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 细菌的 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 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 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 该细菌环状 DNA 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 DNA 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 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 【详解】该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但能形成细胞壁,A 错误;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 裂方式,而该细菌为原核生物,可以进行二分裂,B 错误;该细菌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 核酸,其中 DNA 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 RNA 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因此该细菌细 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C 正确;该细菌环状 DNA 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D 错 误。 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糖蛋白、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物质 B. 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C. 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不可能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D. C、H、O、N、P 是核苷酸、ATP、染色质、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有 C、H、O、N,有的还有 S、Fe 等,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组成元素 C、H、O、N、P。 2、抗体能识别特异性抗原,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 种物质,它们都具有特异性。 3、淀粉、糖原、纤维素属于多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属于二糖,其中麦芽糖 水解形成两分子的葡萄糖,蔗糖水解形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 【详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体能识别抗原并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限制酶 能识别特定的位点并在特定的位点发挥作用,载体只能识别和运输特定的物质,因此糖蛋白、 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A 正确;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 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B 正确;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全身细胞 的表面均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 错误;ATP 的元素组成是 C、H、O、N、P,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 和 rRNA 组成的,核酸(DNA、RNA)和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 C、H、O、N、P,因此,C、H、O、 N、P 是核苷酸、ATP、染色质、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D 正确。 3.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个 DNA 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 【答案】A 【解析】 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那个脱 氧核糖连了一个磷酸,A 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但在 RNA 病毒中具有遗传效 应的 RNA 片段上的也称为基因,一个 DNA 分子上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 正确。一个基因 中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 正确。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复制后),D 正确。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B.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 C. 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完全不同 D.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致癌因子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分类和生长失控而变成癌 细胞,A 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形态及功能发生改变,B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 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但呼吸酶基因和 ATP 合成酶基因在所有 细胞中都表达,C 错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 通过细胞凋亡完成,D 正确。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5.下列关于清水或蒸馏水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B. 在制作花生子叶装片检测脂肪时,经苏丹Ⅲ染色后用清水洗去浮色 C.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需用清水洗去解离液 D.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装片以保持口腔上皮 细胞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由于细胞吸水,导致细胞的吸水能力降低;以花生子叶为实验 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切片→染色→用酒精洗去浮色→滴蒸馏水 →盖上盖玻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步骤为:解离→漂 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 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以上三个实验中都要用到盐酸处理细胞,漂洗或冲洗 的目的都是为了洗去盐酸,以便于染色。 【详解】A. 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 小,A 错误; B. 在制作花生子叶装片检测脂肪时,经苏丹Ⅲ染色后用 50%乙醇洗去浮色,B 错误; C.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清水漂洗目的是洗去解 离液,便于染色,C 正确; D.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进行水解,水解之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 然后再进行染色,冲洗的目的是去除盐酸,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此时细胞已经死亡,D 错 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观察洋葱根 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等,对于 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 A. “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B. “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 C. “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D. “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 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A 错误; “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 pH,但“胰岛素不能口 服”是因为胰岛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 错误; “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但“人寒冷时,不 由自主打寒战”是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 错误; “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低温保存的食物 不易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 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性,D 正确。 【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 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7.在真核细胞中,合成下列物质都需要以 RNA 作为模板的是( ) A. 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 胰岛素和细胞骨架 C. 胰蛋白酶和 tRNA D. 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答案】B 【解析】 以 RNA 作为模板,翻译的产物为蛋白质。性激素属于脂质,A 项错误;胰岛素和细胞骨架都是 蛋白质,B 项正确;tRNA 是 DNA 转录形成的,不属于蛋白质,C 项错误;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 碱、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以及磷脂分子都不是蛋白质,D 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以 RNA 作为模板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据此分析各选 项的化学本质是否为蛋白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通过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C. 肝细胞中线粒体是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蛋白质合成 D. 