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0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
鹤岗一中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 B. 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C.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 D.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会出现抽搐症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水含量与代谢强度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②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2、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A、氨基酸和核苷酸中都含有氮元素,但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氮元素,A错误;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而性激素属于脂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较高,因此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C正确; 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错误. 故选:C.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具有消化细胞器碎片的功能 B. 酶和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D. 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项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C项正确;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概念的层级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一DNA一基因一脱氧核苷酸 B. 免疫系统一免疫活性物质一抗体 C. 变异一染色体变异一基因突变一单倍体 D. 生态系统一群落一种群一生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3、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等,B正确; C、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C错误; D、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群落组成,群落由种群组成,种群由生物个体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免疫调节、变异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变异的类型;识记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骨架和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B. 蛔虫和蓝藻细胞内均无线粒体,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种类较多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但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A错误。蛔虫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是原核生物但含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种类少,C错误。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5.市场上新鲜的蔬菜叶片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A到B,细胞大量吸水可导致细胞膜破裂 B. 从B到C,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C. 此类蔬菜需在纯水中浸泡较长时间方可清除残留农药 D. 从曲线可知表面残留的水溶性有机农药可被植物细胞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B点时由于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细胞液浓度仍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BC段细胞液浓度增大的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农药。 【详解】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渗透吸水不会导致细胞破裂,A错误;从B到C细胞液浓度增大的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农药,不能说明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故此类蔬菜在纯水中浸泡较长时间不能清除残留农药,C错误;从曲线B—C段变化可知,表面残留的水溶性有机农药可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解题关键是对题图曲线变化规律的分析。 6.瘦肉精的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其分子结构简式为C12H18Cl2N2O,其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提高瘦肉率。下列叙述最可能成立的是 A. 瘦肉精能促进脂质的合成与储存 B. 瘦肉精能抑制脂肪合成 C. 瘦肉精可能为二肽化合物 D. 瘦肉精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信息解题的能力。 【详解】由题文“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提高瘦肉率”可推知,瘦肉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储存,抑制脂肪合成,A错误,B正确;二肽化合物的肽键及游离的羧基中一共含3个氧原子,故二肽化合物应至少含3个氧原子,根据其化学式仅有1个氧原子推知,瘦肉精不可能为二肽化合物,C错误;由题文“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 推知,瘦肉精为信息分子而非能源物质,D错误。 【点睛】充分利用题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 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过程中,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C. 性状分离模拟实验中代表雌、雄配子的2个小桶中彩球总数可以不同。 D. 搭建6个碱基对的 DNA 双螺旋结构,需要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物2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需要经过甲基绿吡罗红染色。 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2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只小桶内放比例相等的两种小球。 【详解】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然后用盐酸进行水解,经过缓水流冲洗,再经过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在低倍镜下找到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A正确;孟德尔通过预测测交后代出现1:1的分离比,进行的演绎推理,B正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只小桶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2只小桶内的球数目可以不同,C正确;搭建6个碱基对的DNA模型,即含12个脱氧核苷酸,1个脱氧核苷酸内需要1个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物,另外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之间还需6-1=5个,故需要连接物的数目是:12+5×2=22个,D错误。故选D。 8. 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B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B. 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 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 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表示C催化A和B合成化合物,丁图⑤表示肽键,AB二肽,乙图过程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故A正确。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信使RNA、核糖体、转运RNA和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分别表示多肽(肽链)和氨基酸的R基,故B正确。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乙图的③表示转运RNA,有碱基对,有形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故C错。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出现在氨基酸的R基,该氨基酸参加脱水缩合,会出现在多肽中,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和遗传分子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9.科学家研究小麦 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他条件均适宜),得到如图曲线,下列不正确的是()CO2吸收 A. a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 段位置不断上移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 Mg 时,b 点将向右移动 D. 外界条件适宜时,c 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增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如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缺镁植物叶片会发黄。 【详解】A、a点时光照为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 B、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增强,cd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段位置可能会下移,B错误;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 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应增加光强使其与呼吸作用相等,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内因造成的,故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中档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各影响因素如何用曲线准确表示。 