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检测 ‎ 高三生物试卷 2020.08.25‎ ‎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 C.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 D.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C.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4.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有数量较多的线粒体 D.黑藻叶片细胞中清晰可见叶绿体、液泡、染色体等结构 ‎5.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结构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②③‎ B.图示结构中呈现的所有膜,其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C.‎ 若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 D.图示结构中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①④⑤‎ ‎6.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 ‎7.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t0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8.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a、b、c表示pH值,则c>b>a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9.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CO2和O2相对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的慢 C.若适当降低温度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若将酵母菌改为破伤风杆菌,也可能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 ‎10.下列有关生物体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绘制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A.a B.b C.c D.d ‎12.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13.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 。图中序号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为暗反应过程,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B.④过程产生的[H]为NADPH C.图示所有过程中除①⑤外均可合成ATP D.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也可以转变为光能等 ‎14.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中,错误的是 A.水中加适量冰块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可以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B.调节100w聚光灯与相应植物之间的距离,可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白光穿透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可以研究不同颜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使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可以研究pH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5.下图为植物细胞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方便观察 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16.下图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进行a处理时能用胰蛋白酶 B.b是诱导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 C.c是培养后得到的具有耐盐性状的幼芽 D.进行d选择时,要将植株种在高盐环境中 ‎17.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组合错误的是 A.转基因动物培育: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B.核移植(克隆)动物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C.植物体细胞杂交:酶工程(酶降解)+体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D.试管婴儿: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18.下列关于“试管牛”培养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B.过程②一般可以在获能溶液或动物细胞培养溶液中完成 C.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过程③基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19.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 B.水稻可以从蚕粪和猪粪中吸收更多有机物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 ‎20.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有关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只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 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元素组成不同 C.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 D. 在细胞间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 ‎22.如表为等质量的不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材料 体细胞染色体数 颜色 火龙果 ‎2n=22‎ ‎+ +‎ 洋葱 ‎2n=16‎ ‎+ + +‎ 香蕉 ‎3n=33‎ ‎+ + + + +‎ 白花菜 ‎2n=34‎ ‎+‎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A.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洗涤剂以瓦解细胞壁 B.四种材料中,香蕉最适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C.DNA含量与体细胞染色体数呈显著正相关 D.猪血细胞常用作提取DNA的动物材料 ‎23.在高中生物中,有许多与溶解度有关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的原理,对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 B.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使之过饱和析出 C.欧文顿提出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组成的,依据的是相似相溶的原理 D.脂肪与其它脂质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溶于水 ‎24.下列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实验操作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D.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25.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植物细胞再分化后形成的 B.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C.每个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D.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共7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6.(8分)近年来人们很关注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谈“胆固醇”色变。图甲表示了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 ‎(1)胆固醇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 ‎(2)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图乙),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中,满足该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 a.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__________________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 b.LDL通过图甲中途径①_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脱包被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②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_________特点有关。‎ ‎(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③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③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储存以及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5)作为高血脂患者,是否要禁止摄入脂质食物?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哺乳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得到下列实验结果。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像的模式图;图乙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②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有__________,③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已知图乙中一组为癌细胞组(对照组),一组是加了DNA聚合酶抑制剂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组(实验组),则实验组为_________(填序号),对照组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经过图甲细 胞____________所示的分裂时期。