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通常青春期时比幼年和老年时期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是遗 传物质。 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 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 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 和蛋白质等物质。 3、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 4、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孔,A 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洋 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B 错误;肝细胞属于动物或人体 细胞,动物或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线粒体是肝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 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有氧呼吸,从而影响能量供应,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合成 过程中会需要能量),C 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细胞膜, 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D 错误。 故选 C。 9.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斯,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所做 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 S 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 DNA 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 物质 B.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 DNA 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C. 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理由是 DNA 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 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 D. 科学研究表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 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 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 S 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在 与被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但是并没有得出转化因子是 DNA 的结论,A 错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 S 型细菌的 DNA 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正确;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 DNA 是遗 传物质,理由是 DNA 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C 正确;科 学研究表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生物(病 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正确。 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B. 通过杂交育种能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 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D. 人工诱变育种能改变基因结构,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的原理 就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雄配子,经花药 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 错误; 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B 正确; C.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添,C 错误。 D.人工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使 DNA 分子上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 改变,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不一定能缩短育种年限,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各种育种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区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基因 突变只改变一个基因,而染色体变异是改变多个基因。 1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不正确的是 A. 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发现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 B. 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鲁宾卡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释放的 O2 中氧元素的来源 C. 模型构建法: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 同位素标记法: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 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萨顿通过实 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 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沃 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对比实验法。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发现都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A 正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利用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鲁宾和卡门通过同 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来源于水时利用了 H2 18O 和 CO2,H2O 和 C18O2 进行对比,B 正 确;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利用了构建数 学模型的方法,二者均利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C 正确;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利用了 同位素标记法,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的是荧光标记法,不是同位素标记法,D 错误。 故选 D。 12. 下列对下图曲线 a 和 b“可分别代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间期 DNA 含量和 ATP 量 B. 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表现能力的变化 C.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 DNA 复制,DNA 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在复制过程中虽然要 消耗 ATP,但 ATP 含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因为 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也容易合成, 细胞中的 ATP 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 A 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故 B 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吸水能力增大,液泡逐渐缩小,原生 质体体积也逐渐变小,故 C 正确;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小分子物质, 所以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干重下降,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 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确的结论的能力。 13.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 乳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下列关于糖酵解过程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既可在有氧,也可在无氧条件下发生 B. 有氧条件下该过程能产生 ATP,无氧条件下不能 C. 该过程仅产生少量 ATP,乳酸中还贮存大量的能量 D. 可通过抑制 GAPDH 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 段发生在线粒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H],第三阶段发 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的[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一样,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成酒精和 二氧化碳,或者生成乳酸。 【详解】A.糖酵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阶段,A 正确; B.无氧呼吸能够产生少量 ATP,B 错误; C.无氧呼吸没能将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所以乳酸中还贮存大量的能量,C 正确; D.可通过抑制 GAPDH 的活性可以抑制糖酵解过程,所以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掌握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关于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突然增加 C02 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比 ADP 先增加 B. 