10.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 氧浓度为c时,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氧气浓度为a时不吸收氧气只产生CO2,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故有氧呼吸最弱;氧气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消耗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8-3=5,消耗的葡萄糖是2.5,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倍;氧气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最少,此时细胞总呼吸较低,较适于储藏该植物的器官;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由图可知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故有氧呼吸最弱,A正确;氧浓度为b时,根据数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倍,B正确;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C正确;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等于氧气吸收量,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点睛】易错点: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计算,分析柱形图获取信息,运用化学计算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 有性生殖的出现可明显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 C. 生物的抗逆性突变是逆境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自然选择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故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A正确; B、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C错误;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会发生共同进化,例如草原上的猎豹和斑马通过不断改变自身性状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此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20℃为无关变量 B.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 该酶的最适pH为5 D. 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依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pH,因变量是生成物的量,温度等其他能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A正确;生成物的量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在相同时间内, pH从5升高到7所对应曲线的酶促反应速率依次减慢,说明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正确;在pH为5、6、7这三种实验条件下,pH为5时酶的活性最高,但因缺乏pH小于5和 pH在5~6之间的实验组,所以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宜pH是5,C错误;酶的最适pH是酶的一种性质,不会因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D正确。 13.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这是因为( ) A. 核仁把核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C. 核仁可以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 D. 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核膜具有双层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项错误;细胞质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项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合成原料,核仁不能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C项错误;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D项正确。 【点睛】注意区分不同细胞结构的结构和功能。 14.果蝇刚毛和截毛是由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刚毛对截毛为显性。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XBYb或XbYB B. 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1 C. 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不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D. XXY截毛果蝇的出现,会使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则此截毛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b,由于亲本均为刚毛,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A错误。亲本雌果蝇(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数目为2条,基因b个数为2个,则比值为1:1,B正确。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由于果蝇刚毛和截毛是由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因此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C错误。XXY截毛果蝇的出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增多,D错误。 1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替代 B. 染色常用的染液为改良的苯酚品红,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C. 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像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D. 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培养→低温处理→固定→解离(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漂洗→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 【详解】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而该实验是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故不能用大肠杆菌做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虽然含染色体,但该细胞不分裂,故也不能用作“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材料,A错误;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均可给染色体染色,B正确;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故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像进行观察,C正确;该实验应该先用低温处理,然后在制作装片进行观察,所以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A。 16.自体吞噬是细胞中降解和再生细胞组分的一个基本过程。有科学家观察到细胞能够通过将自身内容物裹入到膜结构中来破坏内容物,从而形成袋状的囊泡结构,这种囊泡结构能够被运输到再循环小泡结构中进行降解,这种小泡结构称之为溶酶体。下列哪项不属于自噬作用 A. 促进新生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蛋白质的降解 B. 为细胞内新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 C. 衰老的细胞进入编程死亡过程中的细胞内的吞噬 D. 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将自身内容物裹入到囊泡结构中来破坏内容物,细胞膜上各种蛋白质不会进入囊泡结构中,细胞膜上各种蛋白质的降解不属于自噬作用;通过自噬作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以将囊泡内容物分解,为细胞内新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衰老的细胞凋亡时,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通过自噬作用被分解;通过自噬作用,可以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和衰老的细胞器。选A。 17.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 C. ④⑤ D. 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⑦无氧呼吸既没有水的生成,也没有水的参与,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是有氧呼吸,⑦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⑤⑥⑦,选D。 18.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3、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 4、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A正确;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由于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 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 D、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越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细胞质壁分离,细胞呼吸,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模型建构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粉红色的金鱼草自交产生的182株后代中,有红色44株,粉红色91株,白色47株。若红色与粉红色的金鱼草杂交,则后代中粉红色金鱼草的比例最可能是( ) A. 33% B. 50% C. 67% D. 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粉红色的金鱼草自交产生后代中,红色:粉红色:白色=44:91:47约等于1:2:1,说明粉红色是杂合子(Aa),红色和白色为纯合子,假设红色是显性纯合子(AA),则白色为隐性纯合子(aa)。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显性纯合子(AA)是红色,杂合子(Aa)是粉红色,则红色(AA)与粉红色(Aa)的金鱼草杂交,子代为AA(红色):Aa(粉红色)=1:1,即后代中粉红色金鱼草的比例是50%。 