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民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云南民大附中 2017 级高考仿真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毫秕稻米原产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图一),从明朝开始就被指定为皇家贡米。毫秕是 世界上株高最高的水稻,最高可长到 2.8 米(图二)。毫秕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生 长期长达 6 个月,但亩均产量仅 150 千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高产矮秆水稻大面积推 广,毫秕种植越来越少直至绝种。2007 年遮放镇从国家作物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的 种植。毫秕稻米每千克售价超千元,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粮食需求增加 C. 种植技术失传 D. 饮食结构改变 2. 2007 年遮放镇恢复亳秕种植主要得益于 A. 生态环境改善 B. 气候生长期变长 C. 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 D. 种植技术创新 3. 受水士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毫秕稻谷只能小范围种植。亳秕最适宜种植在 A. 阴坡 B. 阳坡 C. 山顶 D. 河谷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毫秕稻米的生长期长,亩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对粮食的需求,20 世纪六七 - 2 - 十年代随着高产矮杆水稻大面积推广,矮杆水稻的产量更高,遮放镇放弃种植毫秕,B 正确;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地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显著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应在改革 开放以后),A 错;2007 年遮放镇又从国家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种植,说明其种植技 术并没有失传,C 错;其饮食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D 错。故选 B。 【2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高产矮秆水稻大面积推广,毫秕种植越来越少直至绝种,2007 年遮放镇 从国家作物种质库找回种子,恢复了毫秕的种植,因此遮放镇之所以能够恢复毫秕种植,主 要得益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建设(若绝种便无从谈起毫秕水稻的恢复),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3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毫秕需要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相比而言,河谷地区受河流泥沙沉积的 影响,土层深厚肥沃,D 正确;阴坡、阳坡土层不一定深厚,AB 错;一般而言,山顶土层较 薄,不利于毫秕的生长,C 错。故选 D。 【点睛】在地理试题材料的获取中,尤其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材料中的每出现 的时间点,在其后一定对应一个地理事件,这对选择题的解答很有帮助。如该题中,“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为一个时间点,其后对应“高产矮秆水稻大面积推广”,注意“高产”这个关键信息, 所以第 1 小题对应答案 B;“2007 年”为另一个时间信息,其后对应“遮放镇从国家作物种质库 找回种子”,所以第 2 题对应答案 C。 潘加兰运河由图所示岛屿东部沿海的众多泻湖、沼泽经人工疏通连接而成,几乎和海岸 线平行。该运河因年久失修,目前大部分河段仅能通行木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3 - 4. 当年,该岛屿东部沿海的货物运输选择运河而不通过海运,主要是为了 A. 避开海冰影响 B. 增加运输重量 C. 减轻海浪影响 D. 不受飓风危害 5. 潘加兰运河上的木舟运输的货物表面常常覆盖着硕大的芭蕉叶子,这些叶子的用途最可能 是 A. 防日晒雨淋 B. 防蚊虫叮咬 C. 防雷电冰雹 D. 防沙尘污染 【答案】4. C 5. A 【解析】 【4 题详解】 由图可知,潘加兰运河所在的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水不会结冰,A 错误。海运比 河运运输量更大,B 错误。运河水流平稳,风浪小,而这个区域海洋受东南信风影响,风浪大, 影响行船的安全,C 正确。由于运河靠近海岸,受飓风危害大,D 错误。故选 C。 【5 题详解】 从图的经纬度判断,该岛是马达加斯加岛,潘加兰运河位于岛屿的东部沿海,岛屿东侧是热 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为避免运输的货物被雨淋湿,用硕大的芭蕉叶子覆 盖,A 正确。不是所有的货物都要防蚊虫叮咬,B 错误。芭蕉叶防不了雷电冰雹,C 错误。热 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森林覆盖高,沙尘少,D 错误。故选 A。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用 0-10 成数表示,成数越大表示云量越大。下图为陕 西省云量的多年平均月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4 - 6. 该图反映了陕西省( ) A. 一年中总云量先减少后增加 B. 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C. 一年中低云量先增加后减少 D. 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化没有统计关系 7. 陕西省月均低云量最小值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 冬半年多受冷高压影响,寒冷干燥 C. 受秦岭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难以进入 D.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为主 8. 陕西省年均云量最大的城市最可能位于该省的( ) A 东部地区 B. 西部地区 C. 北部地区 D. 南部地区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读图分析,陕西省一年中总云量大致先增加后减少,A 错误;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化大致呈正相 关关系,B、D 错误;一年中低云量先增加后减少,C 正确。故选 C。 【7 题详解】 读图分析,陕西省月均低云量最小值出现在 1 月份,此时正值冬季,多受冷高压(亚洲高压) 控制,寒冷干燥,多晴天,因此云量小,A、D 错误,B 正确;此时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 不受太平洋湿润气流(夏季风)影响,C 错误。故选 B。 【8 题详解】 云量大小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陕西省南部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 5 - 阴雨天多,因此年均云量最大。