‎ ‎(4)图乙b组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组细胞,与处理前相比,其a峰和b峰的细胞数目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为提高粮食产量,研究人员以390μmol/mol的大气CO2浓度和自然降水条件为对照组(C390+W0组),分别研究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C550+W0组)和降水增加15%(C390+W15组)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增加降水量可增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推测适当增加降水量可能使气孔的开放度提高,从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以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提高净光合速率。‎ ‎(2)P为C390+W0组曲线上的点,在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_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更显著。‎ ‎(3)据图2可知,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_________进而合成C3被还原。当CO2/O2较低时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__后经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转换为甘油酸回到叶绿体。‎ ‎(4)经测定由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图2,提出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2分)。‎ ‎29.(9分)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许多优良品种或产品。下图为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技术路线,其中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需使用______________种限制酶,分别对含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DNA片段和Ti-质粒上的_______________(填“报告基因”、“T-DNA”、“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进行酶切。‎ ‎(2)为提高转化成功率,常用含______________的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转化成功的农杆菌应在含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1。‎ ‎(3)农杆菌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后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的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所以进行过程筛选2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并挑选_____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幼苗。‎ ‎30.(8分)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在想方设法积极应对。下图为科研人员研发冠状病毒疫苗的几种技术思路。‎ ‎ ‎ ‎(1)途径Ⅰ和Ⅱ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____________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途径Ⅰ与途径Ⅱ相比,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____________。‎ ‎(2)途径Ⅲ中,过程①的操作需要____________酶。途径Ⅲ中所示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 ‎(3)途径Ⅳ生产的DNA疫苗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__________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__________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4)该病毒表面蛋白A为主要抗原,由病毒的A基因控制合成,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____________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 ‎31.(8分)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图1 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 图2 果酒、果醋的制作装置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______________。‎ ‎(2)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___过程中要关闭。否则发酵液就可能变酸,请写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色。‎ ‎(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_________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test)是药敏试验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平板的制备)‎ ‎(1)关于药敏试验所用的琼脂平板制备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 A.称量、溶解、定容、调pH、倒平板、灭菌 B.称量、溶解、调pH、定容、倒平板、灭菌 C.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 D.称量、溶解、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 ‎(2)培养基的灭菌条件应该设定为_______________。‎ ‎(测试菌接种)‎ ‎(3)若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在平板制备及测试菌接种环节,无需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_‎ ‎(抑菌圈观察)‎ 某研究小组将含有相同浓度抗生素I~IV的四个纸片分别贴放在生长有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孵育16h,结果如图所示:‎ ‎(4)MIC是药敏试验中评价抗生素药效的常用指标,其定义为某种抗生素对测试菌的最低抑 制浓度。根据上图的试验结果可知,对于该试验所用测试菌而言,抗生素I的MIC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抗生素III的MIC。‎ ‎(5)在相关试验操作均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IV的纸片周围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测试菌的菌落。试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检测 高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0.08.25‎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 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 C. 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 D. 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④为细菌,⑤为蓝藻。‎ ‎【详解】A、图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核糖体,A正确;‎ B、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④⑤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生物①②③④⑤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⑤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2. 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 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17、31、49位 C. 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 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则位点16、30、48为苯丙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后,形成的短肽D、E中,少了位点23,说明位点23为赖氨酸。‎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此多肽种只有一个赖氨酸,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苯丙氨酸位于16、30、48位,B错误;已知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而短肽D、E与四十九肽相比减少两个肽建和1个赖氨酸,即水解消耗了两个水并减少了一个赖氨酸,则氧原子数目不变、N原子数减少2个,C正确;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得到短肽1-16、17-22、24-30、31-484个短肽和23位、49位两个氨基酸,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图,抓住题目中两种酶的作用位点,获悉四十九肽中,位点16、30和48是苯丙氨酸;四十九肽中,位点23是赖氨酸。‎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 A. 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 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C. 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D. 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中几种概念的包含关系,要解答此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要足够精准。‎ ‎【详解】A、c人体内氨基酸约有20种,b必需氨基酸8种,a非必须氨基酸12种,c=a+b且a>b,A正确;‎ B、 c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包括细胞膜的面积、b核膜面积以及a各种具膜细胞器的面积,不符合c=a+b,B错误;‎ C、线粒体具双层膜结构,a内膜、b外膜构成了c线粒体的总膜面积,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c=a+b且a>b,C正确;‎ D、c叶肉细胞内总含水量只有两种,a自由水和b结合水,c=a+b且a>b,D正确。