故选B。 20.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 B. 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 C. 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 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 ② ③ 2、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详解】A、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 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酶活性降低,因而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下降,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氧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氢结合生成水,C错误; D、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酶活性的相关知识,重点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8%盐酸会杀死细胞,将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8%的盐酸中,发现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部分细胞未发生,对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 B. 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0、H+、Cl-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 C. 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 D. 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8%的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内容涉及到细胞分裂、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理和发生的条件等。 【详解】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因此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A正确;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活细胞,所以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0、H+、Cl-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B正确;因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浸润在8%的盐酸溶液中的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会死亡,再将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C正确;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大于8%的盐酸,D错误。 【点睛】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其原因的分析如下: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②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等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若是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2.如图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 B. ①③⑤⑥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 图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D. ①③④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图。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①②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 B、只有④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①③⑤⑥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C错误; D. ①③④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23.下列关于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B. 判断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来确定 C.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生物性状基因 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用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中染色体,可以确定是否患21三体综合症;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促进R菌转化成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对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 21三体综合征比正常人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来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B正确; C. 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错误; 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24.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关于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 图中①过程需核糖核苷酸的参与,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图中显示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①过程为转录,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②过程为翻译,除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外,还需要ATP、tRNA,B错误;图中①过程为转录,需核糖核苷酸作原料,②过程为翻译,需tRNA搬运氨基酸,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和之前对应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故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某岛屿,男性群体的色盲率为20%,女性群体的色盲率和携带者分别为4%和32%。该岛屿的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 15% B. 20% C. 24% D.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详解】男性群体的色盲率为20%,女性群体的色盲率和携带者分别为4%和32%.设色盲基因是Xb,男性共100%,女性共100%,则XbY=20%,XBY=80%,XbXb=4%,XBXb=32%,XBXB=64%,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20%+8%+32%)÷300%=20%。 故选:B。 26.来航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能够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羽毛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代别 亲本(P)组合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表现型 白色(♀)×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若F2中黑色羽毛来航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黑色羽毛来航鸡自由交配得F3。则F3中( ) A. 杂合子占5/9 B. 黑色个体占8/9 C. 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D. 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则黑色的基因型为aaB_,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F2中白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都是白色,所以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A、据上述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黑色羽毛来航鸡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其中B的基因频率为 ,b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3中aaBB占,aaBb占,aabb占,F3中杂合子aaBb占,A错误; B、F3中白色(aabb)占 ,则黑色占 ,B正确; C、杂合子,少于纯合子,C错误; 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包括aaBB、aaBb,不都是纯合子,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13:3”为突破口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紧扣“自由交配”一次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相关概率。 27.下列变异现象中,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的有( ) ①蓝藻中藻蓝素合成基因某片段的缺失 ②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④豌豆的绿色圆粒纯合子的获得 ⑤在甘蔗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高糖量植株 ⑥用r射线处理青霉菌而获得的高产菌株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使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与染色体变化无关。 