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生物卷(七) 一、选择题 1.紫菜是一种藻类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紫菜细胞的元素均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B. 紫菜细胞中核酸的组成元素均为大量元素 C. 将紫菜煮熟后,蛋白质中肽键断裂 D. 紫菜中的糖类均可为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组成紫菜细胞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 B、紫菜细胞中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均为大量元素,B正确; C、将紫菜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 D、紫菜中的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不为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端粒中都含有遗传物质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表达的主要场所 C. 叶绿体可为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提供葡萄糖 - 22 - D. 核仁的解体和核膜的消失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端粒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中,B错误;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C错误; D、核仁的解体和核膜的消失也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生成[H]最多 B. 1分子葡萄糖比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多 C. 丙酮酸转变成二氧化碳不需要水的参与 D. [H]与氧结合形成水都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2 - 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 6CO2+12H2O+能量。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二阶段生成[H]最多,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有能量释放,故1分子葡萄糖比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多,B正确; 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转变成二氧化碳发生在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 D、[H]与氧结合形成水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内,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概括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 保温时间可能影响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 D. 加热会导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物质失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 - 22 - 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未说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A错误; B、“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错误; C、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死亡,子代噬菌体会释放到上清液中,从而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DNA具有稳定性,加热不会导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物质DNA失活,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探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实验中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均要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B. 可在动物脂肪细胞中观察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脂肪颗粒 C. 验证细胞膜磷脂分子为双层,可用丙酮提取鸡红细胞中的脂质 D.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需要空白对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只需要用低倍镜进行观察,A错误; B、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正确; C、鸡不是哺乳动物,验证细胞膜磷脂分子为双层实验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错误; 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进行前后对照,不需要空白对照,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利用苹果汁制作果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苹果汁装满发酵瓶以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 B.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浓度保持稳定不变 C. 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 - 22 - D. 受技术条件限制,发酵过程通常不进行无菌操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苹果,榨汁前先将苹果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苹果放入榨汁机榨取苹果汁。 (4)发酵:①将苹果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苹果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苹果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将苹果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A错误; B、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生理活动使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加之细胞呼吸产物的生成,均可导致发酵液浓度发生改变,B错误; C、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C正确; D、发酵过程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细胞伸长 D. 植物激素均能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 22 - 人们把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成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详解】AB、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B正确;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细胞伸长,C正确; D、乙烯和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脱落,D错误。 故选D。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HCO3-,HPO42-的含量有关 B. 缺水状态下,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直接导致的疾病 D. 内环境中的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与能量代谢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B错误;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直接导致的疾病,C正确; D、内环境中的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对能量代谢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C。 9.原产于北美的美国白蛾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幼虫取食叶片,成虫具有趋光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美国白蛾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 - 22 - B. 美国白蛾原产地与其在我国的入侵地的物种组成一般不同 C. 美国白蛾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D. 调查美国白蛾成虫的种群密度可以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会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详解】A、美国白蛾在入侵地初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A错误; B、美国白蛾原产地与其在我国的入侵地的物种组成一般不同,B正确; C、种群中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 D、调查美国白蛾成虫的种群密度可以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B. 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可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 - 22 - 【详解】A、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无机环境,A正确; B、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能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因DNA复制方式的改变而细胞周期变短 B. 细胞分化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C. 有丝分裂可保证亲子代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D. 诱导癌细胞凋亡或正常分化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思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癌细胞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使细胞周期变短,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B错误; C、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C错误; D、癌细胞是异常分化的不死性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或正常分化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思路,D正确。 故选D。 - 22 - 12.在生物体内、空气中均存在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CO2可以作为调节因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不同真核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不同,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C. 适当提高植物细胞间CO2浓度,植物的光饱和点可能增大 D.