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济宁一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 三个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答案] D ‎2.(2018·上海嘉定调研)治疗艾滋病(HIV的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那么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合成DNA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解析] 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可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参与DNA合成的过程,形成无效的DNA,因此抑制了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合成DNA。‎ ‎[答案] B ‎3.(2018·郑州测试)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S型细菌与R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S型细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D.S型细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解析] 肺炎双球菌利用自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S型细菌与R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S型细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使其中的某些基因得以表达;S型细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不再有DNA,不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答案] C ‎4.(2018·河北三市联考)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在搅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B.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 C.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噬菌体中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数量增减,得出实验结论 D.本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遗传和繁殖过程中,DNA起作用 ‎[解析] 由题图可知,搅拌过程中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存活率一直为100%,说明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随着搅拌,附着在细菌上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逐渐增大,而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放射性主要在细菌细胞内,细胞外32‎ P的放射性很低,故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本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侵染过程DNA和蛋白质的去向,通过搅拌的时间及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差异,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答案] C ‎5.(2018·豫南九校质检)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 ‎[解析]‎ ‎ 抗青霉素的S型(Penr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在甲组中,将加热杀死的PenrS型细菌与活的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部分活的R型细菌会转化为PenrS型细菌,部分小鼠会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体内有抗青霉素的S型菌存在的小鼠不能康复,A错误;在乙组中,PenrS型细菌的DNA与活的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可观察到R型细菌和PenrS型菌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R型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只有PenrS型菌落继续生长,B错误;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活的R型细菌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转化,因此无菌落出现,C错误;丁组中因为PenrS型菌的DNA被DNA酶催化水解而无转化因子,且活的R型细菌不抗青霉素,因此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D正确。‎ ‎[答案] D ‎6.(2018·福建省质量检查)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解析]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该实验证明细菌中的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而且抗青霉素的S型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7.(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答案] C ‎8.(2018·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下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解析] 本实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用放射性标记的含32P的物质,A错误。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须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进行相互对照,C错误。若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 ‎[答案] B ‎9.(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独立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解析]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正常情况下是要进入细菌体内传到子代噬菌体中的。在培养过程中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离心是为了把重的大肠杆菌沉淀,放射性主要在底部大肠杆菌体内的噬菌体中,上清液有放射性说明噬菌体未侵入或有部分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答案] B ‎10.(2018·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有a、b两类噬菌体,它们均已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过。将a、b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DNA均有放射性 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 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 ‎[解析]‎ ‎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甲分析,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说明a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乙分析,沉淀物中具有放射性,而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DNA,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2P,B错误;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可侵入大肠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C错误;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总量不变,而比例将逐渐减弱,D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2018·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将甲细菌提取物(含A、B、C、D四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和活的乙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培养基中分离出了活的甲细菌。在无法对上述四种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前提下,为确定A~D中是哪种物质能使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请根据题意设计相关实验。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1)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细菌中含有的A、B、C、D四种有机物,哪种化合物可使乙细菌发生转化。由于A、B、C、D四种有机物无法分离和提纯,故只能将其分成4份,再向其中分别加入分解A的酶、分解B的酶、分解C的酶、分解D的酶。再将处理后的组别中加入乙细菌,观察其转化情况。若其中某一个组别没有分离出活的甲细菌,表明该物质是促进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的物质。‎ ‎[答案]‎ ‎ (1)取适量的甲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成4等份,分别放在4支试管并编号,再分别加入可分解A、B、C、D的酶,一段时间后,分别和有乙细菌的培养基混合培养并观察结果。‎ ‎(2)其中有一组混合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出活的甲细菌 ‎(3)加酶后没有分离出活的甲细菌的实验组中所含对应的有机物为转化物质。‎ ‎12.(2018·衡阳质检)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一般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朊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朊病毒需先培养带标记的宿主细胞——牛脑组织细胞,再让朊病毒侵染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完成对朊病毒的标记。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所以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即试管4中几乎没有32P;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胞,少量朊病毒不能侵染成功,所以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一般病毒所含有的核酸。‎ ‎[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 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 上清液 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 ‎(4)核酸 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 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13.(2018·衡水模拟)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 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能正常表达,而隐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种情况)。‎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2∶2∶48∶48,说明F1中雄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种,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菌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解析] (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的黄色皱粒为1/3YYrr和2/3Yyrr,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只有2/3Yyrr自交后代会出现绿色皱粒(yyrr),因此F2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2/3×1/4=1/6。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可能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应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没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少量配子形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3)变异是不定向的,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了前面的说法。‎ ‎[答案]‎ ‎ (1)1/6 终止密码(子) 不转录、不翻译、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编码的蛋白质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