【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①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是由于骡子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而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故②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关;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进而导致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使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所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属于基因突变,故③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获得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④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关;在甘蔗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高糖量的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故⑤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关;用 r 射线处理青霉菌而获得的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⑥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因此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的有①③⑥,A、C、D错,选B。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二倍体,骡体内含有同源染色体 B.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 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 D. 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有2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详解】骡无繁殖能力,所以马和驴不属于一个物种,虽然它们杂交的后代骡是二倍体,但是来自于马和驴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A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配子,因此属于单倍体,B错误;四倍体(AAaa)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可能是AA、Aa、aa)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四倍体(AAAA、AAaa、aaaa),其中AAaa就不是纯合的,C正确;二倍体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等多倍体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一般不是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 【点睛】注意:一是来自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能正常联会配对,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二是精子、卵细胞或发育而成的单倍体细胞中是否一个染色体组,关键要看产生配子的物种的体细胞是否为二倍体(或2个染色体组)。 29.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 A. 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只有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 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普遍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的特点。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所有的DNA分子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3)同一个DNA分子的任何部位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4)生物体的任何细胞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A错误;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DNA复制、转录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翻译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发生的时期、原因及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只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0.如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相关基因用B、b表示)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用D、d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该家系中调査和统计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率较为理想 B.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原因是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D. 若Ⅲ1与一母亲患苯丙酮尿症的正常男性婚配,则建议生女孩,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6 【答案】D 【解析】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故A错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B错误;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则基因型为:XdXdY,而其父亲不带d基因,故原因可能是XdXd(卵细胞)+Y(精子)的结果,故是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Ⅲ1的基因型为1/3BBXdXd、2/3BbXdXd, 母亲患苯丙酮尿症的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bXDY,二者婚配,生女孩则不会换进行肌营养不良,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2/3×1/4=1/6,故D正确。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计算 3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 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 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 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杂交育种,③⑥为多倍体育种。 【详解】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由于AAaa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AA、Aa、aa,比例为1:4:1,所以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36,B错误;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杂交产生的植株AAA为三倍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不育,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C正确;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8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作物育种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 ,则另一条链上(A+G)与(T+C)之比是1:3 C.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①的形成,解旋酶催化②的形成 D. 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4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为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二酯键,②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该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则该基因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000×2×20%=400个,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600个。 【详解】A、真核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不在细胞核内,A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的(A+G):(T+C)=3:1的比值互为倒数,一条链的比值是3:1,则另一条链上的该比值为1:3,B正确; C、①是磷酸二酯键,②是氢键,DNA聚合酶催化作用是催化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形成,解旋酶催化氢键断裂,C错误; D、由题意知,A占20%,则G占30%,1个DNA分子中的G是1000×2×30%=600,该DNA分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600×3=1800个,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准确判断图中数字的含义;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3.豌豆有两对相对性状,高蔓与矮蔓,抗病与感病,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4种育种方法,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通过方法①获得的F2可能有3中基因型 B. 方法②在进行加倍操作时,可采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方法③还可以采用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来处理 D. 方法④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②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④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当高蔓与矮蔓,抗病与感病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方法①杂交育种获得的F2可能有3中基因型,A正确;方法②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单倍体没有种子,无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错误;③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不采用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处理,C错误;④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34.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下图表示分裂过程中1条染色体上DNA的标记变化情况,其他染色体标记变化情况与之相同。 