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测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测试生物试题

天和城实验中学 2019-2020 年下学期第⼀次形成性测试 高三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 B. 组成成分中含mRNA C. 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D. 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遗传信息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核糖体组成成分主要是rRNA和蛋白质,B错误;‎ C.真核生物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识别基因启动子的是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A。‎ ‎【定位】核糖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的功能、组成成分、分布,要求学生熟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联系基因的表达,可正确解题。‎ ‎2.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比如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B. 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核苷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D. 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RNA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具有功能多样性,主要包括结构蛋白、催化、调节、运输和免疫的作用。核酸可以分为DNA和RNA两类,核酸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携带了遗传信息。他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多聚体。‎ 详解】A、胰岛素具有调节功能,A错误;‎ B、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 D、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拟核是裸露的DNA,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 B. 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 C. 神经细胞静息时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流的方式相同 D. 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根细胞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此外,一般情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都是胞吐,A错误;‎ B、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 C、神经细胞静息时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流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4.如图为ATP分子的结构式,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吸能反应常与④的断裂相联系 B. 在结构简式中的A对应结构式中的①和②,表示腺苷 C. 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组成RNA的单休 D. 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其中能量,形成ADP和磷酸,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详解】A、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高能磷酸键断裂,A正确;‎ B、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表示腺苷,B正确;‎ 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单休,C正确;‎ D、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5.“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ATP和 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促使ATP转化成ADP,同时引起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分子马达”具有酶的功能 B.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分子马达”‎ C. RNA聚合酶是沿RNA运动的“分子马达”‎ D.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物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 ‎【详解】A、由题意知,分子马达具有催化ATP水解的作用,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和ADP的交替,并且都能运动,因此都含有“分子马达”,B正确;‎ C、RNA聚合酶用于转录过程,因此RNA聚合酶是沿DNA移动的“分子马达”,C错误;‎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蛋白质功能多样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6.科研人员为研究批把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 晴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供应不足有关 C. 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 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照相对较弱的荫蔽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 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C错误;‎ D、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7.对老鼠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 B组 C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 A组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B组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 C. C组细胞均为精细胞 D. AB两组细胞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0、40、20,可知老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0条。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A组是80条,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两个X或者两个Y,B错误;‎ C、C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C错误;‎ D、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B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熟记各分裂时期的特点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8.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阻止癌细胞扩散。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其作用的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A. 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该基因使癌细胞迅速衰老死亡 B. 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该基因可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 C. 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致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D. 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可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癌细胞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由题干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可知,该基因在癌细胞中最可能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从而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所以A、B、C三项均不合理;D项合理。‎ 故选D。‎ ‎9.下图表示某单股负链RNA(-RN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的比值与-RNA分子的相等 B. ①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合成的+RNA具有mRNA的功能 C. ②过程中核糖体在特定的位点与+RNA结合后开始合成蛋白质 D. ③过程为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②过程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图解:‎ 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RNA和-RNA分子之间碱基互补,两者嘌呤数和嘧啶数的比值互为倒数,A错误;‎ B、①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具有mRNA的功能,该病毒的RNA为单链,①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B错误;‎ C、②过程为翻译,核糖体在特定的位点与+RNA结合开始编码蛋白质,C正确;‎ D、图中的RNA分子均为单链结构,①②③过程中都是RNA和RNA之间的碱基配对,因此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0.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进行②过程与进行④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 B. 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赖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C. ①②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③过程则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D. 