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 生物试题(解析版)‎ ‎1.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顺序正确的是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 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种群—系统—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A、B、C、D四项中,只有B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其余几项排列混乱。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具有拟核的生物是( )‎ A. 蓝藻和酵母菌 B. 噬菌体和根霉菌 C. 衣藻和变形虫 D. 细菌和蓝藻 ‎【答案】D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拟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根霉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衣藻和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都含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都具有拟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哪些生物属于原核生物,要明确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同时还要识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3.性激素、唾液淀粉酶、纤维素和DNA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答案】A ‎【解析】‎ 性激素为固醇类,组成元素有C、H、O,胃蛋白酶为蛋白质,组成元素有C、H、O、N,纤维素为糖类,组成元素有C、H、O,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故他们都含有的元素是C、H、O。‎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要求学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为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 D. 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A 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C错误,D正确。‎ ‎5. 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镜的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低,物镜和装片的距离远,看到的细胞越多、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和装片的距离近,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显微镜使用要点的理解,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6. 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 A. 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B. 核糖和尿嘧啶 C.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 核糖和胸腺嘧啶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与RNA的差别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含有碱基。‎ ‎【详解】脱氧核糖是DNA中的糖,鸟嘌呤是DNA与RNA共有的碱基,A错误;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U,B正确;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成分,C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D错误。‎ ‎7.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中心体 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核糖体和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而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故本题答案选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具有单层膜。‎ 考点:细胞器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和不具膜的细胞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8.兔的细胞中核酸,核苷酸,碱基各有多少种( )‎ A. 2,8,5 B. 2,8,8 C. 2,4,4 D. 1,5,8‎ ‎【答案】A ‎【解析】‎ 根据五碳糖不同,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兔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有4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也有4种,兔的细胞中共有8种核苷酸,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所以组成兔的细胞中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需要学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组成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9.接种卡介苗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细胞合成及加工抗体的细胞器依次是( )‎ A. 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 葡萄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 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 核苷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据此答题.‎ ‎【详解】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其是一种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尤其是抗体,明确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 图甲中有8种核苷酸,乙中含有核糖,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丁在动物细胞中为乳糖。所以C选项正确。‎ ‎11.下列关于人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种类相同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都相同 B. 无机盐只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C. 微量元素Ca2+在人体内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现象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氨基酸钟类相同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可能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可能不同,最终造成蛋白质结构不同,进而使其功能不同,A项错误;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B项错误;Ca属于大量元素,C项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项正确。‎ ‎12.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一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二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①是H2O,②是O2。A正确;图中(一)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能进行,D错。故本题选A。‎ ‎13.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 钙或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B. 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 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 D. 硼对花粉粒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硼对于花粉粒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适宜浓度的硼或钙明显有利于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生长;钙、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情况不同。‎ 考点:化学元素的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经典实验中,未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B. 卡尔文发现的卡尔文循环 C. 光合作用产物O2中O来源 D.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A ‎【解析】‎ 萨克斯用碘蒸气检测光照下的叶片是否产生淀粉,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用14CO2发现了卡尔文循环;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物O2中O来源于H2O;由35S标记的氨基酸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选A。‎ ‎15.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 A. ADP+Pi+能量→ATP B. 葡萄糖→丙酮酸 C. 丙酮酸→CO2+[H] D. [H]+O2→H2O ‎【答案】A ‎【解析】‎ 细胞质基质中和线粒体内均可以生成ATP,A项正确;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于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丙酮酸→CO2+[H]只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C项错误;[H]+O2→H2O只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中,D项错误。‎ ‎16.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其数目加倍 B. 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染色体数目不加倍,A项错误;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项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项正确;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分裂期持续时间较短,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D项错误。‎ ‎17.