‎ 故选B。‎ ‎4.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有数量较多的线粒体 D. 黑藻叶片细胞中清晰可见叶绿体、液泡、染色体等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观察线粒体实验的原理: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3、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的观察、脂肪的检测方法、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A正确;‎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脂肪颗粒,本身不呈现颜色,苏丹Ⅲ染色出现橘黄色,B错误;‎ C、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后才能看到,C错误;‎ D、黑藻叶片细胞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液泡,细胞核中染色体等结构不容易看到,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结构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②③‎ B. 图示结构中呈现的所有膜,其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C. 若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 D. 图示结构中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题图分析:①为核糖体,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②为内质网和③为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④为线粒体和⑤为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⑥为细胞核,也含有双层膜。。‎ ‎【详解】A、图示结构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②内质网和③高尔基体,A正确;‎ B、图示结构中呈现的所有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其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其中,B正确;‎ C、若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 D、图示结构中,①上能进行翻译过程;④和⑤中都含有DNA ‎,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故其上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睛】‎ ‎6.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 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 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 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说明胃壁细胞分泌H+和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说明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K+泵属于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载体和酶的作用,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A正确;‎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 C、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 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7. 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 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 实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生质层:指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其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2、由图可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甲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在乙溶液中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在丙中无变化。‎ ‎【详解】A、根据图示,实验开始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在慢慢加大,细胞在失水,故甲、乙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A正确。‎ B、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放入乙溶液中时,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在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之前表现为质壁分离,后来随着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时,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由于有乙溶液溶质分子进入,浓度增大,B错误。‎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平衡,故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C正确。‎ D、实验结束时,细胞液中的水进入甲、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故二者的浓度有所下降,D正确。‎ 故选B。‎ ‎8. 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 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 a、b、c表示pH值,则c>b>a D. 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或pH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都会下降,据此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可知:若a、b、c表示温度或pH,则在低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一定是a>b>c,但在高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则c﹥b﹥a,A、C、D均错误;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B正确。‎ ‎【点睛】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量减少的速度越快,说明酶的活性越高。据此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导致3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温度与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9.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CO2和O2相对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的慢 C. 若适当降低温度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若将酵母菌改为破伤风杆菌,也可能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初始状态氧气浓度较高,后快速下降至稳定;而二氧化碳浓度开始较低,随时间推移呈正比例上升至相对稳定。释放等量的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三倍。‎ ‎【详解】A、t1→t2,氧气浓度不断降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 B、t3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错误;‎ C、题干所给为最适温度,适当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慢,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 D、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不会出现类似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B.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核糖是RNA和ATP的组成成分,因此ATP、RNA和叶绿体中含有核糖,质粒的本质是DNA,其中的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里面的糖也不提供能量,B错误;‎ C、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 D、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麦芽糖是由葡萄糖形成的二糖,因此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是糖的分类和作用,解题时要与核酸、ATP的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等联系起来分析,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便于深刻理解与应用。‎ ‎1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绘制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A点含义是净光合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错误。图乙中B、C是拐点代表的都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C正确,图丙中D点也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 ‎12. 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丁胡萝卜素(最窄)、丙叶黄素、乙叶绿素a(最宽)、甲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呈黄色,叶绿素含量降低,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所以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B错误;‎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原因是它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C错误;‎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是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甲和乙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暗反应过程,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B. ④过程产生的[H]为NADPH C. 