光照下两者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5 比 ADP 先减少 D. 光照下叶绿体直接为线粒体提供 02 和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若突然增加 C02 浓度,首先是 CO2 固定生成 C3 增多, C3 增多,还原 C3 速率加快,此时消耗 ATP 产生 ADP 才增多,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比 ADP 先增加,A 正确;光合作用中产生的 ATP 和[H]只能供给 C3 的还原,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B 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 先是光反应加强,消耗 ADP 和 Pi 合成 ATP 增加,ATP 增加才促进 C3 还原增加,生成 C5 增加, C 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 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D 错误。 15.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 B.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 CD 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 CD 段核 DNA 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 【详解】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 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 N 对→0 对,故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若是有丝分 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 N 对→2N 对→N 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 错误; 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由 2 变为 1, 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 CD 段含 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 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 正确;当纵坐 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 CD 段核 DNA 数是染色体数的两 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 错误。 故选 C。 16.胰腺癌死亡率高达 90%,曾夺走了乔布斯的生命,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 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 HSATII 的非编码 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 RNA),这一特殊 RNA 可 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 RNA 与 mRNA 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 6 种终产物 B.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 RNA 自由进出 C. 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 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一般含 20 种氨基酸 D.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 RNA 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RNA 彻底水解后有 6 种产物,包括 4 种碱基、核糖和磷酸,A 项正确; B.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种特殊的 RNA 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但不能自由进出,B 项错误; C.这种可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 RNA 属于非编码 RNA,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C 项错误;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 RNA(HSATⅡ)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D 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 A。 17.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 Denham Harman 在 1956 年提出的,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的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反馈调节 B. ③过程会引起细胞核合成的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 ④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D. ⑤可来自于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 Harman 1955 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 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详解】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时,产物同样 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故①②过程的 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急剧下降,属于反馈调节,A 正确;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是细胞质的核糖体,不是细胞核,B 错误;④过程使 DNA 分子中的基因碱基对缺失或替换,导 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C 正确;细胞内的氧化 反应、辐射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故⑤可来自于辐射、有害物质的入 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D 正确。 故选 B。 18.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 示意图,根据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 4 种 B. 若 A 基因在图甲 1 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 基因在染色体 5 上 C. 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 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则①和②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 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丁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且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详解】A.若不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 2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若 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可形成 4 中基因型的子细胞,A 正确; B.甲细胞中 1 号和 5 号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B 错误; C.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细胞表示极体,C 错误; D.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则①和②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 图象的识别,注意区分染色体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19.下列有关遗传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含 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T2 噬菌体,可以获得 35S 标记的噬菌体 B. 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C. DNA 分子边解旋边复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 1 个新的 DNA 分子 D. 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但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而不能在没有细胞的培养基上生存和繁殖。 【详解】A、噬菌体营寄生生活,要获得 35S 标记的噬菌体,应用含 35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用 T2 噬菌体去侵染细菌,A 错误; B、原核细胞内,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但原核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转录的同时核糖体与 mRNA 结合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B 错误; C、DNA 分子边解旋边复制,新合成的子链与原来的母链形成 1 个新的 DNA 分子,C 错误; D、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因此其碱基序 列一定不同,但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 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 根据题干情境逐项作答。 20.下列人体内有关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B. 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β 细胞核内进行 C. 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 D. 图甲表示 DNA 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始点,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 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甲中进行多起点复制,表示 DNA 复制;图乙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 译过程;图丙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表示转录过程。 