该性原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DNA的半保留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且DNA双链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子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16和16。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某农科所研究一花生新品种的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的变化如图表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B. 给花生提供18O2,体内18O的直接转移途径仅为:18O2→H218O→18O2 C. 当光照强度为c时,该花生植株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相等 D. 光照强度为d时,该花生植株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可能小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1)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纵坐标是CO2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氧气的产生总量代表实际光合作用速率。 (2)a点:只有CO2释放量,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速率是6; (3)b点:氧气的产生总量是3,说明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CO2释放量是3,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并且呼吸作用速率是光合作用速率的二倍关系; (4)c点:氧气的产生总量是6,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是6,等于呼吸作用速率6; (5)d点;氧气的产生总量是8,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是8,大于呼吸作用速率6。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量为零,说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呼吸作用速率为6,A错误; B.给花生提供18O2,体内18O的转移途径有:18O2→H218O→18O2或18O2→H218O→C18O2→C3→(CH218O),B错误; C.光照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中CO2释放量为零,而O2产生量为6,与其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因此该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等于光强c,对整株花生植株而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应小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因为部分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光照强度为d时,CO2释放量为零,而O2产生量为8,说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6 ,但对整株花生植株而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仍可能小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注意纵坐标上“CO2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氧气的产生总量”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得出叶肉细胞中(不是整株植株): 光照强度为a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为6个单位; 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相等,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光照强度为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6.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 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其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位点(基因中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B错误; C、一种tRNA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C错误; D、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D正确。 故选D。 37.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 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 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答案】D 【解析】 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色盲基因用h表示,正常基因用H表示,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是iiXHXh,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是IAiXHXh、IAiXhXh、IAiXHY、IAiXhY、IBiXHXh、IBiXhXh、IBiXHY、IBiXhY,比例是1:1:1:1:1:1:1:1。因此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AiXhY=1/8,A正确;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是IBiXhXh,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二者婚配,后代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BIBXhY+IBiXhY=1/4,B正确;由分析可知,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IAiXhY,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IAiXHXh、IAIAXHXh、IAiXHXH、IAIAXHXH,因此后代可能会出现O型血色盲女儿,C正确;单独分析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hY,女性的基因型是XHXh,后代女儿的基因型是XHXh:XhXh,=1:1,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是50%,D错误。 38. 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 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C.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D. 人体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这样能避免能量的浪费,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详解】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正确;人体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与产生ADP的速率相当,但两者速率都增大,B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呼吸强度增加,则ATP的合成速率增加,D正确。 【点睛】1.ATP的再生和利用 2.ATP是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是所有生物的共性;正常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相对稳定,人体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消耗ATP的速率增大,产生ATP的速率也迅速增加。 39.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F1的基因型最少3种、最多27种 C. 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F1中圆尾∶扇尾∶三角尾数量比可能出现2∶1∶1 D. 让圆尾鱼相互交配,F1中出现其他尾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 B、根据图解可知三角尾鱼的大致的基因型为----D-、A-b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如aabbDd×aabbDd的子一代基因型最少,有3种,而AaBbDd×AaBbDd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多,有27种,B正确; C、根据图解可知园尾鱼的大致的基因型为aa--dd,扇尾鱼的大致的基因型为A-B-dd ,当园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扇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时,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扇尾)、Aabb(三角尾)、aaBb(圆尾)、aabb(圆尾)。则子一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2:1:1,C正确; D、圆尾鱼的大致的基因型为aa--dd,让园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全部是圆尾鱼,一般不会出现其他尾形,如果子一代出现其他尾形,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古比鱼尾形的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图解为载体,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生可先根据图解写出各种尾形的相关基因型,然后结合题目内容和所学知识对各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4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时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精子的种类及数量比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 A AB∶ab=2∶2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AB∶Ab∶aB∶ab=1∶1∶1∶1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AaB∶b=2∶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AB∶aB∶ab=1∶1∶2 可能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Ab=1:1或aB:ab=1:1,A错误,B错误;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正确。 【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类型的判断 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①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②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③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 a.