图示所有过程中除①⑤外均可合成ATP D. 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也可以转变为光能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图可分析,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光反应的水光解产生[H]的过程,⑤是[H]催化C3还原过程,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而阶段产生[H]的过程,⑦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⑧是光反应水光解产生O2的过程,⑨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A、①为暗反应过程,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A正确;‎ B、④过程产生的[H]为光反应中产生的NADPH,即还原型辅酶Ⅱ,B正确,‎ C、图示过程中除①⑤⑪外均可合成ATP,C错误;‎ D、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也可以转变为光能等,D正确。‎ 故选C。‎ ‎14.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中,错误的是( )‎ A. 水中加适量冰块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可以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B. 调节100w聚光灯与相应植物之间的距离,可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 白光穿透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可以研究不同颜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使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可以研究pH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等。‎ ‎【详解】A、水中加适量冰块,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此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正确;‎ B、调节100w聚光灯与相应植物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光照强度大小,从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 C、白光穿透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出现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研究不同颜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正确;‎ D、使用精密pH试纸只能检测溶液pH,不能调节pH,故无法研究pH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探究实验的设计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15. 下图为植物细胞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方便观察 B. 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 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 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细胞处于分裂末期,丙细胞处于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戊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详解】A、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A错误;‎ B、图丙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两个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相同,B正确;‎ C、观察染色体应选择中期,C错误;‎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 下图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进行a处理时能用胰蛋白酶 B. b是诱导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 C. c是培养后得到的具有耐盐性状的幼芽 D. 进行d选择时,要将植株种在高盐环境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a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b杂交细胞,c胚状体或丛芽,d高盐环境选择。‎ ‎【详解】A、a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A错误;‎ B、b是甲乙融合的杂交细胞,B正确;‎ C、c是培养后得到的耐盐的幼芽,C正确;‎ D、d选择需在高盐环境中进行,D正确。‎ 故选A。‎ ‎17.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组合错误的是( )‎ A. 转基因动物培育: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B. 核移植(克隆)动物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C. 植物体细胞杂交:酶工程(酶降解)+体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D. 试管婴儿: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答案】D ‎【解析】‎ ‎【分析】‎ ‎ 【详解】A、转基因动物培育:先用基因工程构建含有转基因的细胞,在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到一定阶段的胚胎,之后胚胎移植到受体,A正确;‎ B、核移植(克隆)动物培养主要包括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技术,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酶工程(酶降解)获得原生质体,再用融合技术使体细胞融合,获得杂 交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成植株,C正确;‎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关于“试管牛”培养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B. 过程②一般可以在获能溶液或动物细胞培养溶液中完成 C.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过程③基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 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试管牛”的培养流程,其中①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②表示体外受精,③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A、过程①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即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A正确;‎ B、过程②表示体外受精作用,可以在获能溶液或专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B错误;‎ C、胚胎移植时,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是胚胎移植成功的理论基础,C正确;‎ D、“试管牛”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母牛和供体公牛,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睛】‎ ‎19. 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 B. 水稻可以从蚕粪和猪粪中吸收更多有机物 C. 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 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A、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错误;‎ B、水稻不能利用有机物,B错误;‎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D错误。‎ 故选C。‎ ‎20. 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 A.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 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 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 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中多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需要明确各实验方法中是否有选择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从外面加入与生物体内的元素或物质完全共同运行的示踪物,用以追踪生物体内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运行或变化的一种方法,不能起筛选作用,A符合题意;‎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在高浓度盐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细胞是耐盐的细胞,所以可用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C不符合题意;‎ 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正常生长和增殖,不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不能存活,因此可以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 下列有关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只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 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元素组成不同 C. 蛋白质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 D. 