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内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两部分。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所以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考点:人体内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含义的理解。 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唾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 【答案】B 【解析】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组织液。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成分 【名师点睛】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但凡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肌动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A 【解析】肌动蛋白存在于肌肉细胞内,A错误;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HCO、HPO等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始终保持不变 B.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都是维持人体稳态的机制 C. 营养不良和饮水过多都会使组织液增多 D. 破坏大脑皮层则血糖不能维持平衡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A项错误;维持人体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项正确;饮水过多,机体可以通过调节,把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不会使组织液增多,C项错误;血糖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破坏大脑皮层,血糖仍能维持平衡,D项错误。 5.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为( ) ①降温 ②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③消毒 ④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的平衡,而不是降温,①错误,②正确;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其主要目的是:0.9%的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而不是消毒,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有关“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了生物材料具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 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C.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D.在研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用生物材料处理的结果与缓冲液处理的结果完全相同,与自来水处理的结果不同。 【答案】C 【解析】略 7.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则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故组织液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故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故B错。与甲血浆相比,乙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低,故C错。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乙组织液→淋巴→甲血浆,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为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浆蛋白、肝糖原 B.抗体、RNA聚合酶、激素、H2O C.纤维素、Ca2+、载体、神经递质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 肝糖原、RNA聚合酶是细胞内的成分,纤维素不是人体的物质。 考点: 内环境 点评:识记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关建。 9.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错误;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10.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共同调节下实现的,A项错;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是调节,B不符合题目要求;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C正确;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关内环境稳态的意义,D不符合题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 B. 抗体、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胰岛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D. 人体要维持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 12.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答案】D 【解析】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上升,红细胞吸水下降,A错,D正确。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B错。肝糖原的分解下降,降低血糖浓度,C错。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13.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胰岛 ②胃腺 ③ 胆囊 ④肝脏 ⑤肾小管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常用于血糖的调节,①正确;胃腺主要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无关,②错误;胆囊主要的作用是储存胆汁,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无关,③ 错误;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原或分解肝糖原,与血糖调节具有直接的关系,④正确;肾小管可以对原尿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进入血液,⑤正确。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浓度的调节 【名师点睛】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调节过程 14.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病症是( ) A. 糖尿病和坏血病 B. 呆小症和肢端肥大症 C. 呆小症和甲亢 D. 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答案】C 【解析】糖尿病与胰岛素作用失调有关,坏血病是缺少维生素C导致;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肢端肥大症是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大脖子病是缺碘导致的。选C。 15.在切除甲状腺10天后,物质代谢能力下降的老鼠的血液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切除甲状腺后,老鼠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促进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血浆中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增加,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C. 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 D.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的重要器官 【答案】B 【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A项正确;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B项错误;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C项正确;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的重要器官,D项正确。 17.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葡萄糖含量增加,因此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含量增加又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增加,故选D。 【考点定位】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18.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下丘脑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反作用垂体和下丘脑,使其分泌激素减少,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 19.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 ) 组别 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 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大大下降 乙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5天后连续给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 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对照实验. 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 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具体题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白鼠的代谢情况,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使用的溶解甲状腺激素的溶剂是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予以排除. 解:具题表分析:使用的溶解甲状腺激素的溶剂是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予以排除,从乙组中看出,该实验从第5天开始进行,为了排除用来溶解甲状腺激素的溶剂对小鼠生长的影响,所以在第5天开始,用只注射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组. 故选: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20.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C.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D. 激素X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答案】D 【解析】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下丘脑分泌的X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乙垂体,促进垂体释放Y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 A项、B项正确,D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C项正确。 21.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 × 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增加4 200 kJ。这说明 A. 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 B. 激素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D. 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答案】D 【解析】题中文字说明少量的激素即可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即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选D。 2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胰岛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性激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属于蛋白质类,通过“饲喂法”补充会被消化酶消化;甲状腺激素属于小分子的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二者均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选B。 2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手指被针刺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产生痛觉,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发出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了大脑皮层,但因痛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体内的反射活动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项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项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D项正确。 24.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眨眼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完成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及反射类型分别是 A. 脑,简单反射 B. 脊髓,复杂反射 C. 反射弧,简单反射 D. 反射弧,复杂反射 【答案】C 【解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眨眼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经过大脑, 应为简单反射。选C。 2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属于反射 B.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不需要耗能 C. 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D. 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D 【解析】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是大脑产生的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的传导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即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是需要耗能的,B错误;由于d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感受器,则a为效应器,C错误;Ⅰ处为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正确。 