【详解】A.甲表示 DNA 复制过程,该过程涉及氢键的破坏和形成;乙为翻译过程,存在氢键 的破坏和形成;丙过程为转录形成 RNA 的过程,该过程存在 DNA 的解旋,存在碱基之间互补 配对形成氢键的过程,A 正确; B.胰岛 B 细胞没有增殖能力,故没有 DNA 复制过程,但可进行转录和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 完成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完成,B 正确; C.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C 正确; D.图甲表示 DNA 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始点,细胞可缩短 DNA 复制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内 复制出大量的 DNA,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 D。 21.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变化及各阶段相关 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关 B. 甲过程和丙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但前者进行了两次后者进行了一次 C. 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丁过程 mRNA 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 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 46 个 DNA 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 【答案】C 【解析】 甲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过 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的两条 Y 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有关,与同源染色体无关,A 错误;甲过 程(减数分裂)及丙过程(有丝分裂)都只进行一次着丝点分裂,B 错误;乙过程为受精过程, 卵细胞对精子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丁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mRNA 不同使细胞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最终使细胞的功能不同,C 正确;丙过程为 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核中一共有 46 个 DNA 分子(23 对,46 条染 色体),其中 23 个是来自于卵原细胞,D 错误。 【点睛】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丙生理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丁生理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图 表,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2.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 与 B、b)研究 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下图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实验 2 的 F2 早熟植株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8/15 B. 玉米的晚熟是隐性性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若让实验 1 中的 F2 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 3∶1 D. 据实验 1 可知有两种亲本组合类型,则每一种亲本组合的 F2 中早熟的基因型有两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实验 2 的 F2 代的 15:1 即 9:3:3:1 的变式可知,该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早熟 的基因型为:A-B-、A-bb、aaB-,晚熟的基因型为 aabb。实验 1 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或 aaBB×aabb;实验 2 的亲本为:AABB×aabb。 【详解】在实验 2 的 F2 早熟植株中,纯合子有三种,为 AABB、AAbb、aaBB,早熟植株中纯合 子占 3/15=1/5,故杂合子占 4/5,A 错误;由实验 2 中 F1 早熟自交后代早熟:晚熟=15:1 可知, 玉米的晚熟是隐性性状,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正确;实验 1 的亲本 的基因型为:AAbb×aabb 或 aaBB×aabb,F2 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 或 1aaBB: 2aaBb:1aabb,若让 F2 随机交配(按配子计算,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不变),则后代中早熟和晚 熟的性状分离比是 3:1,C 正确;实验 1 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或 aaBB×aabb,F2 中早熟的基因型为 1AAbb:2Aabb 或 1aaBB:2aaBb,D 正确。故选 A。 2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1 与Ⅲ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C. Ⅱ3 与Ⅱ4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 种基因型和 4 中表现型 D. 若Ⅲ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Ⅱ3 和Ⅱ4 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 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 不携带甲病致 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 和Ⅱ2 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 患乙病可知, 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用 A、a 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 表示乙病致病基因, 则Ⅱ1 的基因型为 BbXAXa,Ⅲ5 的基因型为 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1/2=1/3;B 错误;Ⅱ3 与Ⅱ4 的基因型分别是 BbXAXa 和 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 8 种基因型、6 种表现型; C 错误;若Ⅲ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 XAXa 和 XAY,因此最可能是 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 正确。 24.现以高产不抗病(AAbb)、低产抗病(aaBB)两个玉米品种为亲本,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或杂交 育种培育高产抗病新品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植株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产生 4 种花粉 B. 从 F1 植株中选取花粉(AB)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 从单倍体植株中取出萌发的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 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杂交育种可从 F2 中快速选育出纯合新品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高产不抗病(AAbb)、低产抗病(aaBB)两个玉米品种为亲本杂交可得 F1,基因 型为 AaBb, 为获得稳定遗传高产抗病新品种(AABB),可通过 F1 植株连续自交或单倍体育种的 方法获得。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 植株基因型为 AaBb,基因重组可产生 AB、Ab、aB、ab 共 4 种花 粉,A 正确;从 F1 植株中选取花粉(AB)进行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基因型为 AB 的单倍体植株, 为获得高产抗病新品种,还需对该单倍体进行染色体诱导加倍处理,B 错误;单倍体植株高度 不育,只能处理幼苗,不能处理种子,C 错误;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可从 F2 中快速选 育出纯合新品种,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诱导加倍两个环节;此外 要明确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处理种子。 25.氨酰-tRNA 合成酶是催化 tRNA 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的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研究发现, 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氨酰-tRNA 合成酶,这些酶必须与 tRNA 分子上特定的反密码子序列以 及特定的氨基酸同时对应时才能发挥作用,下列有关氨酰-tRNA 合成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人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氨酰-tRNA 合成酶种类不同 B. 每一种氨酰-tRNA 合成酶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 tRNA C. 氨酰-tRNA 合成酶抑制剂可作为抗生素抵抗细菌的增殖 D. 氨酰-tRNA 合成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 tRNA 上的反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氨酰-tRNA 合成酶能催化 tRNA 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由于每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 种密码子,故氨酰-tRNA 合成酶能催化一种或多种 tRNA 和氨基酸结合。 【详解】A. 人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是一样的,故氨酰-tRNA 合成酶种类也相同, A 错误; B. 每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 tRNA,故每一种氨酰-tRNA 合成酶能结合一种或多种 tRNA, B 错误; C. 