在细胞间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只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A正确;‎ B、天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肽键(-CO-NH-)将氨基酸残基链接形成肽链,显然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元素组成相同,B错误;‎ C、蛋白质的碳骨架和功能基团影响蛋白质的性质,C正确;‎ D、细胞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也可能不是,如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物质,D错误。‎ 故选AC。‎ ‎【点睛】‎ ‎22. 如表为等质量的不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颜色定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材料 体细胞染色体数 颜色 火龙果 ‎2n=22‎ ‎+ +‎ 洋葱 ‎2n=16‎ ‎+ + +‎ 香蕉 ‎3n=33‎ ‎+ + + + +‎ 白花菜 ‎2n=34‎ ‎+‎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A. 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洗涤剂以瓦解细胞壁 B. 四种材料中,香蕉最适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C. DNA含量与体细胞染色体数呈显著正相关 D. 猪血细胞常用作提取DNA的动物材料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A错误;‎ B、根据表格分析,香蕉染色体数目较多,蓝色最深,说明香蕉细胞中的DNA容易释放,最适 合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正确;‎ C、白花菜染色体数目最多,蓝色最浅;火龙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洋葱多,但蓝色浅,说明提取的总DNA含量较少,跟染色体数目没有关联,C错误;‎ D、猪为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含DNA,不能作为提取DNA分子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3. 在高中生物中,有许多与溶解度有关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的原理,对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 B.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使之过饱和析出 C. 欧文顿提出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组成的,依据的是相似相溶的原理 D. 脂肪与其它脂质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溶于水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3.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详解】A、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的原理,对色素进行提取,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对色素进行分离,A错误;‎ B、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使之过饱和析出,去除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不溶的杂质,B正确;‎ C、欧文顿提出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组成的,依据的是相似相溶的原理,C正确;‎ D、脂质都不溶于水,D正确。‎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细胞膜的发现历程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 下列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实验操作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D.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详解】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而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错误;‎ B、倒平板过程中不能将培养皿的皿盖完全打开,B错误;‎ C、倒平板后,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即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以防冷凝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C正确;‎ D、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避免菌种被高温烧死,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25. 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植物细胞再分化后形成 B. 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C. 每个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D.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发育成新植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愈伤组织的特点: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色浅)。‎ ‎【详解】A、愈伤组织是植物细胞脱分化后形成的,A错误;‎ B、愈伤组织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正确;‎ C、愈伤组织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仍然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较高,C正确;‎ D、脱分化过程没有改变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共7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6. 近年来人们很关注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谈“胆固醇”色变。图甲表示了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 ‎(1)胆固醇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 ‎(2)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图乙),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中,满足该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 a、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__________________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 b、LDL通过图甲中途径①_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脱包被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②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_________特点有关。‎ ‎(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③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③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储存以及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5)作为高血脂患者,是否要禁止摄入脂质食物?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内质网 (2). 细胞膜 (3). a、载脂蛋白B (4). b、胞吞 (5). 流动性 (6). 含有LDL的胞内体进入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胆固醇释放到细胞质基质 (7). 抑制乙酰CoA还原酶的活性 (8). 否 ‎【解析】‎ ‎【分析】‎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具有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3、由图分析可知,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被溶酶体分解,将胆固醇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减少来源来源,增加其去路。‎ ‎【详解】(1)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故胆固醇可以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2)a.通过对图乙分析可知,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是载脂蛋白B与靶细胞的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的结果。‎ b.质膜能向细胞内形成凹陷,吞食外围的液体或固体的小颗粒叫做胞吞,从图甲分析可知,LDL通过图甲中途径①胞吞方式进入靶细胞;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合题意可知,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致,导致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形成含有受体的小囊泡,通过途径②回到细胞膜被利用,该过程与细胞中膜结构的流动性特点有关。‎ ‎(3)含有LDL的胞内体通过途径③增加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途径③表示的过程为含有LDL的胞内体进入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胆固醇释放到细胞质基质。‎ ‎(4)由图分析可知,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这说明乙酰CoA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5)脂质与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高血脂患者需要保证适量摄入脂质食物的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还需要提高身体素质,听从医嘱合理安排饮食等。故作为高血脂患者,不能禁止摄入脂质食物,而应该少量摄入优质脂质,遵医嘱吃降血脂药物,注意科学饮食,适度锻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脂质在细胞中的代谢。意在考查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哺乳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得到下列实验结果。