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理解云量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结合陕 西省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判断。 河西走廊东部是典型的气候过渡带和气候变化敏感区,沙尘暴是该地一种危害极大的灾 害性天气,受地—气温差(地温与气温之差)、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地沙尘 暴出现频次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左下图为河西走廊东部某地区简图,右下图 示意该地区某研究站点地面气象要素的逐时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据左上图推测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和最少的站点分别是( ) A. 古浪和凉州 B. 凉州和永昌 C. 永昌和民勤 D. 民勤和乌鞘岭 10. 右上图中,最易产生沙尘暴的时段是( ) A. 1:00~5:00 B. 7:00~11:00 C. 13:00~17:00 D. 19:00~23:00 11. 研究表明,该地秋季沙尘暴发生频次明显低于春季,这与地—气温差因素密切相关,对此 合理的解释是该地秋季近地面( ) A. 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较稳定 B. 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不稳定 C. 地—气温差为负值,空气层结较稳定 D. 地—气温差为负值,空气层结不稳定 【答案】9. D 10. C 11. C 【解析】 【9 题详解】 - 6 - 读左上图可知,民勤站点靠近两大沙漠,且位于偏西风的迎风坡,最易发生沙尘暴现象;乌 鞘岭位于背风坡,受山脉阻挡,发生沙尘暴概率小。因此推测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和最少 的站点分别是民勤和乌鞘岭,故 D 正确,A、B、C 错误。 【10 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出现沙尘暴时,一般相对湿度较小,平均风速较大,地—气温差较大(即地 —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构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结合图表可知,最易产生沙尘暴的时 段是 13:00—17:00,故 C 正确,A、B、D 错误。 【11 题详解】 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构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易发生沙尘暴现象;反之,沙尘暴 现象不易发生。当地秋季近地面地—气温差为负值时,空气层结构稳定,沙尘暴发生频次少。 故 C 正确,A、B、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西北高原明珠——程海湖(26°27′N,100°38′E)是云南 9 大高原湖泊之一,古称程 河,原为金沙江支流,后陷落为湖,明代中期以前,湖水南流 30 多公里汇入金沙江,之后湖 水下降,渐渐由半封闭外流湖演变为全封闭内流湖。湖区属金沙江燥热河谷气候,晴朗少云、 多干热风天气。程海流域东、西、北三面环山,坡陡谷深,土层薄,原生植被仅存于东南部 和西南部的山顶部分,其余为灌木林、草地、裸地、坡耕地等。流域内有大小河流 47 条,大 多河流只在雨季有水。程海湖是世界三大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之一,以螺旋藻养殖加工闻 名于世,养殖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湖泊南岸。近年来,程海湖水位还在持续下降。图一为程 海位置、水系水文站点图,图二为程海 1970 至 2016 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年内变化特征图。 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 7 - (1)据图一描述程海流域的河流水系特征。 (2)据图二说明程海 1970-2016 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年内变化特征。 (3)推测程海由半封闭外流湖演变为全封闭内流湖泊且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 (4)针对程海湖泊水位日益下降的现状,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河流数量多;向心状水系(河流由四周流向中心);流程短;流域面积小。 (2)特征:夏季(7—8 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大于 0(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春秋冬三季 (9 月到次年 6 月)降水与蒸发量差值小于 0(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差值最大出现在春季(4 月)。 (3)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入湖水量少;流域内蒸发量远大于 降水量,湖泊水亏损严重;湖泊水位大幅下降,低于南部金沙江与程河的分水岭处河床;全 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进一步加剧;流域内人口增多,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 水源能力下降;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剧增,截留入湖河流;耕地增多,引水灌溉;沿岸的 螺旋藻生产大量引水。 (4)科学规划,跨流域调水,实施程海补水工程;因地制宜,在程海流域实施植被恢复工程, 逐步恢复上游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流域 内人口增长,对于生态脆弱区实施人口外迁;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整合螺旋藻产 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 【解析】 【分析】 - 8 - 本题考查了水系特征、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河流水系特征可以从河流流程长短、流向、流域面积等方面进行描述。读图分析 可知,程海流域河流数量众多;流程短;由四周流向中心;流域面积小。 (2)读取图二数据即可比较容易概括:9 月至次年 6 月降水与蒸发量差值小于 0,即蒸发量 大于降水量;7 月至 8 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4 月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值最大。 (3)结合材料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流域内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泊 水亏损严重;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入湖水量少;全球气候变 暖,降水减少,蒸发进一步加剧。人为方面:流域内人口增多,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 力下降;人口增多,耕地增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截留入湖河流;沿岸的螺旋藻生 产大量引水。以上原因使湖泊水位大幅下降,低于南部金沙江与程河的分水岭处河床,从而 使程海由半封闭外流湖演变为全封闭内流湖泊。 (4)结合程海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方面和非工程进行概括。