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2019版《导与练》总复习 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39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2019版《导与练》总复习 第一篇 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课件(39张)(全国通用)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考纲考情 系统构建 考向突破 微专题 考纲考情 明确目的 · 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8 · 全国 Ⅱ 卷 ,10 ~ 11 2018 · 全国 Ⅲ 卷 ,8 2017 · 全国 Ⅰ 卷 ,6 ~ 7 2016 · 全国 Ⅲ 卷 ,7 ~ 9 1. 结合流域图或水量变化统计数据考查水体补给类型 , 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 联系区域图或等值线图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 · 海南卷 ,19 ~ 20 2017 · 天津卷 ,12(2) 系统构建 知识重组 · 整体提升 考向突破 精研高考 · 综合提升 考向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真题回顾 (2017 · 全国 Ⅰ 卷 ,6 ~ 7)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 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 ,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 , 盐度饱和 , 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 , 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 远大于 2 000 毫米 B. 约为 2 000 毫米 C. 约为 210 毫米 D. 远小于 210 毫米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闭合流域→水循环的支出靠蒸发 , 收入是降水→盐湖面积多年稳定 →说明收入和支出平衡→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大致相同→实际蒸发量约为 210 毫米。 答案 : (1)C (2)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 , 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思路点拨 : 第(2)题,图中闭合流域,外部环境相同→区域实际蒸发量取决于自身水量的大小,水量越大,蒸发越多→洪积扇、河谷、湖盆地势低,水分较多→蒸发量大。坡面地质为岩石,地表坡度大,不利于积水存留,水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答案 : (2)A 考向透析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2. 图示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利用水循环原理 , 综合分析 “ 沼泽、旱涝、缺水、断流、盐碱化 ” 等问题 , 具体如下 : 图 示 东北沼泽 :③④⑤ 少 城市内涝 :① 多④⑤少 洪涝 :①② 多③少 西北干旱 :①② 少③多 华北缺水 :①② 少③多 盐碱化 :① 少③⑤多④不畅 时令河断流 :② 少③④⑤多 说 明 内外流区都遵循水量平衡这一原则 , 即收入等于支出 , 因此在分析时结合图中 5 个箭头分析水分的来和去 , 其中①为降水 ,② 为径流 ,③ 为蒸发 ,④ 为排水 ( 一般地势低平或河流受阻 , 则排水不畅 ),⑤ 为下渗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015 · 全国 Ⅰ 卷 ,1 ~ 3)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 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 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 , 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 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 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 , 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 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D 项正确。第 (2)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 , 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 , 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 ,B 项正确。 答案 : (1)D   (2)B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 第(3)题,由材料可知雨水花园模仿浅凹绿地, “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 ,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答案 : (3)C 考向二 陆地水体及河流特征 真题回顾 (2014 · 四川卷,11~12)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如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冰雪融水 D. 沼泽水 (2) 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 A. 地表风沙少 B. 山麓青青草 C. 树上柑橘红 D. 草场牦牛跑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根据题干及图示信息可判知 , 该流域全年降雨量并不丰富 , 夏季降雨量较多 , 且在气温高的月份 , 径流深度快速增大 , 故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第 (2) 题 , 根据该流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 , 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 气候干旱 ,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 地表多风沙 , 山麓地区受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影响 , 多绿洲分布 ; 柑橘性喜温暖湿润 ,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 “ 草场牦牛跑 ” 反映的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 答案 : (1)C   (2)B 考向透析 1.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分析方法 要素 影响因素 对航运 影响 河流水 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的降水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 , 降水量与流域面积越大 , 河流流量越大 ; 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水量大 , 流量平稳 , 汛期长 ( 水深 ) 、无结冰期 ( 通航时间长 ) 。