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第2讲微观地理区域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第2讲微观地理区域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1 第 2 讲 微观地理区域  区域背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 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 202 年~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 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以罗马 为终点,全长 6 440 千米。这条路被认为是联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 性的货物。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 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 的“海上丝绸之路”。 1.综合比较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地气候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 具体分析 中 国 东部 地区 (1)气候: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2)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 地区 (1)气候: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因素: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西南 地区 (1)气候:气候复杂,西侧是高山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南端有少部分热带雨林气候 区,其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因素:①纬度较低;②季风影响大;③地形复杂 世 界 东南亚 地区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北部有小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 (2)因素: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中南半岛受季风影响  读图查找: (1)“一带一路”起止点、沿途经过地点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及大洲所属位置、交通位置等。 (2)“一带一路”沿线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重要地形区、河湖等。 2 南亚 地区 (1)气候: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 (2)因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③青藏高原的地形作 用 区域 具体分析 世界 中亚 地区 (1)气候: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 (2)因素:①亚欧大陆腹地;②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西亚 地区 (1)气候: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2)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 非洲 东部 (1)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因素: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②高原地形 地中海 地区 (1)气候:地中海气候; (2)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欧洲西 部地区 (1)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因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2.综合分析我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 综合因素 具体分析 产能背景 产能过剩 资产背景 外汇资产过剩 资源背景 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安全背景 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国际背景 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思考探究 1] 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 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我国历时 5 年修建的兰新高 铁 2014 年年底全线开通,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强大运输保障。下图为古“丝绸之路”在甘肃 省境内部分示意图和兰新高铁甘肃段分布示意图。 3 (1)古今“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路线基本重合,特别是河西走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分析其 自然原因。 (2)分析高速铁路成为联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综合分析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自然条件,以及综合分析高铁成为丝绸之路经 济带重要交通方式原因的能力。对于河西走廊自然条件的分析,可从其所处位置、地形、水源等角度分析;对 于选择高铁的原因,可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通的距离、运输的主要货物、沿途的自然环境以及高铁自身的优 势等综合分析: 问题透析 综合分析 区域优势自然条件的分析 (1)位置:连接东西的重要节点; (2)地形:河西走廊内部地势平坦,周边为高原或山地; (3)水源:有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较充足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距离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沟通距离长; (2)货运因素:以资源、工业产品为主,运量大; (3)环境因素:沿线环境恶劣,铁路封闭性好,受环境影响小; (4)高铁优势:运量、速度、安全、适应性等 答案:(1)连接东西的地理位置;地势相对平坦;山脚下水源较充足(有绿洲)。 (2)地域广,运距长;资源、货物运输需求量大;沿线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速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 好、速度快、安全性高,适应性强。 1.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地的发展定位 区域 发展定位 新疆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 带”核心区 陕、甘、宁、 青 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福建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粤港澳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粤港澳合作,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沿海诸市 加强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广西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云南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2.“一带一路”联通地区及其重点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联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 4 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 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 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 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 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思考探究 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疆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北天山 的发展。下图为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制约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思路点拨: “人” “地” 天山北坡 经济区发 展优势 (1)资源:图示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水源:图示河流; (3)土地(或发展空间):边疆地区,地广人稀; (4)交通:图示的铁路线等; (5)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 (6)市场:边境地区,面向国外市场,发展边境贸易。 天山北坡 缺少的关 键自然资 源及解决 措施 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蒸发旺,水资源极端缺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措施: (1)节水技术:节水、循环用水技术; (2)防止污染: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 (3)宣传意识:以宣传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答案:(1)石油、煤、铁、盐、铬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铁路 运输便利;边境贸易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发展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中亚地区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5 综合意义 具体分析 能源战 略仓库 中亚地域广阔,但人口却不密集,油气是最为富有的矿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能源 依存度越来越高。