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解析版)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 一、选择题 1.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器逐渐消失,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细胞器的消失与溶酶体有关 B. 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细胞核的排出方式为自由扩散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D. 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的过程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红细胞在发育早期是具有细胞核的。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红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红细胞核逐渐退化并排出的意义是为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详解】A、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器的消失与溶酶体有关,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核的排出方式为胞吐,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C正确; D、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的过程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2.非洲猪瘟病毒(ASFV)主要在猪的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中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ASFV的核酸所需模板来自宿主细胞 B. 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利用DNA酶和RNA水解酶可判断ASFV核酸类型 D. 猪感染ASFV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而特异性免疫不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合成ASFV的核酸所需模板来自ASFV,A错误; B、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B错误; C、根据酶的专一性,利用DNA酶和RNA水解酶可判断ASFV核酸的类型,C正确;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因此在猪感染ASFV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下降,D错误。 故选C。 3.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绿色的管状叶(甲叶)和紫色的鳞片叶(乙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甲叶中的色素。 B. 不能选用乙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C. 可选用甲叶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D. 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估测乙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甲中的光合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甲叶中的色素,A正确; B、洋葱紫色的鳞片叶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选用乙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B正确; C、甲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C错误; D、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估测乙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胰岛素分泌不足,脂肪的利用比例可能会增加 B. 人可以屏住呼吸体现了脑干对脊髓的分级调节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够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D.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运输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只有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详解】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对糖类的利用减弱,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A正确; B、人体可以屏住呼吸体现了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B错误;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只有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C错误; D、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除激素外,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化学物质,D错误。 故选A。 5.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 B. 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 C. 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 D. 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若不经人工驯养,狗尾巴草种群中也可能会出现穗大基因,A错误; 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但不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表现型,C错误; 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D。 6.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用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对照组 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A. 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 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 C. 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 D. 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溴化乙啶(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结果加入溴化乙啶的实验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而没有加入溴化乙啶的对照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且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A正确; 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即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过程,B正确; C、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了溴化乙啶,线粒体DNA的转录被阻断,而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由核基因控制合成,C错误; D、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7.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两者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光,固定CO2酶分布在____________中。 (2)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两种水稻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在p点时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曲线甲所代表植株叶绿体内____________(填“AIP和C3”、“NADP+和C5”或“ATP和C5”)的含量会升高。 (3)图中代表突变型水稻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理由是当光照强度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________,使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故光合作用强度低于野生型;当光照强度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____________,故光合作用强度高于野生型。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 (2). 叶绿体基质 (3). 光照强度 (4). ATP、C5 (5). 甲 (6). 低于 (7). 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 (8). 高于 (9). 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使其CO2固定速率大于野生型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P点之前,乙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而光照强度大于P点,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故甲为突变型,乙为野生型。 【详解】(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故相关酶也分布在叶绿体基质。 (2)在P点时,两种水稻植株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即限制两种水稻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在p点时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强度增强,产生的ATP、[H]增加,单位时间内暗反应C3的还原量增加,C3量减少,C5含量增加。 (3)图中代表突变型水稻的曲线是甲,判断理由是当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使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故光合作用强度低于野生型;当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使其CO2 固定速率大于野生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尤其是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8.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而使用抗PD-l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下列问题: (l)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2)若较长时间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___________效应。 (3)癌细胞表面的PD - Ll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 -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抗PD -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原因是___________。 (4)“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代谢药是一类化疗药物。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__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答案】 (1). 