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C ‎【解析】‎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属于一种蛋白质,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正确;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甜度”物质(糖类)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中合成的,C错误;膳食纤维(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18.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 B.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经沸水处理使酶失活可让刚采摘的甜玉米保持甜味 ‎【答案】B ‎【解析】‎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如ATP酶,A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B项错误;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可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项正确;经沸水处理使酶失活,可让刚采摘的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停止分解,保持甜味,D项正确。‎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DNA和RNA的区别只是五碳糖不同 B.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DNA,细胞质中只有RNA C. 有些蛋白质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 ‎【答案】C ‎【解析】‎ DNA与RNA所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前者所含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种类也不相同(前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T,后者所含的含氮碱基是A、C、G、U),A项错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故B项错误;有些蛋白质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C项正确;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使其失去生物活性,D项错误。‎ ‎20. 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先倒入甲液摇匀,再加入乙液摇匀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混。‎ ‎【答案】B ‎【解析】‎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由于乙液的浓度较高,所以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对细胞的观察需要显微镜,所以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错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到含样品的试管中,振荡均匀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D错误。‎ ‎21.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多糖有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动物中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 ‎【详解】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与蛋白质的多样性有关,A正确;染色体主要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组成,B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C正确;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属于二糖,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蛋白质的多样性,脂质的分类,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2.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 ( )‎ A. C5H11O2NS B. C3H7S C. C4H11O2S D. C5H10O2N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下图所示:‎ ‎【详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可知,甲硫氨酸的结构式为,因而其分子式是C5H11O2NS。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结合甲硫氨酸的R基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23. 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 A. 12000 B. 10236 C. 10218 D. 13764‎ ‎【答案】B ‎【解析】‎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减去失去的水相对分子质量,100×120-(100-2)×18=10236。‎ ‎24. 植物细胞中不含DNA的结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液泡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细胞核 D. 染色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有 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不含DNA的结构是液泡和核糖体。‎ 考点:细胞的化学成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的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核酸种类和分布的理解。‎ ‎25.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 能进行渗透吸水 D.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2、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只有活的植物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但通过质壁分离实验不能加以鉴定,B符合题意;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因此能够证明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C不符合题意;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所以失水时原生质层收缩的多,从而出现了质壁分离现象,因此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能识记质壁分离的内因和外因及质壁分离的实验能够证明该问题.‎ ‎26.如图甲、乙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 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 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 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的是自由扩散,乙图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氧气、水、甘油、胆固醇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正确是A。‎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方式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27. 下图中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 B. 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 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 a、b细胞内的线粒体使细胞内的膜结构连接成一套复杂的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a为植物细胞,图b是动物细胞,图c是原核细胞,那么a、b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而c不是,故A错误;a、c都有细胞壁,故B错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核糖体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故C正确;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内质网膜面积最大,使细胞内的各种膜结构连接成一套复杂的膜系统,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K+和NO3-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题图显示:A、B两点细胞吸收的都是NO3-,因此所需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均相同,但A点对应的氧气含量高于B点,说明A点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强于B点,可为NO3-‎ 的主动运输过程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能量。B、C两点细胞吸收的分别是NO3-和K+,因此所需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但B、C两点对应的氧气含量相同,说明B、C两点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相同,为NO3-和K+的主动运输过程提供的能量相同,所以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29.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健那绿对细胞染色后,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B.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D. 用8%的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吡罗红进入细胞与DNA结合 ‎【答案】C ‎【解析】‎ 用溶解于生理盐水的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不需要洗去浮色,A项错误;叶绿体的结构属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B项错误;甲基绿可以将DNA染成绿色。人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甲基绿处理后,其细胞核呈绿色,C项正确;用8%的盐酸处理细胞,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甲基绿的结合,D项错误。‎ ‎30.如果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具有放射性),然后追踪放射性氨基酸在各种细胞器中的含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放射性应该先出现在核糖体上,后出现在内质网上,A错误、B正确;放射性应该先出现在内质网上,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上,C错误;放射性出现的依次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明确分泌蛋白形成与分泌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3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失去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 B.