在不得不通过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的情况下,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国战 略上必须保证石油、天然气的顺利进口和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中亚距中国近,且陆路相连, 通过石油管线输送油气效率高、成本低。从政治和军事意义上考虑,也利于我国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如此一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丰富的中亚,显然可以作为中国获得能 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亚粮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耕地在不断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国 粮食安全就愈发显得重要。中国与中亚各国是邻国,粮食贸易除了运输方便外,还能保证战 略上的安全。未来,一旦中国自身的耕地无法满足自身的粮食消费需要,中国完全可以通过 对哈萨克斯坦农业进行投资,加快其开荒进程,并提高其粮食产量,来尽量降低中国粮食安全 的风险 地缘战 略价值 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客观上成了一个缓冲带,有效地缓冲了俄罗斯对中国的地缘压力;打 击东突恐怖主义组织分裂祖国的活动;向中东辐射影响力等 [思考探究 3]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 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中亚地区地形、河流及降水分布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中亚地区地形、河流、降水特征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 题号 思路点拨 (1) (1)地形特征:主要描述地形的类型及分布,地势的高低起伏等; (2)河流特征:主要描述发源地,补给类型,流域特征等; (3)降水空间分布特征:①由于该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 300mm 以下。②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 300mm 以 上。③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 600mm 以上。 (2)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 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 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 6 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答案:(1)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 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 河,注入内陆湖泊。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 300mm 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 300mm 以上。东南 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年降水量在 600mm 以上。 (2)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 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 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 主。②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 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 1.认识区域背景 区域总 体概况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 新等 3 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对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区域实行托管。 区域人 文特征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 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区域自 然特征 ①地形地貌: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居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 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约为 7~19 米,土层深厚,地形开阔。 ②植被水文:植被覆盖率很低,境内有多处古河道。 ③气候特征:雄安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 秋凉气爽,冬寒少雪。 读图查找: (1)太行山、白洋淀、渤海; (2)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 7 2.了解设立目的或设立意义: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 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 义。 综合分析雄安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综合优势 具体分析 区位优势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交通优势 区内交通便捷,有公路、铁路与北京、天津相连 空间优势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环境优势 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地形优势 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地形开阔 水源优势 境内有多处古河道、湿地(白洋淀)等 气候优势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思考探究 1] 2017 年 4 月 1 日,我国决定在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 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现代新城,打造优美生 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下图为雄安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 (2)建设生态雄安新城,除加强宣传、教育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综合思维 北京非首都 功能过多 存在的问题 或压力 (1)人口、交通压力:非首都功能的集中,导致人口过多,交通压力过大; (2)土地、住房压力:北京土地有限,非首都功能挤占土地,推高地价等; (3)社会管理压力:人口过多,社会管理难度大; (4)其他城市化问题:如教育、污染等问题。 生态雄安 建设的综 合措施 (1)城市规划上: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新区规划上采用多核心的组团式形态; (2)产业发展上:发展环保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3)生态建设上:保护白洋淀,发挥白洋淀的生态功能。 答案:(1)北京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社会管理难度大,城市化问题突 出。 8 (2)布局城市功能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白洋淀,发挥湿地对城市的调节作用;新区规划采 用组团状城市形态。 促进人地和谐,雄安新区的科学规划 视角 具体解读 城市 发展 规模 规定用地规模:河北雄安新区要合理控制用地规模,设定启动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用 地面积; 严控房产规模: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 长效机制 形态 组团式发展: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并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 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有序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 空间 管理 智慧化管理: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 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文化 不建高楼大厦:要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 交融,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 风貌 产业 发展 承接 承接类型:积极稳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 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 禁入 禁入类型: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 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 系 布局 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协同 发展 融合 融合发展:雄安新区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 错位 错位发展: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实现错位发展 生态 保护 红线 控制线衔接: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 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理念 双山理论: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思考探究 2] 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 3 县,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 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 105 千米、105 千米、155 千米、30 千米。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 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 极的点睛之笔。 