氨酰-tRNA 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 tRNA 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可 作为抗生素抵抗细菌的增殖,C 正确; D. 酶是生物催化剂,故氨酰-tRNA 合成酶起催化功能,D 错误。 26.图 1 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 2 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若葡萄糖为种子细胞 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物质 A 是丙酮酸,物质 D 是氧气,物质 E 是酒精 B. 过程③④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 若乙装置墨滴左移,甲装置墨滴右移,则小麦萌发过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若乙装置墨滴左移,甲装置墨滴不动,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 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 为丙酮酸,B 为二氧 化碳,C 为[H],D 为氧气,E 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图 2 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乙装置中 KOH 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 吸消耗的氧气量。 详解:据分析可知,A 为丙酮酸,B 为二氧化碳,C 为[H],D 为氧气,E 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A 正确;过程③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 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B 错误;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 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C 正确;实验后,图 2 的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甲装置的墨滴不动, 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 呼吸,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过程和发生的场所,有氧 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应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 忆是解题的关键。 27.若一个双链都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DNA 由 5 000 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30%。用该噬菌体侵染只含 31P 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 64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能量和模板 B. 31P 与 32P 都存在于每个噬菌体的核酸中 C. 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与大肠杆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D. 该过程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1.26×105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 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并且本题关键利用了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亲代的两条 母链始终会存在于子代 DNA 分子中,新形成的子链就会带有宿主细胞的放射性标记。 【详解】A.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A 错误; B.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则,在 64 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共有 2 个,只含有 31P 的 噬菌体共有 62 个,B 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增殖方式不同,C 错误; D.噬菌体的 DNA 含有 10000 个碱基,A=T=3000 个,G=C=2000 个。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64 个子代噬菌体含有 64 个 DNA,相当于新合成了 63 个 DNA,至少需要的鸟 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 63×2000=126000=1.26×105 个,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DNA 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关键点是抓住半保留复制 过程中原来的母链被保留下来了,这样解答 BD 选项。 2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时,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 ③“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用高倍显微 镜 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⑤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提升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⑥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代替直接使用 A. —项 B. 两项 C. 二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实验中有关材料的选择、试剂的使用、显微镜的操作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考 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现象内在规律的能力。 【详解】健那绿是对活细胞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染料,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会使细胞 死亡,错误。 成熟的叶肉细胞有大液泡和叶绿体,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有明显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又 富含色素,所以是两个实验的理想材料,正确。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生质体的体积和位置变化在低倍物镜下就能观 察清楚,错误。 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可作为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正确。 ⑤转换高倍镜观察,不需要提升镜筒,镜头不会触碰装片,错误。 ⑥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和碳酸钠混合物代替,错误。 正确的有两项,选 B。 【点睛】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观测指标是原生质体的体积和位置的变化,并且现象要 明显,要求材料两个条件:有大液泡和标志物,成熟叶肉细胞符合要求。 29.人体记忆 B 细胞有迅速增殖、分化的能力,在该细胞中可发生 A. 核糖核苷酸→mRNA,[H]+02→H2O B. 葡萄糖→丙酮酸→酒精, ADP+Pi→ATP C. 氨基酸→抗体,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染色质→染色体,蛋白质+tRNA→核 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记忆 B 细胞是由 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暂时没有分裂能力,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才能有迅速 增殖、分化的能力。 【详解】活细胞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呼吸作用,记忆 B 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形成 mRNA 的 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A 正确;人体细胞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酒精,B 错误;效应 B 细胞才合成抗体,记忆 B 细胞没有氨 基酸→抗体的过程,C 错误;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 rRNA 组成的,D 错误。 故选 A。 30.将新鲜洋葱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浸泡 2h 后,再放入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中,其原生质体 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E、F 点时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B. H 点时细胞在清水中吸水速率最快 C. 只有 H 点时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D. 改变 KNO3 溶液的溶氧量会影响图中曲线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 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 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 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 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在 0~2h 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在增大,这是由于清水的溶液浓度小于细胞 液浓度,细胞吸水,体积增大,但由于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外面有细胞壁的保护,细胞不可 能无限吸水,也不可能无限增大甚至涨破,因此 E、F 时细胞膜仍旧紧贴细胞壁,没有发生质 壁分离,A 正确。2h 后再放入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中,由于 KNO3 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FG 段未发生质壁分离,G 点之后某一时刻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到 H 点时,细 胞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吸水能力最强,因此若把 H 点时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 吸水速率最快,B 正确。