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冬天排尿 多,有利于保持水盐平衡。 1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此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B ) A.稳态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必将紊乱 B.稳态一旦失调,血糖浓度必将下降 C.内环境渗透压一旦高于正常值,细胞必将失水 D.pH 和温度一旦超出适宜范围,酶活性必将下降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命活动的 根本特征是细胞代谢,所以稳态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必将紊乱;稳态的 内容包含多个方面,血糖的相对稳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稳态一旦失 调,血糖浓度不一定下降,也可能上升或保持稳定。内环境渗透压一旦 高于正常值,内环境对水的吸引力增加,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必 将失水;酶的作用有最适 pH 和最适温度,故 pH 和温度一旦超出适宜范 围,酶活性必将下降。 15.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血浆 pH 的变化情况是( C ) A.因乳酸解离出氢离子而显著降低 B.因乳酸解离出氢离子而显著升高 C.因 HC 等的缓冲作用而保持稳定 D.因乳酸在肾脏被排出而保持稳定 解析:虽然乳酸能解离出氢离子,但血浆中存在 HC 、HP 等缓冲物质, 能结合氢离子从而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6.(20 分)下图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1)图中 A (填“能”或“不能”)代表呼吸作用,理由是 。 (2)图中 B 代表 系统,D 代表 系统,E 代表 (填 器官名称)。 (3)图中 C 代表 ,包括 、 和 等细胞 外液。 (4)1 个葡萄糖分子从血浆最终进入肝细胞并氧化分解成为丙酮酸,至 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解析:(1)注意呼吸作用和呼吸运动的区别,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呼吸,发 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呼吸道和肺里。 (2)循环系统起运输作用,泌尿系统和皮肤都能起到排泄作用。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 C 为内环境,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4)1 个葡萄糖分子从血浆最终进入肝细胞并氧化分解成为丙酮酸,至 少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内侧细胞膜、外侧细胞膜和肝细胞膜这 3 层生物 膜。注意不要再加上线粒体的 2 层膜,因为题目只说到“氧化分解成为 丙酮酸”,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还没有进入线粒体。 答案:(每空 2 分) (1)不能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而 A 过程表示的是 呼吸运动,是肺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 (2)循环 泌尿 皮肤 (3)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4)3 17.(20 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 、 、 等理化 特性在动态变化中保持 是内环境稳态的几个主要方面。 (2)内环境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是 。 (3)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 , 其高低主要受血浆中 离子和 分子含量的影响。给肝 腹水病人静脉注射 ,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促进毛细血管对 腹水的吸收。 (4)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 机制。 解析:(1)根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可知,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 和渗透压、酸碱度(或 pH)、温度等理化特性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相对稳 定是内环境稳态的几个主要方面。 (2)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 如运动时骨骼肌对氧气的消耗增加,为维持内环境中的氧浓度稳定,不 但需要呼吸频率加快,而且心脏、血管活动也都加强。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其高低主要受溶液 中无机盐(主要是 Na+、Cl-)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给肝腹水病人静脉注 射白蛋白(一种血浆蛋白),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促进毛细血管对腹 水的吸收。 (4)依据现代的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而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是最主要的体液调节因素。图 示正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每空 2 分) (1)渗透压 酸碱度(或 pH) 温度(三者顺序可颠倒) 相对稳定 (2)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 (3)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无机盐(或 Na+、Cl-) 蛋白质 (白)蛋白 (4)调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