工 程措施方面,如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程海水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植被涵养水源 的功能。非工程措施方面:控制人口增长;生态脆弱区人口外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 节水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螺旋藻产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 提高用水效率。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知名空调企业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海外发展战略。20 世纪 90 年代起, 该企业瞄准巴西巨大的空调市场,凭借其优良品质,成为当地著名品牌;21 世纪初,该企业 在玛瑙斯建立了首个海外空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 4 万平方米,产品主要在巴西销售。目 前该企业正计划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下图为巴西基本概况示意图。 - 9 - (1)简述该企业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海外发展战略的理由。 (2)从市场角度看,分析该企业选择在巴西建设首个海外空调生产基地的原因。 (3)分析该企业直接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后,市场竞争力増强的原因。 (4)推测该企业在美国实施该海外发展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1)先出口产品,可以了解本土客户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 率;后投资建厂可以合理设计工厂的规模,降低风险。 (2)巴西热带地区面积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空调的市场需求量大;巴西主体 位于南半球,发展巴西市场,利于空调销售市场的稳定(调节销售淡旺季)。 (3)巴西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生产成本降低;规避关税,降低成本;靠近市场, 降低运输成本;灵活应对当地帀场变化。 (4)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品牌知名度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提高;本土企业的 强力竞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该企业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海外发展战略的理由有:首先出口产品,可以 了解本土客户的市场需求;首先出口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然后再 - 10 - 根据本土客户的需求和销售量等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工厂的规模,进而投资建厂,这样可 以降低投资风险。 (2)该企业选择巴西建设首个海外空调生产基地的原因可以从气候、经济和稳定市场等角度 进行分析。巴西主要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巴西人口超 过 2 亿,人口众多;巴西是南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对 空调的需求大。巴西位于南半球,发展巴西市场,有利于调节空调销售市场的淡旺季,稳定 市场。 (3)该企业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低廉的地价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在巴西销售,靠近市场,降低了运输成本;避开了贸易壁垒,降低了 成本;靠近市场,能灵活应对当地市场的变化 ,因此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该企业在美国实施该海外发展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可以从消费者需求、知名度、竞争、 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美国为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该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 影响力较小,品牌知名度低;美国工业发达,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强;美国工资水平和土地价 格较高,成本提高等。 【点睛】 14. 【地理一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和图二分别示意某旅游景区规划酒店、商店、娱乐场所等服务设施的两种布局方案。 从旅游服务的角度,说明这两种布局方案各自的优势。 【答案】图一:服务设施规模大且集中,种类丰富齐全,接待能力强,便于各景点游客获得 服务。图二:布局分散,游客可就近获得服务,分散人(车)流量,减轻接待压力。 【解析】 【分析】 - 11 - 本题以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旅游开发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旅游设施是为游客旅游提供便利的,涉及到饮食、住宿、停车等方面。图一中,在 景点的几何中心地带设置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服务设施,等级高,服务设施种类齐全,接待能 力较强,使得各景点均可以享受到最高级的服务。图二不仅在几何中心地区设置了服务中心, 且在靠近每个景点周边都有服务中心,距离更近,可以分散人流和车辆,减轻接待压力。两 种方案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点睛】 15. 【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2020 年 2 月,南极半岛附近某科考站周边一片原本银白色的积雪变成了大面积粉红色的 “西瓜雪”地。科学家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积雪中处在休眠状 态的极地雪藻被激活后迅速繁殖形成大团藻华,产生的有色物质将积雪染成粉红色。 简述该科考站附近地区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时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案】降低积雪表面反射率,地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可能加速地表升温,导致更多的 积雪融化,促使更多的雪藻繁殖;干扰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考查学生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 【详解】据材料信息,西瓜雪是由于冰雪融化,雪藻快速生长导致的积雪染色现象。据此进 行分析,西瓜雪的现象的产生,会导致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低,增加太阳辐射的吸收, 导致地表温度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冰雪融化,使得南极地区冰川面积减少;冰川融化,导致 面积减少,地区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冰雪融化,使得更多的雪藻繁殖,改 变当地的生态系统,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