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南昌二中2020届下学期高三模拟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 1.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可转移到细胞膜上可作抗原的受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B. 完整的肽链被囊泡包裹后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 C. 内质网向外与细胞膜相连直接将抗体转移到细胞膜上 D. 将抗体移到细胞膜上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 【详解】A、抗体是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A错误; B、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B错误; 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向内与核外膜相连,但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经过了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的初加工和高尔基体的再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将抗体运输到质膜上,C错误; 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分泌蛋白的详细过程理解。 2.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病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原发性甲减患者不可能出现( ) A. 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D. 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7 -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减的原因有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故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现象,A正确; BC、因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B错误、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机体产热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故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等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3.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重量比例称为根冠比。以下关于“根冠比”叙述正确的是( ) A. 剪去枝条顶芽后的植物在继续生长过程中根冠比将升高 B. 给植物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抑制剂,可降低植物的根冠比 C. 向枝叶喷施适量赤霉素,可促进茎和叶的生长,使根冠比下降 D. 在果实生长期施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发育,使果树根冠比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 17 -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A、减去顶芽后,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地上部分的质量增加,所以根冠比的值将降低,A错误; B、给植物喷洒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抑制剂将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减少地上部分的质量,所以根冠比将增大,B错误; C、赤霉素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增加地上部分的质量,所以根冠比下降,C正确; D、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题干中“根冠比”的含义,结合二者进行解答。 4.现有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突变体菌株A和B,A菌株(met- bio- thr+ leu+ thi+)可在添加了甲硫氨酸和生物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B菌株(met+ bio+ thr- leu- thi-)可在添加了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A和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几小时后离心,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营养要求与野生型相同)。己知链霉素处理不会杀死A、B菌株,但会导致菌株不分裂,科研人员先用链霉素处理A菌株,然后与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经离心和涂布在基本培养基后能得到原养型菌落,若先用链霉素处理B菌株,然后与A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最终在基本培养基上无原养型菌落产生,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菌株A和B都是由野生型菌株基因突变而来 B. 欲证明原养型菌落的产生必须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需设计对照实验 C. 该实验可证明原养型菌落的产生是DNA从A菌落转移到B菌落的结果 D. 若将A菌株和C菌株(met- bio+ thr+ leu- thi-)混合培养也会得到原养型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菌株(met- bio- thr+ leu+ thi+)即自身不能合成met和bio,B菌株(met+ bio+ thr- leu- thi-),自身不能合成thr、leu和thi,两菌株混合后,出现了原养型菌落,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营养上发生了互补,即菌株A所需的met和bio从菌株B泄漏得到,菌株B所需的thr、leu和thi从菌株A泄漏得到;②基因突变;③不同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交换。 - 17 -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菌株A和B都是由野生型菌株基因突变而来,A正确; B、根据分析原养型菌落的产生有3个可能的原因,所以需要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需设计对照实验,B正确; C、如果用链霉素处理A菌株,再和B菌株结合,则产生了原养型菌落,而用链霉素先处理B菌株,再和A菌株结合,不会产生原养型菌落,说明了DNA从A菌落转移到B菌落的结果,C正确。 D、A和C都不能合成met,所以二者混合不能产生原养型菌落,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实验,需要考生分析两种菌株的营养需求,关键找到原养型微生物产生的原因。 5.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B. 第5年至25年的变化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 C. 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 17 -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先出现了物种丰富度先下降然后再增加的现象。 【详解】A、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A错误; B、从图中看出乙曲线下降的幅度大于甲曲线,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B正确; C、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 D、图中看出30年后,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初始丰富度,并没有出现大量物种被替代的现象,D错误。 故选ACD。 6.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关于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基因组成为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或父本减数分裂异常 B.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白眼雌蝇,可能是父本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Y的红眼雄蝇,可能是母本基因突变或父本发生交叉互换 D.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雌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是母本bb和父本Bb,因此子代产生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bb的卵细胞,也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Bb的精子,A正确; - 17 - B、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产生含有XR的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导致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因此子代基因型是XrX的白眼雌果蝇,B正确; C、亲本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了XRY的红眼雄果蝇,可能是母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XR的配子;而由于R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所以父本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亲本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了XrXrY的白眼雌果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产生配子的情况,结合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分离定律解答。 7.多倍体玉米植株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欲获得多倍体玉米植株,可用___________对发芽的玉米种子进行诱导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玉米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____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玉米幼苗Ⅰ中的甲株和玉米幼苗Ⅱ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 计数项目 细胞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株 细胞数 x1 x2 x3 x4 x5 细胞染色体数 / / y 2y / 乙株 细胞染色体数 / / 2y 4y / 可以利用表中___________数值和_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 17 - (3)根据表中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秋水仙素(或低温) (2). 