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PrPS蛋白转变成PrP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下图表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图可知,PrPSC蛋白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 B. PrPS蛋白与PrPSC蛋白是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C. 若控制合成PrPS蛋白的基因的全部碱基中A占20%,则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 D. DNA、酶以及激素的合成与PrPS蛋白一样都是需要模板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的是prps蛋白,该蛋白能变成prpsc蛋白,当prpsc蛋白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 【详解】prpsc是一种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且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其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根据图中二者功能的差异可知,PrPS蛋白与PrPSC蛋白是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B正确;基因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与在一条链中该比值相等,若控制prps的基因的全部碱基中A占20%,则T也占20%,该基因中(C+G)/(A+T)为3:2,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也为3∶2,C错误;不同的激素化学成分不同,蛋白质或多肽类的激素合成与DNA、酶以及prps一样都是需要模板的,但不是所有激素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如氨基酸衍生物类的激素,D错误。 故选B。 2.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所示: 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因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之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复制后在所得到的第二代DNA分子中,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的占1/2,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的也占1/2;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会出现A、C、D三项所示的结果,B情况不可能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的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只有2个,A错误;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图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B错误;图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对,且G与C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3个而不是2个,C错误;脱氧核苷酸对的两个脱氧核苷酸是反向平行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都正确,D正确。 4.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B. 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C. 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D. 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该实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正确;该实验的实验结果证明在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该实验中,1、2、3组是对照组,4组是实验组,C正确;第3组没有S菌形成,但第4组形成了S菌的菌落,故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了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正确。 故选B。 5.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组的T2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 乙组的T2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 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 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离心检测后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由于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所以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DNA,A错误;由于乙组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所以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由质,B错误;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C错误;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1包含了2,2包含了3,3包含了4,依次是包含关系。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但是RNA不属于DNA,A错误;一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B正确;基因不属于脱氧核苷酸,C错误;核酸不包括染色体,D错误。 7.如图表示a、b、c三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并沿着mRNA移动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 B. 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 C. 图示过程有水的生成 D. 图示过程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G-C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翻译过程,a、b、c三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并沿着mRNA移动合成肽链,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 【详解】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左到右,所以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c,核糖体沿mRNA由左向右移动,A错误;B正确;翻译过程中即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故存在水的生成,C正确;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G-C,D正确。 故选A。 8.贫铀弹的放射性污染,可使生物体产生变异,导致癌变、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等。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纷纷报道本国参加南联盟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疾病死亡,并称为“巴尔干综合症”,对上面现象的讨论,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 B. 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新生儿可能畸形 C. “巴尔干综合症”都将遗传给后代 D. 射线引起“巴尔干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诱发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如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方向性和多害性。 【详解】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A正确;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可引起突变,使新生儿可能产生畸形,B正确;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如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射线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基因突变,是导致“巴尔干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9.下面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的转录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B. “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C. 翻译过程中tRNA和运载的氨基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D. 拼接后形成的成熟mRNA能在细胞质中长期稳定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存在不翻译氨基酸的内含子,所以转录的RNA需要修饰。由图可知,基因通过转录形成前体mRNA,再通过剪切和拼接形成成熟的mRNA,成熟的mRNA作为翻译多肽链的模板。 【详解】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解旋酶参与,不需要DNA聚合酶参与,A错误;据图分析,将前体mRNA“拼接”形成成熟的mRNA,“拼接”时是由一个核糖核苷酸的核糖和另一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磷酸二酯键),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B正确;氨基酸中没有碱基,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C错误;拼接后形成的成熟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结束一般会被水解,即不能在细胞质中长期稳定的存在,D错误。 故选B。 10.如图表示野生型链孢霉几个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据图做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 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 C.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同地进行。 2、分析题图:图中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能控制合成多种酶,精氨酸的合成需要四种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酶都无法合成精氨酸。 【详解】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细胞质中也有DNA的分布,所以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A错误;遗传信息的复制是以DNA为单位进行的,而遗传信息表达则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B错误;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调节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正确;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则是多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D错误。 故选C。 11.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下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 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 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 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复制 D. 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图说明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说明该化合物抑制细胞分裂。 【详解】由甲图可知,DNA含量相对较低的细胞占大多数,而DNA含量较高的细胞却较少,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后得到的乙图显示,少数细胞的DNA含量较低,大多数细胞的DNA含量很高,据此可推断,该化合物不抑制DNA复制,但抑制细胞分裂,导致细胞中DNA含量加倍,使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数增多,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并具有准确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12.