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像的模式图;图乙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②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有__________,③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已知图乙中一组为癌细胞组(对照组),一组是加了DNA聚合酶抑制剂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组(实验组),则实验组为_________(填序号),对照组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经过图甲细胞____________所示的分裂时期。‎ ‎(4)图乙b组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组细胞,与处理前相比,其a峰和b峰的细胞数目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初级卵母细胞 (2). ①和② (3). 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 ⑤ (5). ① (6). 2:1或1:1 (7). 减少 (8). 增加 ‎【解析】‎ ‎【分析】‎ ‎①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③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图④中a峰到b峰DNA的数目加倍,表明a→b的过程进行DNA的复制,该图为对照组;图⑤中d组细胞DNA数目加倍,但数量很少,说明抑制剂抑制了癌细胞的DNA复制,该图为实验组。‎ ‎【详解】(1)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为初级卵母细胞。‎ ‎(2)由分析可知,细胞①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细胞内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③‎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移向细胞两极的子染色体上有一段颜色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来抑制增殖,DNA数目加倍的d组细胞数量较少,可推出⑤为实验组。图甲中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可连续分裂,可能出现在图乙所示时期中。‎ ‎(4)图乙b组细胞中DNA经过复制后加倍,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2:1,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1:1。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组细胞,会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分裂为两个子细胞,从而使a峰细胞数目减少,b峰细胞数目增加。‎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8. 为提高粮食产量,研究人员以390μmol/mol的大气CO2浓度和自然降水条件为对照组(C390+W0组),分别研究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C550+W0组)和降水增加15%(C390+W15组)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增加降水量可增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推测适当增加降水量可能使气孔的开放度提高,从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以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提高净光合速率。‎ ‎(2)P为C390+W0组曲线上的点,在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_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更显著。‎ ‎(3)据图2可知,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_________进而合成C3被还原。当CO2/O2较低时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__后经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转换为甘油酸回到叶绿体。‎ ‎(4)经测定由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图2,提出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答案】 (1). 适当提高CO2浓度(或增加光照强度) (2). [H]、ATP (3). 增加15%的降水量(降水量增加15%,三点写出即可,顺序可颠倒) (4). 3—磷酸甘油酸 (5). 乙醇酸 (6). 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会产生CO2释放出去(未回到叶绿体再利用) (7). 敲除T蛋白基因或使用抑制剂降低T蛋白的活性、设法将释放的CO2回收到叶绿体中、适当增加CO2浓度(或提高CO2/O2的比值)‎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三条曲线表明适当增加降水可提高气孔的开放度,增加植物CO2的摄入量,进而提高净光合速率,仅升高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没有增加降水量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明显。图2中在叶绿体基质中,R酶可催化C5与CO2形成3-磷酸甘油酸进而合成C3,再被还原成(CH2O)。氧气浓度过高的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图1中三组实验结果曲线都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都是先增加后趋向稳定;C390+W0组与C390+W15组对照,显示适当增加降水量可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C390+W0组与C550+W0组对照,显示适当提高CO2浓度可提高净光合速率。三组实验对照,说明适当提高CO2浓度、增加光照强度和适当增加降水量可增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是适当增加降水量蒸腾作用增强,可提高植物气孔的开放度,增加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对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更好的利用,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 ‎(2)P点时,同一光照强度下C390+W15组净光合速率大于C550+W0组,C550+W0组大于C390+W0组,说明在该光照强度下,增加15%的降水量比适当提高CO2浓度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3)由题图2细胞代谢途径可知,在叶绿体基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3-磷酸甘油酸进而合成C3,再被还原成(CH2O)。氧气浓度较高的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2-磷酸乙醇酸转换为乙醇酸经载体T离开叶绿体,参加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 (4)经测定由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产生的CO2释放出去了。依据图2,提出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①T蛋白的功能是将乙醇酸运输出叶绿体,在叶绿体外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甘油酸,甘油酸又被T蛋白运回叶绿体,但是该过程损失了部分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敲除T蛋白基因减少这部分二氧化碳的丢失,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②使用抑制剂降低载体T的活性,乙醇酸转运出叶绿体外减少,可减少叶绿体外代谢途径中二氧化碳的丢失,从而提高光合速率;③设法将释放的CO2回收至叶绿体中,增加叶绿体基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原料,因此增加了暗反应的速率,可提高光合速率。 ‎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及场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关键是学会看题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代谢途径,结合具体情境答题。‎ ‎29.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许多优良品种或产品。下图为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技术路线,其中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需使用______________种限制酶,分别对含除草剂抗性基因 G的DNA片段和Ti-质粒上的_______________(填“报告基因”、“T-DNA”、“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进行酶切。‎ ‎(2)为提高转化成功率,常用含______________的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转化成功的农杆菌应在含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1.‎ ‎(3)农杆菌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后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的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所以进行过程筛选2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并挑选_____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幼苗。‎ ‎【答案】 (1). 2 (2). T-DNA (3). Ca2+ (4). 氨苄青霉素 (5). 不能 (6). 报告基因中的内含子转录产生的RNA序列在农杆菌中不能被切除,导致农杆菌内“报告基因”翻译的蛋白质结构不同,不具相应的酶活性,无法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7). 除草剂和物质K (8). 愈伤组织细胞内呈显蓝色 (9). 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分析】‎ 依据图示结合题意,Ti质粒的T-DNA片段插入除草剂抗性基因G重组形成表达载体,再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的幼胚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再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植株。由于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故可以利用物质K的颜色变化筛选正确导入了目的基因载体的转基因植物。