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C. 纤维素是生物大分子,其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种子吸水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细胞呼吸增强 ‎【答案】D ‎【解析】‎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脱出的H2O是由相邻氨基酸中一个脱出羧基中“-OH”,一个脱出氨基中“-H”结合生成,A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在鲜重中是氧含量最多,B错误;纤维素是生物大分子,其单体是葡萄糖,C错误;种子吸水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细胞代谢增强,包含细胞呼吸增强,D正确。‎ ‎32.下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中A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B. 此反应为一种分解反应 C. 图中B、C、D都为该反应的底物 D. 该反应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酶的作用及其专一性,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的A是酶,D是反应物,E、F是生成物。‎ 分析题图,可以发现A在反应前后没变化,说明A为酶;该反应是将D分解成E、F,而B、C不能参与此反应,说明A只针对D起催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综上分析,C错误,ABD正确。‎ ‎3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 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 图①时期核糖体活动旺盛 D. 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①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图②中,AB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CD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BC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 ‎【详解】图①细胞中具有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对应在图②中的BC段,A正确;据图①可知,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正确;细胞分裂间期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核糖体活动旺盛,而图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核糖体活动不旺盛,C错误;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正确.‎ ‎34. 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 ‎ ‎③用龙胆紫染液可将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染成紫色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 ‎ ‎⑤当看到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的变化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①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分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五大步骤,解离时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所以当看到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无法观察它是如何进入后期、末期,⑤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5.如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试判断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是三肽,内含有两个肽键 B. 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决定于R基②④⑥‎ C. 该多肽链中含有4个羧基,3个氨基 D. 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答案】C ‎【解析】‎ 该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称为三肽,A正确;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决定于R基,即图中②④⑥,B正确;该多肽链中含有2个羧基、1个氨基,C错误;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共脱去2分子水,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2=36,D正确。‎ ‎36.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SARS病毒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 B. M3种类的不同,一定是因为m3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C. 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D.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答案】C ‎【解析】‎ SARS病毒属于RNA病毒,在SARS病毒体内的M4是RNA,其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含氮碱基,A项错误;M3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可能是因为m3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也可能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B项错误;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防御、免疫等多种功能,C项正确;M1是糖类,M2是脂肪,与脂肪相比,糖类中的H元素含量少,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少,D项错误。‎ ‎【点睛】‎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和功能的考查,从化合物的功能入手,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判断出相应的化合物,进而推断基本单位和结构特点,然后分析各选项进行解答。‎ ‎3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B.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不发生改变 C.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 D. 细胞分化和癌变的过程,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会上升 ‎【答案】C ‎【解析】‎ 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人在幼年时期仍然有细胞衰老,只是数量较少,人进入老年阶段只是衰老细胞逐渐偏多,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常常会发生改变,B错误;根据细胞的全能性概念可知,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C正确;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会减弱,D错误。‎ ‎38.肿瘤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杀手,它是一种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性疾病,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变的内在因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 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C. 所有癌细胞中DNA的含量都相同 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 癌变的内在因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癌细胞的增殖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B正确;有的癌细胞进入分裂周期,可能DNA经过复制后有暂时加倍的情况,所以不同癌细胞中DNA的含量可能不同,C错误;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常常会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D正确。‎ ‎39.对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 光照强度( klx)O2 变化量(mg·h-1)温度(℃)‎ ‎0‎ ‎5‎ ‎10‎ ‎10‎ ‎-0.5‎ ‎+3.0‎ ‎+4.0‎ ‎20‎ ‎-1.0‎ ‎+2.0‎ ‎+5.0‎ A. 在10 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10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比20 ℃时少7.5 mg B. 在10 ℃时,分别用10 klx和5 klx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12小时,前者O2增加量比后者多12 mg C. 一昼夜中,在10 ℃、10 klx光照X小时后,余下时间转入20 ℃的黑暗环境中,若O2变化量为0,则X=4.8‎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光照时间,CO2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0klx光照条件下,细胞只进行呼吸,由此可知在10℃的呼吸速率为0.5mg/h,在20℃的呼吸速率为1.0mg/h,而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下氧气变化量则表示净光合速率。‎ ‎【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0klx时,某植物在10℃时,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4+0.5)㎎,5小时产生的总量为22.5㎎,在20℃时,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5+1)㎎,5小时产生的总量为30㎎,因此某植物在10℃时,5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比20℃时少7.5㎎,A正确;在10℃时,分别用10和5(klx)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氧气增加量前者比后者多(4.0-3.0)×12=12mg,B正确;一昼夜中,在10 ℃、10 klx光照X小时后,氧气的产生量为(4.0+0.5)×X,20 ℃的黑暗环境中,呼吸消耗的氧气为1.0×(24-X),由于O2变化量为0,则(4.0+0.5)×X=1.0×(24-X),解得X=4.8,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光照时间、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D错误.‎ ‎40.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内含有DNA和RNA B. 硝化细菌和蓝藻都不含叶绿体但细胞中均含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D. 