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2n种 2种 1个次级精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雄性个体 2n种 2n种 1个卵原细胞 2n种 1种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雌性个体 2n种 2n种 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2种(YR、yr或Yr、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41.某种田鼠,已知等位基因T(长尾)和t(短尾)位于X染色体上,且带有Xt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死亡。将长尾雄鼠与杂合长尾雌鼠杂交得到F1,再让F1相互交配得到F2。在理论上,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F2中,雌雄鼠的数量比为1∶2 B. F2中,长尾∶短尾的数量比为5∶1 C. F2的雌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t基因频率为3∶1 D. F2的雄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t基因频率为3∶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题意可知,长尾雄鼠的基因型为XTY,杂合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XTXt,杂交得到F1中,雌鼠为1/2XTXT、1/2XTXt,雄鼠为1/2XTY、1/2XtY,产生的雌配子有3/4XT、1/4Xt,雄配子有1/4XT、1/4Xt、1/2Y,因带有Xt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导致有3/16XTXt和1/16XtXt的受精卵死亡,故F2中雌株只有1/2存活,雌雄株数量比为1:2,A正确; B、因F2中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12XTXT:1/12XTXt,均为长尾,子二代雄株基因型及比例为6/12XTY(长尾):2/12XtY(短尾),故长尾与短尾之比为(3/12+1/12+6/12):2/12=5:1,B 正确; C、F2中雌株中T的基因频率:t的基因频率为(3×2+1):1=7:1,C 错误; D、F2中雄株中T基因频率:t基因频率为3:1,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带有Xt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这一条件,导致F2中有3/16XTXt和1/16XtXt的受精卵死亡。 42.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 图丙中A为一摩尔每升的葡萄糖溶液,B为一摩尔每升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运输均与氧气浓度有关 B. 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M表示 C. 葡萄糖和乳糖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 图丙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据甲图分析,葡萄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时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据图乙分析,物质M的运输与浓度差成正比,属于自由扩散;物质N的运输方式与载体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当两侧浓度相同,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详解:乳酸虽为主动运输,但红细胞由无氧呼吸供能,与氧气浓度无关,A错误;图甲中葡萄糖跨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图乙中M为自由扩散,B错误;物质的跨膜运输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丙图中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1,葡萄糖可由左向右运输,B侧渗透压升高,从A侧吸水,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信息“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分析A选项中乳酸通过主动运输为何与氧气浓度无关。 43.图1表示夏季晴朗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 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 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 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于光合作用的图形应把握以下几点:如分清横纵坐标的含义、图形中的交点、拐点、最高点、最低点等点的含义,对于图1中的6时和19时属于交点,其代表的含义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同于图2中的B点,据此答题。 【详解】A、据图分析,图1中0〜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最大,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图中6时和19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 C、图2中A〜C段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段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含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44.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双亲无角,如果母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如果父本是Hh,母本是HH,则子代中雌性个体Hh会出现无角,B错误;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Hh发生分离,D错误。 【点睛】 本题属于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45.图甲为实验测得的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比例,图乙为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减少 B. 图甲中同等质量的干种子中,所含N最多的是大豆 C. 图乙中花生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图丙中12 h~24 h期间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且在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释放少量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小麦种子含有淀粉含量最高,大豆种子含有蛋白质最多,花生含有脂肪最多;乙图中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脂肪不断减少,而可溶性糖不断增加;丙图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先快速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而O2吸收速率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 【详解】种子在萌发的初期至真叶长出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含量因细胞呼吸被消耗而减少,但细胞呼吸会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加之淀粉、蛋白质等被水解,所以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三种种子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因此同等质量的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所含N最多的是大豆,B正确;ATP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图丙中12 h~24 h期间,CO2释放速率远大于O2吸收速率,说明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以无氧呼吸为主,但是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6.CMT1腓骨肌萎缩症(由基因A、a控制)是一种最常见的外周神经退行性遗传病。有一种鱼鳞病(由基因B、b控制)是由某基因缺失或突变造成微粒体类固醇、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合成障碍引起的。为探究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绘制了甲、乙两个典型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鳞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鱼鳞病的遗传方式,某兴趣小组请医学院的老师对乙家庭中的Ⅰ-3、Ⅰ-4和Ⅱ-7的鱼鳞病基因进行切割、电泳,得到的基因电泳图如下: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孩政策全面放开,Ⅱ-2和Ⅱ-3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咨询医学院的老师得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约为1/2 500,则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受传统观念影响,Ⅱ-5和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Xb (4). 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或AaXBXb (5). 9/16 (6). 133/153 (7). 38/51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甲家族中,Ⅰ-1和Ⅰ-2都不患CMT1腓骨肌萎缩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族中,Ⅰ-3和Ⅰ-4都不含鱼鳞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已知乙家庭中的Ⅰ-3不携带鱼鳞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Ⅱ-1和Ⅱ-4可推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或AaXBXb;Ⅲ-1两种病都患,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已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为 ,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则Ⅱ-6为Aa的概率为,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1/2XBXb、1/2XBXB,因此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若Ⅱ-5与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出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 47.