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6O2+C6H12O6+6H2O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A、人体内的CO2可以作为调节因子参与呼吸速率的调节,A正确; B、不同真核细胞有些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有些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故场所不同,有些通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有些通过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故其产生场所也不同,B错误; C、适当提高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其达到饱和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也增大,C正确; D、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 故选B。 13.如图所示为某一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 22 - B. 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2正常,3、4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儿患病,父亲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正常,孩子患病,因此父母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都为杂合子。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父母基因型为Aa,患病儿子和女儿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母亲为杂合子,子女为纯合子,A错误; B、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不受性染色体的影响,男女患病比率相同,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正确;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D错误。 故选C。 1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B. 对生物体有害的基因突变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A错误; B、对生物体有害的基因突变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C错误; - 22 -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D错误。 故选B。 1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来在东亚地区人群中出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致病原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科病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吞噬 B. 患者体内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经细胞免疫不能被彻底消灭 D.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一般需要突破两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 B、血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 C、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被彻底消灭,C正确; D、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一般需要突破两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D正确。 故选A。 16.下列有关2,4-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4-D通过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 可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双子叶植物中的单子叶杂草 C. 2,4-D对植物细胞的分化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D.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通过预实验减小误差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2 - 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详解】A、2,4-D对植物生命活动只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A错误; B、可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 C、2,4-D对植物细胞的分化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可以诱导根的分化,C正确; D、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不是为了减小误差,D错误。 故选C。 17.下图为给正常小鼠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胰岛素,测得短时间内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处,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 B.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 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测试结果中b曲线可能较高 D. 曲线a的下降与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血糖消耗速率增大,如图曲线b,血糖补充速率减小,如图曲线a,据此答题。 【详解】A、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通过体液运输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A正确;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正确; C、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因缺少胰岛素,血糖消耗速率即b曲线可能较低,C错误; - 22 - D、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与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 故选C。 18.某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后,可转导为胞内信号,然后通过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改变细胞的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内信号改变细胞行为过程可以体现蛋白质的重要性 B. 细胞表面的受体不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条件 C. 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列顺序等有关 D. 经转录得到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胞内信号改变细胞行为过程可以体现蛋白质的重要性,A正确; B、细胞表面的受体不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条件,如胞间连丝不需要细胞表面受体参与,B正确; C、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列顺序等有关,而蛋白质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经转录得到的mRNA不需要通过核孔的运输,D错误。 故选D。 19.下图1、2均代表某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1不是性染色体,则染色体①②发生了交叉互换 B. 若图1是果蝇性染色体,则①②可分别代表X染色体、Y染色体 - 22 - C. 若图2中发生了变异,则是碱基对的缺失或增添导致的 D. 可选择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②为同源染色体,且①比②短,则可能①缺失或者②重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图2,③比④长,可能是④缺失或者③重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据此答题。 【详解】A、若图1不是性染色体,则可能是①缺失或者②重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若图1是果蝇性染色体,则①更短可代表X染色体,②更长可代表Y染色体,B正确; C、若图2中发生了变异,则是④缺失或者③重复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故选B。 20.某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的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3基因(抑癌基因)拼装得到的重组病毒。该药物采用第一代人5型腺病毒,其自我复制功能受到限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限制腺病毒的自我复制功能有利于该药物的安全性 B. 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P53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C. 只能从人细胞中分离获取人类基因组中的P53基因 D. 人5型腺病毒对人体细胞的生理代谢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 22 -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限制腺病毒的自我复制功能使该药物更安全,A正确; B、检测P53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B正确; C、获取目的基因可以从细胞中提取,也可以人工合成,C错误; D、人5型腺病毒不会对人体细胞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才能充当运载体作用,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表示一定强度的白光下CO2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净光合速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 CO2浓度为200μL·L-1’时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O2浓度对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影响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白光改为等强度的黄光,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不考虑对细胞呼吸的影响,且均未达到CO2的饱和点,则曲线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的释放速率或CO2的吸收速率 (2). 植物的数量和长势、温度等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4). 一定强度的白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5). 向下 (6). 白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等植物吸收较多,而黄光被植物吸收较少,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 【分析】 - 22 - 分析图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因变量是某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用O2的释放速率或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据此答题。 【详解】(1)该实验中的净光合速率可用O2的释放速率或CO2的吸收速率来表示,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植物的数量和长势、温度等。 (2) CO2浓度为200μL·L-1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其中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光合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分析图示可知,一定强度的白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若将白光改为等强度的黄光,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由于白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等植物吸收较多,而黄光被植物吸收较少,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则曲线向下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因素实验,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2.普通绵羊的羊毛一般为白色粗毛,绵羊甲由于1号常染色体转入一个基因A+而表现为黑色粗毛,绵羊乙由于5号常染色体转入一个基因B+而表现为白色细毛。普通绵羊基因型用A -A -B- B一表示(A-、B一表示相应染色体上没有A+基因、B+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基因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绵羊甲和绵羊乙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绵羊甲、绵羊乙性别相同,分别与普通绵羊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若绵羊甲、绵羊乙性别不同,从二者杂交的F1中选出黑色细毛绵羊并进行杂交,从F2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则绵羊丁在F2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__;丙、丁的两种性状在遗传稳定性上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从F2中任选两只黑色细毛绵羊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白色细毛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 A +A -B- B一、A -A -B+ B一 (3). - 22 - 白色粗毛和黑色粗毛、白色粗毛和白色细毛 (4). 1/16 (5). 绵羊丙的黑色性状遗传稳定,细毛性状遗传不稳定;绵羊丁的黑色、细毛性状遗传稳定 (6). 8/81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可知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A-B-B-,为了得到基因型为A+_B+_的黑色细毛绵羊,若绵羊甲、绵羊乙性别相同,则应选择绵羊甲或绵羊乙与普通绵羊杂交。由于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不同基因间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据上分析可知,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 (2)若绵羊甲(A+A-B-B-)、绵羊乙(A-A-B+B-),分别与普通绵羊(A-A-B-B-)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分别为白色粗毛(A-A-B-B-)和黑色粗毛(A+A-B-B-)、白色粗毛(A-A-B-B-)和白色细毛(A-A-B+B-)。 (3)绵羊甲、绵羊乙杂交的F1中选出黑色细毛绵羊(A+A-B+B-)并进行杂交,据图中A+和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知,则绵羊丁基因型为A+A+B+B+,在F2中的比例是1/4×1/4=1/16;绵羊丙的基因型是A+A+B+B-,故其黑色性状遗传稳定,细毛性状遗传不稳定;绵羊丁基因型为A+A+B+B+,其黑色、细毛性状遗传均稳定。若从F2中任选两只黑色细毛绵羊(1/3 A+A+,2/3 A+A-,1/3 B+B+,2/3 B+B-)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白色细毛个体(A-A- B+_)的概率(2/3×2/3×1/4)×(1-2/3×2/3×1/4)=8/81。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2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调节动物的能量代谢以及身体发育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造成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甲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风中,小鼠体内参与抵御寒冷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但通常情况下不会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患甲亢的实验小鼠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给某患有甲减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推测该小鼠的患病部位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 (3)科研人员将若干同种生长状态一致的小鼠随机分成低碘组和对照组,饲养180天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碘组小鼠甲状腺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几乎所有的细胞 (2).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3).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 甲状腺 (5). 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1)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可用促进细胞代谢,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该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但通常情况下不会过高,其原因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2)患甲亢的实验小鼠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给某患有甲减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推测该小鼠甲状腺功能正常,患病部位不可能是甲状腺。 (3)科研人员将若干同种生长状态一致的小鼠随机分成低碘组和对照组,饲养180天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碘组小鼠甲状腺增大,其原因是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及体温调节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4.茶毛虫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常聚集在叶背取食,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抓幼虫、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茶园中茶毛虫幼虫的密度时,可选择______________法。 - 22 - (2)茶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茶毛虫所摄取食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置黑光灯诱杀茶毛虫成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种植人员在茶叶种植区 留置一定区域,不种植茶树,让其他植物生长,可减少茶毛虫危害,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样方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4). 被茶毛虫同化、通过茶毛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5). 信息传递 (6). 提高茶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等)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茶毛虫幼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茶园中茶毛虫幼虫的密度。 (2)茶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茶毛虫所摄取食物中能量的去向有被茶毛虫同化、通过茶毛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放置黑光灯诱杀茶毛虫成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种植人员在茶叶种植区留置一定区域,不种植茶树,让其他植物生长,可减少茶毛虫危害,主要原理是提高了茶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等)。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5.近期,5只生物钟紊乱的体细胞克隆猴登上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下图为克隆猴的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 22 - (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猴子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除了脑部主生物钟外,在肝脏、胰脏等器官中还存在局部生物钟,敲除猴子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移植前需将A猴卵母细胞培养至_________________期,并进行去核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水平分析,与取B猴体细胞的细胞核进行移植相比,直接将B猴体细胞注人去核A猴卵母细胞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气体环境和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前者需要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后者的具体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答案】 (1). 下丘脑 (2). 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 (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4). 保证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B猴 (5). 避免取核过程对核造成损伤 (6). O2和CO2 (7). 对培养皿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 22 - 【详解】(1)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除了脑部主生物钟外,在肝脏、胰脏等器官中还存在局部生物钟,敲除猴子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 (2)核移植前需将A猴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进行去核操作,其目的是保证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B猴。从细胞水平分析,与取B猴体细胞的细胞核进行移植相比,直接将B猴体细胞注人去核A猴卵母细胞可以避免取核过程对核造成损伤。 (3)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主要是O2和CO2;保证无菌无毒环境的具体操作有对培养皿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 【点睛】本题考查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生物节律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 22 -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