在电镜下观察蓝藻和硝化细菌,均可看到有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答案】A ‎【解析】‎ 硝化细菌和蓝藻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A正确;蓝藻不含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既不含有叶绿体,也不含有光合色素,但其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B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分裂方式,乳酸菌不是真核生物,C错误;蓝藻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内质网,D错误。‎ ‎41.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变为(甲+乙)<(丙+丁)‎ 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种色素的扩散距离可知,它们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叶绿素b最小;叶绿素b和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变黄,说明两种叶绿素含量分解变少,而两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变少,所以(甲+乙)<(丙+丁),选B。‎ 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四种色素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2.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 d、e、f、g B. d、c、b、a C. e、g、a、h D. f、c、b、d ‎【答案】B ‎【解析】‎ 图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图二中(4);b点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图二中的(3);c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对应图二中(2);而d点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对应图二中(1),B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3.酵母菌细胞内进行代谢的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 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ATP的消耗增加 B. H2O和CO2反应产生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C. 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 丙酮酸变成酒精的同时产生[H]、能量、水和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代谢过程.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为耗能的过程,ATP的消耗增加,A正确;酵母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不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B错误;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错误;丙酮酸变成酒精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CO2,不能产生H2O、[H]和ATP,D错误.‎ ‎44. 如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 ③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表示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据此解答.‎ 解:A、①③④表示能量,A错误;‎ B、②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B正确;‎ C、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完成图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D错误.‎ 故选:B.‎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45.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的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浓度,结果如表所示(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植物(mg/L)‎ ‎150‎ ‎110‎ ‎80‎ ‎60‎ ‎50‎ ‎45‎ ‎45‎ ‎45‎ ‎45‎ ‎45‎ 乙植物(mg/L)‎ ‎150‎ ‎115‎ ‎85‎ ‎60‎ ‎40‎ ‎25‎ ‎15‎ ‎15‎ ‎15‎ ‎15‎ A. 在0~25 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弱 B. 在30 min后,甲和乙植物将不再固定CO2‎ C. 在0~25 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D. 表中数据说明,在低CO2浓度时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中数据:在0~25min期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容器中的CO2含量逐渐降低;而CO2含量逐渐降低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在25~45min期间,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容器中的CO2含量不再降低.同时也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更能适应低浓度的CO2.‎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玻璃内CO2含量减少速率在逐渐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在逐渐减小,因此A正确;在30min后,甲和乙两玻璃内CO2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不是甲和乙植物将不再固定CO2,因此B错误;题干中是给予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容器是密闭的,在此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因素应是CO2含量,因此C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在CO2浓度较低时乙容器内剩余的CO2较少,说明在低CO2浓度时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因此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明确密闭容器中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表中数据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对选项作出合理的判断.‎ ‎46.下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B属于_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③的功能是对来自[ ]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3)图A中⑥所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合成__________的场所。‎ ‎(4)图A贮藏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与原核细胞比较,此场所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具有[ ]____________。‎ ‎(5)图B中⑤所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答案】(1)动物 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⑨内质网 ‎(3)核糖体 蛋白质 ‎(4)细胞核 ⑦核膜 ‎(5)线粒体 有氧呼吸 ‎【解析】‎ 试题分析:(1)图A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2)图A中③为高尔基体,能对来自⑨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3)图A中⑥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图A贮藏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图A为真核细胞,其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该细胞含有⑦核膜.‎ ‎(5)图B中⑤为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 ‎(1)动物 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⑨内质网 ‎(3)核糖体 蛋白质 ‎(4)细胞核 ⑦核膜 ‎(5)线粒体 有氧呼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47.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下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 ‎ ‎(1)当图甲中细胞有d过程发生而没有e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若是d过程也不发生,则此时该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 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mg/(dm2·叶·h)。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3)适当提高CO2浓度时,C点将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动”);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_______(填“左移”或“右移”)。‎ ‎(4)某同学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他提出一个探究的课题探究温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_____条件下进行。‎ ‎【答案】 (1).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 有氧呼吸或细胞呼吸 (3). 20 (4). CO2浓度 (5). 上移 (6). 右移 (7). 黑暗 ‎【解析】‎ 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物质A代表丙酮酸。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图中发生的气体扩散过程有bcdegh;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图中发生的气体扩散过程有cdgh;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图中发生的气体扩散过程有acdfgh;当无光照时,没有光合作用,则只有有氧呼吸,小麦细胞中只发生 ahgf。图乙光照强度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中A点表示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5 mg/(dm2·叶·h);B点表示小麦的光补偿点,此时小麦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0;C点表示小麦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5 mg/(dm2·叶·h)。