含沙量小 ( 少淤 ), 对航运有利 水位 ( 汛期 ) 包括丰、枯水位时间 , 汛期长短等 , 主要与补给方式有关 河流水 文特征 含沙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土壤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 , 地形坡度越大、土壤越疏松、植被覆盖越 差、降水强度越大 , 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水量大 , 流量平 稳 , 汛期长 ( 水 深 ) 、无结冰期 ( 通航时间长 ) 。含沙量小 ( 少淤 ), 对航运有利 结冰期 取决于冬季气温高低。有结冰期 , 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水能 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 , 落差大、流速快 , 且河流年径流量大 , 则水能丰富 河流 水系 特征 源地、流向、落差、 支流 ( 多少、形状 ) 、流域面积、河道特征 ( 宽窄、深浅、曲直 ) 等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地形特征。如河流的流向、落差、水系的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深 , 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浅 , 曲流发育 河道宽而深 , 流速平缓。支流多 , 流域面积广 , 对航运有利 2.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依据与结论 依据 结论 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 以我国为例 ) 东部季风区 典型的季风气候 , 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 , 降水稀少 , 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长江、黄河 源头地区 气候高寒 , 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东北地区 冬季寒冷降雪多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 夏季高温多雨 , 雨水补给形成夏汛 依据径流 变化过程 判断 径流随降水而变化 : 以雨水补给为主 径流随气温而变化 :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径流常年较为稳定 : 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 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 多以湖泊补给为主 春季径流量较大 : 往往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 陆地水体及河流特征分析 (2018 · 山东济宁一模 ) 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 , 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 , 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 , 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 , 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巴丹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 , 其主要原因是 (    ) A. 地下水补给量大 B.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C. 湖水蒸发量小 D. 大气降水量大 解析 : 第 (1) 题 , 地下水对湖泊或河流的补给相对稳定 , 季节变化小 ,A 项错误 ; 结合材料可知 , 巴丹湖地处我国西北地区 , 该地区气候干旱 , 降水稀少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小 ,B 、 D 两项错误 ; 该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 , 主要是因为该时段气温较低 , 湖水蒸发量小 , 湖水水位下降较慢 ,C 项正确。 答案 : (1)C (2) 东湖比西湖水位高、盐度低的原因是 (    ) ① 湖盆底部西高东低 , 东湖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西湖 ②受季风影响 , 东湖降水量大于西湖 ③受沙山阻挡 , 东湖风力较西湖弱 , 蒸发量较小 ④西湖沿岸人类活动频繁 , 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 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东湖湖盆底部海拔低于西湖湖盆底部海拔,结合地下水流向可知地下水对东湖的补给量应该大于西湖,所以东湖比西湖水位高,①正确;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②错误;该湖主要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较大,因此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所以东湖盐度比西湖低,③正确;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中无法判断,④错误。 答案 : (2)D 考向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回顾 (2018 · 海南卷 ,19 ~ 20)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 , 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 2 000 毫米的高值区。 据此回答 (1) ~ (2) 题 : 思路点拨 : 第 (1) 题 , 结合经纬度判断→太平洋西部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洋流流经的区域蒸发量大。 答案 : (1)B (1) 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 A. 海水流动快 B. 有暖流经过 C. 太阳辐射强 D. 靠近陆地 思路点拨 : 第 (2) 题 , 与周边海域相比 , 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少 ,A 项错误 ; 南部海域纬度低 , 太阳辐射强 , 与高值区不吻合 ,B 项错误 ; 冬季海水降温慢 , 水温高 , 但大气温度低 , 气温垂直温差大 ,C 项正确 ; 冬季渤海、黄海海域风力较强 , 但不是高值区 ,D 项错误。 答案 : (2)C (2) 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 , 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 A. 降水少 B. 辐射强 C. 海气温差大 D. 风力强 考向透析 1. 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 2. 渔场形成的分析思路 (1) 适宜的生存环境 :① 温带海区 , 水温适宜 , 适宜鱼类生长 ;② 大陆架海水较浅 , 阳光能直射海底 , 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 底部沉积大量泥沙 , 利于鱼类产卵发育。 (2) 食物丰富 : 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等 , 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 有机物质丰富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 鱼类饵料丰富。 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洋流成因及分布 (2018 · 四川德阳二模 ) “ 流冰 ” 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 1 ~ 3 月 , 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 , 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 ① 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 第 (1) 题 , 本区沿海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 1 ~ 3 月该地盛行偏北风并且该海域受南下的千岛寒流的影响 , 浮冰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南移 , 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 , 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 答案 : (1)C (2) 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 , 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 (    ) A. 汇入淡水 , 易凝结成浮冰 B. 江水流动 , 推动浮冰运动 C. 凌汛明显 , 带来大量冰块 D. 冲散海冰 , 避免海面封冻 解析 : 第 (2) 题 , 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 , 与黑龙江密切相关 , 其原因是汇入淡水 , 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 , 易凝结成浮冰。 答案 : (2)A 命题角度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冰岛被誉为 “ 冰与火之国 ” , 首都雷克雅未克环境优美 ,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但天气变化无常 , 雨雾较多。 结合图示信息 , 回答 (1) ~ (2) 题 : (1) 雷克雅未克雨雾较多的原因是 (    ) ①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 多气旋、锋面活动 ②地处山地迎风坡 ③附近是寒暖流交汇之地 ④盆地地形 , 河网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 第 (1) 题 , 雷克雅未克地处平原 , 河网稀疏 ; 该市距海较近 , 附近是寒暖流交汇之地 ;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 地处山地迎风坡 , 因而雨雾较多。 答案 : (1)B (2) 冰岛渔业资源丰富 , 主要得益于 (    ) A. 深厚的火山灰 B. 宽广的大陆架 C. 寒暖流交汇 D. 巨大的离岸流 解析 : 第 (2) 题 ,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在此交汇 , 是冰岛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 : (2)C 微专题 强化技能 · 素养提升 热点聚焦 —— 湖泊 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 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 以洞庭湖为例 ) (2) 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 以咸海为例 ) 案例 分析 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 物种独特的原因 —— 分析 “ 独特 ” 周边人口较少 , 流出河流少 , 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 湖泊古老 , 经漫长进化形成独特物种。 (2) 鱼类丰富的原因 —— 分析 “ 丰富 ” 湖泊面积大 , 提供广阔的空间 ; 湖水纯净 , 阳光透射率高 , 藻类、浮游生物丰富 , 鱼类饵料充足 ; 入湖河流多 , 沿湖湿地多 , 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 天然空调机的成因 —— 分析 “ 调节气候 ” ①冬温高 : 冬季湖泊降温慢 , 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 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 : 纬度高 , 地势高 , 湖泊升温慢 , 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 多风浪的原因 —— 分析 “ 湖陆风 ” 湖泊面积大 , 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 , 白天吹湖风 , 晚上吹陆风 ; 湖面狭长 , 两岸地势高 , 狭管作用强。 ( 注意冬季结冰 , 基本无风浪 , 主要考虑夏季 ) 【 提升训练 】 (2018 · 全国 Ⅲ 卷 ,6 ~ 8) 贝加尔湖 ( 如图 ) 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 , 可达 8 千米。 据此回答 (1) ~ (3) 题 :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    )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解题思路 : 第 (1) 题 , 结合材料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 和图中 “ 湖泊东南紧邻巴尔古津山 ( 岩层上升 ) 、西北部是前贝加尔洼地 ( 岩层下降 ) ” 可知 , 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构造湖 , A 项正确 ; 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应分布在火山口 , 一般呈圆形、海拔较高 ,B 项错误 ; 河流改道会形成牛轭湖 , 滑坡阻断河流会形成的堰塞湖 ,C 、 D 项错误。 答案 : (1)A   (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 , 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 说明 (    )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解题思路 : 第(2)题,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答案 : (2)C   (3)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解析 : 第 (3) 题 , 由题干信息可知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水量巨大 , 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 , 水循环不活跃 , 因此湖水更新缓慢。 答案 : (3)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