9 (1)分析雄安新区选址的区位优势。 (2)简述雄安新区的建设对河北保定的不利影响。 思路点拨: “人” “地” 雄安新区发展 条件的优势 (1)位置优势: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成为重要一极; (2)交通优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众多; (3)开发优势:地价、房价、拆迁等优势; (4)生态优势:白洋淀的生态功能。 保定未来发展 的不利之处 (1)规模:管辖范围缩小,服务范围减少; (2)空间:发展空间受限; (3)地位: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减弱。 答案:(1)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 交通便捷;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房价低,产业基础弱;新区范 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2)河北雄安新区建立在原保定的雄县、容城、安新 3 县,使得保定市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 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 “华北之肾”——白洋淀 1.白洋淀概况 10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白洋淀受湖体地形、气候变化、人类 生产影响等因素,历史上时缩时扩。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县、安新县、容城县设立 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大部为雄安新区所辖,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 2.白洋淀治理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 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项目 具体治理内容 搬迁 将过于靠近湿地的企业、住宅等进行搬迁,留出保护地带 清淤 清理已经污染的淤泥,增加水深,增加水体容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质 治河 治理河流污染,增强水体流动能力(流水不腐,让水动起来,才有活力) 补水 从上游水库、南水北调等补水,使得水面更广、水质更清 管理 严格管理,严控污水排放,减少人为破坏 [思考探究 3]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 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径流 量一度明显下降。图 1 所示白洋淀水系分布,图 2 所示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 (1)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白洋淀 1、2 月和 5、6 月水位偏低的原因。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针对白洋淀面临“干淀”困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题号 思路点拨 (1) 温带季风气候区,1、2 月份是冬季,降水较少。5、6 月份气温回升,但锋面雨带未到,降水较少,蒸 发旺盛,导致白洋淀水位偏低。 (2) 主要是周围地区农业发展,灌溉用水量大。降水又偏少,地表水不足,入淀径流减少。同时,大量开 采地下水,导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 11 (3) 开源节流是关键: (1)开源:①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总量少的问题;②合理开采地下水。 (2)节流:①流域内合理调节,②发展节水农业,③减少耗水大的工业。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 1、2 月降水较少,径流量小;5、6 月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2)大量开采地下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入淀河流径流量减少。 (3)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库截留);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 业。  1.认知区域地理特征:我国第二大岛,面积 3.54 万平方千米,人口 925 万,岛上热带雨林茂密,一年中分旱季和 雨季两个季节。四周低平,中间高耸,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北隔琼 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 30 千米,是海南岛和中国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 之间的海运通道。海南岛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春,森林覆盖率超过 50%。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 2.认知区域发展背景:2018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 决定,海南正迎来继 1988 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和 2009 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次 机遇。 1.综合分析海南岛的环层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 具体影响分析 宏观影响 使得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人文开发呈环带状开发布局 对气候 (1)对气温:海南岛多山,中部高四周低,使气温从中部向四周逐步升高 (2)对降水:东南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对河流 (1)对水系: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  读图查找: (1)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 (2)海南岛的主要作物及石油、盐场的分布。 12 (2)对水文: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2.综合分析海南岛发展的优势条件 项 目 具体优势条件 地 理 区 位 优 势 ①海陆区位: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 ③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及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 上通道 热 带 资 源 优 势 ①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光照充足,夏热冬暖,降水丰富,为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地形:中高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③植被:热带物种基因库 海 洋 资 源 优 势 ①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是极佳的旅游胜地 ②渔业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大,鱼类品种多、生长快、鱼汛期长。浅海、滩涂面积广大,适宜发展人工 养殖业 ③油气资源丰富:南海的油气前景可与波斯湾相媲美 ④旅游资源丰富:海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浴场、滨海和海下热带景观构成了别具特 色的旅游资源 ⑤空间广阔:海南岛周围海域海岛众多,可开发利用资源的空间广 [思考探究 1] 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 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13 月 份 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 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 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 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综合分析 地域分异 现象的综 合分析 (1)按规律分析:应该是热带季雨林景观; (2)实际的景观: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不符合水平地域规律和垂直地域规律,判定为非地带性 规律 降水量较 少成因的 综合分析 从地形和风向综合分析: (1)地形: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2)风向:中部为山脉,西部为雨影区; 从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1)气候:旱季为冬半年,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 (2)土壤、地貌: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导致旱季土壤含水量更 小,故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 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14 其他因素及作用:海南岛旱季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 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1.海南岛不同地带地理环境对产业开发的影响 针对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其突出特征。 环 带 位置 自然和经济特征 产业布局和发展 海 岸 带 海陆 交 界处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城市集中,是内陆 资源开发前沿和海洋资源开发基地 大力建设港口,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带动全岛外向 型经济发展 丘 陵 和 台 地 环 带 海岸 带 与山 地 丘陵 带 之间 地形平坦,土壤较好,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发展热带农业,建设全国瓜菜、热带水果、热带 作物及育种等农业基地 山 地 丘 陵 带 中部 偏南 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全岛的水源区 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次是发 展特色旅游业,适当配置山区特色工业 2.