分生 (3). 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 (4). x1 (5). x2+x3+x4+x5 (6).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原理: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实验步骤:根尖的培养→低温诱导→取材→制作装片 (1)解离:滴加3-4滴解离液进行3-5min的解离; (2)漂洗:用清水在载玻片上漂洗5次,约10min; (3)染色:滴加3-4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3-5min; (4)制片:加一滴清水在根尖上,盖上盖玻片。 最后观察。 【详解】(1)欲获得多倍体玉米植株,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玉米的种子,抑制纺锤丝或纺锤体的形成。 - 17 - (2)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所以筛选鉴定多倍体时,需要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如果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欲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可以选择分裂间期细胞数目和分裂期细胞数目进行 比较,即比较x1和x2+x3+x4+x5的大小。 (3)秋水仙素诱导导致幼苗在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纺锤体,因此后期染色体加倍后细胞不会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进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诱导之前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再进行下一次细胞分裂时,按照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因此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点睛】多倍体的形成有两种途径,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低温诱导,二者均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很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的步骤及各步骤的作用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 8.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如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回答: (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____。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这种分子必须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 17 - (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主要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体液调节 (2). 增加 (3). 神经递质 (4). 特异性受体 (5). 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 (6). 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血糖的来源大于去路,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机体受应激原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最终使蛋白质分解加快,脂肪转为糖的速率加快;同时脑干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进而引发机体的一系列反应,此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既有下丘脑和脑干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多种激素参与的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根据作用结果为肝糖原分解加快,可判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为增加。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靶细胞)通过信号分子神经递质进行交流;神经递质必须与靶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3)警觉期以途径④-⑤神经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是因为与体液调节相比,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但该调节方式持续时间短。 (4)据图分析可知: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血糖的来源大于去路,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故若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病人会出现创伤性糖尿病。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要求考生能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熟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与区别,进而结合题图作答。 9.某养鸡场养殖三黄鸡在多年内的数量经过了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过程,该养殖场所有小鸡均由本鸡场繁殖,鸡饲料以植物为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养殖场所有的三黄鸡构成了一个________,鸡的同化量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的差值用于________。 - 17 - (2)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________,对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够提高生产者到鸡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___。 (3)该养殖场以植物秸秆制成鸡饲料,鸡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渣用于植物有机肥料。该生态农业的主要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 【答案】 (1). 种群 (2).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3). 同化量的百分比 (4). 对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使其对饲料吸收更好, 减少流向粪便中的能量,从而使鸡的同化量增加。 (5).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 【分析】 1、流入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同化总量=摄入量-粪便量=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呼吸消耗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2、建立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实现物质循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详解】(1)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养殖场所有的三黄鸡构成了一个种群;鸡的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都用于了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2)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百分比。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促进消化吸收,减少鸡粪便中的能量,使鸡的同化量增加,因此对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够提高生产者到鸡的能量传递效率。 (3)该养殖场以植物秸秆制成鸡饲料,鸡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渣用于植物有机肥料。所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概念;识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理解建立生态农业的优点,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10.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 红眼(只) 粉红眼(只) 白眼(只) - 17 - 雌果蝇 45 15 0 雄果蝇 45 15 40 (说明:不出现等位基因的雄果蝇按纯合子考虑;雌雄性别易区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内合成红色素不可缺少的基因是________,该基因位于________(常/X)染色体上。 (2)F1代的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F1代雌果蝇可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3)F2代中纯合的红眼雄果蝇占________。 (4)实验室现有一群粉红眼雌雄果蝇且雌雄比为1:3,是一对粉红眼雌雄果蝇杂交的全部后代。欲通过杂交实验测定其中一只粉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请写出比较简捷杂交实验方案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 【答案】 (1). B (2). X (3). 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 (4). 8 (5). 3/64 (6). 实验思路:让待测粉红眼雄果蝇与该群果蝇中的粉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和统计子一代的性别及比例。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无子代,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XB。 若雌雄比为1:3,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 若雌雄比为3:5,则待测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果蝇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子代中雌性有粉色、红色两种性状,雄性有粉色、红色和白色三种性状,即雌性和雄性中都含有A_和aa两种基因型,而bb的基因型只存在于雄性个体中,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B基因决定了色素的产生;因此红色基因型是A_XB_,粉色基因型有aaXB_,白色基因型_ _XbXb或_ _XbY;并且在F2中雌雄的比例为3∶5,说明出现了性反转,因此F1代关于性反转的基因型是Tt,推测F1的基因型是TtAaXBXb和TtAaXBY,亲代基因型是TTAAXBXB和ttaaXbY。 