由于 KNO3 在水溶液中解离成 K+和 NO3 —,且 K+和 NO3 —都是细胞选择吸收 的离子,HI 段中 K+和 NO3 —进入细胞,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吸水,进而发生质壁分 离的自动复原。由于细胞吸收 K+和 NO3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改变 KNO3 溶液的溶氧量会影 响图中曲线变化,D 正确,由图可知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的点是 F 和 H,C 错误。 【点睛】正确理解洋葱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 KNO3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过程的原因 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3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 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 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 无)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 B 蛋白与多糖 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 和 G 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 主要功 能是利用红细胞____呼吸产生的 ATP 供能, 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排出 Na+吸收 K+,从而维 持红细胞内高 K+低 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 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包括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 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 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_____性降低, 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 As 斑块的生长。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信息交流 (3). 无氧 (4). 主动运输 (5). 蒸馏水(或清水) (6). E、F (7). 内质网 (8). 流动 【解析】 【分析】 1、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 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2、细胞膜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 间信息交流。 【详解】(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 B 蛋白与 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 和 G 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 主要功能是 利用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多余的细胞器)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供能,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 Na+吸收 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 K+低 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水从低浓度透过半透膜流向高浓度,所以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 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可知,试剂甲处理后由于缺少 E、 F 蛋白质,红细胞影变得不规则,因此判断 E、F 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 (3)脂质的合成场所在内质网,成熟红细胞不具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 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 As 斑块的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制备和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第(2)题中需要学生从表格中分析 出答案,同时胆固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加以注意。 32. 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问题。 (1)图甲中 D 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图甲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图甲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 若要①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图中,若 a 图所示为温度最适的阴生(喜阴)植物曲线,则为温度最适的阳生(喜阳) 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 点应________移;C 点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可通过______________增 大光合作用。 (5)将某植物体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h, 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 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______;27℃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 是_______mg/h;30℃时真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mg/h。 (6)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 【答案】(1)丙酮酸 (2)A 和 G B 和 F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处于黑暗条件下 (4)右 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5)29℃ 4 3 (6)蓝紫光和红光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E 是糖类等有机物, D 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G 表示水,物质 F 是 ATP,A 表示水,B 表示 ATP,C 表示 ADP。 (2)由(1)可知,图甲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 和 G,其中 A 是细胞多外界吸收的水,而 G 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水。 (3)图甲中①表示经水光解产生氧气的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释放到细胞外的过 程。当图甲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表明该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 用于细胞呼吸即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细胞呼吸。①过程的发生需在有光条件下进 行,若①不发生则表明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则该植物应处于黑暗条件下。 (4)图乙中 a 图中 C 点表示光饱合点,即此点是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 C 点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故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 所以 C 点后可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光合作用。根据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阴生 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合点都低于阳生植物,故该图如表示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的光饱合 点应右移。 (5)根据表格数据及题意可知表格中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 1h 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 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两小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 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 ×2。由暗反应后的重量变化可知故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即 29℃;27℃时绿叶的净 光合速率是 3+1=4;30℃时真光合速率为 1+1×2=3。 (6)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 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 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33.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 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 F1 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据图 回答: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 体。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 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5 年,遗传学家 Bridges 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 X 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 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 F1 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父本发 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 B。已知没有 B 或 b 基 因的受精卵是不能发育成新个体的。请你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检测 F1 中红眼雌果蝇出现的原 因。 ①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表现 型及其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上缺失 了显性基因 B。 