26.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提示,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A正确;缺碘时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减弱,故它们都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图中有2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C错误;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7.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 A. 有疼痛感觉,能缩手 B. 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C. 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D. 无疼痛感觉,能缩手 【答案】C 【解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判断不同的部位受损导致的结果,如。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28.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B.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发生兴奋 C.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 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A错误;用电刺激Ⅱ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只有肌肉发生兴奋,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C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 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A错。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在突触间是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进行传递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组成,兴奋的传递等知识,属于应用范围。 3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乙处的Na+浓度比甲处低 B. 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 C. 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 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静息状态下,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A项错误;图2测量装置两电极均位于膜外,所测电压为0 mV,B项正确;在①处给予刺激,①③处先后发生电位反转,电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项错误;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D项错误。 31.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2.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说明电流计指针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故选:C.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考点定位】渗透压 34.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下丘脑释放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图示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如b过程,体液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相应的激素,如a、c、d过程. a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为神经递质,c为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为胰岛素. 解:A、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 B、c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 C、d能通过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d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过程都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35.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 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 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 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A正确。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故B正确。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故C正确。血糖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3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根据图形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然后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下丘脑是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两者调节机理不同,B错误;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接受神经调节,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反馈调节,C正确;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7.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D 【解析】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8.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发生了收缩,属于反射 B.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只向肌肉方向传导 C.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发生了收缩,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双向传导,B错误; C、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错误; D、在图中A点给以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 故选:D. 39.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答案】D 【解析】正常人血糖含量大约在0.8~1.2g·L—1之间,A项正确;AB段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会逐渐增加,B项正确;血糖的氧化分解、转化等因素使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肌糖原分解,只供肌肉细胞利用,不能补充血糖,D项错误。 【点睛】肝脏和骨骼肌均可以合成糖原,但只有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分解,只供肌肉细胞利用。 40.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1) 胰岛素 1.7 5.0~20.0 (m IU·L-1)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点睛:对于血糖平衡考生可建立模型,如: 二、综合题 41.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2)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4)一般情况下,健康人①中葡萄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能使其浓度降低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能使其浓度升高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__________(填序号)中获得。 (6)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②④ ②④ 蛋白质 组织水肿 0.8~1.2 g/L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② 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血糖调节,考查对内环境的组成、化学成分、稳态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是否有盲端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 (1)内环境主要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组成;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 (3)淋巴流动受到阻碍,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人体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4)健康人血糖糖浓度为0.8~1.2 g/L,胰岛素能使其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使其浓度升高。 (5)组织细胞所利用的O2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 (6)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③中CO2浓度最高。 42.下图所示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②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_,③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_____;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______,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 调节。 (3)另外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与③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是_________关系。 【答案】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增加 降低 (负)反馈 生长激素 协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考查对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机制的理解与识记。 (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 (2)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增加;注射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抑制使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降低。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 【点睛】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作用比较: (1)相同点:都可以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表现为协同关系。 (2)不同点: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强调量变的过程;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强调质变的过程。 43.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 下降 (2) 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本题以血糖调节为背景,考查了水平衡调节和渗透压知识。(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 pH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4.下图甲为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当刺激图甲中的伸肌时,会在a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甲中至少包括_______个神经细胞的胞体,a处的神经纤维是__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b神经元是否受大脑皮层的控制?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乙中B处所示膜电位为0,此时膜上_______离子通道是打开的,如果适当降低A处膜外该离子的浓度,则C处的电位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4 传入 是 钠 变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分级调节和兴奋传导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突触的组成判断神经元的数目。 (l)图甲反射弧中至少包括4个神经细胞的胞体,a处的神经纤维连接感觉神经元,是传入神经,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 (2)图乙中B处处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此时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适当降低A处膜外钠离子的浓度, 则细胞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减小,C处的电位将变小。 【点睛】第(1)小题最后一空容易根据题图错误判断b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大脑皮层与脊髓的关系。 45. 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 ________传到[B] ________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_______ (收缩、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________ (收缩、不收缩)。 【答案】 感受器 内正外负 d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A中,只能由A释放并作用于B 不收缩 收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反射弧、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位于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判断感受器和效应器。 (1)图甲中f与感觉神经元相连,表示感受器。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图乙表示突触,是图甲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3)[A]表示突触小体(突触前膜),[B]表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从[A]传到[B]。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A中,只能由A释放并作用于B。 (4)切断c处,则反射弧不完整,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刺激e处,兴奋不能传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可直接传到a处,肌肉收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