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 58 分)‎ 读我国华北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80米 B. 90米 ‎ C. 100米 D. 110米 ‎2.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 C. ③ D. ④‎ ‎3. 图中干流的主要流向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米,结合指向标分析该区域海拔最低处位于区域西北方向,海拔为0-10米,海拔最高处位于区域西南方向,海拔为110-120米,则该区域海拔高度范围为100米-120米之间,所以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110米。故选D。‎ ‎【2题详解】‎ 地势影响河流的流速,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流速越快。据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附近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则河水流速最快。故选C。‎ ‎【3题详解】‎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据图并结合图中指向标分析可知,图中干流的主要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故选C。‎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读下图,回答下题。‎ ‎4. 最适宜使用该图的国家是 A. 中国 B. 澳大利亚 ‎ C. 印度 D. 美国 ‎5. 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位于东半球 B. 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 C. 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 D. 球面最短距离相差18000千米 ‎6. 下列有关科考船航行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风平浪静 B. 风高浪急 ‎ C. 顺风顺水 D. 风和日丽 ‎【答案】4. C 5. B 6. B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读图可知,该地图中心点大致位于(0°,70°E)附近,选项四个国家中印度最接近这个中心点,其最适宜使用该地图。故选C。‎ ‎【5题详解】‎ 读图可知,互为对跖点的两点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经度数相加为180°,但东西经不同,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B正确;A点为在南极大陆上70°E、南极圈附近的点,其对跖点在北极圈附近、110°W,其对跖点位于西半球,A错误;A点与其对跖点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可能属于同一日期,C错误;这两点间球面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经线圈长度的一半,约为20 000千米,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据图可知,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沿途逆向经过南半球的西风带,所以风高浪急。故选B。‎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7.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 C. 12时 D. 14时 ‎8. 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7. B 8. B ‎【解析】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题详解】‎ 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9时~10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B选项9时,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题详解】‎ 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 ①;7月 B. ②;7月 ‎ C. ①;1月 D. ②;1月 ‎10. 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 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 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 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冬季是7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0题详解】‎ 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 C. ③ D. ④‎ ‎1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平均温度为偏高,则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 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3. “冷岛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 A. 1月上午 B. 7月午后 ‎ C. 10月中午 D. 4月傍晚 ‎14. “冷岛效应”能 A. 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 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 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答案】13. B 14. B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而沙漠戈壁和湖泊温度差异最大的时候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即夏季的午后。故选B。‎ ‎【14题详解】‎ 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冷岛效应”使得湿地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从而能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大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6. 根据M地附近的大气状况判断,M地可能 A. 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B. 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 C. 位于地中海沿岸 D. 位于台风中心 ‎【答案】15. A 1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水平运动中的风向判断。‎ ‎【15题详解】‎ 读图中气压数值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已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M地正东方向吹东南风。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近地面气温在0 ℃左右,且M地气温比周围高,由上题可知,该地受低压控制,所以A错;1月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影响,近地面气温在0 ℃以上,C错;台风主要发生在北半球夏秋季,D错;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故M地可能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选B。‎ 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为等压面,x、y为等高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若①—④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lOhpa,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 气压差 20hpa. B. 甲>乙 气压差 40hpa.‎ C. 甲<乙 气压差 40hpa. D. 甲<乙 气压差 20hpa.‎ ‎18. 下列能表示此刻MN之间气象要素空间变化的是 A. B. ‎ C. D. ‎ ‎19. 此时关于丙天气系统的捕述,正确的是 A. 丙为冷锋,风力大,暖空气湿润,鹅毛大雪 ‎ B. 丙为暖锋,风力小,暖空气湿润,春雨 缠绵 C. 丙为冷锋,风力大,暖空气干燥,沙尘漫天 ‎ D. 丙为暖锋,风力小,暖空气干燥,风和 日丽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地理原理理解能力。‎ ‎【17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上空等温面向下凹,说明比同海拔地区气温低,则近地面甲处为冷高压,故气压甲>乙,CD排除;由①到④气压值递减,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在30-50 hPa 之间,A错误B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从M到N,气压递减,B正确;甲处气温低,故气温递增,A错误;4月份,北方地区气温回升、燕发旺盛、天气干燥,难以形成降水,C错误;M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N地相反,风速小,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气压甲>乙,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故丙处为冷锋,BD排除。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雨雪天气,但4月份北方地区气温回升、空气干燥,难以降雪;加上地表植被覆盖差,风力强,易形成沙尘漫天的天气,A错误,C正确。故选C。‎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列小题。‎ ‎20.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小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 C. ⑥至⑦ D. ⑧至⑨‎ ‎21.