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缺答案

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命题:闵益宁 审核:高二地理学科组 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纸,本试题由考生妥善保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35=70分)‎ ‎1、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 A.地形、气候 B.气候、土壤 C.植被、土壤 D.地形、水文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3、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4、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 ‎ B.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C.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北、青藏高原以东 D.海拔较高,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5、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B.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6、“寒冻风化作用强烈”是以下哪个自然区的特征 ( )‎ A.东部季风区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D.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 ‎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8、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9-11题。‎ 9、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 (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增加 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10、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影响产物是 ( )‎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C.青藏高寒区广布的冻土 D.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12、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 ( )‎ A.绿洲农业、坝子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B.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C.河谷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D.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水田耕作 若将我国按照地貌、气候的差异分为三大自然区,其分布如以下简图所示,回答13~15题。 13、乙自然区应为 ( )‎ ‎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C. 青藏高寒区 D.南方地区 14、下列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热量引起的 B.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引起的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15、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16~17题。‎ ‎16、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 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干旱------半干旱------湿润 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17、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8~20题。‎ ‎1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9、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2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D.使水源调出区气候恶化,大陆性增强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21~22题。‎ ‎21、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因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①⑤⑥‎ ‎22、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25.“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23~25题。‎ ‎26、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旱涝灾害频发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地面径流缺乏 ④用水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 ‎①引发构造地震 ②引起地面沉降 ③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④引发风沙危害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8、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 A.停止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修建水库 ‎29.下列不属于东部季风区的地貌单元是 ( )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下图是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列30---32题。‎ 30.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31. 与乙地区相比,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差 B.日照时间长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3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较多 D.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33.下列地理现象与其产生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侵蚀、堆积等作用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境 ‎ D.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经纬度位置影响 下图为“世界上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 34. 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图中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①人力资源充足  ②在国矿产资源丰富 ‎③海洋运输便利  ④科学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30分)‎ ‎3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区域C为 区,D为 区。‎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AB间以 为界,A区的气候类型为 ,B区的气候类型为 。‎ ‎(3)A区与D区的界线为 ;D区向东D到A区,农业生产由以 业为主变为以 业为主。‎ ‎(4)C区与D区的界线为 。‎ ‎37.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3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分)‎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2分)‎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