【答案】 (1). 常 (2). X (3). AaXBXb (4). AaXBY (5). 黑身棒眼雌蝇︰黑 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6). 让 F1 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棒眼雄果蝇杂交 (或让 F1 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 (7).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接近 1︰1 (或子代全为红眼,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 1︰1) (8).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接近 2︰1(或子代全为红眼,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 2︰1)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子代中黑身和灰身的比例与性别无关,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而子代中棒 眼和红眼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由此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子代雌蝇中黑身:灰身=50:156=1:3,雄蝇中黑身:灰身=26:70=1:3,雌雄 比例相等,故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眼= (70+26):(82+23)=1:1,雌雄比例不等,故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2)子代黑身: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 Aa×Aa; 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 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 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 AaXBXb 和 AaXBY。 (3)F1 中黑身棒眼雌果蝇有 1/2aaXBXB 和 1/2aaXBXb 黑身棒眼雌雄蝇有 aaXBY,子代全为黑身, 眼色的杂交情况:雌性 1/2XBXB,1/2XBXb,雄性全是 XBY,所以杂交子代基因型 XBXB:XBXb:XBY: XbY=3/8:1/8:3/8:1/8=3:1:3:1,故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 黑身红眼雄蝇=4:3:1。 (4)①根据题意用用假说-演绎法解决,①要探究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 还是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 B,必须让该 F1 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 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作出判断。 ②假设由于基因突变产生,则该红眼雌果蝇为 XbXb,而棒眼雄蝇为 XBY,杂交子代为 1XBXb:1XBY, 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 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则该红眼雌果蝇为 XXb,而棒眼雄蝇为 XBY,杂交子 代为 1XBXb:1XBY:1XBXb:1X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楚各种杂交组 合中雌性和雄性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按照随机结合进行解决。 34.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 X 自交,现为约 1/2 的正常花序和 1/2 的异常花序;取 F1 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 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植株 X 自交的子代性 状分离比为 1:1 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某玉米品种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对 S、s 和 M、m 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 S 在编码蛋 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下图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 AUG 或 GUG。 ①基因 S 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__链。若基因 S 的 b 链中箭头所 指碱基对 G/C 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 SsMm 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 4 种表现型,其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 ___________。 (3)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e)为显性,两对基因分 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 (Ⅰ—Ⅲ)培育优良品种高杆抗病(hhRR)的过程。 ①图 2 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 HhRr 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 代植株中自交 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 代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 若将 F2 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 F2 矮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 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_。 【答案】 (1). 花序正常 (2). 含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 含有异常花 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3). b (4). GUU (5).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6).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7). 5 (8). 3/4 (9). 4/27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 S 中,因为起始密码子为 AUG 或 GUG,故其对应的 模板链碱基为 TAC 或 CAC,因为 b 链中有 TAC 序列,故为模板链。在育种方法图中,Ⅰ为单倍 体育种,利用该方法工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 hR 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Ⅱ为杂交 育种;Ⅲ为诱变育种,这种方法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因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 向的。 (1)根据题意 “显性植株 X 自交,出现正常花序和异常花序”,说明 X 是杂合子;再“取 F1 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都是异常花序植株”,说明 F1 同时含有控制正常 花序和异常花序的基因的杂合子,且极可能是 F1 产生的花粉中,只有含异常花序基因的花粉 发育,含正常花序基因的花粉致死,由此推测得出正常花序为显性性状。结合前面的分析可 知,植株 X 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原因是含有正常花序 (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 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2)①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 链为模板链。若基因 S 的 b 链中发生图中箭头处的缺失,使 之后的全部碱基对前移,则该处原本的密码子 GUC 改变为 GUU。 ②结合题意:基因型为 SsMm 的植株自交过程中,后代出现 4 种表现型,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了基因重组,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 2 号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由此推断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由图 2 可知,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方法Ⅱ为杂交育种,方法Ⅲ为诱变育种。 ①图 2 中最难获得目标品种的是方法Ⅲ(诱变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 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以获得优良品种,工作量大,成功率 低。 ②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HhRr 的植株自交得到的 F2 中基因型及其比 例为 H_R_:hhR_:H_rr:hhrr=9:3:3:1,其中有 5 种杂合的基因型,即 HhRr、HHRr、HhRR、Hhrr、 hhRr,所以杂合植株在全部 F2 代中的比例为 4/16+2/16+2/16+2/16+2/16=3/4。F2 代中的高杆 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HHRR:HhRR:HHRr:HhRr=1:2:2:4,产生 hR 类型配子的概率为 2/9×1/2+4/9×1/4=2/9;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hhRR:hhRr=1:2,产生 hR 类型配子 的概率为 1/3+2/3×1/2=2/3。在随机授粉的情况下,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杆抗病植株占 2/9×2/3=4/27。 【点睛】解决本大题各小题的关键:(1)小题中推断有显性基因的花粉致死的方法:正常花 序植株的花粉离体培育植株只有异常花序的单倍体植株,说明母本含有控制正常花序的基因 是显性基因,但其产生的含该类基因的花粉死亡,而含异常花序基因的花粉正常发育。(2) 小题应抓住起始密码子推出模板链;根据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其自交后代仍然出 现四种表现型,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3)小题关键要熟悉双杂合植株自交产 生 9 种基因型,4 中表现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只有 4 种纯合子,余下 5 种基因型都是不能稳定 遗传的;计算相关后代比例,应注意在所需表现型类群中求比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