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 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 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20. D 21. B ‎【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0题详解】‎ 据图,根据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选项所列路段中,⑧至⑨路段漂移的距离最短,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小,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小。故选D。‎ ‎【21题详解】‎ 由图乙中经度分布状况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示意图,根据探空气球随气流的漂移路线图分析,⑦至⑧路段探空气球向东北方向漂移,说明受西南风影响;由图甲中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可知,⑦、⑧两点间位于低气压系统附近,北面盛行偏北风,西南风与偏北风相遇形成冷锋。故选B。‎ 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 C. ①④ D. ③④‎ ‎23. 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 3月 B. 6月 ‎ C. 9月 D. 12月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间段的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 ‎【23题详解】‎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6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水分亏损。故选B。‎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24.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25.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截流作用每次降水都大致相同,④错。故选B。‎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因附近海域多风多雾、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成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区的原因是 A. 海水较浅,光照充足 B. 火山多发,营养源丰富 C. 河流注入,带来养分 D. 上升流活跃,海水扰动 ‎27.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多大风的原因是 ‎①地处西风带 ②狭管风效应 ‎ ‎③气温变化大 ④地转偏向力大 A. ①② B. ①④ ‎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6. B 27.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生物的影响因素和风力的影响因素。‎ ‎【26题详解】‎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说明这里处在大洋当中,海水较深,故A错误。“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说明这里火山多发,营养源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故B正确。这里处在大洋当中,距离大陆很远,没有河流注入,故C错误。这里没有上升流,故D错误。‎ ‎【27题详解】‎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地处西风带,风力较大,故①正确;北部为白令海峡,西侧为亚欧大陆,东侧为北美大陆,狭管效应明显,故②正确;这里位于海洋,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故③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故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热盐环流是因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海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深层和底层,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最后通过在其他海域流到表层的热力海洋环流系统。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在北大西洋中,表层海水大量下沉的海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若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则会导 A.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B. 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增强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答案】28. A 29. D ‎【解析】该题组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28题详解】‎ 热盐环流属于冷水系环流,在两极海域,随着纬度的增高,上层海水急剧冷却,密度增大而剧烈下沉。据图可知,①、④纬度较高,表层海水最有可能下沉,但由于④附近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小,不易下沉。①附近海水由北冰洋南下而来,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易下沉。故该题正确答案选择A。‎ ‎【29题详解】‎ 热盐环流能够输送大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据题干,热盐环流减弱后,欧洲西部暖流势力减弱,夏季降水减少,A错;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减弱,B错;北海渔场附近的寒暖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错;北美东部地区暖流势力减弱,北美东部气温降低,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2 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 在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甲岛地理位置。‎ ‎(1)说明甲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2)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挟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作用影响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合适。连续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30日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没有月光干扰。‎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气候湿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方面的特征。影响气候的原因应从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为岛屿,四面环海,因此深受海洋影响,海域调节作用大,湿度大;同时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气候湿热。‎ ‎(2)据材料可知,“荧光海”美景其实是在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而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据表格信息可知,从气候角度分析,28、29、30三天连续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同时30日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从天文条件考虑,每个农历月初,几乎没有月光的干扰,利于欣赏。‎ ‎31.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南。‎ ‎(2)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图等压线的弯曲和闭合以及数值可知判断,该区域100°E穿过处有一处中间气压高,四周低,为高压;50°N附近穿过一处中间气压低,四周高的低压。据图示位置可知,高压位于低压西南方向。‎ ‎(2)提取题干中的“4月、解冻、干燥”等关键信息,并结合天气图中的冷锋过境等地图信息,推知气象灾害为沙尘暴。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应有沙源、动力条件即大风以及天气系统等。据材料知4月份,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据图可知,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西风风力强劲,因此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资源的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利用水循环过程中水量平衡的原理,当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河水流入嫩江,因此全流域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径流量,从数量关系上,最初降水量是大于蒸发量的;成为内流河后,由于河水不能外流,只能流入湿地,其湿地面积会不断加大,直到湿地面积稳定,期间降水量不变,而蒸发量随水面的扩大,实际不断蒸发增加,直至蒸发量与降水量数量相等。‎ ‎(2)从盐度的概念出发,盐分与水量的比值,由内流河、湿地稳定这些关键信息推测水盐通过乌裕尔河不断汇入扎龙湿地,但水分可以通过蒸发消耗,盐分却会不断累积。在说明原因中,抓住盐分来源及盐分积累两个过程进行有效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