如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①处有碱基互补配对,②处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但不完全相同 B. ①处有RNA聚合酶参与,也有DNA解旋酶参与 C. ①②两处都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图中DNA可以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 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均可以控制如图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所以①处正在进行转录,故DNA主干上的分支应是RNA单链,②处正在进行翻译,故侧枝上的分支应是多肽链。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①处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而②处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过程,②处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A正确;①处为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参与,没有解旋酶参与,B错误;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但原核生物的DNA是裸露的,并没有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C错误;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DNA上只有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才可以控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A。 13.下列物质中,不是由DNA分子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合成的是( ) A. 胃蛋白酶 B. 尿激酶 C. 雌性激素 D. 卵清蛋白 【答案】C 【解析】 DNA分子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合成的是蛋白质,是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胃蛋白酶,尿激酶和卵清蛋白都是蛋白质,所以A、B、D正确。而雌性激素是脂质,不是DNA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合成的,C错误。 14.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 解: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 故选:A.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5.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 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白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 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A项错误;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项正确;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项错误;基因片段中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D项错误。 16. 某生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有2n个基因,DNA含量为6.4C(单位)。则该生物肝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和DNA含量为( ) A. n和3.2C B. 2n和6.4C C. 2n和3.2C D. 4n和12.8C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精原细胞和肝细胞都是体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细胞中基因和DNA的数量相同,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以下各项不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 YyRr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狭义的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C正确;基因重组增加了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D正确。 故选A。 18.对①~⑤这五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分别是 ( ) 比较项目 ① ② ③ ④ ⑤ 细胞壁 无 无 有 有 无 所含核酸种类 DNA DNA或R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否 否 是 否 是 A. ①和② B. ⑤和① C. ④和② D. ④和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细胞壁和核酸(DNA和RNA),但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应于表中的④;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细胞壁,但含有核酸(DNA),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应于表中的①。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和原核生物的结构和组成物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9. 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 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 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朱红眼与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C错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DNA分子中A=T,C=G,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肽链中含肽键的个数为( ) A. 20 B. 15 C. 16 D.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界的密码子表中密码子共有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0+3=48,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48÷3=16。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6-1=15。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子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密码子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翻译的起点和终点。本题的易错点是终止密码子的作用,学生要明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只是起终止信号的作用。 21.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对应位置上的三对等位基因,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对染色体上最多有三对基因 B. D和d控制果蝇不同的性状 C. E和e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对染色体上不只有三对基因,A错误;D、d是控制果蝇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等位基因,B错误;E和e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因为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及等位基因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2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基因的遗传信息,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多个基因,B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涉及DNA的结构,基本组成单位、基因与DNA的关系,DNA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特异性原因、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分不清脱氧核苷酸中与DNA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数目而出现分析错误。 23.下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端是3′端,d端是5′端,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下表为四种氨基酸对应的全部密码子的表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B. 图中b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磷酸二酯键 C. 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苏氨酸 D. c处表示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转换为密码子为CCA,对照密码子表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脯氨酸。图中b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氢键。tRNA是由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三叶草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了tRNA的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如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的四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c的种类约61种,只含三个碱基,分子量比b小得多 B. b、c、d的合成离不开化合物a,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相同 C. 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 D. a、b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四种相同的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c的tRNA,tRNA上有三个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不不是tRNA中只含有3个碱基,A错误;tRNA、rRNA、m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转录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tRNA是翻译过程的运输工具,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线粒体和叶绿体能翻译形成部分蛋白质,含有三种RNA,C正确;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腺嘌呤碱基、鸟嘌呤碱基、胞嘧啶碱基、胸腺嘧啶碱基,RNA彻底水少的产物是核糖、磷酸、腺嘌呤碱基、鸟嘌呤碱基、胞嘧啶碱基、尿嘧啶嘧啶碱基,相同的化合物是磷酸、嘌呤碱基、鸟嘌呤碱基、胞嘧啶碱基四种,不同的是核糖、脱氧核糖、胸腺嘧啶碱基、尿嘧啶嘧啶碱基四种,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的分子基础。 25.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 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C. 图中所示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D. 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酶1、2为DNA聚合酶;乙表示转录过程,其中酶3表示RNA聚合酶;丙为乙中的放大图,丙中a为DNA链,b为RNA链,即由a链转录形成b链的过程。 【详解】 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B正确;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C错误;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和酶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结合下列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 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环丙沙星可抑制解旋酶活性,抑制DNA复制;红霉素抑制核糖体功能,抑制翻译过程,A项正确;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抑制转录过程,B项错误;结核杆菌和人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不发生④⑤过程,C项、D项错误。 【点睛】RNA复制和逆转录发生在不同的病毒中:RNA复制发生在烟草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中,逆转录只发生在HIV等逆转录病毒中。 27. 真核生物核基因上遗传信息表达的全过程发生在细胞的( ) A. 细胞核 B. 染色体 C. 核糖体 D. 细胞核、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真核生物核基因上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就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8.