影响海南岛工业走廊布局在西部的因素 因素 具体分析 资源条件 海南岛西部沿海油气、海盐、铁矿等资源丰富 环保条件 海南岛西部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和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地带,利于环境保护 气候条件 海南岛东部受台风影响较大,西部相对较小 3.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区位条件 区位 具体分析 地理位 置 紧邻港澳台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连接两洲(亚洲和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 要道 气候条 件 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四季如春 自然资 源 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众多 15 便捷交 通 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发达 政策条 件 国家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推动 [思考探究 2] 2018 年 4 月 13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 话。党中央对海南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战略规划,要着力打造四个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 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 丽名片。新时代,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海南还将会创造出更多新奇迹。 (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蔬北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本题以人地间的相互影响为主考查线。对于自然条件对区域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可从岛屿形状(限 制了交通线的轮廓特征)、地形特征等角度分析,注意只分析自然原因。对于蔬菜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可从对调出地(围绕蔬菜销售产生收益及拉动作用)、调入地(围绕蔬菜供应)的影响分别分析。 “人” ——人类活 动 人地关系 “地” ——地理环境 交通线分布 特点 地对人:自然条件对交通 (1)岛屿本身形状; (2)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 区域间蔬菜 调配 人对地:人类活动区域环 境 (1)对输入区:①保证供应;②满足生活。 (2)对输出区:①经济发展;②农民收入;③促进就业;④带动其他 产业 答案:(1)分布特点:高速公路呈环状,公路呈网状;北部公路线较密集,中南部较稀疏。主要自然原因:受岛屿 形状限制;地形中南部高,北部低。 (2)对输入区:解决蔬菜品种少、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对输出区(海南):使资源优 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16 1.建设背景:2018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2.建设条件:①开放程度比较高:经过两次办经济特区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探索;②安全系数高:远离中国经济 发展重心的大岛,防控风险易;③区位优势: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地区。 3.发展定位: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以及更重要的法律和监管方面 的全方位变革。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 以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思考探究 3] 海南岛是我国经济特区,也是当前扩大改革开放的前沿。读图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面向南海,自然资源丰富。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目前我国正积 极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就是环南海以及泰国共八个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框 架下推动海上合作),其合作经济领域广泛,潜力巨大。 材料二 海南岛主要自然资源以及近三十年产业结构变化。 气候资 源 年降水量 249~961 毫米,年平均气温 22.8~25.8℃,年日照时数 1 843~2 558 小时 海洋资 源 海岸线 1 528 千米,自然海湾 68 个,海盐、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地热资 源 岛内温泉数量多、水质佳,医疗保健价值高 生物资 源 森林覆盖率 59.2%,现有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岛内热带经济作物及热带 水果品种多,产量大 产业结构 1987 年 1990 年 2003 年 2012 年 2016 年 第一产业 50.1% 45% 36.8% 24.90% 23.00% 第二产业 19.0% 20% 24.6% 28.20% 23.30% 第三产业 30.9% 35% 38.6% 46.90% 53.70% 材料三 海南岛水系图、海南岛交通分布示意图。 17 (1)描述海南岛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分析海南岛近三十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3)分析海南岛加强区域开发与国际合作,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有利区位条件。 (4)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对海南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具体建议。 思路点拨: 题号 思路点拨 (1) 根据图中河流向四周流,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这种分布特征,可称为由中间向四周流的放 射状水系 (2) 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近三十年来,海南岛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提 升,至 2012 年之后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故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以第一产业为主 导,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3) 可从位置、交通、资源、产业结构、市场、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4) 资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要加强管理,将当前利 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提高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兼顾经济、社 会、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 (2)近三十年来,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提升,至 2012 年之后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 提高;由之前的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3)海南岛海岸线长,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拥有国际机场、港口,有环岛高速公路、铁路以及粤 海铁路,内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近年来产业升级明显,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 经济基础较好;紧靠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较大,市场广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等。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如:利用热带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农产品生产,热带经 济林木生产;利用海域广阔的条件,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以及航运贸易;积极发展热带岛屿特色农、 林、渔等产品加工;能源、矿产、海洋化学工业;努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对资源开发加强管理,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提高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 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8  1.认知区域特征: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 构成的庞大山系。山系东西长 800 千米,南北宽 200~400 千米,海拔 4 000~6 000 米,属褶皱断块山。海拔 4 000 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 3 000~3 500 米之间。 2.认知区域背景:祁连山地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有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1.综合分析祁连山脉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的原因 宏观 因素 具体分析 总体 环境 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源是河西走廊交通 功能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限制当地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 影响 祁连山脉发育了很多冰川和雪山,冰雪融水汇聚成河流,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孕育了成片绿洲,这些绿 洲,是商旅的水源供应的生命线,是当地人生活的关键水源补给 2.