细胞核中只能进行①②③过程,线粒体中只能进行④⑤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题图分析:①表示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末期;②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表示转录过程;⑤表示翻译过程。‎ ‎2、‎ DNA复制 DNA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的间期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条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碱基配对 A→T,G→C A→U,T→A,G→C A→U,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实例 绝大多数生物 所有生物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由分析可知:遗传物质进行②复制过程与进行④转录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A正确;‎ B、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B错误;‎ C、②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③过程则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 D、细胞核中能进行①②过程,③过程着丝点分裂时不存在细胞核,线粒体中能进行④⑤过程,还能进行DNA复制过程,D错误。‎ 故选A。‎ ‎【点睛】熟知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辨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 ‎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D. 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没有致病基因。‎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可以没有致病基因,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D。‎ ‎12.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 ②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 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 ②为基因突变,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为倒位,A错误; ‎ B.②是倒位,④为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B错误;‎ 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或者重复,C正确;‎ D.②为倒位,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研究表明,细胞内存在着多种靶向运输。图1表示细胞内不同膜性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图2表示某种靶蛋白在泛素(一种多肽)、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以及泛素连接酶E3作用下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已知两图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则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最可能______________。‎ ‎(2)图1中,如果锚定的受体膜是人体胰岛B 细胞(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膜,则该囊泡最有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货物招募最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货物最初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如果供体膜招募的货物是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则锚定的受体膜所在的结构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囊泡的“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 ‎(3)图2中E1、E2、E3与蛋白酶体的化学本质一样,但所起的具体作用不同,从它们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而它们的作用原理则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能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蛋白酶体只能将靶蛋白降解为短肽而泛素仍可重复使用,这是因为酶具有___________。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这一特性,他选用了人的唾液淀粉酶、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碘液以及其他可能用到的器具来做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温度是_____________,必须保持在__________℃,否则温度过高会使酶的__________,而温度过低又会使酶的________。你觉得他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你的建议是_________。‎ ‎【答案】 (1). ATP (2). 高尔基体 (3). 内质网 (4). 核糖体 (5). 溶酶体 (6). 一定的流动性 (7). 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及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 (8). 降低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9). 专一性 (10). 反应物(或底物)的种类 (11). 无关变量 (12). 37 (13). 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14). 活性被抑制而不能发挥 (15). 不能,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催化 (16). 改用斐林试剂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1)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图中能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最可能ATP。‎ ‎(2)据分析可知,如果锚定的受体膜是人体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其分泌的胰岛素最初在核糖体上合成,图中货物招募来自于内质网,再由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最后排除细胞外;如果供体膜招募的货物是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则需要锚定到溶酶体进行水解。囊泡的“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2中E1、E2、E3与蛋白酶体都是蛋白质,但功能不同是由结构不同决定的,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及肽的空间结构不同可以构成它们的结构多样性。酶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4)图2‎ 中,蛋白酶体只能将靶蛋白降解为短肽而泛素仍可重复使用,这是因为酶具有专一性。为了验证酶的这一特性,某同学用人的唾液淀粉酶、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做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反应物(或底物)的种类,温度是无关变量,必须保证相同且适宜,即保持在‎37℃‎,否则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而温度过低又会使酶的活性被抑制而不能发挥作用。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应改用斐林试剂检测。‎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酶的特点及相关实验设计,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4.科学家发现拟南芥植株气孔内有一种称为“ ”的蛋白质与气孔开闭有关。“”蛋白质能根据周围环境运送一种称为“AHAI”的蛋白质。“AHAI”蛋白质被运送到气孔表面之后,气孔会张开,回收到气孔内部之后,气孔会关闭。请据此同答下列问题:‎ ‎(1)当“AHAI”蛋白质被运送到气孔表面之后,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含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 “减少”),细胞中的含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光反应速率会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拟南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中增加接受光照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上午10点时,光合速率一般会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会减小。请以该种拟南芥植株为材料,设汁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加 (2). 增加 (3). 加快 (4). 类囊体(或基粒) (5). 叶绿素a (6). 大于 (7). 将上述该种拟南芥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在干旱条件下培养,另一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 ‎【解析】‎ ‎【分析】‎ ‎【详解】(1)当“AHAI”蛋白质被运送到气孔表面之后,气孔会张开,进入叶肉细胞的浓度会增加,所以合成的也增加,促进了暗反应,所以光反应速率也加快。‎ ‎(2)拟南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增加接受光照面积的是类囊体(或基粒),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一般而言,上午10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所以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该实验目的是验证拟南芥变异株在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自变量为培养条件,因变量为气孔开度大小,所以设计实验为:将上述该种拟南芥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在干旱条件下培养,另一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5.下图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分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DNA的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_ (填序号)所示的过程中。