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 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等 (3). 累积 (4).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5).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 (6). 间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抑癌基因可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并阻止细胞的癌变。 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l)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等。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累积效应。 (3)癌细胞表面的PD﹣Ll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 (4)DNA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识记癌细胞的治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代诗人描写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人因大量流汗,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继而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___________增加,最终导致尿量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同时兴奋还会传至___________,并在此产生渴感,引起机体有意识的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长时间的劳作,人们虽出现了饥饿症状,但机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能维持正常水平,这与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 (1). 下丘脑 (2). 抗利尿激素 (3). 减少 (4). 大脑皮层 (5). 促进糖原的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 【分析】 1、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1)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水分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渗透压下降,最终导致尿量减少;同时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并在此产生渴感,引起机体有意识的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长时间的劳动使人们虽出现了饥饿症状,体内血糖偏低,通过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恢复正常。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10.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宽叶和窄叶受图中Ⅱ-2片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显隐性未知。研究人员用一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中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1:1。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植物的种群中,Ⅱ-1片段是否存在等位基因?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宽叶和窄叶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F1中窄叶雌株和窄叶雄株继续杂交,发现后代总是出现1/4的宽叶。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叶和窄叶还受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的影响,据此推测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综上分析,亲本中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答案】 (1). 是 (2). 宽叶 (3). 后代中雌性出现宽叶和窄叶,故亲代中父本窄叶应为隐性,则宽叶为显性(或后代雄性中出现了宽叶和窄叶,故亲本中母本为杂合子,宽叶为显性) (4). 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出现ee(或EE)时,窄叶基因无法表达而表现出宽叶 (5). eeXFXf、EEXfY(或EEXFXf、eeXfY)(位置关系颠倒不给分)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区段I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2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Ⅱ﹣1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宽叶和窄叶受图中Ⅱ﹣2片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显隐性未知。 【详解】(1)虽然Ⅱ﹣1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但该区段上的基因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在该植物的种群中,Ⅱ﹣1片段存在等位基因。 (2)由于“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中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1:1”,且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可判断宽叶是显性性状,因为后代雄性出现了宽叶和窄叶,故亲本中母本为杂合子,即宽叶为显性。 (3)F1中窄叶雌株XfXf和窄叶雄株XfY继续杂交,发现后代总是出现 的宽叶;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叶和窄叶还受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的影响,据此推测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出现ee(或EE)时,窄叶基因无法表达而表现宽叶,即F1中窄叶雌株EeXfXf和窄叶雄株EeXfY。 (4)综上分析,亲本中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eeXFXf、EEXfY(EEXFXf、eeXfY)。 【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两个同学的杂交实验确定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基因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异常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具体情况,分析产生原因,难度适中。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黑加仑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浆果之一,黑加仑果加工得到的果汁富含Vc、花青素等,每年有大量的出口,国内还有黑加仑果汁加工的软糖。果渣中的种子经加工提取得到的种籽油有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脂等作用,因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相关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黑加仑果汁时,加入的果胶酶包括___________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其作用是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_,从而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果胶酶或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若针对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而言,应选用___________(“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或“包埋法”)进行固定化处理,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黑加仑种子中提取种籽油较为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提取种籽油后余下的饼粕还可用于___________。 (4)黑加仑种籽油的主要成分是γ-亚麻酸,其稳定性极差,容易氧化,故在贮存时可采用___________等方法减少其氧化。(至少答出两种方法) 【答案】 (1).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2). 半乳糖醛酸 (3). 包埋法 (4).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5). 压榨法 (6). 做兽、禽饲料(添加剂)、堆肥(有机肥) (7). (冷藏;贮藏容器密封;向贮藏容器中充入CO2或N2 【解析】 【分析】 1、果胶酶: (1)作用:果胶→果胶酶可溶性半乳糖醛酸; (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2、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常用载体 无 高岭土、皂土、硅胶、凝胶 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 制作方法 无 化学结合固定化、物理吸附固定化 包埋法固定化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否 是 催化反应 单一或多种 单一 一系列 反应底物 小分子物质 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分子) 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分子)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容易 【详解】(1)果胶酶包括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其作用是将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果胶酶或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由于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固定化细胞应该采用包埋法。 (3)从黑加仑种子中提取种籽油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压榨法。提取种籽油后余下的饼粕还可用于做兽、禽饲料、堆肥。 (4)黑加仑种籽油的主要成分是γ﹣亚麻酸,其稳定性极差,容易氧化,故在贮存时可采用冷藏;贮藏容器密封;向贮藏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方法减少其氧化。 【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年6月17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酶1和酶2分别是_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 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键。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_____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素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素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_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酶 (2). 氢 (3). T-DNA (4). fps基因/fps的mRNA (5). 较多 (6).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7). 青蒿素产量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