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 1.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 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B 解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 要特征,A 正确;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 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 错误;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 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镶嵌 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2.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D.如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A 错误;由图示可 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B 错误;如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物 多样性会降低,D 错误。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 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该种鱼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D 解析 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 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 正确;根据题 干信息可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鱼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B 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正确;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 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 错误。 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 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四种鱼之间都是竞争关系 D.若去除青鱼,该池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降低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 错误; 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有共同的水层,所以是竞争关系,B 错误;由图可 知鲢鱼和鳙鱼、鳙鱼和草鱼及青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有竞争关系,但鲢 鱼和草鱼、青鱼间没有竞争关系,C 错误;群落中物种数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 D 正确。 5.下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M 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 越小,M 与 N 种间竞争越激烈 D.M、N 两物种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 C 解析 该曲线只表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食物资源利用曲线。曲线不重 叠时,两物种可能在空间资源上存在竞争,A 错误;b 越大,生物可摄取食物的种 类越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B 错误;d 越小,M 与 N 摄取食物的种类相同部分 越多,竞争越激烈,C 正确;该图并未显示出两物种的数量关系,无法判断两者是 否存在捕食关系,D 错误。 6.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答案 C 解析 玉米的合理密植不是因为群落的分层现象,而是考虑光照、空气流通 等因素。 7.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 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答案 D 解析 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比米草群落多,说明裸露泥滩的大型底 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A 错误;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不能得出种群密度高低,B 错误;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 研究结论,C 错误;不同的生物都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所以采样的时间会对采集到 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有影响,D 正确。 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 C 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表示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 长方式,A 错误;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成年鲈鱼吃幼小 鲈鱼,属于种内斗争,B 错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丰 富度是物种数量的多少,D 错误。 9.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 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 0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B 解析 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A 错误;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正确;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不是 0,C 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的物种分布,D 错误。 10.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 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 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 A、B、C 曲线表示,据图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 关系。 (2)A、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 (4)大草履虫(捕食者)数量增多 解析 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 系。图中三条曲线根据放入的时间先后判断:A 为枯草杆菌,C 是大草履虫,B 是 双小核草履虫。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是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的加入,竞争压力大, 大草履虫处于劣势,数量下降,而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是由于此期间大草履虫增 多。 11.下图 1 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 2 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 计结果如上图 2。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 叫做________。 ②图 2 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调查 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 N1、N2、N3,则该乔 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 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 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 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③(N1+N2+N3)/3S0 (2)光照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 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解析 (1)①据图 2 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该研究的课 题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调查植物的物种数目的方法用样方法。 ②图 2 表示树木的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分析题图可知,在面积为 0 到 S0 之间,随着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S0 之后随面积增大,物种数目不再增多, 因此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S0 m2,物种数达到最多而且保持稳定。 ③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该森林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为 N1、N2、N3, 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约为N1+N2+N3 3S0 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森林中有高大的乔 木、灌木和草木等复杂的垂直结构,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 ①垂直结构方面:调查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方面:调查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实验探究 1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一)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 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调查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 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探究过程 (1)准备 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 此不适用于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 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 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 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________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 观 察 : 体 型 大 , 直 接 识 别 ; 体 型 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取样器 样方 标志重捕 取样器 ②地形 环境 (2)塑料袋 地点 时间 (3)吸虫器 (4)①动物图鉴 ②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 察 (5)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