‎ ‎(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图甲中细胞有d过程发生而没有e过程发生时,说明光合速率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d过程也不发生,说明该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C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15mg/(dm2•叶•h),呼吸速率是5mg/(dm2•叶•h),所以真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由于曲线是在小麦最适光合作用的温度环境中测定,所以C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强,而光照强度和温度都不是限制因素,则限制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3)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增强,最大净光合速率的C点将上移。植物缺镁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要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B点右移。‎ ‎(4)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时要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所以要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或放在黑暗处。‎ ‎【点睛】关键:一是分析确定叶肉细胞内气体扩散过程发生的四种情况,分别是①只发生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是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含义以及限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8.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图丁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_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段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b至a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中______所示的情况。‎ ‎(4)图丁所示细胞的上一个时期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______个DNA分子。‎ ‎【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不能 (3).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 DNA分子的复制 (5). 着丝点分裂 (6). d (7). 4 (8). 8 (9). 8‎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①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长区细胞;③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细胞.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其中a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期,d表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表示末期.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与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及间期的G1期.丁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的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图中②(伸长区)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利用甲②区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不能获得图乙结果.‎ ‎(2)图乙中b段产生的原因DNA分子的复制.‎ ‎(3)丙图中b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至a表示由中期变为后期的过程,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丙图中d表示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2倍,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 ‎(4)图丁所示时期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上一个时期细胞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根部结构,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细胞所在的部位;识记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丙、丁图各阶段所代表的时期;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 ‎49.回答有关细胞膜问题:‎ ‎(1)提取红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2)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可鉴定蛋白质,具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rye,L,D.和Eddidin,M.于1970年,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和人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相结合。当人鼠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细胞时,初始时一半呈红色,一半呈绿色;但在37℃条件下保温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果在37℃条件下保温20分钟后,将温度降到1℃,则两种荧光点的分布呈居中的半均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2 (2). 双缩脲 (3). 出现紫色 (4).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为载体,考查了对生物科学研究的了解和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识记理解能力.回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1)从人体红细胞提取的膜只有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如果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因此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则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S/2.‎ ‎(2)生物膜主要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因此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颜色反应为紫色.‎ ‎(3)人与鼠的荧光标记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点睛】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识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0.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被运输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物质的运输方式,甲乙丙代表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甲}___________。‎ ‎(2)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图中文字或序号),该物质位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侧。‎ ‎(3)图中a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④} ____________。‎ ‎(4)在低温下,甲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甲变得排列不整齐,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该结构具有__________性。这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性。‎ ‎(5)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 )‎ ‎(6)写出产生酒精的总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丙 (3). 外 (4). 主动运输 (5). 流动 (6). 结构 ‎ ‎ (7). A、C (8).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磷脂双分子层,乙为蛋白质,丙为糖蛋白;其中丙只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所以上侧代表细胞外,下侧代表细胞内.图中d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和不需要能量,其中b、d是运进细胞;c通过通道蛋白进行运输,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 ‎【详解】(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中,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甲]磷脂双分子层。‎ ‎(2)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即图中的丙,该物质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3)据图可知,a物质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与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4)温度上升后,甲(磷脂双分子层)厚度会变小,说明磷脂可以运动,也说明该结构具有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5)酒精通过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而A曲线图中,物质浓度越大,运输速率越快,物质运输速率完全取决于浓度差,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可代表酒精的运输,A正确;B曲线图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物质跨膜速率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错误;C曲线中的氧气浓度变化不会影响运输速率,说明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其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C正确;D曲线物质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运输方式属于内吞和外排、或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AC。‎ ‎(6)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点睛】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