下图为马的生活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a、d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c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a、b、d ④d过程有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Ⅰ→Ⅱ表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的增殖属于有丝分裂,Ⅱ→Ⅲ属于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Ⅲ→Ⅳ表示受精作用,Ⅳ→Ⅰ表示个体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发生在a、d过程中,①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a过程中,②错误;基因突变可发生在DNA复制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图示中基因突变可发生在a、b、d过程中,③正确;d过程表示个体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个体表现为生长和发育,故d过程有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④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型为DD的豌豆,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地方而出现矮茎性状,下一代种植在水肥充足的地方,全表现为高茎;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①正确;②基因型为DD的豌豆,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地方而出现矮茎性状,下一代种植在水肥充足的地方,全表现为高茎,这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②错误;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这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③正确;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④错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重组,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30.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仅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B. 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性状,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对性状无影响 C. 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这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型,两者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所有生物都有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进化过程离不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者都对进化有重要影响,但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形成新的表现型,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明确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够改变生物性状,且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1. 当牛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不可能发生( ) A. 基因重组 B. DNA解旋 C. 蛋白质合成 D. 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先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再以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复制过程出现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此时细胞可以翻译合成蛋白质,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的后期,DNA复制是在间期,所以答案选A。 3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A.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 B. 去雄-套袋-授粉-挂标签 C.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挂标签 D.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详解】由分析可知,豌豆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挂标签。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注意时间,明确去雄应该在自花授粉前,然后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3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 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详解】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象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说(解释),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提出问题,A正确;受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时期还没有发现染色体的结构,孟德尔仅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假说,B错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34.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 A.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 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相同 C. 图中现象可表示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D. 图中合成相关物质时,碱基配对方式有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RNA聚合酶具有将DNA打开双链的功能,故A正确;在多聚核糖体中,同一个mRNA连接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相同,故B正确;图中过程表明转录没有完成,就进行翻译,说明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生物中,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故C错;在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T=A,G=C,C=G;而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是A=U,U=A,G=C,C=G,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5.研究发现DNA复制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其中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单链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并随着子链的延伸而与DNA单链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Rep蛋白能使A与C、T与G之间的氢键断裂 B. 低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 C. 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 单链结合蛋白与DNA单链结合不利于DNA新链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根据“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可知,该蛋白可使两条链构成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即A-T之间和G-C之间的氢键断裂,A错误;体外进行DNA复制时高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B错误;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正确;单链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并随着子链的延伸而与DNA单链分离,说明单链结合蛋白是催化子链合成的酶,即单链结合蛋白与DNA单链结合有利于DNA新链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36.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二者对青霉素敏感。已知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PenrS型,且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可用青霉素治疗 B. 乙组中加入青霉素后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 丙组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 D. 甲组小鼠体内分离的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只能产生一种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 甲组中部分R型菌可转化为PenrS型菌,使部分小鼠患败血症,由于PenrS型菌能抗青霉素,故不可注射青霉素治疗,A错误;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被PenrS型的DNA转化的R型菌的菌落能继续生长,B错误;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R型菌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转化,所以不会出现菌落,C错误;甲组小鼠体内分离的菌为PenrS型菌和R型菌,由于R型菌对青霉素敏感,PenrS型菌抗青霉素,所以将分离的菌体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只能产生一种菌落,D正确。 故选D。 3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的发病机理 B. 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 C.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D. 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如白化病、豌豆粒型的机理,A正确、B错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并识记两种途径的常见实例,明确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的原因。 38.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下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 B. 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 萨顿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其中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相同,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是异型染色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该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相同,属于雌果蝇。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该果蝇的基因型为BbXWXw。 【详解】测交是选隐性纯合的个体与杂合子杂交,根据“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可知,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bbXwY)作父本,A正确;基因B、b与W、w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基因B与b为等位基因,其不同主要在于构成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39.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 A.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D. 