【详解】(1)根据分析果蝇体内合成红色素不可缺少的基因是B基因,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17 - (2)F2代中雌性有雌性有粉色、红色两种性状,雄性有粉色、红色和白色三种性状,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雌性和雄性都表现为红色;结合Tt基因,F1雌果蝇基因型是TtAaXBXb,可以产生2×2×2=8种配子。 (3)F1的基因型是TtAaXBXb和TtAaXBY,F2中纯合的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TTAAXBY,ttAAXBY,和ttAAXBXB(发生性反转),比例为1/4×1/4×1/4×3=3/64。 (4)由于雌雄比例为1∶3,说明雌性中有一半发生了性反转,所以亲代关于性反转的基因型是Tt和tt,结合子代和亲代都是粉红眼,所以亲代基因型是TtaaXBXB和ttaaXBY,因此子代中雄性粉红眼的基因型有TtaaXBY、ttaaXBY、ttaaXBXB(发生了性反转)。 实验思路:让待测粉红眼雄果蝇与该群果蝇中的粉红眼雌果蝇(TtaaXBXB)杂交,观察和统计子一代的性别及比例。 结果:①由于雄性基因型是ttaaXBXB,由于该个体是性反转的不育雄果蝇,所以没有子代产生; 如果雄性基因型是TtaaXBY,则和TtaaXBXB杂交,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比例为3∶5; 如果雄性基因型是ttaaXBY,则和TtaaXBXB杂交,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比例为1∶3。 【点睛】本题首先需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在结合雌性和雄性的比例分析性反转的情况,在解答(4)时只需要考虑Tt基因和性染色体的组合情况。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的问题。 (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酒时,为尽快得到更多果酒,首先要将淀粉类原料糖化为葡萄糖,在这个过程中,除需要添加相应酶制剂外,还需要控制温度,原因是酶_________。若从反应液中提取出酵母菌进行培养,应将酵母菌接种在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伊红美蓝”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果酒进一步发酵得到果醋时,除需要加入醋酸菌外,还需要调整的两个环境条件是______。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利用毛霉腌制腐乳时,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用量,原因是________;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条件,如_____等 - 17 - (答出3点即可),若条件不适,容易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答案】 (1).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 麦芽汁琼脂 (3). 通入氧气、温度为30~35°C (4). 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5). 盐可抑制微生物生长,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6). 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7). 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 【解析】 【分析】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培养温度一般为18~25°C。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 3、腐乳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的目的:①调味:适宜的食盐能给腐乳以必要的口味;②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减少营养成分的消耗;③能够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使毛霉不能生长,而其产生的蛋白酶却仍不断发挥作用;④降低豆腐的水含量,使豆腐块保持良好的形态,不易松散坍塌。 【详解】(1)由酶的特性可知,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且在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能力最强。伊红美兰为鉴别培养基,不适合酵母菌的培养,培养酵母菌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因为它碳氮比高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而且麦芽汁含糖高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2)醋酸发酵属于有氧发酵,需要通入氧气,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的酒精和醋酸菌的发酵产生的醋酸均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4)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控制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制作、腐乳的制作以及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和熟记相关知识点,掌握无菌技术。 - 17 - [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 12.基因定点整合可替换特定基因,该技术可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苯丙酮尿症是由PKU基因突变引起的,将正常PKU基因定点整合到PKU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替换突变基因,可用来研究该病的基因治疗过程。定点整合的过程是:从染色体DNA上突变PKU基因两侧各选择一段DNA序列HB1和HB2,根据其碱基序列分别合成HB1和HB2,再将两者分别与基因、连接,中间插入正常PKU基因和标记基因,构建出如图所示的重组载体。重组载体和染色体DNA中的HB1和HB2序列发生交换,导致两者之间区域发生互换,如图所示。 (1)构建重组载体时,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该实验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PKU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培育出转基因小鼠,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_________。 (2)为获得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将小鼠囊胚中的_________取出,并用_________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3)用图中重组载体转化胚胎干细胞时,会出现PKU基因错误整合。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中至少会有一个与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已知含有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__________的胚胎干细胞,理由是_________。 (4)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若小鼠__________,说明PKU基因成功表达。 【答案】 (1).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 具有全能性 (3). 内细胞团细胞 (4).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5). 贴壁生长 (6). 正确互换整合 (7). - 17 - 正确互换整合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无、,具有G418抗性,故能在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生长,错误互换整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DNA上含有和至少1个,而、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故在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错误整合的细胞死亡 (8). 尿液中霉臭味显著降低 【解析】 【分析】 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构建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重组载体。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因此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应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结合题图可知,正常互换后的染色体DNA上只有,而无、;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中至少会有一个与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故由于正确互换后的细胞染色体上有,无、,故对G418有抗性,可在含G418的培养液中正常生活,而错误互换后的染色体DNA上由于含有至少1个,而、的产物都能使细胞死亡,故错误互换的细胞不能生存,据此分析。 【详解】(1)构建重组载体时,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实验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PKU基因的受体细胞,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2)为获得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将小鼠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取出,并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贴壁生长。 (3)已知含有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据分析可知,正确互换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无、,错误互换后的细胞中染色体DNA上含有和至少1个,因此,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正常互换整合的胚胎干细胞,原因是:正确互换后的染色体上只有只有,无、,具有G418抗性,故能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生长,错误互换后的细胞中染色体DNA上含有和至少1个,而、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因此在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死亡。 - 17 - (4)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尿液中有霉臭味,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若PKU基因成功表达,则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小鼠尿液中霉臭味显著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明确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及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本题难点在于序列交换后细胞的筛选。 - 17 -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