综合分析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对本 地 祁连山地处我国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对周 边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它在 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3.综合分析河西走廊号称“风电走廊”,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宏观因素 具体影响 有风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资源丰富 风大 摩擦力小: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 狭管效应加剧: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盛  读图查找: (1)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及其经纬度位置; (2)湟水、黄河、疏勒河、石羊河、弱水、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3)兰州、玉门。 19 [思考探究 1] 祁连山被称为伸向沙漠的一座“湿岛”。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其实,“弱水”是黑河部分河段的别称。 (1)说明黑河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祁连山一山之隔,以北的河西走廊是“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现张掖)当江南”的“米粮川”,而以南的 柴达木盆地却是“八百里瀚海(指戈壁)无人烟”。 (2)据图 1 和图 2,指出导致上述地域景观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综合分析 黑河水文特征成因的综合 分析 (1)内流河、时令河: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蒸发旺所致; (2)流向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所致; (3)流量变化大:高山冰雪及山地降水补给为主,补给变化大所致; (4)有结冰期:纬度及地势均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所致。 地域景观差异成因的综合 分析 (1)热量不同:北侧海拔较低,南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故两地热量不同; (2)水分不同:冰川主要朝向北侧的河西走廊,水源补给多,南侧水源补给少,故两 地水分不同。 答案:(1)特征:是内流河、时令河;流向自南向北;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小,蒸 发量大;地势南高北低;以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大;冬季寒冷。 (2)海拔高度不同,导致两地热量不同;冰川面积和朝向不同,导致两地水源状况不同。 20 1.矿产开发、工业活动对祁连山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人类活动 对环境影响 工矿活动 易产生粉尘,加速冰川消融; 部分工矿活动深入保护区核心区,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工矿建设 破坏地表植被,影响水源含蓄,增强了水土流失 工业生产 耗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工矿废弃 物处理 废矿石的堆积不仅破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 2.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关系 祁连山脉是被干旱区包围着的高地,它的北边是戈壁和沙漠,南边有柴达木干旱盆地,西边是库姆塔格沙漠,东 边有黄土高原,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祁连山脉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 古高原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直逼青藏高原。有了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 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 [思考探究 2]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1988 年设立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黑河、 石羊河、疏勒河等河流是河西走廊等下游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但近些年来流域内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截止 2017 年 7 月共建有水电站 150 余座,其中 42 座位于保护区,部分是违法违规建设。 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水电站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逐一分析作答(影响较小或不 明显的可以略去): “人”—— 人类活动 关 系 “地” ——地理环境 大规模工程(水电站)建 设 人 对 地 (1)对植被: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对水文:影响下游河流流量,加剧干旱影响; (3)对土壤:泥沙淤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 (4)对生物:影响河流,影响生物生存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水电站大坝及其道路等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库截留河水,下游地区来水减少甚至 断流,导致下游地区干旱加剧;下游地区来沙减少,土地更趋贫瘠;绿洲面积萎缩,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水库蓄 水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理论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1 2.理论理解 (1)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 势变成经济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2)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也有矛盾,绿水青山是真正的金不换,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 不到绿水青山。因此,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3.理论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实践价值:①推进绿色发展;②解决突出环境问题;③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 度;④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思考探究 3] 制种要选择在空间隔离的地块上(防止不同品种作物互相传粉)播种良种,种子收获之后要及时 晾晒并储藏。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甘肃省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制种业,目前是我国三大 制种基地之一。甘肃省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 70%以上玉米用种需要,甘肃省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 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种子出口量占全国的 75%。目前,有四十多家中国种子公司在兰州建立了培 育中心或加工基地,全球前五家种子公司中有四家落户兰州。下图为甘肃省主要制种基地分布图。 (1)分析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的有利条件。 (2)指出种子公司集中分布于兰州的原因。 (3)说明在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 (4)简述甘肃省大力发展制种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思路点拨: 题号 思路点拨 (1) 根据材料提示可知,制种需要优越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隔离条 件和良好的储存、运输条件。 (2) 制种公司集中分布在兰州的原因主要从科技、基础设施及距离等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兰州接近制 种基地;科技较发达、信息较灵敏;基础设施较完善。 (3) 河西走廊发展制种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主要结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制种业比普 通种植业单位面积产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有利于控制耕地面积,节约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2 (4) 甘肃省大力发展制种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主要从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就业等方面分析。 大力发展制种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粮食安全。 答案:(1)局部地形复杂,有利于制种进行空间隔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加之(冬季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种子病虫害少,种子质量好;气候干燥,有利于种子晾晒和储藏;戈壁滩涂多,种子晾晒场 地多;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种子作物需水盛期正是冰川融化最快、融水量最大的时期,可以充分满足作物的需 水要求);有铁路、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比较便利,有利于种子的运输;是我国三大制种基地之一,有国家政策支 持。 (2)接近制种基地;科技较发达、信息较灵敏;基础设施较完善。 (3)制种业比普通种植业单位面积产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有利于控制耕地面积,节约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 保护。 (4)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粮食安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