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会出现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或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A项符合题意;患病的母亲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项不符合题意;患病的祖母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而且其儿媳妇不一定是患者,故其孙女不一定患病,C项不符合题意;外祖父患病,只能确定其女儿一定患病,但是外祖母可能正常,女儿可能是杂合子,故外孙可能正常,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单 基 因 常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遗 传 病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伴X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隐性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伴Y遗传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 遗传病 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 相等 染色体异 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 相等 40.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幼蚕分开来()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 【详解】A.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 B.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 C.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 D.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41.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不能推测甲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B. 乙组黄色亲本为杂合子,黑色亲本为纯合子 C. 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D. 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丙中将乙组的黄色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黑色个体,说明黄色对黑色是显性,且F1黄色个体都是杂合子,基因型是Aa×Aa,后代雌性个体中黄色:黑色≈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雄性个体中黄色:黑色=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 【详解】甲组黄色亲本组合,得到的子代均是黄色的,亲本可能两个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一个显性纯合子与一个杂合子的组合,故只由甲组杂交后代不能推测出亲本的基因型,A正确;乙组的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均为黄色:黑色≈1:1,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aa,即乙组黄色亲本为杂合子,黑色亲本为纯合子,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D错误。 故选D。 42.基因型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3会失去受精能力。现有一批玉米种子,基因型为EE和Ee,数量比为1∶1,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则ee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0 B. 1/22 C. 4/121 D. 1/2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基因型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3会失去受精能力”,说明Ee产生的花粉E:e=3:2,Ee产生的雌配子为E:e=1:1。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基因型为EE和Ee,数量比为1∶1”,可知该群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E:e=3:1,由于基因型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3会失去受精能力,故该群体产生的花粉中E:e=(1/2+1/2×1/2):(1/2×1/2×2/3)=9:2,所以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则ee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2/11=1/22,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3.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时期 C. 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 D. 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cd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正常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详解】 bc时期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加倍,所以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A正确;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d段,B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表示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92条,C正确;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4.某正常男性(XBY)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不考虑基因突变),正确的是( ) A. 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 B. B基因数目之比是1:1 C. 染色单体数目之比是4:1 D. 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之比是2: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男性和女性的体细胞都有46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男性体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有92条染色单体;女性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都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条X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条染色单体,但是在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2条染色体,共92条染色体,其中包括4条X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A.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是1,女性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4,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4,A错误;B.男性(XBY)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的数目是2,女性(XBXb)有丝分裂后期虽然有4条染色体,但是B基因数目也是2,B基因数目之比是1:1,B正确;C.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92,女性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D. 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核内DNA数目减半为46,女性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细胞核内DNA数目是46,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之比是1:1,D错误。 考点: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伴性遗传 45.某DNA分子共有1200对碱基,其中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 A. 32%、400 B. 32%、200 C. 18%、200 D. 22%、4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3%,则C=G=50%-23%=27%。又已知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即G1=22%,则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2%;DNA分子共有1200对碱基,则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1200÷3=40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6.某个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一条链发生突变,则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了一次,若某一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的一条链发生突变,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最终只能形成一个突变基因,因此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有突变基因,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7.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XBXb Y的孩子(X和X、X和Y分别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b分别为染色体上的基因)。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 )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Y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通过着丝点的分裂产生XbY和没有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XbY精子与XB的卵细胞结合可以产生XBXbY的孩子,①正确;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YY的精子,该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B或Xb)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②错误;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Xb或Y)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③错误;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B和Xb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能够产生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可以产生XBXbY的孩子,④正确,故选B。 48.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最后一次复制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128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 ) A. 4次 B. 5次 C. 6次 D. 7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DNA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链,据此答题。 2、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m。 3、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m。 【详解】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由于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A有600个,所以G占200个,该DNA分子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12800个,解得n=7,所以该DNA分子已经复制7次。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9.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准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 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 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详解】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配子,根据图中①染色体上所标基因,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如果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根据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丝分裂和遗传方式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0.如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3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Ⅲ﹣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Ⅰ﹣2 D. 