‎ ‎【详解】(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需使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对含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DNA片段和Ti-质粒上的T-DNA进行酶切,因为只有接入T-DNA的片段才能自主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上复制和表达。‎ ‎(2)常用含Ca2+的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根据标记基因是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故转化成功的农杆菌应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1.‎ ‎(3)农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报告基因中的内含子转录产生的RNA序列在农杆菌中不能被切除,所以农杆菌内“报告基因”翻译的蛋白质结构不同,不具相应的酶活性,故无法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4)进行过程筛选2时,利用“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的特点,应在培养基中加入物质K ‎,挑选愈伤组织细胞内呈显蓝色的植物细胞,筛选导入了表达载体的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除草剂,筛选目的基因正确表达了的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则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幼苗。‎ ‎【点睛】本题的考查基因工程的农杆菌转化法,筛选导入了表达载体的转基因细胞方法,考生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明确标记基因的表达特点,再进行作答。‎ ‎30. 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在想方设法积极应对。下图为科研人员研发冠状病毒疫苗的几种技术思路。‎ ‎ ‎ ‎(1)途径Ⅰ和Ⅱ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____________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途径Ⅰ与途径Ⅱ相比,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____________。‎ ‎(2)途径Ⅲ中,过程①的操作需要____________酶。途径Ⅲ中所示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 ‎(3)途径Ⅳ生产的DNA疫苗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__________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__________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4)该病毒表面蛋白A为主要抗原,由病毒的A基因控制合成,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____________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 ‎【答案】 (1). 95%空气 (2). 维持培养液的pH (3). Ⅱ (4). 逆转录 (5). ③ (6). 细胞核 (7). RNA(水解)酶 (8). 氨基酸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过程①为获取目的基因,过程②为切割载体,过程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⑤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⑥为培养受体细胞,过程⑦为目的基因的检测鉴定。‎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条件,即95%空气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培养液的pH,途径Ⅰ与途径Ⅱ相比,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Ⅱ。‎ ‎(2)途径Ⅲ中,①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途径Ⅲ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RNA(水解)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4)该病毒表面蛋白A为主要抗原,由病毒的A基因控制合成,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这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蛋白质工程的产物。‎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31.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_过程中要关闭,否则可能发生使发酵液变酸的反应 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式),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______色。‎ ‎(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_______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醋酸发酵 (2). 酒精发酵 (3). C2H5OH+O2―→CH3COOH+H2O (4). 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5). ‎ 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6). 灰绿 (7). 醋酸菌 (8).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 ‎ 分析图2: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1)图1表示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2)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要关闭,否则可能发生醋酸发酵,使发酵液变酸的反应 C2H5OH+O2―→CH3COOH+H2O,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为了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3)由于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所以葡萄酒呈现深红色,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4)果酒制作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果醋制作利用醋酸菌进行发酵,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32. 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test)是药敏试验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平板的制备)‎ ‎(1)关于药敏试验所用的琼脂平板制备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 A.称量、溶解、定容、调pH、倒平板、灭菌 B.称量、溶解、调pH、定容、倒平板、灭菌 C.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 D.称量、溶解、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 ‎(2)培养基的灭菌条件应该设定为_______________。‎ ‎(测试菌接种)‎ ‎(3)若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在平板制备及测试菌接种环节,无需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_‎ ‎(抑菌圈观察)‎ 某研究小组将含有相同浓度抗生素I~IV的四个纸片分别贴放在生长有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孵育16h,结果如图所示:‎ ‎(4)MIC是药敏试验中评价抗生素药效的常用指标,其定义为某种抗生素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根据上图的试验结果可知,对于该试验所用测试菌而言,抗生素I的MIC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抗生素III的MIC。‎ ‎(5)在相关试验操作均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IV的纸片周围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测试菌的菌落。试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出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100KPa,‎121℃‎,15~30min (3). D (4). 大于 (5). 抗生素IV 对于野生型测试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测试菌中已经出现能抵抗抗生素IV的抗性突变株 ‎【解析】‎ ‎【分析】‎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其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2.纯化大肠杆菌 ‎(1)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单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因此关于药敏试验所用的琼脂平板制备过程,正确的顺序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故选C。‎ ‎(2)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其灭菌条件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而100 kPa相当于‎1.05kg/cm2。‎ ‎(3)该实验中,测试菌接种需要利用涂布平板的方法,因此首先需要利用培养皿倒平板,然后用涂布器涂布平板,而涂布器灭菌时需要酒精灯燃烧残余的酒精,ABC都需要,D的接种工具接种环用于平板划线法,故选D。‎ ‎(4)MIC是药敏试验中评价抗生素药效的常用指标,其定义为某种抗生素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析图解可知,抗生素Ⅰ的透明圈明显小于抗生素Ⅲ,因此对于该试验所用测试菌而言,抗生素I的MIC大于抗生素III的MIC。‎ ‎(5)在相关试验操作均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IV的纸片周围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测试菌的菌落。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抗生素IV 对于野生型测试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测试菌中已经出现能抵抗抗生素IV 的抗性突变株。‎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识记培养基制备的方法以及灭菌的方法和条件,能够结合图示中抑菌圈的大小确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