复制的结果体现了DNA复制具有的___________特点。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示过程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发生_______________等变异,并通过________生殖方式遗传给后代,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3)通过②过程形成的四类细胞具有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蛋白质。若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1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有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答案】 (1). ①③ (2). 半保留复制 (3). 次级精母细胞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5). 不会 (6). ③ (7). 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 (8). 有性 (9). 不完全相同 (10). 2700‎ ‎【解析】‎ ‎【分析】‎ 根据生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分化模式图对比分析,①过程表示体细胞有丝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甲、乙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对比甲、乙细胞内染色体的分布和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可知,由于着丝点分裂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含有A和a基因,而乙细胞内都为a,推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乙细胞的一极含有三条子染色体,另一极只有1条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即产生子细胞会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1)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所以图中①③所示的过程中都发生了DNA复制。复制的结果体现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由于图甲和图乙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分裂都是均等的,所以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②过程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该过程不会改变个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组成,所以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示③过程涉及有两对等位基因,所以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同时也发生过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等变异,并通过有性生殖方式遗传给后代,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3)通过②过程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由于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含有的蛋白质也不完全相同。根据题意:若转录产生的mRNA含有1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所含的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核酸含有碱基U+A=1500-200-400=900个,因此控制该RNA合成的一个DNA分子含有碱基A+T=900+900=1800,由A=T,则A=T=900个,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900=2700个。‎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分清图示三个生理过程,尤其应注意分析甲、乙细胞内发生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可遗传变异都发生过。‎ ‎16.仓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E基因的仓鼠毛色均为野生色,e基因可控制仓鼠具体的体色;F、f是控制毛色的具体基因,含F、f分别表现为黑色、褐色。现用纯合亲本进行下面的三组杂交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亲本仓鼠的表现型 F1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 第一组 野生色(♀)×褐色(♂)‎ 野生色(♀、♂)‎ 野生色∶黑色∶褐色=12∶3∶1‎ 第二组 黑色(♀)×褐色(♂)‎ 黑色(♀、♂)‎ 黑色∶褐色=3∶1‎ 第三组 野生色(♀)×黑色(♂)‎ 野生色(♀、♂)‎ 野生色∶黑色=3∶1‎ ‎(1)根据已知内容,推断野生色仓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据上表,第一组中得到的F2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子占_____,F1与褐色仓鼠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3)在第二组实验中,F1黑色仓鼠的基因型为_____,F2黑色仓鼠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黑色仓鼠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若将第二组实验的F2中的一只黑色仓鼠与第三组实验中F2中的一只野生色仓鼠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色仓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现有一只野生色仓鼠,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检验该仓鼠是否是纯合子,原因是____。‎ ‎【答案】 (1). 6 (2). 1/6 (3). 野生色:黑色:褐色=2: 1 : 1 (4). eeFf (5). 8/9 (6). 1/3 (7). 不能 (8). 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基因型有EEFF、EEff,杂合子EEFf的测交后代均为野生色 ‎【解析】‎ ‎(1)根据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说明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第一组实验结果可知,F2仓鼠的表现型比例为12:3:1,是9:3:3:1的变式,所以野生色的基因型包含4种双显性和2种单显性共6种,黑色包括2种单显性基因型,褐色只有1种双隐性基因型。(2)据上表,第一组中得到的F2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子(EEFF和eeFF各占16份中1份)占2/12=1/6。F1(EeFf)与褐色仓鼠(eeff)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野生色:黑色:褐色=2:1:1。(3)在第二组实验中,F1黑色仓鼠的F2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F1是杂合子,所以其基因型为eeFf。F2‎ 黑色仓鼠(1/3eeFF、2/3eeFf)产生的后代过程中出现eF的配子的概率为2/3,ef的配子的概率为2/3, 自由交配,后代黑色仓鼠(eeF_)的概率是1-褐色仓鼠的概率=1-1/3×1/3=8/9。分析可知第三组实验中F1中的野生色(EeFF)自交产生的F2野生色仓鼠的基因型可能为2/3EeFF、1/3EEFF,第二组实验的F2中的一只黑色的仓鼠的基因型可能为1/3eeFF、2/3eeFf,二者各取一只杂交,后代中黑色仓鼠(eeF_)的比例为2/3×1/2=1/3。(4)由于野生色仓鼠中纯合基因型有EEFF、EEff,杂合子EEFf的测交后代均为野生色,所以不能通过测交实验检验该仓鼠是否是纯合。‎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一组实验的F2结果分离比为12:3:1,是9:3:3:1的变式,进而确定三种表现型的基因型种类;二是根据第2组和第3组实验结果分离比为3:1推测F1都为单杂合的基因型。‎ ‎17.回答下列病毒的遗传学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 ‎(3)如图表示三种病毒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①更容易发生突变的是病毒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7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 (2). mRNA (3). 多肽(或蛋白质) (4). 小鼠上皮细胞 (5). 密码子 (6). (7). 乙和丙 (8). 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9). 脱氧核苷酸 (10). 逆转录酶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1)①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且含有碱基U,应为RNA分子;产物X含有碱基T,应为DNA分子.因此,试管甲中模拟的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 ‎②产物X为DNA分子,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为mRNA分子,因此试管乙模拟的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产物是mRNA。‎ ‎③病毒的外壳是蛋白质,而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为多肽或蛋白质,在该试管中发生的是翻译过程。‎ ‎(2)病毒侵染小鼠上皮细胞后,以自身的核酸(RNA)为模板控制子代病毒的合成,而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料均由小鼠上皮细胞提供。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一套密码子。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3)根据图解信息,可以确定病毒甲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乙、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因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所以以单链RNA为遗传物质的乙和丙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7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根据逆转录的产物为DNA,可以推知该过程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需要逆转录酶才能完成。‎ ‎【点睛】对于模拟实验具体过程判断的关键是从题干获取信息;对于图解变形类试题的具体过程判断的关键是与标准中心法则图解进行对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