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5 【答案】D 【解析】 假设A、a控制甲病,B、b控制乙病,由于I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III-2患有乙病,说明致病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也不再Y染色体上,应该在X染色体上,A错误;判断甲病为隐性致病基因所致,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II-3应该患有甲病,故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II-2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均为杂合子,B错误;III-3的X染色体来自于II-2,C错误;由于I-4基因型为aa,则II-3基因型为AaXBY,则III-1 1/2XBXb ,1/2XBXB,2/5AA,3/5Aa,III-1携带致病基因(AAXBXb AaXBXB AaXBXb)的概率=1/2x2/5+1/2x3/5+1/2x3/5=4/5,D正确。 二、简答题 51.如图甲表示某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 图甲中涉及中心法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 图甲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DNA分子与mRNA分子、__________分子之间。 (3) tRNA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___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 【答案】 (1). 转录和翻译 (2). mRNA与tRNA (3). 特定的DNA转录 (4). 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5).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说明该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即表示翻译过程。由图可知,翻译的方向为从左向右。 【详解】(1)由图可知,图甲为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图甲为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DNA分子与mRNA分子之间,而翻译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mRNA与tRNA之间。 (3)细胞中的RNA均为DNA转录形成,所以tRNA是特定的DNA转录形成的。其作用是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4)由于miRNA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使tRNA不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所以使翻译过程不能正常进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特点,准确判断出甲为原核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乙为翻译过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2.甲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b由T/A 变为C/G,c由T/A变为G/C,d由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乙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虚线)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请回答: 注:可能用到密码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UAG)。 (1)甲图中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2)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a突变点附近至少再丢失_____个碱基对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最小。 (3)图中_______突变对性状无影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乙图中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有_______(变异种类)。 (5)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处于图丙中的______阶段,而基因重组发生于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答案】 (1). 四种核糖核苷酸 (2). 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3). 2 (4). b (5). 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6).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7). b (8). 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可能会导致肽链中后面的氨基酸序列都有可能发生变化。b由T/A 变为C/G,c由T/A变为G/C,d由G/C变为A/T。碱基的替换对肽链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会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也可能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不变。图乙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虚线)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b时期发生DNA复制,d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 【详解】(1)甲图中过程①是以DNA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a突变后会使mRNA的碱基序列变为GACUAUGGUAUG,根据密码子表以及突变前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可知,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是: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为了不破坏其他密码子的完整性,在a突变点附近再减少2个碱基对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是最小的。 (3)由密码子的简并性可知b突变后的密码子为GAC,仍与天冬氨酸相对应,该突变对性状无影响,这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4)图乙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个体细胞分裂图像,姐妹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发生的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发生了基因重组)。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图丙中b阶段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变成两个DNA的阶段为b阶段,即DNA复制的阶段,所以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处于图丙中的b阶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故处于d阶段。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3. 斯氏鼠种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如图是某种斯氏鼠(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成年鼠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独立遗传)。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尾最长,aaddff的成鼠尾最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鼠的种群中,与尾长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 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 ________。 (2)斯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 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以纯合黄色鼠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鼠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27 (2). 7 (3). 31/32 (4). 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5). 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或让多只F1雌鼠与父本小白鼠测交得到F2) (6). 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或黄色∶鼠色∶白色=1∶1∶2) (7). 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或黄色∶白色=1∶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该品系成年小鼠的尾长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且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同时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具有叠加效应。根据亲本杂交的F1的基因型分别是Ee、ee(各占一半),又由于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根据基因频率来计算F2代中各基因型频率。也就是E=1/4,e=3/4。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F2 代中的EE基因型频率为1/16,Ee基因型频率为6/16,ee基因型频率为9/16,所以正常情况下F2中有毛应占7/16(大于实际情况F2中有毛占2/5),说明有毛性状中存在致死现象。若EE为致死个体,去掉该部分后Ee(有毛)占6/15,即2/5,无毛ee占3/5,符合题意,故是EE纯合致死。 【详解】(1)该小鼠的种群中每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有三种,即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共三种基因型,对三对等位基因来说,控制尾长的基因型是3×3×3=27种;由于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故表现型的种类有:含有6个显性基因的、5个显性基因的、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含有3个显性基因的、含有2个显性基因的、含有1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显性基因的共7种表现型。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AaDdFf),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AADDFF、aaddff)相同的个体占1/4×1/4×1/4+1/4×1/4×1/4=1/32,所以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1-1/32=31/32。 (2)由题图可知,对于有毛和无毛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母本的基因型是Ee,父本的基因型是ee,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Ee:ee=1:1,子一代小鼠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1:3,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1:3,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1:6:9,如果EE致死,则有毛的比例占2/5。所以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3)根据“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可知纯合黄色鼠基因型为YYBB,隐性纯合白色鼠基因型为yybb,二者杂交的子一代基因型为YyBb,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B、b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子一代产生的配子为YB:yb=1:1,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为YYBB:YyBb:yybb=1:2:1,表现型为黄色:白色=3:1。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B、b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和比例为9Y-B-:3Y-bb:3yyB-:1yybb,表现型和比例为黄色∶鼠色:白色=9:3:4。故实验方案为: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第二步: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 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对遗传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