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8章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8章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学案

第2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观念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基本内涵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观念 含 义 发展的观念 鼓励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 公平的观念 代际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公平,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都享有平等的地位 环境的观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要以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既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又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享有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个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考向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解图流程】 ‎ ‎【答案】 1.AB 2.CD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4.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3.D 4.C [第3题,1985~1995年间,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下降,经济发展指数逐年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一直较高,这说明人地关系尚未达到协调发展。第4题,1995~2000年,该地环境污染指数一直在较低水平,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迅速下降,经济发展指数增长较快,此时期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 ‎●考向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014·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出的方案必须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都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A、B;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这种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选C;汇集国际品牌商品的大型商城靠近旅游景点布局会破坏景区的环境,大量的客流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D。]‎ ‎(2015·江苏高考)“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6~7题。(双选)‎ ‎6.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7.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6.AB 7.BD [第6题,题干中提到“国际慢城”‎ 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所以与其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为A、B选项。第7题,由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慢城”前,该地从事的主要是水稻、油菜、小麦种植以及渔业生产,“慢城”后,出现了茶园、果园、苗圃以及风景区等,所以其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由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考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控制人口规模 ‎(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 目的 生产与消费方式 影响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可持续利用措施 土地资源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 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妥善保护 水资源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海洋资源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人地关系 ‎(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 含义 特征 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活动生态化 具体形式 工业:清洁生产 生产模式 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含义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农业: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代表 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考向1 清洁生产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 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 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 D.盐场、建材厂、火电厂 ‎4.该生态园区中(  )‎ A.火电厂的“三废”均得到了有效利用 B.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②④‎ C.该工业园区没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 D.乙适宜选建在大河入海口 ‎3.C 4.B [第3题,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这是读图解题的关键。丙为化工厂、海水淡化站等提供物质和能量,可知为电厂;乙以太阳辐射为能源,以海水淡化站的废弃物为原料,该废弃物含盐高,可知为盐场;丙为甲提供电力,甲为建材厂。第4题,电厂和化工厂都有虚线箭头向外,说明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箭头②④来源于太阳辐射和火电厂,表示能量流动;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不利于制盐。]‎ ‎●考向2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5~6题。‎ ‎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6.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图流程】 ‎ ‎【答案】 5.D 6.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