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1). X (2). 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直毛:分叉毛=1:1,而雌性个体没有分叉毛(或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且雌雄比例为1:1) (3). 3/5 (4). EE (5). 3:1 (6). 4:1 【解析】 试题分析:以题意和图1、图2所示的F1的表现型及其数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雌雄个体中的性状分离比,明辨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其所遵循的遗传定律、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进而对(1) (2)题进行解答。解答(3)题,需以题意“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亲本“纯合灰体果蝇与黑体果蝇”和F1的基因型(Ee),至此可知理论上F1的均为灰体,若出现一只黑体果蝇,则应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缺失两种情况讨论该黑体果蝇产生的原因,进而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及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1)图2显示:F1的雌性个体均为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性个体的直毛∶分叉毛=1∶1,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 图1显示:在F1的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F1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为2/3A、1/3a;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A∶Aa∶aa=2/3×2/3∶2×2/3×1/3∶1/3×1/3=4∶4∶1。F2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的配子为3/4A、1/4a;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3中,AA∶Aa∶aa=3/4×3/4∶2×3/4×1/4∶1/4×1/4=9∶6∶1,所以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9÷(9+6)=3/5。 (3) 纯合灰体果蝇(EE)与黑体果蝇(ee)杂交,F1的基因型均为Ee,均为灰体。若F1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则该黑体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E突变成e)或染色体片段缺失(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若通过实验来探究该黑体果蝇出现的原因,其实验步骤为:①用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若该黑体果蝇出现的原因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黑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让其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为Ee;F1自由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Ee∶ee=1∶2∶1,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3∶1。 Ⅱ.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黑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0(“0”表示缺失的E基因),让其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为1/2Ee、1/2E0,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1/2E、1/4e、1/4O;F1自由交配所得F2的情况如下表: 雌配子 1/2E 1/4e 1/40 雄 配 子 1/2E 1/4EE(灰体) 1/8Ee(灰体) 1/8E0(灰体) 1/4e 1/8Ee(灰体) 1/16ee(黑体) 1/16e0(黑体) 1/40 1/8E0(灰体) 1/16e0(黑体) 1/1600(死亡) 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F1自由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 48.如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丙氨酸GCA,苯丙氨酸GUC、谷氨酰胺CAG) (1)图甲中①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的______中,催化该过程的主要的酶是_______,在⑥上合成②的过程称为_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作为运输工具。已知该工具上的反密码子是CAG,则其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 (3)已知该动物的DNA分子中共含有m对碱基,其中含n个胸腺嘧啶碱基,求第四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碱基________个;该DNA含有氢键________个。 【答案】 (1). 细胞核、线粒体 (2). RNA聚合酶 (3). 翻译 (4). tRNA (5). 苯丙氨酸 (6). ②③ (7).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8m-8n (9). 3m-n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详解】(1)图甲中①过程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还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⑥所示的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在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运输工具是tRNA。若tRNA的反密码子是CAG,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其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GUC,该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2)图乙中的[②]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①为胸腺嘧啶(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因此由①②③组成的结构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已知DNA上有m个碱基对,即含有2m个碱基,其中A=T=n个,G+C=(2m-2n)个,G=C=(m-n)个,所以每个DNA上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m-n)个。DNA第四次复制时,DNA由8个增加到16个,相当于新合成了8个DNA分子,故共需要8(m-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T=n,G=C=(m-n),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两个氢键,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三个氢键,则氢键为2n+3(m-n)=3m-n个。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准确识别图甲、乙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或物质名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9.【生物技术实践】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0.5g 1g 0.5g 2g 200ml (1)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说,属于______培养基。 (2)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其中灭菌指的是 ________ 。对于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 ________。(填代号)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⑶在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在灼烧接种环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5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稀释倍数为105时,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________。 (5)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________,利用这一特点,可准确地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答案】 (1). 固体 (2).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 ⑤③②①④⑥ (4).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5). 30-300 (6). 2.5107 (7). 酚红 (8). 变红 【解析】 【分析】 1、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3、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4、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尿素分解菌。 【详解】(1)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就是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琼脂,表中的培养基配方中含有琼脂,所以是固体培养基。 (2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干热灭菌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微生物接种时的金属接种工具和试管口可以用灼烧灭菌.煮沸灭菌通常不能彻底杀灭一些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一般适用于餐具或不耐高温的食品等的消毒,巴氏消毒法适合对牛奶消毒.所以题中所给的项目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⑤③②①④⑥。 (3)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将环接触一下没有长菌的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烫死菌体。 (4)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为50÷0.2×105=2.5×107。 (5)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利用这一特点,可准确地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点睛】注意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应用范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